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3季度,市食藥監局共監測Ⅱ級食品16大類64小類1082件,涉及11大類220個監測項目,樣品來自17個監測點的295個采樣點。結果表明:監測的食品樣品中,依據現有國家或地方標準作出評判,60件不合格,樣品總體合格率為94.2%,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5個百分點。其中,食用油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焙烤食品、調味品、食糖、糖果及可可制品等7大類食品合格率均為100%,糧食及其制品、蛋及其制品、飲料、餐飲食品和酒類等食品合格率均在95.0%以上。
一、監測結果分析
(一)監測食品
共監測16大類64小類1082件Ⅱ級食品樣品。包括:糧食及其制品(254件)、食用油及其制品(4件)、蛋及蛋制品(50件)、蔬菜及其制品(125件)、水果及其制品(30件)、水產及其制品(90件)、飲料(65件)、調味品(30件)、食糖(10件)、酒類(40件)、焙烤食品(20件)、茶葉及其制品(20件)、糖果及可可制品(65件)、豆類及其制品(90件)、乳及乳制品(79件)餐飲食品(110件)等16大類(見圖1)。
圖1 監測Ⅱ級食品分布情況
(二)監測項目
共監測11大類220個項目。包括:重金屬和元素(6項)、獸藥殘留(19項)、農藥殘留(125項)、真菌毒素(8項)、食品添加劑(17項)、非食用物質(9項)、加工產生有害物質(6項)、持久性有機污染物(1項)、質量和理化指標(2項)、指示菌和致病菌(9項)、增塑劑(18項)(見圖2),共計34907項次(見圖2)。
圖2 監測項目分布情況
(三)樣品來源
上述1082件樣品來源于17個監測點,295個采樣點。其中,涉及51家生產加工企業、189家食品流通企業(包括:10家批發市場、2家配送中心、46家集貿市場、129家賣場超市、1家食品店和1家網站)和55家餐飲服務企業(包括:52家公共餐飲單位、1家中央廚房、1家集體配送單位和1家集體食堂)。
(四)監測結果
1032件樣品可依據國家或地方標準評判,60件不合格,樣品總體合格率為94.2%,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5個百分點。不合格率較低食品主要是豆類及其制品中菌落總數和(或)大腸菌群超標,蔬菜及其制品中醬腌菜防腐劑超標。對不合格(問題)樣品,本市食藥監部門已按規定開展后續核查處置工作,落實下架停售、督促整改和行政處罰等措施。
二、風險防控建議
根據上述監測結果,建議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或降低食品不安全導致的健康風險:
(一)給消費者的建議
1.豆類及其制品等食品及原料應在低溫條件下貯存,避免受到污染。
2.貝蟹類水產品肉質鮮嫩,味美好吃。應盡量采購新鮮的貝蟹類水產品,并在低溫下保存,食用時要燒熟煮透,謹慎生食貝蟹類水產品。
3.保持加工操作環境清潔,避免食品在儲存、加工等過程中發生交叉污染,做到生熟分開。
(二)對企業的建議
1.上述“對消費者的建議”中的1-3項,企業也同樣適用。
2.水產品養殖者應從源頭上控制質量安全,選擇符合要求的清潔水域養殖水產品,避免重金屬的源頭污染。水產品經營者要嚴格落實索證索票和進貨查驗制度,嚴禁在運輸和銷售過程中添加違禁藥物。
3.豆制品生產經營企業應嚴格落實產品儲存、運輸和銷售過程中溫度和時間的控制,加強食品相關產品(工用具、容器和包裝材料等)和環境的清潔、消毒,控制和降低致病菌與指示菌的污染。
日期:201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