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進一步支持居家社區養老、增進老年人福祉,根據國家、省關于發展老年助餐服務的有關決策部署,經市政府同意,現就推動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可持續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老年人就餐需求,立足老年助餐服務可持續發展,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著力優化整合各類服務資源,激發老年助餐服務市場活力,不斷完善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優質安全、經濟實惠的老年助餐服務體系,確保工作有實效、發展可持續、服務有口碑、老人得實惠。到2026年底,城市社區老年助餐設施布局進一步優化,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服務監管更有力度,助餐服務市場活力更加顯現,基本實現“15分鐘公共服務圈”老年助餐服務設施全覆蓋,老年人對助餐服務的獲得感、滿意度持續提升,形成具有杭州辨識度的共同富裕標志性成果,著力打造杭州城市發展的“金名片”。
——堅持區縣統籌、通盤推進。落實區、縣(市)主體責任,加大對老年助餐服務的資源配置和支持引導力度,通盤考慮,整體規劃,系統推進。
——堅持市場主體、激發活力。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豐富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多元供給模式,鼓勵連鎖經營、全齡服務,發揮規模效應,實現可持續發展。
——堅持需求導向、注重實效。堅持尊重實際、按需供給,因地制宜發展多種形態、多種模式的老年助餐服務,有效提升覆蓋面和便利度。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立足保基本、兜底線,優先為“不能燒、不敢燒、不會燒”的老年群體提供助餐服務。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財政保障能力、要素資源供給等,靈活多樣滿足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
二、構建可持續綜合運營體系
(一)推動服務供給更可持續。
1.合理規劃設施布局。綜合考慮區域老年人口規模、助餐服務需求、服務半徑、服務安全等因素,以老年人高密度居住地區為重點,以交通便利、臨街地段選址為宜,通過整合現有資源改建一批、合作社會力量發展一批、因地制宜適當新建一批、配送餐服務覆蓋一批等“四個一批”的方式,進一步優化老年助餐服務設施布點布局。各地應結合實際做好本區域布局規劃,探索推行“中心食堂+區域食堂+特色門店”的布局模式,把握公益屬性,鼓勵市場參與,形成老年助餐設施有效覆蓋和差異化經營。
2.豐富助餐服務供給模式。鼓勵老年人口密集、用餐需求較大的街道(鄉鎮)設置中心食堂,服務輻射周邊多個社區,形成規模化、集約化效應。以中心食堂為圓心,按照“15分鐘公共服務圈”的要求,合理布局一批區域食堂或助餐點,為老年人就近取餐、用餐和送餐進小區提供便利。積極動員整合社會餐飲服務資源,選擇一批誠信經營、管理規范的社會餐飲企業,掛牌一批“老年餐桌”特色門店。鼓勵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鼓勵國有企業以共建共享、承接運營、提供優惠等多樣化方式參與老年助餐工作。鼓勵有條件的單位食堂對外部老年人開放,擴大服務供給。
3.提升配送餐服務能力。各地可依托中心食堂、區域食堂等服務機構,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前提下,為社區老年人提供餐食配送服務。探索“市場+公益”的老年送餐可持續運行機制。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物流網絡為老年人送餐,鼓勵助餐服務機構與互聯網電商平臺合作,上線服務專區,為老年人提供市場化點餐服務,豐富消費體驗。鼓勵社區培育發展老年助餐志愿服務隊伍,重點為有需要的高齡、空巢獨居、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人同步提供送餐和探訪關愛服務。
(二)推動機構運營更可持續。
4.全面推行市場化運營。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機構原則上實行市場化運營,因地制宜探索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市場化運營路徑,鼓勵優質社會餐飲企業參與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設施建設、運營和服務,提供價格優惠、品種多樣的助餐服務。鼓勵片區式、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運營,降低成本,提升經營效率。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助餐服務,以公益性項目和經營性項目綜合打包的形式,探索整體經營、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運作機制。
5.積極推行多元經營和全齡服務。主動回應居民群眾各類就餐需求,推動城市社區老年食堂向社區食堂轉型升級,在保障滿足老年人就餐需求的基礎上,面向市民公眾開放,開展多時段經營,提供“全齡友好、普惠優享”的便民助餐服務。鼓勵利用場地空間銷售農副產品、凈菜等,與各類生活場景充分融合,持續提升服務吸引力。積極拓展休閑、烘焙、微型超市等功能,豐富經營業態,推動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鼓勵老年助餐服務機構助力“春雨計劃”,通過一定的優惠折扣或特色套餐等形式,擴大服務吸引力。
6.鼓勵多方參與聯動。全面推行養老服務“愛心卡”,通過“財政投一點、集體擔一點、社會捐一點、家庭出一點”的模式,加強助餐資源統籌。整合大型農產品生產基地、供應倉儲、嵌入式公益性“共富菜市”等資源,為有需要的老年助餐服務機構提供集中供應鏈,利用集采優勢降本增效。積極發揮餐飲協會等社會組織作用,在選址布局、餐品指導、資源鏈接、質量監督、星級評價等方面為老年助餐工作提供支持。發揮家庭基礎作用,鼓勵子女通過包餐制、線上點單等形式為老年人購買助餐服務。
7.培育優質服務品牌。強化品牌管理,全市老年助餐服務機構統一使用“百膳惠老·杭州老年助餐”的品牌標識。積極培育和打造特色鮮明、帶動力強、示范效應突出的老年助餐品牌機構,加強宣傳推介,擴大品牌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加大與互聯網生活平臺合作力度,通過助餐設施點位上圖等形式,形成“助餐服務一張圖”,讓居民群眾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知道、找到”,不斷提升服務可感性和可及度。
(三)推動服務質量更可持續。
8.實行準入和賦星管理。強化養老助餐機構食品安全準入管理,擬開設老年助餐服務的機構須依法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或登記證,符合消防安全等相關規定。建立健全全市統一的賦星管理機制,由屬地民政部門牽頭,聯合市場監管、衛生健康等部門,對老年助餐服務機構進行動態賦星管理,掛星等級與政府扶持政策掛鉤。
9.實行綜合監管機制。老年助餐服務機構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各項制度,執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完善原材料溯源機制,對工作人員進行食品安全培訓,相關的證照、制度上墻公示,鼓勵建設“陽光廚房”系統。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加強食品安全、價格管理等監督監測力度,聯動相關部門開展檢查,及時通報監督監測情況,并依法查處違法經營行為,保障安全、有序經營。要強化屬地相關部門與街道(鄉鎮)協同,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共同做好房屋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運營安全、消防安全等管理監督工作。鼓勵老年助餐服務機構購買相關責任保險。
10.優化助餐服務場景。老年助餐服務場所應在硬件設施、場地環境、餐食供應等方面滿足適老化需求,為老年人提供價格實惠、營養健康的餐食服務。鼓勵老年助餐服務機構加入“全城通”智慧助餐,為老年人提供優惠折扣,推動“全城通吃、優惠通享”。優化支付場景,在保留現金支付的基礎上,推動全市助餐“卡、碼、臉”通用,形成助餐結算生態圈系統。結合全省養老服務“愛心卡”制度,探索以市民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模式,推動實現“通吃、通付”。
(四)推動支持保障更可持續。
11.優化建設和運營支持政策。對新建、改造提升的老年助餐服務機構,當地財政結合規模、投入等情況給予相應一次性建設補貼和支持,統籌用于配置老年助餐智慧化設備及滿足適老化需求。各區、縣(市)應建立老年助餐服務運營補貼機制,根據“全城通”智慧助餐情況、星級評價結果,結合供餐能力、實際服務數量、老年人滿意度、綜合扶持政策等因素給予運營補助,對符合條件的,可采取按季度預撥、年度結算的方式進行補助。市民政局會同市財政局將各地老年助餐服務情況納入養老服務補助資金分配因素,予以適當補助。
12.加大綜合扶持力度。推行“兩無償一優先”支持老年助餐服務設施,社區配套用房、養老服務設施用房可無償或者低償用于老年助餐服務;政府、國有企事業單位閑置房產資源優先用于老年助餐等養老服務,鼓勵以無償或低償等形式減免租金。落實就業扶持政策,鼓勵支持老年助餐服務機構吸納重點群體就業,并按規定給予補貼。對經區、縣(市)民政部門確認的老年助餐服務機構,按規定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用水、用電、用氣、用熱按規定執行居民生活類價格。
三、保障措施
各地要加強組織領導,大力推動落實城市社區老年助餐可持續發展,并將其納入“老有康養”優享工程整體部署、統籌推進。民政部門要履行好牽頭職責,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發改、城鄉建設、衛生健康、商務、財政、稅務、農業農村、市場監管、城管、消防等各相關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責,做好項目支持、財政投入、就業扶持、規劃用地、設施配建、企業參與、稅收優惠、安全監管等工作,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新格局。各區、縣(市)政府和各街道(鄉鎮)負責轄區內資源統籌、組織實施等工作,強化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設施布局、運營管理、日常監督等。各老年助餐服務機構應依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開展經營活動,確保助餐服務場所食品、消防、燃氣、建筑設施等安全。各地各部門應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和網絡平臺,加大對老年助餐政策和服務的宣傳力度,提升群眾知曉度,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老年助餐服務的積極性,推動形成可持續的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產業生態鏈,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優質助餐服務。
本實施意見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由市民政局負責牽頭組織實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3月3日
日期:2025-03-07
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進一步支持居家社區養老、增進老年人福祉,根據國家、省關于發展老年助餐服務的有關決策部署,經市政府同意,現就推動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可持續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老年人就餐需求,立足老年助餐服務可持續發展,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著力優化整合各類服務資源,激發老年助餐服務市場活力,不斷完善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優質安全、經濟實惠的老年助餐服務體系,確保工作有實效、發展可持續、服務有口碑、老人得實惠。到2026年底,城市社區老年助餐設施布局進一步優化,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服務監管更有力度,助餐服務市場活力更加顯現,基本實現“15分鐘公共服務圈”老年助餐服務設施全覆蓋,老年人對助餐服務的獲得感、滿意度持續提升,形成具有杭州辨識度的共同富裕標志性成果,著力打造杭州城市發展的“金名片”。
——堅持區縣統籌、通盤推進。落實區、縣(市)主體責任,加大對老年助餐服務的資源配置和支持引導力度,通盤考慮,整體規劃,系統推進。
——堅持市場主體、激發活力。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豐富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多元供給模式,鼓勵連鎖經營、全齡服務,發揮規模效應,實現可持續發展。
——堅持需求導向、注重實效。堅持尊重實際、按需供給,因地制宜發展多種形態、多種模式的老年助餐服務,有效提升覆蓋面和便利度。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立足保基本、兜底線,優先為“不能燒、不敢燒、不會燒”的老年群體提供助餐服務。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財政保障能力、要素資源供給等,靈活多樣滿足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
二、構建可持續綜合運營體系
(一)推動服務供給更可持續。
1.合理規劃設施布局。綜合考慮區域老年人口規模、助餐服務需求、服務半徑、服務安全等因素,以老年人高密度居住地區為重點,以交通便利、臨街地段選址為宜,通過整合現有資源改建一批、合作社會力量發展一批、因地制宜適當新建一批、配送餐服務覆蓋一批等“四個一批”的方式,進一步優化老年助餐服務設施布點布局。各地應結合實際做好本區域布局規劃,探索推行“中心食堂+區域食堂+特色門店”的布局模式,把握公益屬性,鼓勵市場參與,形成老年助餐設施有效覆蓋和差異化經營。
2.豐富助餐服務供給模式。鼓勵老年人口密集、用餐需求較大的街道(鄉鎮)設置中心食堂,服務輻射周邊多個社區,形成規模化、集約化效應。以中心食堂為圓心,按照“15分鐘公共服務圈”的要求,合理布局一批區域食堂或助餐點,為老年人就近取餐、用餐和送餐進小區提供便利。積極動員整合社會餐飲服務資源,選擇一批誠信經營、管理規范的社會餐飲企業,掛牌一批“老年餐桌”特色門店。鼓勵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鼓勵國有企業以共建共享、承接運營、提供優惠等多樣化方式參與老年助餐工作。鼓勵有條件的單位食堂對外部老年人開放,擴大服務供給。
3.提升配送餐服務能力。各地可依托中心食堂、區域食堂等服務機構,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前提下,為社區老年人提供餐食配送服務。探索“市場+公益”的老年送餐可持續運行機制。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物流網絡為老年人送餐,鼓勵助餐服務機構與互聯網電商平臺合作,上線服務專區,為老年人提供市場化點餐服務,豐富消費體驗。鼓勵社區培育發展老年助餐志愿服務隊伍,重點為有需要的高齡、空巢獨居、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人同步提供送餐和探訪關愛服務。
(二)推動機構運營更可持續。
4.全面推行市場化運營。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機構原則上實行市場化運營,因地制宜探索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市場化運營路徑,鼓勵優質社會餐飲企業參與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設施建設、運營和服務,提供價格優惠、品種多樣的助餐服務。鼓勵片區式、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運營,降低成本,提升經營效率。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助餐服務,以公益性項目和經營性項目綜合打包的形式,探索整體經營、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運作機制。
5.積極推行多元經營和全齡服務。主動回應居民群眾各類就餐需求,推動城市社區老年食堂向社區食堂轉型升級,在保障滿足老年人就餐需求的基礎上,面向市民公眾開放,開展多時段經營,提供“全齡友好、普惠優享”的便民助餐服務。鼓勵利用場地空間銷售農副產品、凈菜等,與各類生活場景充分融合,持續提升服務吸引力。積極拓展休閑、烘焙、微型超市等功能,豐富經營業態,推動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鼓勵老年助餐服務機構助力“春雨計劃”,通過一定的優惠折扣或特色套餐等形式,擴大服務吸引力。
6.鼓勵多方參與聯動。全面推行養老服務“愛心卡”,通過“財政投一點、集體擔一點、社會捐一點、家庭出一點”的模式,加強助餐資源統籌。整合大型農產品生產基地、供應倉儲、嵌入式公益性“共富菜市”等資源,為有需要的老年助餐服務機構提供集中供應鏈,利用集采優勢降本增效。積極發揮餐飲協會等社會組織作用,在選址布局、餐品指導、資源鏈接、質量監督、星級評價等方面為老年助餐工作提供支持。發揮家庭基礎作用,鼓勵子女通過包餐制、線上點單等形式為老年人購買助餐服務。
7.培育優質服務品牌。強化品牌管理,全市老年助餐服務機構統一使用“百膳惠老·杭州老年助餐”的品牌標識。積極培育和打造特色鮮明、帶動力強、示范效應突出的老年助餐品牌機構,加強宣傳推介,擴大品牌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加大與互聯網生活平臺合作力度,通過助餐設施點位上圖等形式,形成“助餐服務一張圖”,讓居民群眾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知道、找到”,不斷提升服務可感性和可及度。
(三)推動服務質量更可持續。
8.實行準入和賦星管理。強化養老助餐機構食品安全準入管理,擬開設老年助餐服務的機構須依法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或登記證,符合消防安全等相關規定。建立健全全市統一的賦星管理機制,由屬地民政部門牽頭,聯合市場監管、衛生健康等部門,對老年助餐服務機構進行動態賦星管理,掛星等級與政府扶持政策掛鉤。
9.實行綜合監管機制。老年助餐服務機構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各項制度,執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完善原材料溯源機制,對工作人員進行食品安全培訓,相關的證照、制度上墻公示,鼓勵建設“陽光廚房”系統。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加強食品安全、價格管理等監督監測力度,聯動相關部門開展檢查,及時通報監督監測情況,并依法查處違法經營行為,保障安全、有序經營。要強化屬地相關部門與街道(鄉鎮)協同,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共同做好房屋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運營安全、消防安全等管理監督工作。鼓勵老年助餐服務機構購買相關責任保險。
10.優化助餐服務場景。老年助餐服務場所應在硬件設施、場地環境、餐食供應等方面滿足適老化需求,為老年人提供價格實惠、營養健康的餐食服務。鼓勵老年助餐服務機構加入“全城通”智慧助餐,為老年人提供優惠折扣,推動“全城通吃、優惠通享”。優化支付場景,在保留現金支付的基礎上,推動全市助餐“卡、碼、臉”通用,形成助餐結算生態圈系統。結合全省養老服務“愛心卡”制度,探索以市民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模式,推動實現“通吃、通付”。
(四)推動支持保障更可持續。
11.優化建設和運營支持政策。對新建、改造提升的老年助餐服務機構,當地財政結合規模、投入等情況給予相應一次性建設補貼和支持,統籌用于配置老年助餐智慧化設備及滿足適老化需求。各區、縣(市)應建立老年助餐服務運營補貼機制,根據“全城通”智慧助餐情況、星級評價結果,結合供餐能力、實際服務數量、老年人滿意度、綜合扶持政策等因素給予運營補助,對符合條件的,可采取按季度預撥、年度結算的方式進行補助。市民政局會同市財政局將各地老年助餐服務情況納入養老服務補助資金分配因素,予以適當補助。
12.加大綜合扶持力度。推行“兩無償一優先”支持老年助餐服務設施,社區配套用房、養老服務設施用房可無償或者低償用于老年助餐服務;政府、國有企事業單位閑置房產資源優先用于老年助餐等養老服務,鼓勵以無償或低償等形式減免租金。落實就業扶持政策,鼓勵支持老年助餐服務機構吸納重點群體就業,并按規定給予補貼。對經區、縣(市)民政部門確認的老年助餐服務機構,按規定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用水、用電、用氣、用熱按規定執行居民生活類價格。
三、保障措施
各地要加強組織領導,大力推動落實城市社區老年助餐可持續發展,并將其納入“老有康養”優享工程整體部署、統籌推進。民政部門要履行好牽頭職責,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發改、城鄉建設、衛生健康、商務、財政、稅務、農業農村、市場監管、城管、消防等各相關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責,做好項目支持、財政投入、就業扶持、規劃用地、設施配建、企業參與、稅收優惠、安全監管等工作,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新格局。各區、縣(市)政府和各街道(鄉鎮)負責轄區內資源統籌、組織實施等工作,強化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設施布局、運營管理、日常監督等。各老年助餐服務機構應依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開展經營活動,確保助餐服務場所食品、消防、燃氣、建筑設施等安全。各地各部門應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和網絡平臺,加大對老年助餐政策和服務的宣傳力度,提升群眾知曉度,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老年助餐服務的積極性,推動形成可持續的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產業生態鏈,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優質助餐服務。
本實施意見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由市民政局負責牽頭組織實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3月3日
日期: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