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技貿破冰與筑籬 | 出口澳大利亞蝦產品安全審查要求解讀

   2022-05-24 12360海關熱線微信號946
核心提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澳大利亞對供人類食用的蝦及蝦制品的進口條件及相關要求,供參考?!ㄊ澜缡称肪W-m.cctv1204.com)
前 言
 
  出口澳大利亞的蝦和蝦制品必須符合《1992年進口食品控制法》和《澳大利亞——新西蘭食品標準法典》(FSC)的相關要求。根據《1992年進口食品控制法》,為驗證進口蝦和蝦制品是否符合FSC的規定,農業和水資源部(2020年2月1日更名為:農業、水和環境部)可對進口蝦或蝦制品進行檢查或檢查分析。
 
  2017年1月6日,因難以接受的生物安全風險,澳大利亞生物安全局簽署《2017年生物安全(暫停貨物——生蝦)決定》,暫停為期六個月的生蝦進口。暫停期滿后,澳大利亞生物安全局陸續公布生物安全要求,恢復生蝦進口并實施進口條件。
 
  2017年6月30日,澳大利亞生物安全局發布2017-12號生物安全建議,即解除生蝦暫停和供人類食用的蝦及蝦制品的進口條件,并于2017年7月7日實施。
 
  澳大利亞生物安全局《生物安全建議公告2018-15》及《進口行業建議公告80/2018》規定自2018年9月28日起,對所有進口的裹粉、裹漿及裹糠(BBC)蝦實施新的進口條件。
 
  2020年7月1日,澳大利亞農業、水和環境部公布在動物生物安全建議2020-A03,對蝦及蝦制品進口條件進行了修改。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澳大利亞對供人類食用的蝦及蝦制品的進口條件及相關要求,供參考。
 
 ?、襁M口許可
 
  熟蝦及其制品:
 
  ■ 無需進口許可證
 
  生蝦及其制品:
 
  ■ 進口前,須獲得有效的進口許可證。
 
  ■ 到岸后,無進口許可證的貨物將被退運或銷毀。
 
  1. 許可部門
 
  澳大利亞農業、水和環境部
 
  2. 申請材料(包含但不限于)
 
  進口商、出口商的名稱及地址
 
  進口商品的描述
 
  《供人類食用的蝦調查問卷》 (澳大利亞生物安全進口條件數據庫(BICON)下載)
 
  裹粉、裹漿或裹糠(BBC)蝦(包括未經半熟制BBC蝦及半熟制BBC蝦):
 
  除提交以上申請材料外,還需以下材料供官方評估。
 
  BBC蝦
 
  —— 包裝上的商品名(包括品牌名稱)。
 
  —— 完整的成分清單,包括每種成分占最終產品重量的百分比。
 
  —— BBC蝦制品的加工流程(工藝流程圖或加工步驟詳細描述)。
 
  —— 每種產品提供3張彩色照片(分別為產品冷凍時、產品解凍時及解凍后產品與包裹層分離),照片尺寸和分辨率應足以清楚呈現該產品。
 
  —— 成品進口時的包裝彩色照片。(正、反面,其中包含與食品制造說明相關的細節。銷售標簽的PDF版亦可。)
 
  半熟BBC蝦
 
  需開展官方評估,評估過程中澳官方
 
  許可部門將詳細確認以下情況:
 
  —— 產品加工過程持續經半熟處理(如預炸或烘烤)
 
  —— 半熟處理在蝦裹粉、漿或裹糠后進行
 
  —— 半熟熱處理的時間、溫度
 
  作為進口許可證申請流程的一部分,澳官方將全面評估以確認 BBC蝦充分半熟制。只有充分半熟制的BBC蝦,到岸后才可免于檢測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和黃頭病毒基因1型(YHV1)。
 
  下表可作為特定半熟制方法的“溫度-時間”參考:
 

 
 
  有關進口許可證的進一步信息,請查詢澳大利亞生物安全進口條件數據庫(BICON)。
 
  https://bicon.agriculture.gov.au/BiconWeb4.0
 
 ?、蜻M口條件 
 
  供人類食用的熟蝦
 
  1. 適用產品
 
  適用于蝦肉中所有蛋白質均已凝固,無生蝦肉殘留的產品。(例:蝦中心溫度不低于70°C,維持至少11秒。)
 
  2. 官方衛生證明
 
  出口國主管當局須在官方衛生證上證明蝦經熟制:
 
  (1)在主管當局批準和監管的場所生產,確保蝦肉中所有蛋白質均已凝固,無生蝦肉殘留。
 
  (2)適合人類食用。
 
  供人類食用的生蝦
 
  1. 通用規定
 
  所有進口生蝦及其制品必須:
 
  (1)來自澳大利亞認可的無以下生物安全病原體的國家、地區或生物安全區。
 
  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
 
  黃頭病毒基因1型(YHV1)
 
  桃拉綜合癥病毒(TSV)
 
  腸桿菌肝炎(EHP)
 
  產品非冷凍(如產品是冷藏的)時:
 
  壞死性肝胰腺炎細菌(NHPB)
 
  (2)獲得有效的進口許可證。
 
 ?。?)在出口國主管當局批準和監管的場所加工、檢查和分級。
 
  (4)無可見的傳染病跡象。
 
  (5)每件產品標注信息“僅供人類食用——不得用作水生動物的餌料或飼料”。
 
  2. 去頭去殼生蝦(允許保留末節蝦殼和尾扇)
 
  包括:去頭去殼的生蝦、腌制蝦,未經半熟制BBC蝦
 
 ?。?)生產企業自我聲明:產品名稱、加工方法自進口許可申請以來未有改變。
 
 ?。?)產品只以進口樣式銷售。未經農業、水和環境部書面批準,不得以任何方式更改產品,再加工或重新包裝。
 
 ?。?)產品無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和黃頭病毒基因1型(YHV1)。
 
 ?。?)進口蝦的樣式必須與進口許可申請時部門評估的樣式相同。
 
  (5)出口國主管機構須簽發官方衛生證書證明為去頭去殼生蝦:
 
  a. 生蝦為冷凍、去頭去殼(允許保留末節蝦殼和扇尾);
 
  b. 在出口國主管當局批準和監管的場所加工、檢查和分級;
 
  c. 使用OIE認可的取樣和檢驗方法進行檢驗,每批產品經檢驗未發現白斑綜合癥病毒(WSSV)和黃頭病毒基因1型(YHV1);
 
  d. 無可見的傳染病跡象;
 
  e. 適合人類食用;
 
  f. 每件產品標注信息“僅供人類食用——不得用作水生動物的餌料或飼料”。
 
  3. 去頭去殼深加工生蝦(允許保留末節蝦殼和尾扇)
 
  去頭去殼(允許留末節蝦殼和尾扇),并將生蝦肉加工成餃子、春卷、咖喱角、卷、球或點心類產品。
 
  出口國主管機構須簽發官方衛生證書證明為深加工生蝦或蝦制品:
 
  (1)在出口國主管當局批準和監管的場所加工、檢查和分級。
 
 ?。?)無可見的傳染病跡象。
 
  4. 半熟制的裹粉、裹漿或裹糠(BBC)蝦(允許保留末節蝦殼和尾扇)
 
  蝦去頭去殼(允許保留末節蝦殼和尾扇),裹上面粉、漿或面包糠,經半熟處理(如預炸、烘烤)。
 
 ?。?)生產企業自我聲明:產品名稱、BBC蝦加工方法自進口許可申請以來未有改變。
 
 ?。?)產品包裝須與農業、水和環境部在簽發進口許可證之前評估的包裝一致。
 
 ?。?)這些商品或任何衍生品不得分銷、出售或用于:動物飼料或用作生物修復劑或肥料或促長劑或獸醫治療用途。
 
 ?。?)出口國主管機構須簽發官方衛生證書證明半熟制BBC蝦:
 
  a. 在出口國主管當局批準和監管的場所加工、檢查和分級;
 
  b. 蝦在包裹前無可見的傳染病跡象;
 
  c. 蝦在包裹后經半熟處理(如預炸或烘烤),以使包裹物凝固并附著在蝦體上。
 
  原產澳大利亞的捕撈野生生蝦須在出口國主管當局批準的工廠加工,并簽發官方衛生證書證明該信息。
 
  Ⅲ入境檢查 
 
  進口蝦產品運抵澳大利亞后,將接受檢查和/或檢測。
 
 ?。ㄒ唬┪r產品檢查
 
  1. 熟蝦
 
  隨機抽檢,以確保符合官方衛生證書的生物安全要求。
 
  2. 生蝦及其制品
 
  生蝦及其制品將接受檢查,以確保進口商品和文件符合進口許可條件,并將接受封識完整性檢查和適當水平的到貨驗證檢測。其中去頭去殼生蝦和半熟制BBC蝦到岸后,100%接受封識完整性檢查。
 
  (1)去頭去殼生蝦(允許保留末節蝦殼和尾扇)
 
  運抵澳大利亞后,每批生蝦將接受封識完整性檢查,并在批準的篩查實驗室進行WSSV和YHV1檢測。
 
 ?。?)半熟制BBC蝦
 
  半熟產品的包裹物應呈微棕色,固態,自然包裹附著于蝦體。
 
  檢查時,蝦肉的包裹層和外觀應與原許可評估文件中提交的一致。
 
  蝦尾(若有)應因半熟制呈粉紅色。
 
  不接受對生蝦肉進行半熟處理后,無進一步加工的情況下進行包裹的做法。
 
 ?。ǘ┊a品批次管理
 
  1. 批次界定
 
  對生蝦進行生物安全方面的病原體檢測,批次可根據以下情形界定(由主管當局界定),但任何情況下,一個批次不能超過一個集裝箱。
 
  來自同一班次加工的同一生產線的產品。
 
  來自同一養蝦池的產品(即從不同的養殖池收獲的蝦被認為是獨立的批,用于定義一個批次)。
 
  每批貨物(集裝箱)將被視為一個批次,除非集裝箱中指定了多個批次。如果一個批次用兩個集裝箱裝運,每個集裝箱將被視為一個不相關的批次。
 
  2. 批次標識
 
  運抵的每一批貨物都必須貼上標簽并清晰標識。
 
  3. 批次數量說明
 
  出口商、供應商等須向農業、水和環境部提供詳盡說明運抵貨物的批次數量和標簽。
 
 ?、?不合格處置
 
  不符合進口條件的成批進口生蝦、半熟BBC蝦或熟蝦須在合理期限內(通常為28天)作
 
  ——退運;或
 
  ——在澳大利亞認可的設施中進行處理;或
 
  ——在澳大利亞認可的設施中進一步加工(即熟制)。
 
  澳大利亞疾病防控中心(ACDP)可對病毒檢測不合格的生蝦樣品進行確認復驗。收到陽性檢測結果后,須在5個工作日內向該部門提出復驗申請。
 
  Ⅴ 進口條件審查
 
  產品來源國的相關政策或其動物疫病狀況有任何變化,由澳大利亞生物安全局局長決定對進口條件進行審查。
 
  供稿單位:海關總署國際檢驗檢疫標準與技術法規研究中心(暨中華人民共和國WTO/TBT-SPS國家通報咨詢中心)、福州海關



日期:2022-05-24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