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天全縣位于四川盆地西緣、二郎山東麓,境內多山地。然而,一年到頭,從這里產出的魚子醬達23噸,位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二,借力四川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門戶樞紐,遠銷歐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供米其林三星、迪拜帆船酒店等全球50多家頂級餐廳。
好山好水養好魚?全球市場占有率近8%
在天全縣水產現代農業園,200余個直徑20米的圓形養殖池逐一排開,不同品種的鱘魚在養殖池中暢游,擺動著尾巴不時濺起水花。
“這種連片規模化流水池,每平方米養殖容量達50公斤,是普通水面養殖的30倍以上。”天全潤兆鱘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馮波說。
緊挨著園區的是一處清渠,渠名思經河,是鱘魚養殖的水源。鱘魚是冷水魚,對水質水溫要求高。2012年,該公司選擇投資天全,正是看中優越的水環境。
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實行流水生態養殖,嚴格對照歐盟EU及美國FDA標準進行養殖全程科學管控,天全將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優勢,孕育出享有“黑色黃金”美譽的世界頂級美食——魚子醬。
天全造魚子醬如何走向國際餐桌?馮波說,近年來,通過北美波士頓水產展、布魯塞爾全球水產博覽會、西班牙維哥展等國際大型專業會展,天全魚子醬逐漸打開知名度。同時,政企聯動共建“水潤天全·中國川魚”區域品牌,邀請國際星級廚師團10余批次參觀體驗,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
曾經一位俄羅斯客戶在品嘗過后,感嘆“回憶起了小時候伏爾加河畔的時光”。“全球業內人士都知道,最好的魚子醬在中國。”另外一位新加坡客戶說。目前,天全造魚子醬全球市場占有率近8%、全球排名第三,實現年出口創匯500萬美元以上。
而在國內,鱘魚肉的市場非常大。因此,潤兆鱘業推出虹鱒、鮭魚等平民化產品20余個,同時,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2020年天全銷售商品魚750噸、魚產品100噸,同比均翻番。
發展智慧漁業?構建冷水魚產業新體系
最近,天全縣水產現代農業園內,潤兆漁業二期擴建的78口20米直徑的養殖池和4000平方米的車間已經落成。從空中俯瞰,整齊排列的魚池猶如顆顆碧綠寶石。截至目前,天全縣共有連片規模化流水池精養面積6萬余平方米,養殖容量達300萬公斤。
同時,國家數字漁業應用推廣基地項目落戶園區,未來,建成近2000平方米的智慧漁業中心,服務全縣水產養殖基地及龍頭企業在川內外九大基地。
什么是智慧漁業?天全縣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彭繼林說,主要是聚焦全天候環境監控、全過程質量追溯、全方位遠程會診、全自動數據分析,推動傳統養殖向數字化轉變。“智能增氧設備、智能投餌設備、水量管控裝置已經陸續投入使用,減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養殖效益。”
這只是天全構建全國領先的集冷水魚繁養、加工、銷售和休閑漁業為一體的冷水魚產業新體系的一個縮影。
構建冷水魚規模化種苗繁育體系。目前,天全建成魚苗繁育基地4000平方米,年繁育鱘魚等各類魚苗3500萬尾,面向四川、云南、貴州、陜西、甘肅等上百個養殖場銷售。
構建冷水魚規模化種苗繁育體系。在出口高端奢侈品的基礎上,天全強化大眾消費產品開發,推出虹鱒、鮭魚等平民化產品20余個,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同時,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2020年銷售商品魚750噸、魚產品100噸,同比均翻番。
構建冷水魚集約化流水養殖體系。園區輻射帶動全縣冷水魚養殖740畝,全縣冷水魚養殖水面達3600畝,率先建成農業部養殖示范基地。積極探索“魚菜共生”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附加值,冷水魚現代農業園區土地產出效益高出全縣平均水平80%以上。
此外,天全縣水產現代農業園還與川農大、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深入合作,組建專家團隊,成功研發魚子醬加工全套技術,成功申請實用新型專利16項,鱘魚產業化全套技術研究獲得省科技廳科技成果獎。
打造“竹海漁鄉”?讓農旅助推鄉村振興
“哇,這些魚好大!”最近的周末,成都市民葛飛一家3口自駕到雅安游玩,“聽說天全有個竹海漁鄉,就忍不住過來看看。”在養殖基地的魚池邊,8歲的葛梓睿興奮地歡呼起來,不肯離開半步。
原本清靜的鱘魚養殖基地,現已成了當地一道新景觀,不少游客慕名前來觀賞“明星”鱘魚,隨之,撬動的是文旅產業的發展,進而推進鄉村振興。
以冷水魚產業為依托,天全縣整合資金1.5億元,配套建設竹林博物園綜合體、13公里竹林風景線,推進“竹海漁鄉”特色小鎮和省級美麗漁村創建,配套雅康高速天全服務區改造升級,形成漁旅網紅打卡點。
挖掘利用省級非遺“天全思經牛兒燈”等本土特色文化資源,創建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珍稀魚類科普教育基地和省級休閑農莊,推動漁旅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全省最大的“景園一體”冷水魚田園綜合體。
“春天到了,有不少游客來這里踏青觀光,節假日的時候,我們農家樂每天大約要接待三十四人。”距離天全縣水產現代農業園不足百米,農家樂老板李青的生意也因鱘魚而紅火起來,“我們正在研究鱘魚宴,以后游客來玩,還能吃到我們思經的特色。”
天全冷水魚產業還輻射帶動關聯農戶1600余戶,他們通過股金、薪金、租金實現“三金”獲益,人均可支配收入18865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28.7%。
日期:2021-03-16
好山好水養好魚?全球市場占有率近8%
在天全縣水產現代農業園,200余個直徑20米的圓形養殖池逐一排開,不同品種的鱘魚在養殖池中暢游,擺動著尾巴不時濺起水花。
“這種連片規模化流水池,每平方米養殖容量達50公斤,是普通水面養殖的30倍以上。”天全潤兆鱘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馮波說。
緊挨著園區的是一處清渠,渠名思經河,是鱘魚養殖的水源。鱘魚是冷水魚,對水質水溫要求高。2012年,該公司選擇投資天全,正是看中優越的水環境。
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實行流水生態養殖,嚴格對照歐盟EU及美國FDA標準進行養殖全程科學管控,天全將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優勢,孕育出享有“黑色黃金”美譽的世界頂級美食——魚子醬。
天全造魚子醬如何走向國際餐桌?馮波說,近年來,通過北美波士頓水產展、布魯塞爾全球水產博覽會、西班牙維哥展等國際大型專業會展,天全魚子醬逐漸打開知名度。同時,政企聯動共建“水潤天全·中國川魚”區域品牌,邀請國際星級廚師團10余批次參觀體驗,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
曾經一位俄羅斯客戶在品嘗過后,感嘆“回憶起了小時候伏爾加河畔的時光”。“全球業內人士都知道,最好的魚子醬在中國。”另外一位新加坡客戶說。目前,天全造魚子醬全球市場占有率近8%、全球排名第三,實現年出口創匯500萬美元以上。
而在國內,鱘魚肉的市場非常大。因此,潤兆鱘業推出虹鱒、鮭魚等平民化產品20余個,同時,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2020年天全銷售商品魚750噸、魚產品100噸,同比均翻番。
發展智慧漁業?構建冷水魚產業新體系
最近,天全縣水產現代農業園內,潤兆漁業二期擴建的78口20米直徑的養殖池和4000平方米的車間已經落成。從空中俯瞰,整齊排列的魚池猶如顆顆碧綠寶石。截至目前,天全縣共有連片規模化流水池精養面積6萬余平方米,養殖容量達300萬公斤。
同時,國家數字漁業應用推廣基地項目落戶園區,未來,建成近2000平方米的智慧漁業中心,服務全縣水產養殖基地及龍頭企業在川內外九大基地。
什么是智慧漁業?天全縣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彭繼林說,主要是聚焦全天候環境監控、全過程質量追溯、全方位遠程會診、全自動數據分析,推動傳統養殖向數字化轉變。“智能增氧設備、智能投餌設備、水量管控裝置已經陸續投入使用,減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養殖效益。”
這只是天全構建全國領先的集冷水魚繁養、加工、銷售和休閑漁業為一體的冷水魚產業新體系的一個縮影。
構建冷水魚規模化種苗繁育體系。目前,天全建成魚苗繁育基地4000平方米,年繁育鱘魚等各類魚苗3500萬尾,面向四川、云南、貴州、陜西、甘肅等上百個養殖場銷售。
構建冷水魚規模化種苗繁育體系。在出口高端奢侈品的基礎上,天全強化大眾消費產品開發,推出虹鱒、鮭魚等平民化產品20余個,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同時,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2020年銷售商品魚750噸、魚產品100噸,同比均翻番。
構建冷水魚集約化流水養殖體系。園區輻射帶動全縣冷水魚養殖740畝,全縣冷水魚養殖水面達3600畝,率先建成農業部養殖示范基地。積極探索“魚菜共生”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附加值,冷水魚現代農業園區土地產出效益高出全縣平均水平80%以上。
此外,天全縣水產現代農業園還與川農大、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深入合作,組建專家團隊,成功研發魚子醬加工全套技術,成功申請實用新型專利16項,鱘魚產業化全套技術研究獲得省科技廳科技成果獎。
打造“竹海漁鄉”?讓農旅助推鄉村振興
“哇,這些魚好大!”最近的周末,成都市民葛飛一家3口自駕到雅安游玩,“聽說天全有個竹海漁鄉,就忍不住過來看看。”在養殖基地的魚池邊,8歲的葛梓睿興奮地歡呼起來,不肯離開半步。
原本清靜的鱘魚養殖基地,現已成了當地一道新景觀,不少游客慕名前來觀賞“明星”鱘魚,隨之,撬動的是文旅產業的發展,進而推進鄉村振興。
以冷水魚產業為依托,天全縣整合資金1.5億元,配套建設竹林博物園綜合體、13公里竹林風景線,推進“竹海漁鄉”特色小鎮和省級美麗漁村創建,配套雅康高速天全服務區改造升級,形成漁旅網紅打卡點。
挖掘利用省級非遺“天全思經牛兒燈”等本土特色文化資源,創建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珍稀魚類科普教育基地和省級休閑農莊,推動漁旅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全省最大的“景園一體”冷水魚田園綜合體。
“春天到了,有不少游客來這里踏青觀光,節假日的時候,我們農家樂每天大約要接待三十四人。”距離天全縣水產現代農業園不足百米,農家樂老板李青的生意也因鱘魚而紅火起來,“我們正在研究鱘魚宴,以后游客來玩,還能吃到我們思經的特色。”
天全冷水魚產業還輻射帶動關聯農戶1600余戶,他們通過股金、薪金、租金實現“三金”獲益,人均可支配收入18865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28.7%。
日期: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