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24(第十四屆)食品微生物檢測與控制技術交流會圓滿結束

   2024-07-20 食品伙伴網1139
核心提示:由食品伙伴網主辦,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農產品安全研究中心支持,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湖南農業大學長沙現代食品創新研究院、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長沙海關技術中心、乳制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協辦的“2024(第十四屆)食品微生物檢測與控制技術交流會”在7月18日-19日于湖南·長沙圓滿結束?!ㄊ澜缡称肪W-m.cctv1204.com)
    由食品伙伴網主辦,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農產品安全研究中心支持,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湖南農業大學長沙現代食品創新研究院、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長沙海關技術中心、乳制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協辦的“2024(第十四屆)食品微生物檢測與控制技術交流會”在7月18日-19日于湖南·長沙圓滿結束。 
  聚焦微生物檢驗技術,共筑食品安全未來
 
  18日,各位發言嘉賓主題明確,內容實用、專業知識性強,受到參會代表的一致好評。
 
  接下來請跟小編一睹19日的精彩內容吧!


  交流會現場
 
  09:00,食品微生物標準應用及內容解析(下)分會場與食品企業檢驗能力提升分會場同時進行。
 
  食品微生物標準應用及內容解析(下)


  2024年7月19日 上午
 
  專題論壇三丨 食品微生物標準應用及內容解析(下)由主持。
 
  原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師廖興廣老師做了題為《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檢驗(GB 4789.6-2016)修訂進展》的報告。
 
  報告重點介紹了致瀉大腸埃希氏菌菌株的遺傳背景與篩選,毒力基因的復核確認,DEC基因序列比對分析,增菌培養基的驗證以及方法的驗證。深入的解析受到參會代表的一致好評。
 
  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師梅玲玲老師做了題為《新版GB 4789.3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介紹》的報告。
 
  報告介紹了GB 4789.3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檢驗》修訂原則、主要修訂內容及依據、各項技術指標的驗證情況等內容。
 
  紐勤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紐勤中國食品安全現場技術專家朱美云老師做了題為《基于16140-3,實施已驗證的微生物定性檢驗方法的確認》的報告。
 
  報告從“validation”和“verification”的含義和區別著手,分享了基于ISO16140-3體系下,單一實驗室如何實施已驗證的微生物定性檢驗方法的確認方案。
 
  國家副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審核認證部技術總監石嵩老師做了題為《即食食品生產環境中李斯特氏菌屬檢測方法與風險分期指南的建立》的報告。
 
  報告從環境中李斯特氏菌屬檢測方法的建立入手,介紹了李斯特氏菌屬監控風險分期指南的建立以及風險分期指南的應用。通過建立有效的檢測方法對生產企業的環境進行監控,可利用可視化的風險分期指南幫助生產企業建立自己的監控方案及消毒措施。
 
  專題論壇四丨食品企業檢驗能力提升


  2024年7月19日 上午
 
  專題論壇四丨 食品企業檢驗能力提升由廣州海關技術中心正高級工程師易敏英主持。
 
  安徽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微生物檢測室主任安虹老師做了題為《保健食品生產企業自查活動盤點》的報告。
 
  報告指出開展自查是食品生產企業的法律責任。通過自查,企業可以發現產品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質量隱患,可以了解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狀況。自查活動的有效實施,將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消除隱患、不斷提升質量管理水平。自查,自覺,自省,自治,強大內驅力,實現質量管理體系日趨規范、完善。
 
  丹東海關綜合技術服務中心生物室主任麻麗丹老師做了題為《副溶血性弧菌檢測要點和PCR鑒定技術》的報告。
 
  報告通過副溶血性弧菌檢測國內外標準介紹入手,講解了生化試驗和神奈川試驗存在的穩定性問題,重點介紹PCR方法對副溶血性弧菌進行鑒定和確定其潛在致病性的檢測方法以及操作要點。分享了普通PCR方法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檢測、測序介紹和操作要點和實時PCR方法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檢測、毒力基因檢測介紹和操作要點。
 
  艾吉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LGC能力驗證顧問覃簡萍老師做了題為《如何將能力驗證價值最大化》的報告。
 
  報告通過對質量檢測實驗室中能力驗證的定位,能力驗證對實驗室價值和參加者如何利用能力驗證,能力驗證趨勢的重要性等4方面介紹如何最大化的利用能力驗證的價值。
 
  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蔣立文老師做了題為《食品加工過程中的微生物來源及其控制》的報告。
 
  報告首先介紹了有害微生物的來源及危害,結合相應標準分享了國家對于食品中微生物控制要求和國家對食品行業檢查重點及要求,最后直指企業微生物控制的痛點及難點并提出解決辦法及對策。
 
  經過短暫的午間小憩,參會代表們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下午的學習交流中。
 
  下午14:00,新型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分會場與食品生產環節微生物監測與控制分會場同時進行。
 
  新型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2024年7月19日 下午
 
  專題論壇五|新型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由長沙海關技術中心科長莫瑾主持。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姬慶龍老師做了題為《致瀉性大腸埃希氏菌檢測方法研究進展》的報告。
 
  報告從致瀉大腸埃希氏菌的危害著手,分享現有的致瀉大腸埃希氏菌的檢測方法;并結合多年一線工作經驗介紹DEC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師張紅芝老師做了題為《基于基因組學的食源性病原菌溯源技術及其應用》的報告。
 
  報告主要以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為例,闡述WGS在食品及食品加工環節中單增李斯特菌監測中的應用,著重介紹WGS在食品中單增李斯特菌的污染來源及食品加工環節中的單增李斯特菌的持久性生存溯源中的應用。
 
  重慶市天友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檢測室主任張清平老師做了題為《原料乳中嗜冷菌及其產酶檢測初探》的報告。
 
  報告分享了在嗜冷菌快速檢測上,通過原料乳及牧場環境中微生物的分析,各種冷菌產酶能力分析,酶的耐熱性分析,找出需要重點關注的產酶能力強、酶的耐熱性強的典型嗜冷菌,通過熒光定量PCR技術,建立針對革蘭氏陰性菌、假單胞菌和產堿金屬酶的快速檢測方法。在酶的檢測上,主要做了平板培養和福林酚法優化的嘗試。
 
  食品生產環節微生物監測與控制


  2024年7月19日 下午
 
  專題論壇六|食品生產環節微生物監測與控制由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蔣立文主持。
 
  合肥天麥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主管王世福老師做了題為《潔凈環境的微生物監測和潔凈度的保障》的報告。
 
  報告指出決定潔凈環境的潔凈度的本質不在于微生物指標,但是微生物的監控是潔凈度監控的重要方面。報告從潔凈度監控中幾類微生物指標的定義及其意義入手,講解了微生物監控中常見的一些認識和操作上的誤區和微生物監控中值得關注的一些細節,試圖剖析這些錯誤,以期提高從業者對潔凈環境和潔凈度的認識水平在日常質量控制中正確實踐。
 
  梅里埃營養科學中國區食品科學中心(FSC)微生物技術經理嚴婷老師做了題為《用菌種鑒定精準鎖定腐敗微生物》的報告。
 
  報告介紹了菌種鑒定和常見腐敗,分享了利用菌種鑒定可以精準鎖定是什么微生物導致的腐敗。工廠可以根據腐敗微生物的特點,進而鎖定腐敗微生物來源,從而加以控制。
 
  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食品技術服務總監劉偉東老師做了題為《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過程微生物控制》的報告。
 
  報告從工藝廠房設計及布局對微生物控制的影響講起,從生產環境的控制及監控入手,講解了人員、物料微生物潛在來源的控制,簡要闡述了生產設備設計、清潔及加工工藝兩方向對微生物的控制。
 
  至此,2024(第十四屆)食品微生物檢測與控制技術交流會已圓滿結束!



日期:2024-07-20
 
地區: 遼寧 大連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