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牛羊肉是百姓“菜籃子”的重要品種,牛羊產業發展事關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我區發展牛羊產業資源條件得天獨厚,市場前景廣闊,大有可為。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31號)精神,進一步推動我區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和助推鄉村振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規模化、優質化、品牌化為方向,以品種、品質、品牌和產業升級為核心,以重大項目為支撐,積極調整全區畜牧業結構,大力發展牛羊產業,轉變產業發展方式,大力引進龍頭企業帶動,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推進全產業鏈發展,把牛羊產業培育成為我區農業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到2025年,全區牛羊肉年產量達到25萬噸,其中牛年出欄170萬頭以上、羊年出欄400萬只以上;牛羊生產體系、防疫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糧經飼結構進一步優化,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明顯提升。
二、健全牛羊良種繁育體系
加強地方牛羊品種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開展隆林黃牛、南丹黃牛、隆林山羊等特色牛羊品種選育和雜交利用,培育具有廣西特色的牛羊品種。實施肉牛、肉羊遺傳改良計劃,創建一批國家級肉牛、肉羊核心育種場。完善牛羊品種改良體系,實施良種補貼,推廣牛、羊人工授精技術。支持建設牛羊種質基因庫、保種場或保護區、種牛種羊場和種公牛站。對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及被認定為國家級肉牛、肉羊核心育種場的,予以獎勵。(責任單位:各市、縣〔市、區,以下統稱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科技廳等)
三、加快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
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大力引進養殖龍頭企業與養殖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養殖戶緊密合作,形成穩定的產業聯合體。鼓勵農民小規模飼養母牛,推行“農民養母牛、企業育肉牛”產業發展模式,實現“小規模、大群體”集群發展。推廣“生態欄舍+微生物”等現代生態養殖模式,支持建設一批牛羊標準化現代生態養殖示范場,把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結合。支持在甘蔗、糧食等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的市縣建設牛羊標準化養殖基地,優先支持創建牛羊產業方面的產業強鎮、示范區、產業園、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產業集群。(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扶貧辦等)
四、保障優質飼草料供應
按照以養定種、種養平衡的原則,擴大糧改飼面積,優化糧經飼結構,推進糧草兼顧、農牧結合和循環發展。統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資金,推進甘蔗尾梢、玉米桿、桑桿等農作物秸稈資源飼料化利用。鼓勵企業飼料化利用羅漢果渣、馬蹄渣、菠蘿渣、酒糟等農副產品,促進農牧循環發展。支持企業研發推廣牛羊精料補充料和肉羊全混合飼料。扶持一批草種企業建設標準化優勢牧草種子繁育推廣基地。在桂北、桂西等草山草坡資源豐富的地區開展天然草地改良,推進草山草坡合理開發利用。發展高產優質牧草種植,推進利用農閑田種植雜交象草和黑麥草等,擴大飼草料來源。(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科技廳、林業局、扶貧辦等)
五、加強牛羊疫病防控
充實基層畜牧獸醫隊伍力量,根據工作量合理配置相關技術人員,加強村級動物疫病防治員隊伍建設。加強牛羊引種監管,嚴格執行牛羊引種審批制度。強化牛羊防疫執法力量,加強牛羊防疫行政執法工作。推行獸醫社會化服務,提升牛羊防疫服務能力。補齊牛羊防疫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落實畜牧獸醫醫療衛生津貼,保障防疫工作經費,確保疫病免疫、監測凈化、檢疫、移動監管、監督執法等防疫措施落實到位。開展布魯氏菌病、結核病、口蹄疫、牛結節性皮膚病等主要牛傳染疫病監測凈化工作,創建一批無規定動物疫病養殖場、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扶貧辦等)
六、強化科技支撐
加強涉農本科院校建設,著力培養畜牧獸醫人才。依托肉牛肉羊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及有關科研院所專家,挖掘地方“土專家”、技術能手,采取手把手傳幫帶方式,加強實用型人才培養和牛羊養殖戶培訓。堅持產學研結合,組織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的科研力量,圍繞良種選育、飼料營養、牧草和糧飼通用型玉米品種選育、生態養殖、疫病防控、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技術,實施一批科研項目,開展技術聯合攻關,突破牛羊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加強牧草和青貯玉米種植、收獲、加工利用等環節小型機器研發。完善激勵機制,鼓勵科研教學人員、高層次技術人才深入生產一線從事技術推廣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加強基層畜牧獸醫推廣技術體系建設,開展人才培訓,提升基層技術推廣骨干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科技廳、教育廳、農業農村廳、農科院等)
七、提升產業組織化程度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國內外龍頭企業到我區發展牛羊規模養殖及加工。引導龍頭企業、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養殖大戶等主體領辦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推廣“政府+企業+銀行+保險+農戶”的“五位一體”合作模式。推動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養殖戶通過“公司+合作社+養殖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產銷和服務對接。(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投資促進局、扶貧辦等)
八、推進全產業鏈發展
以“強鏈、延鏈、補鏈”為重點,在牛羊主產區建設現代化屠宰加工廠,支持建設一批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和配送中心。鼓勵大型連鎖零售企業加快生鮮食品配送中心建設,探索社區“最后一百米”冷鏈配送服務模式。大力支持企業以牛羊皮、毛、骨、血、內臟等副產品為原料開展精深加工,向醫藥、食品、服裝等產業延伸拓展。依托我區生態優勢、富硒優勢,實施品牌戰略,引導企業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圳品”認證,加快培育“長壽、生態、富硒”牛羊肉品牌,打造高端區域公用品牌。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培育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和品牌。建立健全牛羊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著力構建全過程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切實保障牛羊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市場監管局、扶貧辦等)
九、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統籌相關涉農資金,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貸款貼息等方式,重點支持牛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種牛種羊場建設、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優質牧草種植、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項目。實行牛良種冷凍精液、良種公羊、良種母牛產犢補貼政策。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按規定把養殖場(戶)購置的自動飼喂、環境控制、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機械化擠奶、牧草栽培等農機裝備納入補貼范圍。鼓勵依法利用荒山荒坡、灘涂、農村閑置設施農業用地和存量低效閑置建設用地發展牛羊養殖。將牛羊養殖及與其直接關聯的自用糞污處理、檢驗檢疫、清洗消毒、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用地作為設施農業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可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牛羊養殖設施原則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農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農田確實難以避讓的,按照自治區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我區設施農業用地管理的規定執行。牛羊養殖使用林地保護利用規劃中宜林地的,可以由養殖企業(戶)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林地承包方或經營單位簽訂租賃合同,報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備案,該部分宜林地按不改變林地用途使用,不占用林地定額,養殖活動結束后,及時恢復林業生產條件;使用除宜林地以外的其他林地,改變林地用途的,依法辦理使用林地手續。創新信用擔保方式,落實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政策。完善農戶小額信貸制度,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探索推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養殖圈舍、大型養殖機械抵押貸款,探索通過牛羊活體抵押等方式拓寬抵押質押物范圍。在總結肉牛政策性保險試點經驗基礎上,擴大政策性保險范圍和規模。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和科技創業投資基金,支持牛羊產業發展。落實牛羊規模養殖、產品初加工等環節用水、用電優惠政策。依托廣西電子政務外網、壯美廣西·政務云、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構建牛羊產業大數據信息管理云平臺,建立信息共享、食品安全防偽溯源、智慧動態監管、牛羊產業參與者征信、疫情監測預警系統。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運用平臺信息,在依法合規、信息交互充分、風險管控有效的基礎上,積極滿足牛羊產業鏈相關企業金融服務需求。(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林業局、大數據發展局、地方金融監管局,廣西銀保監局等)
十、強化組織保障
各市、縣人民政府要把牛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抓緊制定具體方案并組織實施。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要發揮牽頭作用,定期調度牛羊產業發展情況,及時組織研究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把牛羊產業發展納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范圍嚴格開展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農業項目資金安排掛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科技廳、教育廳、林業局、地方金融監管局等相關單位要加強協調配合,落實政策支持、資金投入、技術支撐等措施,形成推進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科技廳、教育廳、林業局、地方金融監管局等)
2020年12月29日
日期:2021-01-06
牛羊肉是百姓“菜籃子”的重要品種,牛羊產業發展事關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我區發展牛羊產業資源條件得天獨厚,市場前景廣闊,大有可為。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31號)精神,進一步推動我區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和助推鄉村振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規模化、優質化、品牌化為方向,以品種、品質、品牌和產業升級為核心,以重大項目為支撐,積極調整全區畜牧業結構,大力發展牛羊產業,轉變產業發展方式,大力引進龍頭企業帶動,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推進全產業鏈發展,把牛羊產業培育成為我區農業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到2025年,全區牛羊肉年產量達到25萬噸,其中牛年出欄170萬頭以上、羊年出欄400萬只以上;牛羊生產體系、防疫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糧經飼結構進一步優化,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明顯提升。
二、健全牛羊良種繁育體系
加強地方牛羊品種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開展隆林黃牛、南丹黃牛、隆林山羊等特色牛羊品種選育和雜交利用,培育具有廣西特色的牛羊品種。實施肉牛、肉羊遺傳改良計劃,創建一批國家級肉牛、肉羊核心育種場。完善牛羊品種改良體系,實施良種補貼,推廣牛、羊人工授精技術。支持建設牛羊種質基因庫、保種場或保護區、種牛種羊場和種公牛站。對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及被認定為國家級肉牛、肉羊核心育種場的,予以獎勵。(責任單位:各市、縣〔市、區,以下統稱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科技廳等)
三、加快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
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大力引進養殖龍頭企業與養殖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養殖戶緊密合作,形成穩定的產業聯合體。鼓勵農民小規模飼養母牛,推行“農民養母牛、企業育肉牛”產業發展模式,實現“小規模、大群體”集群發展。推廣“生態欄舍+微生物”等現代生態養殖模式,支持建設一批牛羊標準化現代生態養殖示范場,把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結合。支持在甘蔗、糧食等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的市縣建設牛羊標準化養殖基地,優先支持創建牛羊產業方面的產業強鎮、示范區、產業園、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產業集群。(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扶貧辦等)
四、保障優質飼草料供應
按照以養定種、種養平衡的原則,擴大糧改飼面積,優化糧經飼結構,推進糧草兼顧、農牧結合和循環發展。統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資金,推進甘蔗尾梢、玉米桿、桑桿等農作物秸稈資源飼料化利用。鼓勵企業飼料化利用羅漢果渣、馬蹄渣、菠蘿渣、酒糟等農副產品,促進農牧循環發展。支持企業研發推廣牛羊精料補充料和肉羊全混合飼料。扶持一批草種企業建設標準化優勢牧草種子繁育推廣基地。在桂北、桂西等草山草坡資源豐富的地區開展天然草地改良,推進草山草坡合理開發利用。發展高產優質牧草種植,推進利用農閑田種植雜交象草和黑麥草等,擴大飼草料來源。(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科技廳、林業局、扶貧辦等)
五、加強牛羊疫病防控
充實基層畜牧獸醫隊伍力量,根據工作量合理配置相關技術人員,加強村級動物疫病防治員隊伍建設。加強牛羊引種監管,嚴格執行牛羊引種審批制度。強化牛羊防疫執法力量,加強牛羊防疫行政執法工作。推行獸醫社會化服務,提升牛羊防疫服務能力。補齊牛羊防疫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落實畜牧獸醫醫療衛生津貼,保障防疫工作經費,確保疫病免疫、監測凈化、檢疫、移動監管、監督執法等防疫措施落實到位。開展布魯氏菌病、結核病、口蹄疫、牛結節性皮膚病等主要牛傳染疫病監測凈化工作,創建一批無規定動物疫病養殖場、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扶貧辦等)
六、強化科技支撐
加強涉農本科院校建設,著力培養畜牧獸醫人才。依托肉牛肉羊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及有關科研院所專家,挖掘地方“土專家”、技術能手,采取手把手傳幫帶方式,加強實用型人才培養和牛羊養殖戶培訓。堅持產學研結合,組織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的科研力量,圍繞良種選育、飼料營養、牧草和糧飼通用型玉米品種選育、生態養殖、疫病防控、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技術,實施一批科研項目,開展技術聯合攻關,突破牛羊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加強牧草和青貯玉米種植、收獲、加工利用等環節小型機器研發。完善激勵機制,鼓勵科研教學人員、高層次技術人才深入生產一線從事技術推廣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加強基層畜牧獸醫推廣技術體系建設,開展人才培訓,提升基層技術推廣骨干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科技廳、教育廳、農業農村廳、農科院等)
七、提升產業組織化程度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國內外龍頭企業到我區發展牛羊規模養殖及加工。引導龍頭企業、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養殖大戶等主體領辦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推廣“政府+企業+銀行+保險+農戶”的“五位一體”合作模式。推動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養殖戶通過“公司+合作社+養殖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產銷和服務對接。(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投資促進局、扶貧辦等)
八、推進全產業鏈發展
以“強鏈、延鏈、補鏈”為重點,在牛羊主產區建設現代化屠宰加工廠,支持建設一批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和配送中心。鼓勵大型連鎖零售企業加快生鮮食品配送中心建設,探索社區“最后一百米”冷鏈配送服務模式。大力支持企業以牛羊皮、毛、骨、血、內臟等副產品為原料開展精深加工,向醫藥、食品、服裝等產業延伸拓展。依托我區生態優勢、富硒優勢,實施品牌戰略,引導企業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圳品”認證,加快培育“長壽、生態、富硒”牛羊肉品牌,打造高端區域公用品牌。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培育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和品牌。建立健全牛羊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著力構建全過程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切實保障牛羊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市場監管局、扶貧辦等)
九、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統籌相關涉農資金,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貸款貼息等方式,重點支持牛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種牛種羊場建設、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優質牧草種植、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項目。實行牛良種冷凍精液、良種公羊、良種母牛產犢補貼政策。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按規定把養殖場(戶)購置的自動飼喂、環境控制、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機械化擠奶、牧草栽培等農機裝備納入補貼范圍。鼓勵依法利用荒山荒坡、灘涂、農村閑置設施農業用地和存量低效閑置建設用地發展牛羊養殖。將牛羊養殖及與其直接關聯的自用糞污處理、檢驗檢疫、清洗消毒、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用地作為設施農業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可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牛羊養殖設施原則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農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農田確實難以避讓的,按照自治區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我區設施農業用地管理的規定執行。牛羊養殖使用林地保護利用規劃中宜林地的,可以由養殖企業(戶)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林地承包方或經營單位簽訂租賃合同,報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備案,該部分宜林地按不改變林地用途使用,不占用林地定額,養殖活動結束后,及時恢復林業生產條件;使用除宜林地以外的其他林地,改變林地用途的,依法辦理使用林地手續。創新信用擔保方式,落實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政策。完善農戶小額信貸制度,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探索推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養殖圈舍、大型養殖機械抵押貸款,探索通過牛羊活體抵押等方式拓寬抵押質押物范圍。在總結肉牛政策性保險試點經驗基礎上,擴大政策性保險范圍和規模。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和科技創業投資基金,支持牛羊產業發展。落實牛羊規模養殖、產品初加工等環節用水、用電優惠政策。依托廣西電子政務外網、壯美廣西·政務云、自治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構建牛羊產業大數據信息管理云平臺,建立信息共享、食品安全防偽溯源、智慧動態監管、牛羊產業參與者征信、疫情監測預警系統。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運用平臺信息,在依法合規、信息交互充分、風險管控有效的基礎上,積極滿足牛羊產業鏈相關企業金融服務需求。(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林業局、大數據發展局、地方金融監管局,廣西銀保監局等)
十、強化組織保障
各市、縣人民政府要把牛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抓緊制定具體方案并組織實施。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要發揮牽頭作用,定期調度牛羊產業發展情況,及時組織研究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把牛羊產業發展納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范圍嚴格開展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農業項目資金安排掛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科技廳、教育廳、林業局、地方金融監管局等相關單位要加強協調配合,落實政策支持、資金投入、技術支撐等措施,形成推進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科技廳、教育廳、林業局、地方金融監管局等)
2020年12月29日
日期: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