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以“生生不息 美美與共”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酒業活態大會暨中國酒文化月啟動儀式”在山西省汾陽市召開。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出席,并以《生生不息 美美與共》為主題,做主旨講話。
宋書玉理事長表示,美酒最重要的品質內涵就是文化品質,文化品質決定了美酒的生命力。沒有文化品質的美酒,一定是時間的過客。縱觀世界名酒,中國名酒,生生不息的文化決定著名酒的生命力。歷史沉淀,技藝傳承,匠人匠心,釀造追求,創新探索,品飲體驗無不浸潤著豐富的文化。也正是酒文化的魅力,讓很多人開啟了美酒美生活的美好人生。
專業鎮,產區,生態,減碳漸漸成了產業發展的關鍵詞。但是文化品質的提升更是一個產區、一個名酒在未來發展中最核心的要素。
去年以來,中國酒業協會以文化戰略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并開始建設“以文興業、以文強企、以文立酒、以文化人”的中國酒業新文化。一年來,中國酒業協會制定了中國酒業歷史上第一個文化發展綱領“中國酒業新文化33條”;第一次提出了“中國酒業文化理念體系”,并形成了廣泛共識;在全世界率先提出建立以一個國家酒業為研究對象的“中國酒學”,正在籌建中國酒學圖書館,開始了建立學科的籌備工作,并已有成果初露端倪;將每年九月確定為“中國酒文化月”,在中國600多個工業門類中獨樹一幟;開始建立酒文化標準體系,中國酒業第一個文化標準——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團體標準頒布在即;研究確定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是不同于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新的活態文化遺產;創辦了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報,成為傳播中國酒業新文化、研究“中國酒文化學”的主流平臺,正在形成越來越大的產業影響力;打造和探索中國酒業活態文化大會、中國酒業華夏美學大會、中國酒業考古文化大會、中國酒業文學藝術大會等一批具有消費者影響力的中國酒文化文化IP。開展了中國酒業優秀文化遺產經典案例、優秀文化經典案例、優秀文化遺產人才、優秀文化人才的評選;正在籌備和打造中國酒業文化智庫和中國酒業文化學院等等。
以上一系列的文化工作,都不是一個產區、一個企業能夠獨立完成的,而需要整個產業和主要企業聯合起來共同努力。從企業文化時代邁向產業文化時代,成為中國酒業新文化的根本特征之一。
中國酒業活態文化理論,是中國酒業新文化建設的一面旗幟。她誕生于名酒企業的新文化理論,是中國酒業新文化建設、中國酒學建設以來最重要的貢獻之一。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團體標準,審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標準為國內首創,是“中國酒學”在文化遺產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
宋書玉理事長針對中國酒業活態文化理論誕生的背景、活態文化理論的主要內涵、活態文化理論如何落地開花,提出了以下三點認識和思考。
一、中國酒業活態文化理論的誕生背景
中國白酒是自然釀造的美酒,是多種微生物代謝的產物,有什么樣的微生態釀造就有什么樣的酒。中國傳統釀酒業,是中華民族幾千年農耕文明的重要遺產,是幾千年來多少先賢以聰明智慧順應自然,與釀酒微生態合作的結晶,是天人合一中華哲學的完美體現。但人類早已進入工業化時代。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中國白酒進行了二個周期的機械化改造。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手工成本。近10多年來。裝備技術的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推動。白酒產業應用這些新技術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創新,以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與此同時,產業在中國白酒169計劃,158計劃,3C計劃推動下??茖W研究進入更深領域。傳統手工釀造的科學性何在?研究充分證明了傳統釀造的科學性。所以,傳統釀造必須堅持。但是,高強度的手工釀造必須改進,讓最好的釀酒工匠操作可以無限重復,以克服傳統釀造的不穩定性。傳統釀造的微生態多樣性與穩定性必須保持,不能以現代裝備破壞釀酒微生態。
面對這樣的時代背景,根植于農耕文化的傳統釀造,需要進行價值評估和價值重塑。通過創新實踐,通過傳統堅守清晰的認識到:什么可變,什么不可變。所以,“讓傳統的更傳統、現代的更現代”, “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宗”已經成為指引。
中國白酒傳統釀造還有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中國酒業真正的智能化必須建立在吃透傳統釀造所有原理的基礎上才能完成,當今的智能化改造要在逐步推進中不斷探索,在科技創新中不斷發展。而中國酒業的文化工作者,則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雙創思維”的指導下,研究中華酒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探討中華酒遺產在當代的意義和面臨的風險,著力于對中國傳統釀酒業進行價值評估和價值重塑,力求在頂層設計上尋找傳統和現代發展的平衡點、價值的共存性,從而避免以一種價值取代另外一種價值。中國酒業活態文化理論,就是這種研究探討的理論成果。
二、活態文化,是中國酒業的命脈
1、活態遺產
雖然從去年第一屆活態文化大會以來,活態文化已經成為中國酒業新文化重要的文化IP,但大部分人對活態文化遺產的含義還是模糊的,需要加強理解和公眾傳播。
首先,文化遺產既然有活態的,就有靜態的。保持原初功能現仍然發揮作用的文化遺產,比如中國酒業的老作坊、老窖池、老酒海、老車間,幾百年來一直保持著原初功能,至今仍然發揮的重要作用的遺產,就是活態的。而像故宮、長城等等文化遺產,失去了皇宮、抵御外敵的原初功能,變成了博物館和旅游景點,就是靜態的。
其次,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活態文化遺產,比如全聚德的傳統烤鴨技藝、同仁堂的傳統制藥技藝,都傳承了幾百年。但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不依賴于固定的物質文化遺產,不像傳統酒業一樣,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強關聯的有機整體,所以全聚德、同仁堂的老作坊、老車間早就不存在了。
其三,詩詞文賦不在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體系之內。但牧童遙指杏花村、蘭陵美酒郁金香、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樣的優美詩詞,是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再比如,各個產區、各個酒廠歷史形成的微生態多樣性與穩定性菌群,更是世界遺產體系所無法涵蓋的。
其四,中國傳統酒業講微生態,法國波爾多、勃艮第、干邑、香檳,英國蘇格蘭高地等產區也有微生態,中國酒業活態文化理論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未來,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團體標準,將向世界酒業活態文化遺產團體標準努力,并在全世界范圍內評估和認定活態文化遺產,最終成為專屬于世界酒業的、獨立于世界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的遺產新品類。
2、活性酒體
酒是陳的香,越老越稀缺。目前發現的、現存最早的一瓶白酒,是1929年由杏花村義泉泳老作坊生產、香港永利威公司定制的老白汾酒。白酒是世界上構成最復雜的蒸餾酒,除了水和乙醇還有超過2000種以上的化合物。中國白酒兩個復雜的構成,一個叫多風味物質的復雜構成,一個是多活性物質的復雜構成。再加上釀酒環境幾百種微生物參與的這種發酵的過程更加復雜,又構成了酒體本身的活態特性,這種產品特性在所有商品中都是極其罕見的。
3、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尊天而釀,講的是中國白酒釀造的本源。傳統釀造與智能化釀造最根本的差別,在于釀造工藝與大自然的關系。傳統釀造邏輯是依賴于自然生態,實現人與自然生態,微生態的和諧作用,而智能化生產邏輯是減少自然影響,從而保證釀造的目的;傳統釀造是天人合一,智能生產是人機控制。傳統釀造邏輯的根本,是對天人合一中華哲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智能生產邏輯的根本,是利用現代科技創新學習傳統、克服缺點,以超越傳統為目的。而活態文化理論的訴求點在于,即便未來智能釀造超越了傳統,傳統釀造邏輯依然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文化意義、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是不可取代的。
4、和而不同
業內還有這樣一種觀點,未來的白酒就是今天的啤酒,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非常高,但同質化也非常高。今天的啤酒產業確實邁入了現代先進制造業,但同處于工業革命環境中的法國葡萄酒、蘇格蘭高地威士忌等等,一直堅守著核心的傳統工藝,并沒有走完全工業化的道路。正是這樣的堅守,成就了今天法國葡萄酒和蘇格蘭威士忌的江湖地位。因此,在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之下,“君子之釀、和而不同”的產業哲學更具有時代意義。中國白酒以香型劃分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個性化的產區表達、酒莊表達、風味表達、文化表達時代正在到來。只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能更好地實現活態文化的價值表達和價值重塑。這也是活態文化理論需要進一步思考和建構的深刻思考。
圖片
三、中國酒業活態文化的“四全”方法論
認識論是最重要的,沒有正確的思維,就沒有正確的行動,方向錯了,一切行動都是錯;認識論確定之后,方法論就是決定性的。沒有正確的方法論,就沒有知行合一的實踐成果。宋書玉理事長特別強調:全要素保護、全視角研究、全產業參與、全價值轉化。
1、全要素保護,是活態文化的前提
用整整一年的時間,集全產業之力,制定《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團體標準》,就是要把酒業活態物質文化遺產、活態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他活態文化遺存等都包含進來,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包含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以文化保品質,以品質保市場,以市場保生產,以生產保遺產”的“四保”理念,是活態文化理論的重要創新。特別是以生產保遺產,尤為重要。停止生產的遺產,就失去了活態特性;一直保持相當數量的傳統釀造生產,是對活態文化遺產的最大保護。
2、全視角研究,是活態文化的基礎
不事深挖,何以活化?有許多的企業,在自身的歷史文化、工藝特征、核心競爭力等品質、文化核心要素方面還沒有系統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一些企業雖然進行了相當規模的研究,但許多內容沒有定論,甚至有許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只有極少數企業形成了自己完整、清晰、科學的文化體系。企業自己不清晰,缺乏自身文化的總邏輯,企業各部門又都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進行傳播,到達消費者的信息就是沒有主線、就是雜亂無章的。
3、全產業參與,是活態文化的動力
什么是產業文化時代?就是努力構建中國酒業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綱領、共同的文化IP、共同的標準、共同的文化隊伍、共同的學科。
企業文化是做個性的,產業文化是做共性的;企業文化的特征是文化多樣性,產業文化的特征是普世價值。企業文化是產業文化的前提,產業文化是企業文化的凝練;企業文化是產業文化的支撐,產業文化是企業文化的匯通;企業文化是產業文化的個性表達;產業文化是企業文化的和諧統一;企業文化體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業文化體現產業的整體發展力。任何一個企業,要做共性、做普世價值,都很難形成產業共識。這就需要一個企業外的組織來擔當這個使命。中國酒業協會使命在身,責無旁貸。
4、全價值轉化,是活態文化的根本
活態文化理論的最終歸宿,必須是以消費者為中心。需要建立以消費者為中心、面向時代、面向未來、飽含匠心情感、體現民族情懷的中國酒業活態文化大眾話語體系,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內容、時尚奪目的形式,通過與時俱進的傳播渠道,到達消費者,進入消費者認知,影響和改變新時代消費者。中國酒業活態文化大會、中國酒業華夏美學大會、中國酒業考古文化大會、中國酒業文學藝術大會等一系列的文化IP布局,就是活態文化全價值轉化、基于價值評估、價值表達、價值重塑、構建時代話語體系的頂層設計和重要舉措。同時,每個企業都要下工夫打造自己的個性文化和差異化表達,把文化鏈接作為企業戰略、企業管理、企業營銷的核心要素,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共同創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中國酒業新文化。
最后,宋書玉理事長強調。傳承與創新,是時代的主旋律。只有傳承沒有創新,歷史就會停滯不前;拋棄傳統忘記本來,就會迷失方向?;顟B文化理論誕生于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之際的關鍵節點,既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既是傳承,也是創新。正如周和平部長所說,活態文化理論,是習總書記“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思想在中國酒業的重大成果和重要實踐。同時,無論是傳統釀造,還是智能釀造,我們整個產業都要敬畏自然,不要辜負自然;要敬畏五谷,不要辜負五谷;要敬畏先賢,不要辜負先賢;要敬畏時間,不要辜負時間;要敬畏消費者,不要辜負消費者,文化蓬勃世界,品質磅礴未來,品牌為本,活態為魂,勵精圖治,踔厲奮發,努力在中國酒業史、世界酒業史上留下我們的文化貢獻!
日期:2023-08-21
宋書玉理事長表示,美酒最重要的品質內涵就是文化品質,文化品質決定了美酒的生命力。沒有文化品質的美酒,一定是時間的過客。縱觀世界名酒,中國名酒,生生不息的文化決定著名酒的生命力。歷史沉淀,技藝傳承,匠人匠心,釀造追求,創新探索,品飲體驗無不浸潤著豐富的文化。也正是酒文化的魅力,讓很多人開啟了美酒美生活的美好人生。
專業鎮,產區,生態,減碳漸漸成了產業發展的關鍵詞。但是文化品質的提升更是一個產區、一個名酒在未來發展中最核心的要素。
去年以來,中國酒業協會以文化戰略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并開始建設“以文興業、以文強企、以文立酒、以文化人”的中國酒業新文化。一年來,中國酒業協會制定了中國酒業歷史上第一個文化發展綱領“中國酒業新文化33條”;第一次提出了“中國酒業文化理念體系”,并形成了廣泛共識;在全世界率先提出建立以一個國家酒業為研究對象的“中國酒學”,正在籌建中國酒學圖書館,開始了建立學科的籌備工作,并已有成果初露端倪;將每年九月確定為“中國酒文化月”,在中國600多個工業門類中獨樹一幟;開始建立酒文化標準體系,中國酒業第一個文化標準——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團體標準頒布在即;研究確定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是不同于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新的活態文化遺產;創辦了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報,成為傳播中國酒業新文化、研究“中國酒文化學”的主流平臺,正在形成越來越大的產業影響力;打造和探索中國酒業活態文化大會、中國酒業華夏美學大會、中國酒業考古文化大會、中國酒業文學藝術大會等一批具有消費者影響力的中國酒文化文化IP。開展了中國酒業優秀文化遺產經典案例、優秀文化經典案例、優秀文化遺產人才、優秀文化人才的評選;正在籌備和打造中國酒業文化智庫和中國酒業文化學院等等。
以上一系列的文化工作,都不是一個產區、一個企業能夠獨立完成的,而需要整個產業和主要企業聯合起來共同努力。從企業文化時代邁向產業文化時代,成為中國酒業新文化的根本特征之一。
中國酒業活態文化理論,是中國酒業新文化建設的一面旗幟。她誕生于名酒企業的新文化理論,是中國酒業新文化建設、中國酒學建設以來最重要的貢獻之一。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團體標準,審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標準為國內首創,是“中國酒學”在文化遺產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
宋書玉理事長針對中國酒業活態文化理論誕生的背景、活態文化理論的主要內涵、活態文化理論如何落地開花,提出了以下三點認識和思考。
一、中國酒業活態文化理論的誕生背景
中國白酒是自然釀造的美酒,是多種微生物代謝的產物,有什么樣的微生態釀造就有什么樣的酒。中國傳統釀酒業,是中華民族幾千年農耕文明的重要遺產,是幾千年來多少先賢以聰明智慧順應自然,與釀酒微生態合作的結晶,是天人合一中華哲學的完美體現。但人類早已進入工業化時代。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中國白酒進行了二個周期的機械化改造。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手工成本。近10多年來。裝備技術的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推動。白酒產業應用這些新技術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創新,以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與此同時,產業在中國白酒169計劃,158計劃,3C計劃推動下??茖W研究進入更深領域。傳統手工釀造的科學性何在?研究充分證明了傳統釀造的科學性。所以,傳統釀造必須堅持。但是,高強度的手工釀造必須改進,讓最好的釀酒工匠操作可以無限重復,以克服傳統釀造的不穩定性。傳統釀造的微生態多樣性與穩定性必須保持,不能以現代裝備破壞釀酒微生態。
面對這樣的時代背景,根植于農耕文化的傳統釀造,需要進行價值評估和價值重塑。通過創新實踐,通過傳統堅守清晰的認識到:什么可變,什么不可變。所以,“讓傳統的更傳統、現代的更現代”, “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宗”已經成為指引。
中國白酒傳統釀造還有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中國酒業真正的智能化必須建立在吃透傳統釀造所有原理的基礎上才能完成,當今的智能化改造要在逐步推進中不斷探索,在科技創新中不斷發展。而中國酒業的文化工作者,則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雙創思維”的指導下,研究中華酒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探討中華酒遺產在當代的意義和面臨的風險,著力于對中國傳統釀酒業進行價值評估和價值重塑,力求在頂層設計上尋找傳統和現代發展的平衡點、價值的共存性,從而避免以一種價值取代另外一種價值。中國酒業活態文化理論,就是這種研究探討的理論成果。
二、活態文化,是中國酒業的命脈
1、活態遺產
雖然從去年第一屆活態文化大會以來,活態文化已經成為中國酒業新文化重要的文化IP,但大部分人對活態文化遺產的含義還是模糊的,需要加強理解和公眾傳播。
首先,文化遺產既然有活態的,就有靜態的。保持原初功能現仍然發揮作用的文化遺產,比如中國酒業的老作坊、老窖池、老酒海、老車間,幾百年來一直保持著原初功能,至今仍然發揮的重要作用的遺產,就是活態的。而像故宮、長城等等文化遺產,失去了皇宮、抵御外敵的原初功能,變成了博物館和旅游景點,就是靜態的。
其次,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活態文化遺產,比如全聚德的傳統烤鴨技藝、同仁堂的傳統制藥技藝,都傳承了幾百年。但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不依賴于固定的物質文化遺產,不像傳統酒業一樣,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強關聯的有機整體,所以全聚德、同仁堂的老作坊、老車間早就不存在了。
其三,詩詞文賦不在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體系之內。但牧童遙指杏花村、蘭陵美酒郁金香、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樣的優美詩詞,是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再比如,各個產區、各個酒廠歷史形成的微生態多樣性與穩定性菌群,更是世界遺產體系所無法涵蓋的。
其四,中國傳統酒業講微生態,法國波爾多、勃艮第、干邑、香檳,英國蘇格蘭高地等產區也有微生態,中國酒業活態文化理論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未來,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團體標準,將向世界酒業活態文化遺產團體標準努力,并在全世界范圍內評估和認定活態文化遺產,最終成為專屬于世界酒業的、獨立于世界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的遺產新品類。
2、活性酒體
酒是陳的香,越老越稀缺。目前發現的、現存最早的一瓶白酒,是1929年由杏花村義泉泳老作坊生產、香港永利威公司定制的老白汾酒。白酒是世界上構成最復雜的蒸餾酒,除了水和乙醇還有超過2000種以上的化合物。中國白酒兩個復雜的構成,一個叫多風味物質的復雜構成,一個是多活性物質的復雜構成。再加上釀酒環境幾百種微生物參與的這種發酵的過程更加復雜,又構成了酒體本身的活態特性,這種產品特性在所有商品中都是極其罕見的。
3、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尊天而釀,講的是中國白酒釀造的本源。傳統釀造與智能化釀造最根本的差別,在于釀造工藝與大自然的關系。傳統釀造邏輯是依賴于自然生態,實現人與自然生態,微生態的和諧作用,而智能化生產邏輯是減少自然影響,從而保證釀造的目的;傳統釀造是天人合一,智能生產是人機控制。傳統釀造邏輯的根本,是對天人合一中華哲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智能生產邏輯的根本,是利用現代科技創新學習傳統、克服缺點,以超越傳統為目的。而活態文化理論的訴求點在于,即便未來智能釀造超越了傳統,傳統釀造邏輯依然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文化意義、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是不可取代的。
4、和而不同
業內還有這樣一種觀點,未來的白酒就是今天的啤酒,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非常高,但同質化也非常高。今天的啤酒產業確實邁入了現代先進制造業,但同處于工業革命環境中的法國葡萄酒、蘇格蘭高地威士忌等等,一直堅守著核心的傳統工藝,并沒有走完全工業化的道路。正是這樣的堅守,成就了今天法國葡萄酒和蘇格蘭威士忌的江湖地位。因此,在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之下,“君子之釀、和而不同”的產業哲學更具有時代意義。中國白酒以香型劃分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個性化的產區表達、酒莊表達、風味表達、文化表達時代正在到來。只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能更好地實現活態文化的價值表達和價值重塑。這也是活態文化理論需要進一步思考和建構的深刻思考。
圖片
三、中國酒業活態文化的“四全”方法論
認識論是最重要的,沒有正確的思維,就沒有正確的行動,方向錯了,一切行動都是錯;認識論確定之后,方法論就是決定性的。沒有正確的方法論,就沒有知行合一的實踐成果。宋書玉理事長特別強調:全要素保護、全視角研究、全產業參與、全價值轉化。
1、全要素保護,是活態文化的前提
用整整一年的時間,集全產業之力,制定《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團體標準》,就是要把酒業活態物質文化遺產、活態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他活態文化遺存等都包含進來,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包含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以文化保品質,以品質保市場,以市場保生產,以生產保遺產”的“四保”理念,是活態文化理論的重要創新。特別是以生產保遺產,尤為重要。停止生產的遺產,就失去了活態特性;一直保持相當數量的傳統釀造生產,是對活態文化遺產的最大保護。
2、全視角研究,是活態文化的基礎
不事深挖,何以活化?有許多的企業,在自身的歷史文化、工藝特征、核心競爭力等品質、文化核心要素方面還沒有系統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一些企業雖然進行了相當規模的研究,但許多內容沒有定論,甚至有許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只有極少數企業形成了自己完整、清晰、科學的文化體系。企業自己不清晰,缺乏自身文化的總邏輯,企業各部門又都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進行傳播,到達消費者的信息就是沒有主線、就是雜亂無章的。
3、全產業參與,是活態文化的動力
什么是產業文化時代?就是努力構建中國酒業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綱領、共同的文化IP、共同的標準、共同的文化隊伍、共同的學科。
企業文化是做個性的,產業文化是做共性的;企業文化的特征是文化多樣性,產業文化的特征是普世價值。企業文化是產業文化的前提,產業文化是企業文化的凝練;企業文化是產業文化的支撐,產業文化是企業文化的匯通;企業文化是產業文化的個性表達;產業文化是企業文化的和諧統一;企業文化體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業文化體現產業的整體發展力。任何一個企業,要做共性、做普世價值,都很難形成產業共識。這就需要一個企業外的組織來擔當這個使命。中國酒業協會使命在身,責無旁貸。
4、全價值轉化,是活態文化的根本
活態文化理論的最終歸宿,必須是以消費者為中心。需要建立以消費者為中心、面向時代、面向未來、飽含匠心情感、體現民族情懷的中國酒業活態文化大眾話語體系,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內容、時尚奪目的形式,通過與時俱進的傳播渠道,到達消費者,進入消費者認知,影響和改變新時代消費者。中國酒業活態文化大會、中國酒業華夏美學大會、中國酒業考古文化大會、中國酒業文學藝術大會等一系列的文化IP布局,就是活態文化全價值轉化、基于價值評估、價值表達、價值重塑、構建時代話語體系的頂層設計和重要舉措。同時,每個企業都要下工夫打造自己的個性文化和差異化表達,把文化鏈接作為企業戰略、企業管理、企業營銷的核心要素,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共同創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中國酒業新文化。
最后,宋書玉理事長強調。傳承與創新,是時代的主旋律。只有傳承沒有創新,歷史就會停滯不前;拋棄傳統忘記本來,就會迷失方向?;顟B文化理論誕生于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之際的關鍵節點,既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既是傳承,也是創新。正如周和平部長所說,活態文化理論,是習總書記“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思想在中國酒業的重大成果和重要實踐。同時,無論是傳統釀造,還是智能釀造,我們整個產業都要敬畏自然,不要辜負自然;要敬畏五谷,不要辜負五谷;要敬畏先賢,不要辜負先賢;要敬畏時間,不要辜負時間;要敬畏消費者,不要辜負消費者,文化蓬勃世界,品質磅礴未來,品牌為本,活態為魂,勵精圖治,踔厲奮發,努力在中國酒業史、世界酒業史上留下我們的文化貢獻!
日期: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