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關于春季預防食源性疾病的提示

   2024-03-19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861
核心提示:初春季節,氣溫回升,萬物復蘇,山上、野外、路邊、公園里、小區綠化帶各種野生植物和蘑菇破土而出,部分地區出現毒蘑菇、有毒野菜及鉤吻(藥酒)中毒事件,并引起死亡。根據近幾年國家食源性疾病監測結果的分析,特作以下提示。……(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初春季節,氣溫回升,萬物復蘇,山上、野外、路邊、公園里、小區綠化帶各種野生植物和蘑菇破土而出,部分地區出現毒蘑菇、有毒野菜及鉤吻(藥酒)中毒事件,并引起死亡。根據近幾年國家食源性疾病監測結果的分析,特作以下提示:
 
  一、預防毒蘑菇中毒
 
  春季毒蘑菇中毒多見于云南、貴州、湖南等省南方地區,主要由自采或誤食野生蘑菇引起,多發生在家庭和街頭攤點。毒蘑菇中毒常見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痛、幻視幻聽、譫妄、光敏性皮炎、肝脾腫大、呼吸困難、肝損害甚至死亡等。預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食用野生蘑菇,各地應根據當地毒蘑菇中毒的特點、毒蘑菇種類、高發季節,結合氣溫、濕度、降雨量等因素,在野生蘑菇成熟期前進行預警預報,及時發布風險警示或消費提示;在野生蘑菇采食期,產菇和有采食野生蘑菇習慣地區的有關單位,應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告知廣大居民不采摘、不買賣、不食用野生蘑菇;在發生過誤食毒蘑菇中毒的地方,建議豎立附有毒蘑菇照片的警示牌。
 
  二、預防有毒野菜、野果中毒
 
  春季野菜生長旺盛,因誤采誤食野菜、野果引起中毒的事件也日漸增多。中毒原因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有些有毒植物與野菜、野果的外觀相似(如:毒芹與水芹、化兒草與血皮菜,馬桑果和桑葚等),誤采誤食后引起中毒;二是有些野菜、野果含有微量天然毒素(如:蕨菜、桐油果),如果烹飪不當或一次食用量過大也會引起中毒。野菜中毒主要發生在家庭和農家樂等場所,野果中毒多因兒童和野外作業者誤采誤食引起,中毒癥狀以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多見,嚴重的可出現呼吸困難、昏迷,甚至死亡(如:毒芹、狼毒草等)。因此不要隨意在公園、路邊或野外采摘不熟悉、不認識的野菜、野果食用,不要盲目迷信某些野菜的“養生”“藥用”“治療”功效。
 
  三、預防鉤吻中毒
 
  鉤吻是一種馬錢科植物,又名斷腸草、野葛、毒根、大茶藥等,主要分布在我國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云南等地。鉤吻植株全身劇毒,攝入任何一部分都可能中毒,特別是嫩芽毒性最強。其毒性成分鉤吻堿是一種極強的神經毒,可直接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中毒潛伏期短,一般在口服數分鐘至2小時內出現臨床癥狀。主要中毒表現為頭昏、視物模糊、惡心、嘔吐、步態不穩、肌肉無力、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者因心臟及呼吸衰竭死亡。
 
  由于鉤吻有劇毒,民間一直以外用為主,忌內服,多為搗碎或研磨后調敷患處,也可以煎水洗或煙熏,具有祛風,消腫止痛、去毒殺蟲的功能。鉤吻的花、根莖的形狀與一些常用藥材如金銀花或穿山龍等十分相似,消費者誤用鉤吻的根、葉制備藥酒、涼茶或煲湯,飲用后可引起中毒。因此,預防鉤吻中毒,主要是防止誤食誤服,非專業人士應謹慎使用中草藥制備藥膳食品和藥酒。
 
  撰稿: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風險監測二室 李紅秋  郭云昌
 
  供圖: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朱姝 、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日期:2024-03-19
 
行業: 食用菌 酒業 果蔬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