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保障農貿市場食品安全,提升農貿市場管理水平,構建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自8月份開始,仙居縣局在全縣范圍內啟動為期5個月的農貿市場自制食品“清源”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共出動執法人員120余人次,檢查各類自制食品經營業戶56個次,發出責令整改通知書8份,定性抽檢各類食品35批次,檢出不合格食品1批次,合格率達97.14%。
一是建檔立制,規范經營行為。對市場內的經營者建立詳細的自制食品經營檔案,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同時要求經營者嚴格履行進貨查驗義務,真實準確地記錄經營自制食品品種、規格、來源地、生產加工時間、供貨單位或者生產加工者名稱地址,對自產自銷的經營者,要求其記錄自制食品的主要原料及來源、使用添加劑種類和用量、加工工藝等關鍵信息。目前,全縣5個農貿市場的61家自制食品經營戶都已建立了檔案, 48家經營戶經指導建立了自制食品管理制度。
二是加強監管,開展自制食品專項抽檢。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加強自制食品經營戶的抽檢力度,并及時公示抽樣檢測信息,嚴厲查處違法行為,達到警示經營者、服務消費者的目的。截至目前,針對省局列出的6大類11小項自制食品重點品種已全部抽檢。定性抽檢的自制食品28批次,檢出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達96.4%。同時聯合上海普尼測試技術有限公司開展對學校食堂、早餐店等定量抽檢饅頭、包子等自制食品9批次。
三是溯源追蹤,研究制定自制食品退市機制。針對前階段爆發的“福喜事件”,重點整治自制食品使用問題原料,如使用病死豬肉、腐敗變質大米、過期食品原料的行為;加工過程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質或者濫用食品添加劑,如使用二氧化硫、吊白塊、工業用染料等非食用物質的行為;銷售的自制食品來源不明,渠道混亂;自制食品加工場所衛生條件臟亂差等問題。對屢教不改,生產經營條件無法保證安全、消費者投訴舉報頻繁的經營戶,列入“黑名單”并抄告當地人民政府和食安辦予以清理、取締。
日期:201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