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喝茶往往喜歡散裝茶,配合著茶匙杯盞等各種茶具,講究悶泡出湯、聞香品味的規矩,泡起茶來一板一眼煞是好看。但現在有一種逐漸在國內流行起來的茶類——袋泡茶,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袋泡茶*開始是出現在美國,到目前已經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由于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很多人逐漸喜歡上傳統中國茶,而中國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地接受了袋泡茶這種沖泡飲用都方便的飲茶方式。
據相關資料記載,美國紐約商人湯姆斯·沙利文為了給客戶推銷自己的茶葉,于1904年的某段時期里,采用一種小絲袋將茶葉樣品裝進去,寄給買主。有一位買主收到樣品后,認為茶葉袋可以直接泡,于是將茶葉袋未拆開便放在杯子里浸泡,結果完全出人意料——這位買主認為茶葉裝在小絲袋的方式在沖泡時很方便,接著訂購了大批的茶葉。然而交貨后,客戶又大失所望——非樣品的茶葉依然是散裝的,并沒有那種方便的小絲袋。這位聰明的美國商人憑借著敏銳的直覺,從這件事得到了啟示,認為這將會是一種可以顛覆傳統飲茶的新方式,于是改變了原來的銷售策略,采用一種薄紗布代替絲綢制成小袋,加工成一種新型小袋裝茶葉,投放進市場后很受消費者歡迎。世界上**批袋泡茶就這樣產生了。
自誕生之日起,袋泡茶便一直在不停地進行著改進。由于當時飲茶者抱怨綢質袋子網眼太密,茶湯浸泡速度太慢,于是,沙利文用絲綿織成的薄紗紙取代絲綢。1930年,美國人威廉·赫爾曼松獲得熱封紙質茶袋的專利權。這一設計工藝至今仍然在使用。
袋泡茶剛出現,就受到了一些消費者的喜愛,這與其獨特的沖泡優勢是分不開的。
攜帶方便
將茶包隨身攜帶在身上,薄薄的一袋節省了傳統茶葉需要的巨大空間,而且**袋泡茶都有獨立小包裝,無疑在旅途中給消費者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取量方便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不借助工具很難精確計量茶葉用量,而袋泡茶的定量裝取,無疑很好地解決了讓人頭疼的“茶水比”問題了。
程序簡單
袋泡茶一般都為碎茶,即經**器粉碎加工。因此,袋泡茶的茶葉內含物會更快浸出到水中,使得沖泡時間大大縮短。同時,袋泡茶也免去了傳統中國茶的沖泡程序,使得消費者喝茶會更方便。
茶渣處理便捷
袋泡茶經過沖泡后,只需要將茶包取出便可,省去了處理茶渣的繁瑣,讓喝茶成為一件便捷的事情。
正是因為袋泡茶擁有這么多傳統茶葉所不具備的優點,因此,自1953年泰特利茶葉公司開始批量生產袋泡茶后,西方世界流傳了幾百年的飲茶方式被“顛覆”了。特別是作為茶葉消耗大國的英國,統計顯示,英國國民每天喝掉1.3億杯袋泡茶。
【結語】
由于飲茶習慣的不同,國內消費者對袋泡茶有一定誤解,認為袋泡茶是用品質不佳的散碎茶制作而成,所謂“下腳料才制作袋泡茶”。其實一些有眼光的茶商瞄準時機,精選優良產區的精品茶葉,加工制作成中、高端袋泡茶,其品質已經不輸于中國傳統茶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