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食藥安委,市食藥安委各成員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高院,市檢察院,市科協:
現將《2024年上海市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印發給你們,請市食藥安委各成員單位以及有關市級部門牽頭負責,督促指導各區認真抓好落實。
請各區、各有關部門于2024年6月底前向市食藥安委提交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貫徹落實情況。2024年11月底前各區向市委、市政府報告食品安全工作情況,同時抄送市食藥安辦;各有關部門向市食藥安委提交食品安全重點工作情況。
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
2024年3月13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4年上海市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全市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二屆市委四次全會精神,以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為統領,落實國務院食安委《2024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和《上海市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方案》的部署,牢固樹立底線思維、風險意識,持續壓緊壓實各方責任,提升食品安全科學監管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設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一、堅持黨政同責,壓緊壓實各方責任
(一)推動地方黨委和政府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地方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將食品安全作為向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議等報告的重要內容。健全各級食藥安辦實體化運行機制,強化統籌協調和督查考核等職能,及時組織食品安全形勢與風險會商,研究處置重大食品安全風險。落實國務院食安委有關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輿情事件等工作制度,制定、修訂本市工作制度;完善“三書一函”制度,發揮提醒敦促、責令整改、約談等作用;加強對重大事項、重點任務的跟蹤督辦,開展督查式調研(市食藥安辦牽頭,有關部門配合)。開展《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修訂立法調研工作,修訂《上海市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臨時備案監督管理辦法》(市市場監管局)。
(二)全面落實食品安全部門和屬地管理責任。有關部門依法履行部門監管和行業管理職責,健全工作協調聯動機制,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市食藥安委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健全分層分級、精準防控、末端發力、終端見效工作機制,研究制定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2.0版。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督查調度,確保工作全覆蓋、見成效(市食藥安辦)。
(三)督促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督促指導食品生產經營者嚴格執行《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加強對生產、銷售、餐飲、特殊食品等不同領域市場主體的分類指導,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指導企業把“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深度嵌入企業日常管理,實現風險防控全覆蓋。落實《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監督抽查考核指南》和《上海市食品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監督抽查考核管理辦法》,提高食品從業人員能力(市市場監管局)。落實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落實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持續完善企業糧食質量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糧食安全(市糧食物資儲備局)。
二、堅持“四個最嚴”,加強食品安全全程監管
(四)嚴把產地環境和農業投入品關。狠抓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開展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深入實施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嚴格落實農藥禁限用措施和銷售臺賬記錄農藥施用范圍要求。深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健全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體系。深化落實規范畜禽養殖用藥專項整治行動。持續推進食用農產品綠色發展,加強產品認證管理,全市綠色食品認證率達到32%以上,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覆蓋率達到50%以上(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委)。
(五)嚴把食品生產質量安全關。深入推進食品生產企業體系管理運用,升級供應商檢查評價規范,開展日常檢查、飛行檢查、體系檢查,提高問題發現率。按照“一企一檔”“一域一檔”“一品一策”完善食品安全風險清單、措施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定食品生產企業食品過敏原風險管控指南。持續開展特殊食品生產企業風險排查評估與體系檢查,督促企業提升生產質量管理水平(市市場監管局)。繼續組織開展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CMS)建立、實施誠信評價標準等培訓工作,指導相關行業協會制定和完善行規行約,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市經濟信息化委)。
(六)嚴把食品經營質量安全關。強化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建立健全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通報協查機制(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委)。持續推進大型食品銷售企業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檢查,研究完善生鮮電商的監管措施。進一步加強餐飲單位事中事后監管,構建一體化綜合監管體系。聚焦“網紅餐廳”和外賣平臺,加強網絡交易平臺監管,推進線上線下餐飲同標同質。對集體用餐單位、中央廚房、大型飯店、農村集體聚餐等重點場所強化監管,嚴防嚴控食品安全事故。組織開展特殊食品經營者“雙隨機”檢查和特殊食品網絡專項監測。組織開展一次性塑料餐飲具產品質量聯動監督抽查(市市場監管局)。推動落實冷鏈運輸車輛安裝使用符合標準的智能溫度檢測設備(市交通委)。聚焦高鐵車站餐飲、鐵路網絡訂餐、動車冷鏈盒飯等重點食品,強化鐵路車站食品安全監管(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
(七)嚴把糧食質量安全關。健全超標糧食收購處置長效機制,嚴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和食品生產企業。扎實做好糧食收購和庫存環節質量安全監測。提高糧食質量檢測內控管理,加強對大豆、玉米和植物原油的品質監測(市糧食物資儲備局)。
(八)嚴把進口食品安全國門關。扎實推進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嚴防不合格食品進口。支持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進口食品保稅展示交易、保稅加工等新業態發展。優化進口食品檢驗檢疫通關流程,助力生鮮易腐食品快速通關(上海海關)。
(九)嚴懲違法犯罪行為。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安全突出問題,依法嚴查和懲治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市委政法委)。深入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等違法行為。嚴格落實“處罰到人”要求,依法實施行業禁入(市市場監管局)。開展“昆侖2024”專項行動,依法嚴打食品非法添加藥品、非食用物質、新型衍生物,食用農產品非法使用禁限用農獸藥及其他禁用物質等犯罪,組織集中打擊網絡食品安全犯罪活動。加強警企協作和大數據應用,提升問題發現能力(市公安局)。推動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不斷完善,完善食品安全領域行刑銜接機制與平臺建設,完善危害食品安全案件行刑銜接機制(市檢察院)。加大對不合格或問題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禁限用農獸藥等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執法辦案力度,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及時組織公布典型案例(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上海海關、市高院、市檢察院)。
三、堅持問題導向,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
(十)嚴控農獸藥殘留超標。深入實施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專項行動,聚焦重點品種,嚴打禁限用農獸藥違法使用,嚴控常規藥物殘留超標。持續推進豇豆農藥殘留突出問題攻堅治理。開展水產養殖重點品種藥物殘留突出問題攻堅治理(市農業農村委)。落實《重點監管食用農產品動態清單管理辦法》,持續推進重點食用農產品治理(市食藥安辦、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委、市公安局、市檢察院)。
(十一)嚴查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制售“三無”食品、假冒偽劣食品、非法使用“瘦肉精”等違法違規行為。常態化推進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檢察院)。落實《關于進一步規范本市設攤經營活動的指導意見》,優化完善上海“攤”一張圖服務監管功能,依法查處違規占道經營等行為(市綠化市容局、市城管執法局)。持續推進食品安全網格化管理納入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加強食品安全網格化事件的治理(市市場監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綠化市容局、市城管執法局)。對食用農產品防腐保鮮類物質使用進行摸排,研究制定推薦使用清單及使用規范(市農業農村委)。
(十二)開展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治理。建立完善食堂承包準入、考核評價和退出機制并有效落實。嚴格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督促建立供貨商管理評價制度,強化承包經營學校食堂許可管理,建立承包經營企業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嚴格進貨查驗、環境衛生、人員管理、食品留樣等各環節監管,嚴懲違法違規行為。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學校食堂覆蓋率達到80%,醫院食堂、用餐或供餐人數較多的養老機構食堂覆蓋率達到60%(市教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開展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集中治理學校食堂后廚衛生整治、“三防”突出問題,健全校園食品安全治理長效機制(市食藥安辦、市教委、市公安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做好養老機構、社區長者食堂、助餐點等養老服務機構場所的食品安全監管,大力推廣養老服務機構食品安全“綜合監管一件事”(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加強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市市場監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
(十三)加強“地溝油”綜合治理。堅持餐廚廢棄油脂“產、收、處、調、用”閉環管理模式,強化全鏈條管控(市綠化市容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交通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城管執法局)。研究修訂《上海市餐廚廢棄油脂處理管理辦法》,指導督促餐廚廢棄油脂處置服務中標企業抓緊投產達產,健全數字化監管體系(市綠化市容局)。加強與“雙碳”經濟相結合的配套管理政策研究(市發展改革委、市綠化市容局)。推進B10柴油國家標準起草(市市場監管局)。
(十四)加強新業態新模式食品安全監管。研究完善預制菜、直播帶貨、生鮮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監管措施,積極防范食品安全風險(市市場監管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強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食品監管(市商務委、上海海關、市市場監管局)。聚焦新業態新模式存在問題開展專項抽檢,及時發現處置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市市場監管局)。開展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圍繞乳制品、休閑食品、焙烤食品等優勢食品,打造食品產業創新優勢(市經濟信息化委)。
四、堅持創新發展,提升科學監管能力和水平
(十五)提升抽檢監測與風險評估水平。加強風險監測評估新方法、新模型研究(市衛生健康委)。落實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有關工作要求,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品種覆蓋率、地域范圍覆蓋率達到100%(市綠化市容局)。聚焦糧油、水果等消費量大的食用農產品開展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對特色小宗和名貴品種食用農產品開展風險評估,深入實施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綜合監管“一件事”改革工作(市農業農村委)。強化糧食質量檢驗監測能力建設(市糧食物資儲備局)。建立統一高效的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工作體系,完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交流機制。聚焦抽檢發現問題的重點企業、產品、項目,加大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力度。針對抽檢發現突出問題、多次檢出不合格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開展核查處置“回頭看”。加強食品相關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風險監測和依法處置(市市場監管局)。加強食品補充檢驗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
(十六)提升智慧監管能力和水平。落實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上海)建設要求,提升食品安全領域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強化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的挖掘、分析和應用,助力基層市場監管所監管效能提升;推進食品生產過程智能化追溯體系建設,實現產品外包裝追溯“二維碼”賦碼率全覆蓋。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以食品經營許可證二維碼等為基礎,完善監管部門的“碼上監管”,探索“互聯網+監管”、實時定位、溫控傳感等“非現場執法監管”的試點應用。持續推進特殊食品生產企業關鍵點遠程非現場監管工作(市市場監管局)。加快推進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加強食用農產品追溯信息歸集共享(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持續加強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追溯體系平臺建設(市經濟信息化委)。推進食品安全屬地管理和企業主體責任管理工作支撐應用和數據處理應用,優化系統功能,賦能食品安全“兩個責任”落實(市市場監管局)。
(十七)強化基層監管力量和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投入,強化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委、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持續推進食品安全領域的科技創新,抓好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推進食品安全相關科技創新平臺和基地建設(市科委)。推進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科建設(市衛生健康委)。加強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市經濟信息化委)。持續加強行業作風建設,推動基層監管人員轉變作風,切實做到監管為民(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強化信用聯合懲戒。推動食品工業誠信體系建設,指導評價機構開展誠信評價工作(市經濟信息化委)。建立完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檔案,實施企業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將抽檢不合格信息、行政處罰信息等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加大對失信人員聯合懲戒力度,依法將相關生產經營主體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市市場監管局)。
五、堅持國家戰略,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
(十九)推進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深化長三角優質農產品供應保障等方面的合作,提升食品產業供應鏈水平(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農業農村委)。推進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審評長三角分中心建設。落實《長三角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實訓中心指南》(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長三角區域標準《長三角地區食品和食用農產品信息追溯》。完善長三角區域食品安全監管執法、風險監測、輿情通報、應急協作、會商交流、信息追溯體系建設、信用體系建設、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等聯動協作機制,構建信息互通、監管互動、抽檢互認、執法互助的食品安全一體化格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農業農村委、上海海關)。
(二十)做好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大活動保障。做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參展特殊食品臨時許可、延展、優先境外核查等監管服務工作(市市場監管局)。依托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促進食品安全國際合作交流,持續放大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帶動效應,吸引境外食品企業了解上海、投資上海、落戶上海(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委)。
(二十一)助力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建設。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含臨港新片區)探索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和監管新機制,加強食品安全領域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對接,促進貿易便利化,構建便捷、高效的食品進出口渠道(市市場監管局、上海海關)。以健康食品研發、新材料新技術應用等企業為重點,大力培育食品領域創新企業(市經濟信息化委)。
六、堅持優化服務,推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十二)優化食品安全領域營商環境。持續推進食品研發生產“一址兩用”模式。加強調查研究,優化食品生產許可制度。深化“大企帶小企 攜手共發展”活動,推進食品生產“千企萬坊”幫扶行動。優化食品經營許可和備案準入,出臺《上海市食品經營許可和備案管理辦法》和《食品經營許可審查細則》,持續推進連鎖食品經營便利化審批。推進小型餐飲服務單位“互聯網+明廚亮灶”許可便利化制度。優化特殊食品監管制度,促進特殊食品產業健康發展。做好國產保健食品備案管理工作(市市場監管局)。
(二十三)實施食品安全質量提升行動。深入開展食用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著力推動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志食用農產品高質量發展,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市農業農村委)。組織舉辦“三品一標”優質食用農產品進校園、進社區活動,持續提升食用農產品“三品一標”影響力(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教委)。持續推進乳制品、肉制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持續開展餐飲業質量提升工程和食品銷售質量提升工程,實施食品安全示范創建“百千萬工程”和“放心餐廳”“放心食堂”“守信超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建設工作。持續實施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保健食品質量提升行動(市市場監管局)。
七、堅持開放合作,強化標準引領和國際交流
(二十四)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做好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制修訂、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價和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工作;落實國民營養計劃重點任務(市衛生健康委)。鼓勵企業制定并實施嚴于強制性標準要求的企業標準,鼓勵企業開展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綠色餐飲服務認證,鼓勵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產業技術聯盟等社會團體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綠色健康餐廳”、有機產品網絡銷售領域管理規范等團體標準,開展團體標準應用示范(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聚焦地產綠色優質農產品,制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鮮度為核心”的食用農產品品質標準,推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市農業農村委)。
(二十五)發揮食品安全標準基礎性作用。鼓勵我市有關機構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在滬設立的專業委員會或辦事機構的有關工作,推動優勢特色的地方標準、團體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國際標準,提升“上海標準”國際影響力(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委)。加大食品安全標準解釋、宣傳貫徹和培訓力度,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準確理解和應用食品安全標準。對食品安全標準使用進行跟蹤評價,完善標準制修訂銜接機制,更好發揮標準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委、市糧食物資儲備局、上海海關)。
(二十六)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對境外食品安全先進管理經驗、法規制度標準、前沿技術方法的信息收集和研究,主動學習借鑒、消化吸收(市食藥安辦、市食藥安委各成員單位)。
八、堅持社會共治,完善食品安全現代治理體系
(二十七)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組織開展2024年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第五屆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論壇、外賣食品安全封簽宣傳推廣活動等,發揮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員作用(市食藥安辦牽頭,相關部門配合)。推進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開展食品安全“你點我檢”服務惠民生系列活動,推進“你送我檢”便民快檢服務示范點創建工作。發揮“12315”食品安全投訴舉報熱線和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完善企業內部“吹哨人”制度。持續推進基層“食品藥品安全科普站”和食品安全“網上示范項目”建設,打造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小段食安課堂”等品牌欄目(市市場監管局)。深入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要求,提升公眾食品安全意識。積極倡導文明節約風尚,引導廣大群眾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農業農村委、市衛生健康委、上海海關、市市場監管局、市糧食物資儲備局、市綠化市容局、市科協、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
(二十八)做好輿情響應和應急處置。完善食品安全輿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快速響應機制(市食藥安辦、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加強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修訂食品安全事故處置規程(SOP),加強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專業化隊伍建設(市市場監管局)。加強部門協作,督促網絡平臺規范信息發布管理,有效治理食品安全網絡謠言(市食藥安辦、市委網信辦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發揮好新媒體食品安全宣傳作用,向國務院食安辦和本市有關政務微博、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和移動客戶端推送信息,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群眾關切(市食藥安辦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二十九)持續實施“雙安雙創”示范引領行動。指導虹口區和松江區做好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國家評價驗收,對靜安區、青浦區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省級評審,對浦東新區、徐匯區、閔行區3個已獲得創建命名區實施年度跟蹤評價,加強示范城市經驗總結推廣(市食藥安辦)。遴選確定第四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單位,持續開展“亮牌”行動(市農業農村委)。加強建設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街鎮宣傳培訓和調研,制定《上海市建設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街鎮工作指南》,完成首批建設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街鎮區級評價和公示,做好第二批建設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街鎮申報推薦工作(市食藥安辦)。
(三十)加強培訓教育和表彰激勵。舉辦領導干部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專題研討班,將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等食品安全重點工作納入黨校培訓課程(市食藥安辦、市市場監管局)。強化各級食品安全執法人員培訓,開展食品安全立功競賽活動,強化基層食品安全監管能力提升(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委)。開展食品安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表彰(市食藥安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附件:2024年上海市食品安全主要工作指標及牽頭部門
附件下載: 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關于印發《2024年上海市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doc
日期:2024-04-17
現將《2024年上海市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印發給你們,請市食藥安委各成員單位以及有關市級部門牽頭負責,督促指導各區認真抓好落實。
請各區、各有關部門于2024年6月底前向市食藥安委提交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貫徹落實情況。2024年11月底前各區向市委、市政府報告食品安全工作情況,同時抄送市食藥安辦;各有關部門向市食藥安委提交食品安全重點工作情況。
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
2024年3月13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4年上海市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全市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二屆市委四次全會精神,以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為統領,落實國務院食安委《2024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和《上海市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方案》的部署,牢固樹立底線思維、風險意識,持續壓緊壓實各方責任,提升食品安全科學監管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設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一、堅持黨政同責,壓緊壓實各方責任
(一)推動地方黨委和政府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地方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將食品安全作為向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議等報告的重要內容。健全各級食藥安辦實體化運行機制,強化統籌協調和督查考核等職能,及時組織食品安全形勢與風險會商,研究處置重大食品安全風險。落實國務院食安委有關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輿情事件等工作制度,制定、修訂本市工作制度;完善“三書一函”制度,發揮提醒敦促、責令整改、約談等作用;加強對重大事項、重點任務的跟蹤督辦,開展督查式調研(市食藥安辦牽頭,有關部門配合)。開展《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修訂立法調研工作,修訂《上海市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臨時備案監督管理辦法》(市市場監管局)。
(二)全面落實食品安全部門和屬地管理責任。有關部門依法履行部門監管和行業管理職責,健全工作協調聯動機制,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市食藥安委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健全分層分級、精準防控、末端發力、終端見效工作機制,研究制定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2.0版。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督查調度,確保工作全覆蓋、見成效(市食藥安辦)。
(三)督促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督促指導食品生產經營者嚴格執行《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加強對生產、銷售、餐飲、特殊食品等不同領域市場主體的分類指導,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指導企業把“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深度嵌入企業日常管理,實現風險防控全覆蓋。落實《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監督抽查考核指南》和《上海市食品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監督抽查考核管理辦法》,提高食品從業人員能力(市市場監管局)。落實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落實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持續完善企業糧食質量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糧食安全(市糧食物資儲備局)。
二、堅持“四個最嚴”,加強食品安全全程監管
(四)嚴把產地環境和農業投入品關。狠抓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開展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深入實施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嚴格落實農藥禁限用措施和銷售臺賬記錄農藥施用范圍要求。深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健全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體系。深化落實規范畜禽養殖用藥專項整治行動。持續推進食用農產品綠色發展,加強產品認證管理,全市綠色食品認證率達到32%以上,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覆蓋率達到50%以上(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委)。
(五)嚴把食品生產質量安全關。深入推進食品生產企業體系管理運用,升級供應商檢查評價規范,開展日常檢查、飛行檢查、體系檢查,提高問題發現率。按照“一企一檔”“一域一檔”“一品一策”完善食品安全風險清單、措施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定食品生產企業食品過敏原風險管控指南。持續開展特殊食品生產企業風險排查評估與體系檢查,督促企業提升生產質量管理水平(市市場監管局)。繼續組織開展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CMS)建立、實施誠信評價標準等培訓工作,指導相關行業協會制定和完善行規行約,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市經濟信息化委)。
(六)嚴把食品經營質量安全關。強化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建立健全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通報協查機制(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委)。持續推進大型食品銷售企業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檢查,研究完善生鮮電商的監管措施。進一步加強餐飲單位事中事后監管,構建一體化綜合監管體系。聚焦“網紅餐廳”和外賣平臺,加強網絡交易平臺監管,推進線上線下餐飲同標同質。對集體用餐單位、中央廚房、大型飯店、農村集體聚餐等重點場所強化監管,嚴防嚴控食品安全事故。組織開展特殊食品經營者“雙隨機”檢查和特殊食品網絡專項監測。組織開展一次性塑料餐飲具產品質量聯動監督抽查(市市場監管局)。推動落實冷鏈運輸車輛安裝使用符合標準的智能溫度檢測設備(市交通委)。聚焦高鐵車站餐飲、鐵路網絡訂餐、動車冷鏈盒飯等重點食品,強化鐵路車站食品安全監管(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
(七)嚴把糧食質量安全關。健全超標糧食收購處置長效機制,嚴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和食品生產企業。扎實做好糧食收購和庫存環節質量安全監測。提高糧食質量檢測內控管理,加強對大豆、玉米和植物原油的品質監測(市糧食物資儲備局)。
(八)嚴把進口食品安全國門關。扎實推進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嚴防不合格食品進口。支持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進口食品保稅展示交易、保稅加工等新業態發展。優化進口食品檢驗檢疫通關流程,助力生鮮易腐食品快速通關(上海海關)。
(九)嚴懲違法犯罪行為。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安全突出問題,依法嚴查和懲治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市委政法委)。深入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等違法行為。嚴格落實“處罰到人”要求,依法實施行業禁入(市市場監管局)。開展“昆侖2024”專項行動,依法嚴打食品非法添加藥品、非食用物質、新型衍生物,食用農產品非法使用禁限用農獸藥及其他禁用物質等犯罪,組織集中打擊網絡食品安全犯罪活動。加強警企協作和大數據應用,提升問題發現能力(市公安局)。推動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不斷完善,完善食品安全領域行刑銜接機制與平臺建設,完善危害食品安全案件行刑銜接機制(市檢察院)。加大對不合格或問題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禁限用農獸藥等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執法辦案力度,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及時組織公布典型案例(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上海海關、市高院、市檢察院)。
三、堅持問題導向,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
(十)嚴控農獸藥殘留超標。深入實施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專項行動,聚焦重點品種,嚴打禁限用農獸藥違法使用,嚴控常規藥物殘留超標。持續推進豇豆農藥殘留突出問題攻堅治理。開展水產養殖重點品種藥物殘留突出問題攻堅治理(市農業農村委)。落實《重點監管食用農產品動態清單管理辦法》,持續推進重點食用農產品治理(市食藥安辦、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委、市公安局、市檢察院)。
(十一)嚴查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制售“三無”食品、假冒偽劣食品、非法使用“瘦肉精”等違法違規行為。常態化推進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檢察院)。落實《關于進一步規范本市設攤經營活動的指導意見》,優化完善上海“攤”一張圖服務監管功能,依法查處違規占道經營等行為(市綠化市容局、市城管執法局)。持續推進食品安全網格化管理納入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加強食品安全網格化事件的治理(市市場監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綠化市容局、市城管執法局)。對食用農產品防腐保鮮類物質使用進行摸排,研究制定推薦使用清單及使用規范(市農業農村委)。
(十二)開展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治理。建立完善食堂承包準入、考核評價和退出機制并有效落實。嚴格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督促建立供貨商管理評價制度,強化承包經營學校食堂許可管理,建立承包經營企業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嚴格進貨查驗、環境衛生、人員管理、食品留樣等各環節監管,嚴懲違法違規行為。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學校食堂覆蓋率達到80%,醫院食堂、用餐或供餐人數較多的養老機構食堂覆蓋率達到60%(市教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開展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集中治理學校食堂后廚衛生整治、“三防”突出問題,健全校園食品安全治理長效機制(市食藥安辦、市教委、市公安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做好養老機構、社區長者食堂、助餐點等養老服務機構場所的食品安全監管,大力推廣養老服務機構食品安全“綜合監管一件事”(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加強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市市場監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
(十三)加強“地溝油”綜合治理。堅持餐廚廢棄油脂“產、收、處、調、用”閉環管理模式,強化全鏈條管控(市綠化市容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交通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城管執法局)。研究修訂《上海市餐廚廢棄油脂處理管理辦法》,指導督促餐廚廢棄油脂處置服務中標企業抓緊投產達產,健全數字化監管體系(市綠化市容局)。加強與“雙碳”經濟相結合的配套管理政策研究(市發展改革委、市綠化市容局)。推進B10柴油國家標準起草(市市場監管局)。
(十四)加強新業態新模式食品安全監管。研究完善預制菜、直播帶貨、生鮮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監管措施,積極防范食品安全風險(市市場監管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強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食品監管(市商務委、上海海關、市市場監管局)。聚焦新業態新模式存在問題開展專項抽檢,及時發現處置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市市場監管局)。開展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圍繞乳制品、休閑食品、焙烤食品等優勢食品,打造食品產業創新優勢(市經濟信息化委)。
四、堅持創新發展,提升科學監管能力和水平
(十五)提升抽檢監測與風險評估水平。加強風險監測評估新方法、新模型研究(市衛生健康委)。落實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有關工作要求,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品種覆蓋率、地域范圍覆蓋率達到100%(市綠化市容局)。聚焦糧油、水果等消費量大的食用農產品開展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對特色小宗和名貴品種食用農產品開展風險評估,深入實施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綜合監管“一件事”改革工作(市農業農村委)。強化糧食質量檢驗監測能力建設(市糧食物資儲備局)。建立統一高效的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工作體系,完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交流機制。聚焦抽檢發現問題的重點企業、產品、項目,加大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力度。針對抽檢發現突出問題、多次檢出不合格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開展核查處置“回頭看”。加強食品相關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風險監測和依法處置(市市場監管局)。加強食品補充檢驗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
(十六)提升智慧監管能力和水平。落實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上海)建設要求,提升食品安全領域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強化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的挖掘、分析和應用,助力基層市場監管所監管效能提升;推進食品生產過程智能化追溯體系建設,實現產品外包裝追溯“二維碼”賦碼率全覆蓋。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以食品經營許可證二維碼等為基礎,完善監管部門的“碼上監管”,探索“互聯網+監管”、實時定位、溫控傳感等“非現場執法監管”的試點應用。持續推進特殊食品生產企業關鍵點遠程非現場監管工作(市市場監管局)。加快推進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加強食用農產品追溯信息歸集共享(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持續加強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追溯體系平臺建設(市經濟信息化委)。推進食品安全屬地管理和企業主體責任管理工作支撐應用和數據處理應用,優化系統功能,賦能食品安全“兩個責任”落實(市市場監管局)。
(十七)強化基層監管力量和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投入,強化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委、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持續推進食品安全領域的科技創新,抓好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推進食品安全相關科技創新平臺和基地建設(市科委)。推進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科建設(市衛生健康委)。加強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市經濟信息化委)。持續加強行業作風建設,推動基層監管人員轉變作風,切實做到監管為民(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強化信用聯合懲戒。推動食品工業誠信體系建設,指導評價機構開展誠信評價工作(市經濟信息化委)。建立完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檔案,實施企業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將抽檢不合格信息、行政處罰信息等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加大對失信人員聯合懲戒力度,依法將相關生產經營主體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市市場監管局)。
五、堅持國家戰略,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
(十九)推進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深化長三角優質農產品供應保障等方面的合作,提升食品產業供應鏈水平(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農業農村委)。推進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審評長三角分中心建設。落實《長三角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實訓中心指南》(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長三角區域標準《長三角地區食品和食用農產品信息追溯》。完善長三角區域食品安全監管執法、風險監測、輿情通報、應急協作、會商交流、信息追溯體系建設、信用體系建設、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等聯動協作機制,構建信息互通、監管互動、抽檢互認、執法互助的食品安全一體化格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農業農村委、上海海關)。
(二十)做好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大活動保障。做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參展特殊食品臨時許可、延展、優先境外核查等監管服務工作(市市場監管局)。依托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促進食品安全國際合作交流,持續放大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帶動效應,吸引境外食品企業了解上海、投資上海、落戶上海(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委)。
(二十一)助力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建設。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含臨港新片區)探索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和監管新機制,加強食品安全領域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對接,促進貿易便利化,構建便捷、高效的食品進出口渠道(市市場監管局、上海海關)。以健康食品研發、新材料新技術應用等企業為重點,大力培育食品領域創新企業(市經濟信息化委)。
六、堅持優化服務,推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十二)優化食品安全領域營商環境。持續推進食品研發生產“一址兩用”模式。加強調查研究,優化食品生產許可制度。深化“大企帶小企 攜手共發展”活動,推進食品生產“千企萬坊”幫扶行動。優化食品經營許可和備案準入,出臺《上海市食品經營許可和備案管理辦法》和《食品經營許可審查細則》,持續推進連鎖食品經營便利化審批。推進小型餐飲服務單位“互聯網+明廚亮灶”許可便利化制度。優化特殊食品監管制度,促進特殊食品產業健康發展。做好國產保健食品備案管理工作(市市場監管局)。
(二十三)實施食品安全質量提升行動。深入開展食用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著力推動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志食用農產品高質量發展,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市農業農村委)。組織舉辦“三品一標”優質食用農產品進校園、進社區活動,持續提升食用農產品“三品一標”影響力(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教委)。持續推進乳制品、肉制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持續開展餐飲業質量提升工程和食品銷售質量提升工程,實施食品安全示范創建“百千萬工程”和“放心餐廳”“放心食堂”“守信超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建設工作。持續實施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保健食品質量提升行動(市市場監管局)。
七、堅持開放合作,強化標準引領和國際交流
(二十四)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做好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制修訂、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價和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工作;落實國民營養計劃重點任務(市衛生健康委)。鼓勵企業制定并實施嚴于強制性標準要求的企業標準,鼓勵企業開展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綠色餐飲服務認證,鼓勵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產業技術聯盟等社會團體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綠色健康餐廳”、有機產品網絡銷售領域管理規范等團體標準,開展團體標準應用示范(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聚焦地產綠色優質農產品,制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鮮度為核心”的食用農產品品質標準,推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市農業農村委)。
(二十五)發揮食品安全標準基礎性作用。鼓勵我市有關機構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在滬設立的專業委員會或辦事機構的有關工作,推動優勢特色的地方標準、團體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國際標準,提升“上海標準”國際影響力(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委)。加大食品安全標準解釋、宣傳貫徹和培訓力度,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準確理解和應用食品安全標準。對食品安全標準使用進行跟蹤評價,完善標準制修訂銜接機制,更好發揮標準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委、市糧食物資儲備局、上海海關)。
(二十六)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對境外食品安全先進管理經驗、法規制度標準、前沿技術方法的信息收集和研究,主動學習借鑒、消化吸收(市食藥安辦、市食藥安委各成員單位)。
八、堅持社會共治,完善食品安全現代治理體系
(二十七)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組織開展2024年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第五屆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論壇、外賣食品安全封簽宣傳推廣活動等,發揮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員作用(市食藥安辦牽頭,相關部門配合)。推進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開展食品安全“你點我檢”服務惠民生系列活動,推進“你送我檢”便民快檢服務示范點創建工作。發揮“12315”食品安全投訴舉報熱線和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完善企業內部“吹哨人”制度。持續推進基層“食品藥品安全科普站”和食品安全“網上示范項目”建設,打造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小段食安課堂”等品牌欄目(市市場監管局)。深入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要求,提升公眾食品安全意識。積極倡導文明節約風尚,引導廣大群眾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農業農村委、市衛生健康委、上海海關、市市場監管局、市糧食物資儲備局、市綠化市容局、市科協、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
(二十八)做好輿情響應和應急處置。完善食品安全輿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快速響應機制(市食藥安辦、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加強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修訂食品安全事故處置規程(SOP),加強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專業化隊伍建設(市市場監管局)。加強部門協作,督促網絡平臺規范信息發布管理,有效治理食品安全網絡謠言(市食藥安辦、市委網信辦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發揮好新媒體食品安全宣傳作用,向國務院食安辦和本市有關政務微博、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和移動客戶端推送信息,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群眾關切(市食藥安辦牽頭,相關部門配合)。
(二十九)持續實施“雙安雙創”示范引領行動。指導虹口區和松江區做好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國家評價驗收,對靜安區、青浦區開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省級評審,對浦東新區、徐匯區、閔行區3個已獲得創建命名區實施年度跟蹤評價,加強示范城市經驗總結推廣(市食藥安辦)。遴選確定第四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單位,持續開展“亮牌”行動(市農業農村委)。加強建設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街鎮宣傳培訓和調研,制定《上海市建設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街鎮工作指南》,完成首批建設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街鎮區級評價和公示,做好第二批建設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街鎮申報推薦工作(市食藥安辦)。
(三十)加強培訓教育和表彰激勵。舉辦領導干部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專題研討班,將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等食品安全重點工作納入黨校培訓課程(市食藥安辦、市市場監管局)。強化各級食品安全執法人員培訓,開展食品安全立功競賽活動,強化基層食品安全監管能力提升(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委)。開展食品安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表彰(市食藥安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附件:2024年上海市食品安全主要工作指標及牽頭部門
附件下載: 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關于印發《2024年上海市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doc
日期: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