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張爽:食物與科學的碰撞,會產生怎樣的火花?一起看食育科普課程是怎么設計的

   2024-07-23 食品伙伴網348
核心提示:2024年6月19—21日,在山東濟南舉辦的“2024(第三屆)食育發展大會”上,食育網特別邀請了江南大學科.學.家食育科普課程研發與服務負責人張爽,現場與大家分享《科.學.家食育科普課程——“用科學鏈接生活,用有趣點燃興趣”》,在科學與食育的交匯處,發現生命的無限可能!……(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張爽:《科.學.家食育科普課程——“用科學鏈接生活,用有趣點燃興趣”》 
  食物不僅僅是我們身體的燃料,它們還是科學實驗的完美載體。從化學反應到物理現象,食物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是一堂生動的科學課。
 
  在科.學.家食育科普課程中,科學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和理論,而是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趣味實驗。這些看似簡單的實驗,背后卻隱藏著精心設計的教具和課程流程。
 
  2024年6月19—21日,在山東濟南舉辦的“2024(第三屆)食育發展大會”上,食育網特別邀請了江南大學科.學.家食育科普課程研發與服務負責人張爽,現場與大家分享《科.學.家食育科普課程——“用科學鏈接生活,用有趣點燃興趣”》,在科學與食育的交匯處,發現生命的無限可能!
 
  項目背景
 
  張爽老師介紹,2023年的全國兩會提出,要樹立“大食物觀”,讓百姓的餐桌更加豐富、健康。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和《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更是強調了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將其視為科技強國戰略的關鍵一環。江南大學積極響應號召,利用其在食品科學領域的頂尖地位,致力于食育科普教育創新。
 
  項目特色
 
  張爽老師團隊整合了江南大學校內的科普資源,包括3個校內食育科普博物館、1個大型科學儀器展示場館等,研發出“JNU食育游”開放活動實施方案。
 
  同時,匯集科普人才資源,研發適用于中小學開展課后延時服務的食育科普課程。課程設計注重實踐,鼓勵學生親手操作,不僅學習食品科學知識,樹立健康的飲食觀念,并增強他們的社會屬性。
 
  課程內容
 
  張爽老師指出,科。學。家食育科普課程包括6個主題,共17課時。她認為科學教育不應局限于課本,而是要讓孩子們在生活中發現科學的樂趣。為此,張老師團隊邀請了來自食品科學、生物工程、傳媒學、藝術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共同研發課程,確保內容既專業又有趣。
 
  此外,團隊還與多所學校合作,將科普活動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比如與無錫市東絳實驗小學、無錫市尚賢融創實驗小學以及徐州新教育學校等進行合作,讓孩子們親自動手,親身體驗科學食育的魅力。
 
  挑戰與展望
 
  張爽老師表示,盡管取得了顯著成果,但高校與中小學之間的科普資源融合仍面臨挑戰,如缺乏制度化的組織和落地方法,導致科普活動難以常態化。
 
  未來,江南大學將繼續探索更有效的科普模式,推動食育教育成為“雙減”工作中的亮點,助力青少年科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科普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思維的啟迪。江南大學的“科·學·家”食育科普項目,正是一場科學與生活的美妙邂逅,它用實踐證明,科學可以如此貼近生活,教育可以如此充滿樂趣。讓我們期待更多這樣的科普之光,照亮每一個孩子心中的科學夢。



日期:2024-07-23
 
地區: 山東 濟南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