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日益嚴峻,環保、低碳、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話題。4月8日,“碳”索未來——中國飲料行業低碳綠色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辦,行業內權威專家、企業家和學者共聚一堂,探討飲料行業低碳綠色發展的路徑和策略,推動行業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讓綠色成為飲料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景洋在論壇上梳理解讀了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要點和技術難題,為飲料行業如何推進雙碳工作提出具體的建議和方案。他表示,飲料產業屬于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之一,其碳排放主要來源于包裝、生產環節。劉景洋認為,飲料行業未來減污降碳的發展方向可從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著手,深挖節能減排潛力,讓企業真正做到節能、降耗、減污、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從整個產業鏈來看,如何影響上下游供應商,協同推進減排工作,將是飲料行業推動碳減排的工作重點。
中國飲料工業協會2020—2023年組織開展了回收PET飲料瓶多路徑資源化再利用情況調研,研究了我國回收PET飲料瓶多路徑再生利用行業概況、碳足跡與經濟分析、質量控制等內容。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工程師畢瑩瑩基于研究結論提出4點發展建議:一是要精細化質控管理,基于再生產品的關鍵質量控制點,對各個控制點執行控制措施,從而保證生產的最優化和最終再生產品的質量。二是要開展生態設計,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慮PET瓶多路徑的再生利用。三是要推動降碳、擴綠,深入挖掘PET各個再生利用路徑的碳減排的潛力,推動整個再生過程的綠色低碳化。四是要健全政策體系,推動廢PET飲料瓶綠色化回收和再生利用的激勵政策建立,促進PET再生從初級原料向精深產品、多個再生路徑協同發展和多元化發展轉變。
ESG作為關注環境、社會和治理績效的可持續投資理念,在推動可持續發展與轉型變革中的作用受到廣泛重視。普華永道中國ESG可持續發展總監張曉蕊介紹,飲料行業面臨多種ESG相關的風險,如能源和水資源強度、健康和消費者認知、包裝生命周期管理、全球供應鏈的連鎖反應等,而企業對ESG風險的管理將影響企業價值與財務表現。張曉蕊建議飲料行業企業盡早明確ESG戰略規劃,及時了解國內外最新ESG監管政策,對標全球頭部企業開展行動,共創可持續發展生態圈。
飲料產業減碳,企業是主體。目前,全球飲料行業頭部企業已制定明確的ESG發展目標和行動路線圖,多措并舉踐行ESG理念。達能中國可持續發展副總裁兼社會企業總經理、消費品論壇(CGF)可持續發展—中國區指導委員會聯席主席吳俊財介紹,達能在可持續方面做了很多前沿性的嘗試,如工廠設計階段開始就充分引入綠色理念,通過太陽能自發電、生物質蒸汽、沼氣燃燒等“黑科技”措施節能降碳,2022年達能飲料兩家工廠率先取得碳中和認證。同時,達能還與上下游合作伙伴攜手,共同推進供應鏈環境治理透明化。達能自2008年開始追蹤碳足跡到現在,每瓶脈動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已下降近40%。
太古可口可樂中國區供應鏈總經理及可持續發展戰略領導者張曉東表示,太古可口可樂致力于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設定碳排放減排目標,優先事項及行動路線,從供應鏈管理端到端的制定減碳舉措,包括原材料、包裝、生產制造、物流運輸以及消費端節能減碳等,與上下游合作伙伴建設低碳綠色供應鏈,共赴零碳未來,為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下獻出一份力。
康師傅飲品控股有限公司法規總監、集團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周澤業在《“碳”索綠色可能,“飲”造健康家園》的報告里分享了康師傅飲品的雙碳研究經驗。他介紹,康師傅提出到2025年能耗和水耗下降12%、溫室氣體排放下降18%、廢棄物回收率不低于97%的目標。截至目前,康師傅已制定《能源管理規范》《能源單耗考核評比方法》《能源管理小組制度》及《能源管理績效處罰制度》等制度,并持續運用管理工具,于各生產基地推廣能源使用精細化管理, 解析和診斷挖掘工廠節能工作機會點, 合理安排生產排程,汰換高耗能落后設備。“康師傅愿意與產業鏈上下游一起減碳。”周澤業表示,未來,集團將與飲料行業一同探討發展與碳達峰的平衡,并集合自身經驗發出‘等量碳抵消實現碳中和'’先單位產量碳達峰, 后總量碳達峰‘等呼吁。
元氣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王璞介紹,“以’環境友好、社會友好、用戶友好‘推動企業未來全面綠色可持續發展”是元氣森林堅持的發展理念,“較少利用資源、自動化水平更高和對環境更友好”則是元氣森林對綠色制造工廠的理解。“我們的自有工廠于2022年執行數字化、自動化、技改及節能項目34項,人力成本較同期下降20%,電單耗較同期降低25%,水單耗較同期降低10%,汽單耗較同期降低15%,已在申請專利項目14項。”王璞表示,未來將不斷擴大清潔能源使用類型和規模,全系產品追求更環保的配方、更清潔的配料表等方式,不斷精益優化,節能增效,積極助力碳達峰與碳中和。
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理事長張金澤以“低碳綠色發展是飲料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為題做了總結發言,他指出,近年來,飲料行業企業低碳綠色發展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努力探索低碳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飲料消費市場之一,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推進飲料行業的綠色轉型升級。今后飲料行業要加強技術研發,探索更加環保、低碳的生產工藝和產品;要深入推進綠色包裝、低碳配方、清潔生產等方面的研究,進一步推動飲料瓶的回收再利用;要推動飲料行業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動企業實行環保、低碳、高效的生產方式;要加強行業企業間的合作交流,推動資源共享和創新合作。張金澤說:“中國飲料行業低碳綠色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進,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飲料行業一定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美好的未來作出更大的貢獻。”
保持碧水藍天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為持續提升全行業的節水節能水平,促進節能減排,中國飲料工業協會連續十多年開展行業節水節能考核活動,得到了業內企業積極響應。中國飲料工業協會信息部主任張興華介紹了相關情況,共95家企業或集團參與考核,其中,參與節水考核的企業94家,通過考核86家;參與節能考核的企業92家,通過考核90家。此次論壇現場對獲得2022“綠水青山杯”中國飲料行業節水、節能優秀企業(生產基地)稱號的企業進行了表彰。
本次論壇得到了百事、達能、康師傅、太古可口可樂、元氣森林等企業的大力支持,會議取得圓滿成功,再次引導行業企業關注國家雙碳戰略,積極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貢獻行業的力量。
日期:2023-04-11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景洋在論壇上梳理解讀了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要點和技術難題,為飲料行業如何推進雙碳工作提出具體的建議和方案。他表示,飲料產業屬于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之一,其碳排放主要來源于包裝、生產環節。劉景洋認為,飲料行業未來減污降碳的發展方向可從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著手,深挖節能減排潛力,讓企業真正做到節能、降耗、減污、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從整個產業鏈來看,如何影響上下游供應商,協同推進減排工作,將是飲料行業推動碳減排的工作重點。
中國飲料工業協會2020—2023年組織開展了回收PET飲料瓶多路徑資源化再利用情況調研,研究了我國回收PET飲料瓶多路徑再生利用行業概況、碳足跡與經濟分析、質量控制等內容。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工程師畢瑩瑩基于研究結論提出4點發展建議:一是要精細化質控管理,基于再生產品的關鍵質量控制點,對各個控制點執行控制措施,從而保證生產的最優化和最終再生產品的質量。二是要開展生態設計,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慮PET瓶多路徑的再生利用。三是要推動降碳、擴綠,深入挖掘PET各個再生利用路徑的碳減排的潛力,推動整個再生過程的綠色低碳化。四是要健全政策體系,推動廢PET飲料瓶綠色化回收和再生利用的激勵政策建立,促進PET再生從初級原料向精深產品、多個再生路徑協同發展和多元化發展轉變。
ESG作為關注環境、社會和治理績效的可持續投資理念,在推動可持續發展與轉型變革中的作用受到廣泛重視。普華永道中國ESG可持續發展總監張曉蕊介紹,飲料行業面臨多種ESG相關的風險,如能源和水資源強度、健康和消費者認知、包裝生命周期管理、全球供應鏈的連鎖反應等,而企業對ESG風險的管理將影響企業價值與財務表現。張曉蕊建議飲料行業企業盡早明確ESG戰略規劃,及時了解國內外最新ESG監管政策,對標全球頭部企業開展行動,共創可持續發展生態圈。
飲料產業減碳,企業是主體。目前,全球飲料行業頭部企業已制定明確的ESG發展目標和行動路線圖,多措并舉踐行ESG理念。達能中國可持續發展副總裁兼社會企業總經理、消費品論壇(CGF)可持續發展—中國區指導委員會聯席主席吳俊財介紹,達能在可持續方面做了很多前沿性的嘗試,如工廠設計階段開始就充分引入綠色理念,通過太陽能自發電、生物質蒸汽、沼氣燃燒等“黑科技”措施節能降碳,2022年達能飲料兩家工廠率先取得碳中和認證。同時,達能還與上下游合作伙伴攜手,共同推進供應鏈環境治理透明化。達能自2008年開始追蹤碳足跡到現在,每瓶脈動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已下降近40%。
太古可口可樂中國區供應鏈總經理及可持續發展戰略領導者張曉東表示,太古可口可樂致力于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設定碳排放減排目標,優先事項及行動路線,從供應鏈管理端到端的制定減碳舉措,包括原材料、包裝、生產制造、物流運輸以及消費端節能減碳等,與上下游合作伙伴建設低碳綠色供應鏈,共赴零碳未來,為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下獻出一份力。
康師傅飲品控股有限公司法規總監、集團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周澤業在《“碳”索綠色可能,“飲”造健康家園》的報告里分享了康師傅飲品的雙碳研究經驗。他介紹,康師傅提出到2025年能耗和水耗下降12%、溫室氣體排放下降18%、廢棄物回收率不低于97%的目標。截至目前,康師傅已制定《能源管理規范》《能源單耗考核評比方法》《能源管理小組制度》及《能源管理績效處罰制度》等制度,并持續運用管理工具,于各生產基地推廣能源使用精細化管理, 解析和診斷挖掘工廠節能工作機會點, 合理安排生產排程,汰換高耗能落后設備。“康師傅愿意與產業鏈上下游一起減碳。”周澤業表示,未來,集團將與飲料行業一同探討發展與碳達峰的平衡,并集合自身經驗發出‘等量碳抵消實現碳中和'’先單位產量碳達峰, 后總量碳達峰‘等呼吁。
元氣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王璞介紹,“以’環境友好、社會友好、用戶友好‘推動企業未來全面綠色可持續發展”是元氣森林堅持的發展理念,“較少利用資源、自動化水平更高和對環境更友好”則是元氣森林對綠色制造工廠的理解。“我們的自有工廠于2022年執行數字化、自動化、技改及節能項目34項,人力成本較同期下降20%,電單耗較同期降低25%,水單耗較同期降低10%,汽單耗較同期降低15%,已在申請專利項目14項。”王璞表示,未來將不斷擴大清潔能源使用類型和規模,全系產品追求更環保的配方、更清潔的配料表等方式,不斷精益優化,節能增效,積極助力碳達峰與碳中和。
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理事長張金澤以“低碳綠色發展是飲料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為題做了總結發言,他指出,近年來,飲料行業企業低碳綠色發展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努力探索低碳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飲料消費市場之一,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推進飲料行業的綠色轉型升級。今后飲料行業要加強技術研發,探索更加環保、低碳的生產工藝和產品;要深入推進綠色包裝、低碳配方、清潔生產等方面的研究,進一步推動飲料瓶的回收再利用;要推動飲料行業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動企業實行環保、低碳、高效的生產方式;要加強行業企業間的合作交流,推動資源共享和創新合作。張金澤說:“中國飲料行業低碳綠色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進,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飲料行業一定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美好的未來作出更大的貢獻。”
保持碧水藍天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為持續提升全行業的節水節能水平,促進節能減排,中國飲料工業協會連續十多年開展行業節水節能考核活動,得到了業內企業積極響應。中國飲料工業協會信息部主任張興華介紹了相關情況,共95家企業或集團參與考核,其中,參與節水考核的企業94家,通過考核86家;參與節能考核的企業92家,通過考核90家。此次論壇現場對獲得2022“綠水青山杯”中國飲料行業節水、節能優秀企業(生產基地)稱號的企業進行了表彰。
本次論壇得到了百事、達能、康師傅、太古可口可樂、元氣森林等企業的大力支持,會議取得圓滿成功,再次引導行業企業關注國家雙碳戰略,積極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貢獻行業的力量。
日期:202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