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一年一度的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于6月21日舉辦了媒體開放日活動。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秘書處的專家向記者介紹了我國以及國外食品安全標準管理體系,并介紹了食品安全標準清理的工作進展。
樊永祥主任講解國內外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食品風險評估中心標準一部主任樊永祥介紹,我國食品標準體系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體系,在標準制定的程序、原則、框架方面已經逐步與國際接軌。但標準與國際接軌并不意味著照搬國際標準。國際標準對于各國沒有強制的法律效力,一般僅供各國參考,僅在特定的場合,需要協調國家之間的貿易爭端或糾紛時發揮作用。各國應當以風險評估結果為主要依據,以相關國際標準和風險評估結果為參考,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客觀實際的需要,制定適應本國國情的國家標準。”
針對各界對食品安全標準缺失、落后的質疑,樊永祥解釋說:食品生產經營者首先應當保證自己生產經營的食品是按照法律的要求,采用安全的原料、規范的生產工藝、有序的生產過程管理,且未涉及任何法律禁止的生產經營行為;在此基礎上,才可以用食品安全標準判斷是否安全、適于食用。所以,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是食品安全生產經營的大前提,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門檻。食品安全標準是在這一前提下,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二道門檻。任何違反法律法規的食品生產經營行為,如在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摻雜使假的行為本身就違反了法律規定,無需以食品安全標準作為監管依據,更不能以沒有標準為理由逃避生產經營者的責任和監管責任。
王竹天研究員介紹食品標準清理工作進展
對于業界高度關注的食品標準清理工作,食品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助理、食品標準清理技術組組長王竹天研究員介紹說,我國目前有食品標準五千余項,但標準數量多并不一定是好事,可能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是重復交叉和矛盾,二是過度管理。標準的重復交叉和矛盾會對標準的使用帶來很大的不便,不僅讓生產者無法找到應當遵循的標準,還會在監管中出現“標準一大堆,不知用哪個”的現象。甚至有時候還會讓不法分子鉆空子,導致市場上產品魚龍混雜的局面。
王竹天進一步解釋說,食品標準清理工作就是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將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的標準都將予以整合,建立唯一強制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力圖解決這一混亂局面。
王竹天研究員強調:“建立科學、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不僅能為保障食品安全奠定堅實基礎,還能促進食品行業的發展。”
據介紹,來自多部門、多領域的148名專家組成食品標準清理專家技術組,分為8個專業組分別對食品添加劑、食品產品、食品檢測方法、衛生規范等現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質量標準、食品衛生標準及行業標準中強制性的內容進行梳理、認定。清理工作正在按照計劃進行,清理工作進展可以在評估中心網站上看到,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王竹天最后表示,食品標準清理整合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內容將獲得必要的補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范圍之外的內容將全部轉為推薦性的,由各歸口部門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進行調整,調整后國家標準這一層級將不再出現標準的重復交叉和矛盾。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完善還將影響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調整,以及將來地方標準的制修訂方向。
日期:201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