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屬后發酵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生產歷史悠久。黑茶的基本工藝流程是殺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一般原料較粗老,加之制造過程中往往堆積發酵時間較長,因而葉色油黑或黑褐,故稱黑茶。黑茶有哪些?名滿天下的云南普洱茶、蓬勃發展的湖南安化黑茶、厚積薄發的湖北青磚茶、后起之秀廣西六堡茶、歷史悠久的四川雅安藏茶、陜西涇陽黑茶,這六大黑茶誰能獨***?下面看下六大黑茶介紹:
1、云南普洱,卷土重來
云南普洱茶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茶。歷史基本可追溯到東漢,有明確文字記載是在唐,而得“普洱茶”名于明,稱貢茶則在清。
普洱茶是云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后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
2、安化黑茶,一路黑馬到底
安化黑茶是中國古代名茶之一,上世紀50年代曾一度絕產。
2010年,安化黑茶走進中國上海世博會,成為中國世博會十大名茶之一。其*具特色的千兩茶,堪稱一絕。安化黑茶產業快速崛起,成為公認“黑馬”。
2017年,安化縣穩居全國重點產茶縣四強。全縣茶園面積達33萬畝,實現茶葉加工量7.5萬噸、綜合產值152億元,茶業稅收達2.8億元,連續七年位居全國重點產茶縣四強,黑茶產量連續十一年****。
3、湖北老青磚,重出江湖
湖北黑茶又稱老青茶,主產于湖北省咸寧地區的蒲圻、咸寧、通山、崇陽、通城等縣,湖南省臨湘縣也生產老青茶。據《湖北通志》記載:“同治十年,重訂崇、嘉、蒲、寧、城、山六縣各局卡抽派茶厘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項。”
這里講的老茶即指老青茶。可見老青茶已有100多年生產歷史。1890年前后,在蒲圻羊樓洞開始生產炒制的簍裝茶,即將茶葉炒干后,打成碎片,裝在篾簍里(每簍2.5公斤),運往北方,稱為炒簍茶。以后發展為以老青茶為原料經蒸壓制成老青磚茶。青磚茶的磚面印有“川”字商標,所以也叫“川字茶”。近代,青磚茶移至蒲圻趙李橋茶廠集中加工壓制。
近幾年,借黑茶快速發展之風,老青磚在國內逐步暢銷。同時,它也著力開拓“萬里茶道”,先后走進俄羅斯、蒙古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青磚茶已經成為外交國禮。
4、廣西六堡茶,后起之秀
蒼梧六堡茶為歷史名茶,屬黑茶類,因原產于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鄉而得名。其產制歷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在清朝就位列全國二十四名茶,以“紅、濃、醇、陳”四絕而著稱。但由于缺乏宣傳推廣,六堡茶在群龍分割的茶業江湖里,一直處于被忽視的地位。直到本世紀初黑茶在國內外熱銷,給六堡茶帶來了巨大機遇。2006年,六堡茶就已獲得了**黑茶類金獎。
據統計,2015年廣西梧州市獲得生產許可證六堡茶企業增至45家,產量增至11200噸,產值達11.4億元。
幾年前,常見的六堡茶熟茶每市斤不過幾十元,發展到現今,有些六堡茶的市場價已接近6000元。上世紀90年代的老茶每斤更是被炒到上萬元。
5、四川雅安藏茶,只欠東風
四川黑茶生產歷史悠久,宋代以來歷朝官府推行“茶馬法”,明代(公元1371-1541年)就在四川雅安、天全等地設立管理茶馬交換的“茶馬司”。清朝乾隆時代,規定雅安、天全、滎經等地所產的邊茶專銷康藏,稱黑茶之南路邊茶。
這幾年,四川黑茶的產量快速發展。2014年四川黑茶產量2.5萬噸,2015年四川黑茶達到了3.3萬噸,占全國邊銷茶產量的40%以上。其中銷往西藏地區占60%、內銷約15%。
2008年6月,雅安藏茶傳統制作技藝被列入**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朝貴介紹,除了銷往邊疆地區的黑茶之外,還開發了衍生產品——茶飲料。李朝貴認為,將來的茶業發展,肯定要走“深挖掘,廣開路”的路線,國內民間渠道的推廣銷售模式還在探索中。
業界人士認為, 論歷史文化、口味和收藏價值,藏茶都不比普洱茶、安化黑茶差,但藏茶企業普遍缺少既懂管理又擅長營銷的高素質經營人才。
6、陜西茯茶,一帶一路贏機遇
“自古嶺北不產茶,唯有涇陽出茯茶。”
陜西涇陽,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這里不產茶,卻因茯磚茶名揚中外,這里擁有著600余年的茯磚茶文化,卻在上世紀50年代末悄然落幕。 近些年,陜西茯茶“重現江湖”。
據悉,2015年陜西黑茶生產5200噸,達到了歷史新高。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更讓陜西涇陽黑茶迎來了歷史機遇。
“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對黑茶的需求量很大,市場前景廣闊。”中國黑茶泰斗施兆鵬教授表示,絲綢之路*后的五百年基本上是以茶葉為主,陜西西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緊抓機遇,陜西黑茶發展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