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中國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遠低于WHO建議的限量值

   2013-03-18 食品伙伴網484
核心提示: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3月18日舉辦了反式脂肪酸的功過是非暨第六期開放日活動。在開放日活動中,專家公布了國家食品安全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3月18日舉辦了“反式脂肪酸的功過是非”暨第六期開放日活動。在開放日活動中,專家公布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進行的為期兩年的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的風險評估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中國人通過膳食攝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總能量的百分比僅為0.16%,北京、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居民也僅為0.34%,遠低于WHO建議的1%的限值,也顯著低于西方發達國家居民的攝入量。

    由此可見,之前媒體的報道大大夸大了反式脂肪酸對當前中國居民的健康風險。另外,調查結果表明,加工食品是城市居民膳食反式脂肪酸的主要來源,占總攝入量的71.2%,其余為天然來源。在加工食品中,植物油的貢獻占49.8%,其他加工食品的貢獻率較低,如糕點、餅干、面包等均不足5%。市面上多數品牌的咖啡伴侶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含量很低。雖然,目前我國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總體較低,但調查發現約0.4%的城市居民攝入量超過WHO的建議值。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含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消費量還會有所增加,烹調用植物油的消費量也在增加,因此業界、政府、科學界和消費者都應當給予適當關注,不能認為“太平無事”。

  知識鏈接:

  反式脂肪酸是碳鏈上含有一個或多個“非共軛反式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及所有異構體的總稱。食品中反式脂肪酸有兩種來源,即加工來源和天然來源。加工來源的反式脂肪酸主要來自于油脂的部分氫化及植物油的精煉脫臭,另外烹調時油溫過高(>220℃)也可產生少量反式脂肪酸。反芻動物體內也有少量天然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脂肪、奶油、黃油中。現有資料表明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尚無明確證據表明反式脂肪酸與早期生長發育、2型糖尿病、高血壓、癌癥等疾病有關。

    早期相關消息:

    專題:“氫化油”(植物奶油)帶來的是一場“災難”?

    相關常識:

    重新認識反式脂肪酸




日期:2013-03-18
 
地區: 廣東 廣州市
行業: 食品檢測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