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科學》熱議轉基因大米中國兒童實驗

   2012-09-15 生物通532
核心提示:食品伙伴網編輯注:英文原文請見: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insider/2012/09/firestorm-erupts-over-transgenic.html

    食品伙伴網編輯注:英文原文請見: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insider/2012/09/firestorm-erupts-over-transgenic.html

  Science雜志以“Firestorm Erupts Over Transgenic Rice Study in Chinese Children”為題,聚焦了近期在國內引發廣泛關注的轉基因大米兒童試驗事件,作者為Mara Hvistendahl和Martin Enserink 。

  文章從上周出現在新華社報道的一幅漫畫說起。漫畫描述了一位打著印有美國國旗領帶的科學家,凝視著顯微鏡,將非天然顏色的大米倒入孩子的嘴中,文章的標題是“比試驗更可恥的,是謊言”。

  這項歷時四年的研究引發部分媒體軒然大波,研究在中國學生中試驗黃金大米,這是一種轉基因大米,旨在提高大米中維生素A的含量。這項研究的結果八月初在期刊在線版上公布,并未引起注意,直到中國綠色和平組織8月29日指出這項試驗不應該再進行,并把它稱為“國際范圍內的丑聞”。

  支持這項研究的包括資助此項研究的美國國立糖尿病,消化與腎病研究所NIDDK,反駁道,進行研究的科學家得到了所有必要的法律和道德權限。黃金大米項目瑞士分部總監,未參與這一研究,卻密切關注研究的 Adrian Dubock表示,綠色和平組織的行動是“麻木,憤世嫉俗的”。

  中國報紙專欄作家也作出回應,指責論文主要作者,塔夫茨大學的研究人員,將孩子作為“試驗品”,一些報道也將這項研究比喻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對中國囚犯進行的生物戰試驗研究。

  事件也延伸到了作為論文共同作者的一些中國科學家,本周中國疾控中心CDC責令一位共同作者停職,就其闡述這些研究內容中的一些“不一致”進行調查。

  黃金大米創建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用于幫助全世界患有維生素A缺乏癥的人群,據估計維生素A缺乏癥每年引發超過25萬兒童失明。這種水稻能生成天然大米中沒有的β-胡蘿卜素,進而形成維生素A。綠色和平組織認為這一項目浪費金錢,是一種企業公關策略。

  這項在中國進行的研究想要分析黃金大米中β-胡蘿卜素攝入后,轉化為維生素A的效率。據發表的研究報告稱,這項2008年進行的研究,通過讓72名兒童食用黃金大米,菠菜,或β-胡蘿卜素油膠囊,發現黃金大米中的維生素來源與膠囊中的相同,比菠菜的好。Dubock表示這是一個“理想的結果”,因為這意味著適量的大米能提供幫助。

  綠色和平組織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這項研究已經違反了中國政府“決定中止試驗計劃”的政策,他們也引用了一封2008年,來自中國農業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一位官員的電子郵件,作為證據。

  在2009年,在這項研究已經完成之后,NIDDK曾提出這項工作通過了塔夫茨大學和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Preventive Medicine)道德審核組的審批,以回應另外一項指責,認為該項研究具有“許多保障措施”保護參與者,并且美國國務院已通過“any potentially negative foreign policy implications”的評論結束了審核。

  在一片沸沸揚揚爭論中,中國論文合作作者拒絕承認參與了此項工作。9月5日,人民日報引述浙江省醫學科學院,論文第四作者王茵的話:“我不知道這篇論文。”

  但是中國疾預中心證實,包括CDC的蔭士安在內的中國研究人員與塔夫茨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了研究。不過CDC機構也表示,他們只讓學校的孩子們服用了菠菜和膠囊,黃金大米的部分是塔夫茨大學的項目,而蔭士安一直不知道,CDC在一份聲明中提到。但是CDC也暫停蔭士安的工作。

  Science表示目前無法聯系到作為論文共同作者的中國科學家,塔夫茨大學則表示他們正“密切關注”中國綠色和平組織的指控,并進行“徹底的審查”。結果出來之前,聯系采訪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湯光文,將是“不恰當的”,一位發言人稱。(湯光文出生于中國,目前在美國農業部資助的一個塔夫茨大學營養實驗室中工作)。論文的最后一位作者,著名營養科學家Robert Russell因家庭情況未做出評論。




日期:2012-09-15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