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安康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以“四個最嚴”為總要求,全面實施食品安全戰略,集中力量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十大攻堅行動,黨委政府屬地管理責任、行業部門監管責任、食品企業主體責任得到有效落實,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得到有效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連續三年未發生級別以上的食品安全事件,公眾對食品安全的安全感、滿意度進一步提高,2021年安康市食品安全滿意度從2020年的76分上升為80分,安康市政府2021年度在省對市食品安全評議考核中獲評A級等次。
一是深入實施風險評估和標準制定專項行動。
累計完成食品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和食品致病微生物及致病因子監測樣品1087份。全市所有食品生產企業在食品包裝標簽上增加食用期限標注,開展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及產地環境風險監測。制定了魔芋制品、絞股藍兩個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指導相關企業開展安康鋅硒茶地方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全市食品生產企業使用企業標準達到95家。
二是深入實施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凈化行動。
制定《安康市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全市病蟲害綠色防控面積達209.31萬畝,平均覆蓋率達到39.66%。推進常規農獸藥殘留速測,加大監督抽查力度,開展針對性執法監管和飛行檢查,嚴厲打擊違法使用和非法添加禁限用藥物。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情況向好,主要農產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三是扎實開展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
推行嬰幼兒配方乳粉經營“1123監管模式”(即:一證一專二責三制度),引導嬰幼兒配方乳粉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增強食品安全意識。嚴格監督經營者按照嬰幼兒配方乳粉包裝或標簽標識上標明的運輸、儲存和銷售條件要求或相關食品安全標準運輸、儲存和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嚴格許可條件保持情況監督檢查。嚴格落實經營者進貨查驗記錄制度。監督經營者建立嬰幼兒配方乳粉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四是深入實施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
全市1182所學校食堂完成“明廚亮灶”工程,869所學校食堂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學校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100%。對學校食堂、校園周邊餐飲門店和食品銷售單位實行全覆蓋檢查,全市學校(含幼兒園)均實行校(園)長等相關負責人輪流陪餐制度。廣大師生的食品安全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率達100%、知曉率達100%。
五是深入實施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
印發《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重點針對城鄉接合部、自然村、農村學校周邊、集中交易市場、食品攤販等區域開展整治治理,嚴查食品經營者主體責任落實、索證索票、標簽、質量等內容,在農村地區廣泛張貼海報,公布投訴舉報電話,及時查處違法行為,累計出動執法人員5614人次,檢查食品經營戶4236戶次,凈化了農村食品經營市場環境。
六是深入實施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
積極組織餐飲服務提供者開展培訓考核,全市參考企業和參考人數居全省第一。對6042家餐飲服務提供者全部開展了食品安全風險等級評定,對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開展行政約談和行政指導。大力鼓勵網絡訂餐平臺推行“無接觸配送”服務,推廣運用“外賣食安封簽”。開展“餐飲安全 你我同查”活動14期,檢查網紅餐廳、學校食堂13家,網絡點擊量2萬人次。結合國衛復審,對中心城區400余家餐飲門店提升改造。
七是扎實開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
下發了《關于開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的通知》,組織轄區保健食品銷售單位規范警示提示標語,提示消費者理性消費。累計出動執法人員7609人次,檢查保健食品經營各類市場主體5009家次。開展宣傳活動133場次,發放各類保健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材料28679份,現場接受咨詢13450人次。
八是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行動。
開展收獲糧食質量安全監測,組織對46個庫點政策性糧食和存儲政策性糧食企業的商品糧進行檢查。全市申報完成10個糧食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項目。開展“中國好糧油”行動,推薦遴選4個產品全部被評為“陜西好糧油”產品,其中兩家被評為“中國好糧油”產品。
九是扎實開展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
進一步完善進口食品境外經營企業、國內進口企業信用管理,實施差別化監管,強化部門協作,及時發現企業風險,動態調整企業信用等級。加強進口食品安全監管,建立協同高效的風險預警、產品追溯和快速反應機制,積極助推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政策落地實施,嚴防輸入型食品安全風險。
十是深入實施“雙安雙創”示范引領行動。
我市被國務院食安辦列入第五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城市。嵐皋縣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已進入驗收階段,寧陜縣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已全面正式啟動。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四級聯創”,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全面推進。做好復查和跟蹤評價,探索“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對已命名的8個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實施動態管理和復核復查。
日期:2022-12-29
一是深入實施風險評估和標準制定專項行動。
累計完成食品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和食品致病微生物及致病因子監測樣品1087份。全市所有食品生產企業在食品包裝標簽上增加食用期限標注,開展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及產地環境風險監測。制定了魔芋制品、絞股藍兩個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指導相關企業開展安康鋅硒茶地方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全市食品生產企業使用企業標準達到95家。
二是深入實施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凈化行動。
制定《安康市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全市病蟲害綠色防控面積達209.31萬畝,平均覆蓋率達到39.66%。推進常規農獸藥殘留速測,加大監督抽查力度,開展針對性執法監管和飛行檢查,嚴厲打擊違法使用和非法添加禁限用藥物。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情況向好,主要農產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三是扎實開展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
推行嬰幼兒配方乳粉經營“1123監管模式”(即:一證一專二責三制度),引導嬰幼兒配方乳粉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增強食品安全意識。嚴格監督經營者按照嬰幼兒配方乳粉包裝或標簽標識上標明的運輸、儲存和銷售條件要求或相關食品安全標準運輸、儲存和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嚴格許可條件保持情況監督檢查。嚴格落實經營者進貨查驗記錄制度。監督經營者建立嬰幼兒配方乳粉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四是深入實施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
全市1182所學校食堂完成“明廚亮灶”工程,869所學校食堂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學校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100%。對學校食堂、校園周邊餐飲門店和食品銷售單位實行全覆蓋檢查,全市學校(含幼兒園)均實行校(園)長等相關負責人輪流陪餐制度。廣大師生的食品安全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率達100%、知曉率達100%。
五是深入實施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
印發《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重點針對城鄉接合部、自然村、農村學校周邊、集中交易市場、食品攤販等區域開展整治治理,嚴查食品經營者主體責任落實、索證索票、標簽、質量等內容,在農村地區廣泛張貼海報,公布投訴舉報電話,及時查處違法行為,累計出動執法人員5614人次,檢查食品經營戶4236戶次,凈化了農村食品經營市場環境。
六是深入實施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
積極組織餐飲服務提供者開展培訓考核,全市參考企業和參考人數居全省第一。對6042家餐飲服務提供者全部開展了食品安全風險等級評定,對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開展行政約談和行政指導。大力鼓勵網絡訂餐平臺推行“無接觸配送”服務,推廣運用“外賣食安封簽”。開展“餐飲安全 你我同查”活動14期,檢查網紅餐廳、學校食堂13家,網絡點擊量2萬人次。結合國衛復審,對中心城區400余家餐飲門店提升改造。
七是扎實開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
下發了《關于開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的通知》,組織轄區保健食品銷售單位規范警示提示標語,提示消費者理性消費。累計出動執法人員7609人次,檢查保健食品經營各類市場主體5009家次。開展宣傳活動133場次,發放各類保健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材料28679份,現場接受咨詢13450人次。
八是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行動。
開展收獲糧食質量安全監測,組織對46個庫點政策性糧食和存儲政策性糧食企業的商品糧進行檢查。全市申報完成10個糧食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項目。開展“中國好糧油”行動,推薦遴選4個產品全部被評為“陜西好糧油”產品,其中兩家被評為“中國好糧油”產品。
九是扎實開展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
進一步完善進口食品境外經營企業、國內進口企業信用管理,實施差別化監管,強化部門協作,及時發現企業風險,動態調整企業信用等級。加強進口食品安全監管,建立協同高效的風險預警、產品追溯和快速反應機制,積極助推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政策落地實施,嚴防輸入型食品安全風險。
十是深入實施“雙安雙創”示范引領行動。
我市被國務院食安辦列入第五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城市。嵐皋縣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已進入驗收階段,寧陜縣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已全面正式啟動。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四級聯創”,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全面推進。做好復查和跟蹤評價,探索“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對已命名的8個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實施動態管理和復核復查。
日期: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