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全國部署實施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以來,不斷推進行動落實落細,涌現出許多好經驗好做法。浙江省湖州市以“三強化三突出”治理模式,著力攻堅“三年行動”重點、難點、堵點,取得了良好成效。現將湖州市經驗編發,供各地參考、借鑒。
浙江省湖州市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食用農產品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常規藥物殘留超標等問題,深入推進“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以下簡稱“三年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聚焦‘陽光農安’強化風險治理 提升監管水平”經驗做法入選首批健康浙江行動創新破難優秀案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進一步提升,為促進鄉村振興、建設共同富裕夯實綠色基礎。
一、強化底數排摸,突出“分類施策”。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采取“點、線、面”相結合,實行重點對象重點監管,精準發力、科學治理。緊盯重點品種清單。在浙江省11+4個重點品種基礎上,湖州市結合本地實際,增加肉雞、黃顙魚、中華鱉和泥鰍等4個重點品種。采取一個問題品種、一張整治清單、一套攻堅方案、一批管控措施的“四個一”精準治理模式,聚焦種植養殖、屠宰、產地初加工等環節,加大重點品種監督抽查力度,2021年抽檢樣品3267批次,其中監督抽查樣品2003批次,占比達61.3%。鎖定重點區域定責。全面落實“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的網格化監管措施,突出水產養殖密集區、抽檢問題突顯區、上市品種銷售區等重點區域,采取“四不兩直”抽檢方式,有效避免“重點區域不突出,少數主體抽漏網”現象。全市58個涉農鄉鎮落實117名監管員、檢測員,2021年以來已完成雙隨機抽查任務31個、跨部門任務13個,處理投訴舉報轉執法事件42件,通過“農安湖州APP”進行掌上執法,執法率100%。組織重點行業護衛。聚焦問題較為突出的地產農產品,建立種植、畜牧、水產、產品檢測、執法檢查、綜合協調等6支“護航突擊隊”,明確職責分工,形成主管主責、把脈會診、迅即能動的常態化監管機制。
二、強化聯合督查,突出“行刑銜接”。緊盯薄弱環節,強化部門協作交流,形成工作合力。“常態化”部門聯動。加強與市場監管、衛生健康、公安等部門協作,2022年已召開2次“三年行動”協商會議,開展重點品種會商,聯合制定農產品檢測認定指導意見及案件移送、檢測鑒定等規范。對鄉鎮監管站、涉農主體、農貿市場組織開展聯合大檢查,重點檢查“三年行動”落實及進展情況。“全方位”抽檢分析。強化聯合抽檢力度,對重點品種生產基地、養殖場、屠宰場等進行全域抽查,主動發現并消除風險隱患。吳興區、長興縣、德清縣在抽檢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增加第三方檢測的方式加大抽檢;南潯區在完成年度任務的基礎上,額外安排166.8萬元,對區域內30畝以上的規模養殖主體開展全覆蓋抽樣檢測,完成抽檢樣品2100批次,檢出25批次不合格,生產主體均已列入重點監管名單。“零容忍”執法懲處。保持對食用農產品違法犯罪高壓態勢,依法依規通報食用農產品抽檢監測、農資打假、巡查檢查等發現的問題情況,組織案件辦理專項檢查,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2021年全市立案15起,移送公安4起。長興縣連續破獲兩起農獸藥制假源頭在外省的大要案,涉案案值高達6000余萬元。
三、強化評價運用,突出“信標定向”。堅持以考核促落實,以信用促擔當,以標準促提升,強化“信標定向”激勵牽引作用,助推產業健康發展。把好生產“標準關”。堅持生態化、標準化原則,圍繞漁業、湖羊等特色主導產業,全面推行綠色調控技術,發布《湖州湖羊飼養技術規范》《黃顙魚養殖技術規范》等農業地方標準48項,2021年新增標準2項、新立項標準4項。制發綠色標準化生產“明白紙”及“4個地產品種”技術性指導意見,推廣使用有機肥10萬噸,水肥一體化技術實施3萬畝,綠色防控技術實施90.45萬畝。亮起信用“警示燈”。強化農安信用建設,將農安信用作為“國家信用示范城”的一項硬性指標,通過動態檢測數據評信、依托“信用湖州”公開“示信”、助力主體“修信”實現閉環管理,長興“一物一碼”溯源應用場景獲評2021年度湖州市“信用+”十佳案例。聯合多家金融機構制定優惠政策,對184家監測結果好、信用評價B級以上的農業主體執行10%以上的貸款利率優惠,涉及金額1.06億元。強化信用與監測掛鉤,對信用度較低的主體加大2倍以上的抽檢頻次。舞好考評“指揮棒”。將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鏈條監管納入《關于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力加快建設共同富裕綠色樣本的實施意見》之中,將監測結果運用到鄉村振興考核、標準化績效考評及未來農場創建等工作中,實施與扶持補貼、評優評先、試點示范、創建認定、品牌推選等工作“五掛鉤”,對連續出現常規藥物檢測超標或發生1起檢測出違禁藥物的,取消其相應優惠政策。2021年以來,已對3家檢測不合格的農業主體分別取消標準化生產績效評價資格、“三品一標”及“未來農場”認定資格。
日期:2022-03-30
浙江省湖州市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食用農產品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常規藥物殘留超標等問題,深入推進“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以下簡稱“三年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聚焦‘陽光農安’強化風險治理 提升監管水平”經驗做法入選首批健康浙江行動創新破難優秀案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進一步提升,為促進鄉村振興、建設共同富裕夯實綠色基礎。
一、強化底數排摸,突出“分類施策”。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采取“點、線、面”相結合,實行重點對象重點監管,精準發力、科學治理。緊盯重點品種清單。在浙江省11+4個重點品種基礎上,湖州市結合本地實際,增加肉雞、黃顙魚、中華鱉和泥鰍等4個重點品種。采取一個問題品種、一張整治清單、一套攻堅方案、一批管控措施的“四個一”精準治理模式,聚焦種植養殖、屠宰、產地初加工等環節,加大重點品種監督抽查力度,2021年抽檢樣品3267批次,其中監督抽查樣品2003批次,占比達61.3%。鎖定重點區域定責。全面落實“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的網格化監管措施,突出水產養殖密集區、抽檢問題突顯區、上市品種銷售區等重點區域,采取“四不兩直”抽檢方式,有效避免“重點區域不突出,少數主體抽漏網”現象。全市58個涉農鄉鎮落實117名監管員、檢測員,2021年以來已完成雙隨機抽查任務31個、跨部門任務13個,處理投訴舉報轉執法事件42件,通過“農安湖州APP”進行掌上執法,執法率100%。組織重點行業護衛。聚焦問題較為突出的地產農產品,建立種植、畜牧、水產、產品檢測、執法檢查、綜合協調等6支“護航突擊隊”,明確職責分工,形成主管主責、把脈會診、迅即能動的常態化監管機制。
二、強化聯合督查,突出“行刑銜接”。緊盯薄弱環節,強化部門協作交流,形成工作合力。“常態化”部門聯動。加強與市場監管、衛生健康、公安等部門協作,2022年已召開2次“三年行動”協商會議,開展重點品種會商,聯合制定農產品檢測認定指導意見及案件移送、檢測鑒定等規范。對鄉鎮監管站、涉農主體、農貿市場組織開展聯合大檢查,重點檢查“三年行動”落實及進展情況。“全方位”抽檢分析。強化聯合抽檢力度,對重點品種生產基地、養殖場、屠宰場等進行全域抽查,主動發現并消除風險隱患。吳興區、長興縣、德清縣在抽檢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增加第三方檢測的方式加大抽檢;南潯區在完成年度任務的基礎上,額外安排166.8萬元,對區域內30畝以上的規模養殖主體開展全覆蓋抽樣檢測,完成抽檢樣品2100批次,檢出25批次不合格,生產主體均已列入重點監管名單。“零容忍”執法懲處。保持對食用農產品違法犯罪高壓態勢,依法依規通報食用農產品抽檢監測、農資打假、巡查檢查等發現的問題情況,組織案件辦理專項檢查,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2021年全市立案15起,移送公安4起。長興縣連續破獲兩起農獸藥制假源頭在外省的大要案,涉案案值高達6000余萬元。
三、強化評價運用,突出“信標定向”。堅持以考核促落實,以信用促擔當,以標準促提升,強化“信標定向”激勵牽引作用,助推產業健康發展。把好生產“標準關”。堅持生態化、標準化原則,圍繞漁業、湖羊等特色主導產業,全面推行綠色調控技術,發布《湖州湖羊飼養技術規范》《黃顙魚養殖技術規范》等農業地方標準48項,2021年新增標準2項、新立項標準4項。制發綠色標準化生產“明白紙”及“4個地產品種”技術性指導意見,推廣使用有機肥10萬噸,水肥一體化技術實施3萬畝,綠色防控技術實施90.45萬畝。亮起信用“警示燈”。強化農安信用建設,將農安信用作為“國家信用示范城”的一項硬性指標,通過動態檢測數據評信、依托“信用湖州”公開“示信”、助力主體“修信”實現閉環管理,長興“一物一碼”溯源應用場景獲評2021年度湖州市“信用+”十佳案例。聯合多家金融機構制定優惠政策,對184家監測結果好、信用評價B級以上的農業主體執行10%以上的貸款利率優惠,涉及金額1.06億元。強化信用與監測掛鉤,對信用度較低的主體加大2倍以上的抽檢頻次。舞好考評“指揮棒”。將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鏈條監管納入《關于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力加快建設共同富裕綠色樣本的實施意見》之中,將監測結果運用到鄉村振興考核、標準化績效考評及未來農場創建等工作中,實施與扶持補貼、評優評先、試點示范、創建認定、品牌推選等工作“五掛鉤”,對連續出現常規藥物檢測超標或發生1起檢測出違禁藥物的,取消其相應優惠政策。2021年以來,已對3家檢測不合格的農業主體分別取消標準化生產績效評價資格、“三品一標”及“未來農場”認定資格。
日期: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