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林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推進青海綠色有機農產品輸出地建設的提案收悉。經商財政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青海省人民政府,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完善高原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布局
近年來,我部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落實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支持青海省實施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等有關項目,加快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推動生產基地建設布局,提升綠色有機農產品供給能力。一是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截至2021年底,我部共安排中央財政資金2億元支持青海省建設牦牛、藏羊兩個產業集群。2022年,繼續安排中央財政資金1億元支持青海省新建油菜產業集群、續建藏羊產業集群。引導青海省聚集資源要素,有效提升特色產業綜合競爭力。二是建設農業產業強鎮。截至2021年底,我部共安排中央財政資金10.2億元支持青海省烏蘭縣茶卡鎮、共和縣龍羊峽鎮等13個鄉鎮建設農業產業強鎮。2022年,繼續安排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山鄉、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查汗都斯鄉建設農業產業強鎮,提高產業質量效益,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三是認定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截至2021年底,我部已認定青海省湟源縣城關鎮涌興村、都蘭縣宗加鎮等81個村鎮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加快形成一村帶數村、多村連成片的特色產業發展新格局。四是創建有機農產品基地和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先后支持青海省建設有機農產品基地5個。建設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9個,總規模109.2萬畝,產量74.8萬噸,產品涉及燕麥、蠶豆、油菜、馬鈴薯、枸杞等區域優勢農產品,帶動35萬農戶發展。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支持青海省創建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開展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有機農產品基地和全國綠色食品(有機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建設,不斷完善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布局。
二、關于建立完善有機農畜產品標準體系
近年來,我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健全農產品標準體系,加強標準實施應用和人才培養。一是加強重點標準制修訂。我部安排專項資金制修訂種質資源、產地環境治理、耕地質量、農田建設等相關標準。支持青海省制修訂相關農業行業標準5項,建設牦牛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基地試點,指導開展標準宣貫工作,完善特色農產品標準體系。二是推動有機農產品認證工作。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批準發布《有機產品 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體系要求》(GB/T 19630????-2019),為開展有機農產品質量認證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5萬家企業獲得2.48萬余張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其中青海省共有100余家企業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154張,認證有機牦牛藏羊445萬頭(只),青海省有機監測認證草原面積達9000余萬畝。三是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2021年啟動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推進投入品減量,大力推動糞肥還田,實現種養結合循環利用。在我部的指導支持下,青海省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面積每年穩定在300萬畝,使用量分別減少40%、30%,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5%。秸稈綜合利用率、農田殘膜回收率分別達到86.9%、90%。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1%,綠色農業發展成效明顯。四是加強農牧業職業教育。2019年,我部聯合教育部實施“百萬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行動計劃”,重點面向農村“兩委”班子成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鄉村社會服務組織等群體招生,截至2020年底累計培養高素質農民6.6萬人。2021年,兩部門遴選推介了82所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和農業科研院所,形成與產業鏈緊密聯系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機制,為標準有效實施提供人才支撐。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推進有機農產品標準化、認證等相關工作,積極發展農牧業等涉農職業教育。支持青海省制定農產品生產技術和生產管理的地方標準,提高生產管理水平,促進有機農產品質量提升。積極推動青海省實施有機產品等食品農產品認證工作,保障安全優質的有機農產品供給。
三、關于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近年來,我部會同有關部門,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體系建設。一是完善追溯標準。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印發實施了《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等6項配套制度,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數據格式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專用術語》等11項追溯技術標準。二是支持青海省追溯工作開展。我部已撥付中央財政資金2000萬元支持青海省開展牦牛藏羊追溯工作。在我部的指導支持下,青海省牦牛藏羊追溯體系建設扎實推進,已完成64789個養殖戶、合作社、牧場的423萬余頭(只)牦牛藏羊數據采集工作,實現了質量安全可追溯。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等有關部門,指導支持青海省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體系,逐步實現青海省級追溯平臺與國家追溯平臺的有效對接和融合。鼓勵青海省企業建立智能化農產品生產基地,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精準化和可視化。
四、關于推進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品牌建設
近年來,我部會同商務部等有關部門,以特色農產品為重點,積極實施品牌強農戰略。一是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截至2022年6月底,青海省共有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833個。2019—2022年,我部共安排中央財政資金8647萬元支持青海省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對26個產品實施保護和培育,發展特色產品產業,弘揚農耕文化。二是強化品牌工作部署。2018年我部印發《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推進品牌強農的意見》。2019年指導啟動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建設,發布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區域公用品牌,其中青海省門源小油菜籽、互助八眉豬等7個區域公用品牌納入首批目錄名單。高寒燕麥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20農產品品牌。三是強化品牌宣傳推介。利用“中國品牌日”等活動,宣傳農業品牌建設成效。我部連續多年組織舉辦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全國優質農產品展銷周等20多個有影響力的大型展會。持續開展“春風萬里,綠食有你——綠色食品宣傳月”等系列活動,有效提升品牌農產品的品牌價值和知名度。
下一步,我部將積極支持青海省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建設,對品牌培育、營銷推介、標準建立等進行指導。建立健全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完善品牌發展機制,著力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的農產品品牌。做優做強公益性展會,支持發展農產品宣傳第三方服務平臺或專業機構,打造新型線上農產品宣傳服務平臺。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22年8月11日
日期:2022-08-24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推進青海綠色有機農產品輸出地建設的提案收悉。經商財政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青海省人民政府,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完善高原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布局
近年來,我部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落實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支持青海省實施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等有關項目,加快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推動生產基地建設布局,提升綠色有機農產品供給能力。一是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截至2021年底,我部共安排中央財政資金2億元支持青海省建設牦牛、藏羊兩個產業集群。2022年,繼續安排中央財政資金1億元支持青海省新建油菜產業集群、續建藏羊產業集群。引導青海省聚集資源要素,有效提升特色產業綜合競爭力。二是建設農業產業強鎮。截至2021年底,我部共安排中央財政資金10.2億元支持青海省烏蘭縣茶卡鎮、共和縣龍羊峽鎮等13個鄉鎮建設農業產業強鎮。2022年,繼續安排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山鄉、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查汗都斯鄉建設農業產業強鎮,提高產業質量效益,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三是認定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截至2021年底,我部已認定青海省湟源縣城關鎮涌興村、都蘭縣宗加鎮等81個村鎮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加快形成一村帶數村、多村連成片的特色產業發展新格局。四是創建有機農產品基地和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先后支持青海省建設有機農產品基地5個。建設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9個,總規模109.2萬畝,產量74.8萬噸,產品涉及燕麥、蠶豆、油菜、馬鈴薯、枸杞等區域優勢農產品,帶動35萬農戶發展。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支持青海省創建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開展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有機農產品基地和全國綠色食品(有機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建設,不斷完善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布局。
二、關于建立完善有機農畜產品標準體系
近年來,我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健全農產品標準體系,加強標準實施應用和人才培養。一是加強重點標準制修訂。我部安排專項資金制修訂種質資源、產地環境治理、耕地質量、農田建設等相關標準。支持青海省制修訂相關農業行業標準5項,建設牦牛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基地試點,指導開展標準宣貫工作,完善特色農產品標準體系。二是推動有機農產品認證工作。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批準發布《有機產品 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體系要求》(GB/T 19630????-2019),為開展有機農產品質量認證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5萬家企業獲得2.48萬余張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其中青海省共有100余家企業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154張,認證有機牦牛藏羊445萬頭(只),青海省有機監測認證草原面積達9000余萬畝。三是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2021年啟動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推進投入品減量,大力推動糞肥還田,實現種養結合循環利用。在我部的指導支持下,青海省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面積每年穩定在300萬畝,使用量分別減少40%、30%,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5%。秸稈綜合利用率、農田殘膜回收率分別達到86.9%、90%。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1%,綠色農業發展成效明顯。四是加強農牧業職業教育。2019年,我部聯合教育部實施“百萬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行動計劃”,重點面向農村“兩委”班子成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鄉村社會服務組織等群體招生,截至2020年底累計培養高素質農民6.6萬人。2021年,兩部門遴選推介了82所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和農業科研院所,形成與產業鏈緊密聯系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機制,為標準有效實施提供人才支撐。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推進有機農產品標準化、認證等相關工作,積極發展農牧業等涉農職業教育。支持青海省制定農產品生產技術和生產管理的地方標準,提高生產管理水平,促進有機農產品質量提升。積極推動青海省實施有機產品等食品農產品認證工作,保障安全優質的有機農產品供給。
三、關于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近年來,我部會同有關部門,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體系建設。一是完善追溯標準。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印發實施了《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等6項配套制度,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數據格式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專用術語》等11項追溯技術標準。二是支持青海省追溯工作開展。我部已撥付中央財政資金2000萬元支持青海省開展牦牛藏羊追溯工作。在我部的指導支持下,青海省牦牛藏羊追溯體系建設扎實推進,已完成64789個養殖戶、合作社、牧場的423萬余頭(只)牦牛藏羊數據采集工作,實現了質量安全可追溯。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等有關部門,指導支持青海省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體系,逐步實現青海省級追溯平臺與國家追溯平臺的有效對接和融合。鼓勵青海省企業建立智能化農產品生產基地,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精準化和可視化。
四、關于推進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品牌建設
近年來,我部會同商務部等有關部門,以特色農產品為重點,積極實施品牌強農戰略。一是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截至2022年6月底,青海省共有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833個。2019—2022年,我部共安排中央財政資金8647萬元支持青海省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對26個產品實施保護和培育,發展特色產品產業,弘揚農耕文化。二是強化品牌工作部署。2018年我部印發《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推進品牌強農的意見》。2019年指導啟動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建設,發布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區域公用品牌,其中青海省門源小油菜籽、互助八眉豬等7個區域公用品牌納入首批目錄名單。高寒燕麥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20農產品品牌。三是強化品牌宣傳推介。利用“中國品牌日”等活動,宣傳農業品牌建設成效。我部連續多年組織舉辦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全國優質農產品展銷周等20多個有影響力的大型展會。持續開展“春風萬里,綠食有你——綠色食品宣傳月”等系列活動,有效提升品牌農產品的品牌價值和知名度。
下一步,我部將積極支持青海省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建設,對品牌培育、營銷推介、標準建立等進行指導。建立健全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完善品牌發展機制,著力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的農產品品牌。做優做強公益性展會,支持發展農產品宣傳第三方服務平臺或專業機構,打造新型線上農產品宣傳服務平臺。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22年8月11日
日期: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