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田間管理要點

   2013-09-16 362
核心提示:播后深松及苗前耢地:播后10~15天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對播種過深,土壤溫度低,有雜草的地塊,出苗前,用耢子耢去部分壟頂土
    播后深松及苗前耢地:播后10~15天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對播種過深,土壤溫度低,有雜草的地塊,出苗前,用耢子耢去部分壟頂土,以利提高地溫、促進早出苗。

加強中耕管理:苗出齊后及時鏟一遍,再趟一犁,提高地溫。在發棵期鏟二遍趟三遍,多培土,做到壟溝窄、壟頂寬,提墑松土,實現多層結薯,利于塊莖膨大。

適時追肥:在塊莖直徑膨大至2~3厘米時,結合最后一次中耕進行追肥,按土壤需肥情況確定施肥種類和數量,避免脫肥影響產量。在塊莖形成期和膨大期,結合噴施農藥進行葉面追肥3~4次,間隔7~10天。

適時灌溉:有條件的地塊,土壤缺水時,及時進行灌溉,保持土壤濕潤。結薯后期和收獲前,控制水分,防治病害發生和爛薯。

加強病害防治:晚疫病防治:6月下旬開始,噴施保護性藥劑預防發病。發現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并施用內吸性藥劑防治,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4~5次。種子田應增加噴施次數,確保種薯質量。蟲害:主要是蚜蟲,在有翅蚜出現前,我省南部6月20日、北部7月初進行藥劑防治。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生產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