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紅花(別名:CrocussativusL.)別稱玫瑰花茶、藏紅花,是一種鳶尾科番紅花屬的多年生花卉,也是一種普遍的香辛料。多年生長草本植物。球莖扁圓形球型,直徑3公分,外有棕褐色的膜質包被。葉基生,9-15枚,條型,淺綠色,邊沿反卷;葉叢尖部包有4-5片膜質的鞘狀葉。枝干甚短,不外伸路面;花1-2朵,淺藍色、紅紫色或乳白色,有香氣,花柱橘紅色,柱子略扁,頂部契形,有淺齒,子房狹紡錘形。角果橢圓型,約長3公分。
是亞洲地區西南區域原生態種,*開始由希臘人人工服務種植。關鍵遍布在歐州、波羅的海及東亞等地,明代時傳到我國,《本草綱目》將它納入藥品這類,中國浙江等地有種植。是一種珍貴的中草藥材,具備強勁的生理學特異性,其柱子在亞洲和歐洲做為藥用價值,有鎮定、化痰、解痙功效,用以胃病、調理月經、麻疹、發熱、黃膽、脾大等的醫治。
番紅花在地中海地區、修真菜式、沙特阿拉伯和印尼及其美國、斯堪的那維亞和巴爾干的吐司面包中作色調和調料調料。也是歐式菜濃味燉魚和意大利肉菜飯的關鍵成份。常見的食用方法有內服、泡茶、泡藥酒、飯食、蒸蛋等,番紅花不適合應用過多。用無鹽黃油或油烹調時,溫度不適合過高。將番紅花浸于熱的液體(可應用菜譜上規定的液體)中15分鐘上下,能夠使番紅花的顏色更均勻。番紅花還被用于為禽畜、海貨和淡水魚等著色。[9]
取原中藥材,去除殘渣。中藥材特性:番紅花為大部分柱子結合成疏松條狀,柱子三發枝,約長30mm,深紅色。上端較寬而略平扁,頂端邊沿顯不齊整的齒狀,里側有一短裂縫,下方有時候殘余一小段淡**花柱。體輕,質綿軟,滋養而有光澤度,或暗淡無光及光亮感。氣香特異,微有刺激,味有點苦。貯干躁器皿內,密閉式,放置蔭涼干躁處,遮光儲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