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生產車間清洗消毒程序及標準,避免交叉污染的發生,使之符合工藝衛生要求。
2、適用范圍
適合于操作人員的手,車間地面、墻壁、頂棚,車間內所有的設施、設備、工器具及其它食品接觸面,車間入口、更衣室、車間辦公室等輔助設施的清掃、消毒與檢查。
3、責任
3.1生產車間操作人員按本程序正確實施清洗操作。
3.2車間主任、品控人員負責對車間衛生清洗消毒進行監督與檢查。
4、內容
4.1車間衛生清掃原則
不同區域先里后外,先凈區后臟區,同一區域先上后下,防止清掃后的重新污染。
4.2清掃方法、頻率、時間和標準
4.2.1天花板、墻壁及抽油煙機罩的清掃(天花板僅限包裝區域和冷卻間)
4.2.1.1清洗方法
用浸過洗潔精并擰到半干狀態的毛巾仔細擦洗后,用清水清洗好、并擰到半干狀態的毛巾擦洗,然后用浸泡于100ppm次氯酸鈉并擰于半干的毛巾擦洗,內凹縫隙處用200ppm次氯酸鈉;如發現天花板或墻壁有損壞、脫落等可能時,及時報告廠長安排維護或維修。
4.2.1.2清洗頻率和時間
天花板和墻壁每周清洗消毒一次,正常情況每周日生產完畢后進行。
4.2.1.3清洗消毒標準
清洗后天花板墻壁完好平整,清潔,無污點,無易松脫部件、附著物和脫落瓷磚;消毒后符合公司關于食品接觸面的微生物指標要求。
4.2.2貨架及工作臺的清掃
4.2.2.1清洗方法
用浸過洗潔精并擰到半干狀態的毛巾仔細擦洗后,用清水清洗好、并擰到半干狀態的毛巾擦洗,然后用浸泡于100ppm次氯酸鈉并擰到半干的毛巾擦洗,再用75%酒精噴灑。如有油漆脫落或有銹跡及時報告廠長馬上安排保全工維護或維修。
4.2.2.2清洗頻率和時間
貨架和工作臺每天清洗消毒一次。
4.2.2.3清洗消毒標準
清洗后貨架和工作臺完好平整,無污點,無水滴,無易松脫部件、附著物;消毒后符合公司關于食品接觸面的微生物指標要求。
4.2.3地面、門窗清掃
4.2.3.1清掃方法
門窗用浸過洗潔精并擰到半干狀態的毛巾擦洗后,用清水清洗好、并擰到半干狀態的毛巾沖洗,擦干后噴灑100ppm次氯酸鈉;地面先用食用堿面刷洗,然后用清水沖洗,用刮子刮干后噴灑100ppm次氯酸鈉;清掃時如發現地面、門窗及玻璃等有損壞、瓷磚脫落、銹跡等對產品的安全、衛生和質量存在潛在危害時,要及時報告廠長馬上安排維修、清除。
4.2.3.2清掃頻率和時間
地面、門窗每天生產結束后清掃一次。
4.2.3.3清洗消毒標準
清洗后地面、門窗完好,無污點,無雜質,無水滴;消毒后符合公司關于食品接觸面的微生物指標要求。
4.2.4車間照明燈具清掃
4.2.4.1清掃方法
用半濕的抹布擦拭干凈后噴灑75%酒精,如發現燈具及支架有附著物、銹跡或預脫落漆片要馬上匯報廠長處理。(在切斷電源的情況下操作)
4.2.4.2清掃頻率和時間:
每一周清掃一次。
4.2.4.3清掃標準:
清掃后燈具無污物、灰塵,無漆、銹脫落的可能。
4.2.5空調通風口過濾網及抽油煙機風機的清掃:
4.2.5.1清掃方法:
摘下過濾網用洗潔精浸泡、刷洗干凈后用清水洗涮干凈,然后用200ppm次氯酸鈉浸泡,清水沖洗,晾干后安裝。(在切斷電源的情況下操作)
4.2.5.2清掃頻率和時間:
每月的第一個周日清洗一次。
4.2.5.3清掃標準:
清掃后過濾網無污物,無灰塵,通風良好。
4.2.6食品機械的清洗、消毒和檢查:
4.2.6.1清洗方法:
先關電源,拔掉插頭,用板刷清除機體上的產品碎屑,接著用沾有洗潔精的毛巾擦洗,再用干凈濕毛巾擦洗,然后用沾有50PPM的次氯酸鈉的濕毛巾進行擦拭消毒,最后用清水毛巾擦洗。
4.2.6.2清洗要求:
設備內外表面無產品碎屑、無油垢、無積水及其他贓物。
清理完畢檢查有無零部件脫落或預脫落,如有,及時匯報廠長處理,有脫落部件要封存當輪原料,直到找到為止;有預脫落部件及時處理。(在切斷電源的情況下操作)
4.2.6.3清掃頻率和時間:
每天生產結束后清洗消毒一次,使用前清洗消毒一次。
4.2.7電子秤的清洗與消毒
4.2.7.1清洗方法
秤盤根據所加工的產品油污狀況,選擇五步法或六步法進行清洗消毒。其他部位的清洗方法為:用沾有洗潔精的毛巾擦洗,再用含50PPM的次氯酸鈉的濕毛巾進行擦拭,然后沾有清水的濕毛巾擦洗,最后用干毛巾將稱面的水漬擦拭吸干。
4.2.7.2要求及標準
經清洗后的電子秤應當是表面和底盤清潔無產品碎屑、無油垢、無積水、縫隙無污垢。
注意:秤面殘留的水會使電子秤受潮造成損害。
4.2.8包裝機的清洗與消毒
4.2.8.1清洗方法
用在50ppm次氯酸鈉溶液中消毒的毛巾擦拭包裝機的各接觸產品部位,然后用清水擦洗干凈。
4.2.8.2要求與標準
包裝機的表面無產品碎屑、油垢、無積水及其他贓物。
4.2.9工器具、工人手及工作臺面等的清洗與消毒:
名稱 | 清洗消毒方法 | 頻率和時間 | 標準 |
工人手 | 入車間前按入車間洗手消毒程序洗手消毒(包括外來參觀、檢查人員) | 每次入車間前一次。 | 表面符合公司關于食品接觸面的微生物指標要求 |
清水→皂液→清水→烘干→75%酒精 | |||
入廁后:先洗手后再更衣,入車間前按入車間洗手消毒程序洗手消毒 | 每次入廁后。 | ||
剪刀 | 溫水→洗潔精刷凈油污、污物→清水沖洗→50ppm次氯酸鈉消毒液噴灑→清水清洗吹干或涼干→紫光燈消毒→檢查有無破損、異物→75%酒精噴灑 | 每天生產后一次。 | 無破損,無油污、異物,表面符合公司關于食品接觸面的微生物指標要求. |
周轉筐 | 溫水→洗潔精刷凈油污、污物→清水沖洗→50ppm次氯酸鈉消毒液噴灑→清水清洗→檢查有無破碎、異物 | 生產結束消毒液浸泡每天一次,生產前清洗檢查。 | 無破損,無油污、異物,表面符合公司關于食品接觸面的微生物指標要求. |
塑料牌 | 溫水→洗潔精刷凈油污、污物→清水沖洗→50ppm次氯酸鈉消毒液浸泡→清水清洗→檢查有無破損、異物 | 每天生產結束消毒液浸泡,生產前清洗檢查。 | 無破損,無油污、異物,表面符合公司關于食品接觸面的微生物指標要求. |
工作臺面、傳遞窗口 | 生產前用50ppm次氯酸鈉消毒的毛巾擦干,再用75%酒精噴灑消毒; | 每次生產前后各一次。 | 無污垢、無異物,表面符合公司關于食品接觸面的微生物指標要求 |
運料車、塑料墊板 | 清水沖洗干凈,用沸水沖洗消毒。浸泡過50ppm次氯酸鈉消毒液并擰干后的毛巾擦干后用75%酒精噴灑。 | 每天生產開始前、結束后各一次。 | 清潔,無污垢、無異物 |
工作服、帽、套袖 | 洗凈污漬、干燥后,紫外燈下照射消毒30分鐘以上。 | 每4天清洗1次,消毒每天生產前1次 | 干凈,無線頭、異物。 |
圍裙 | 洗凈污漬、干燥后,75%酒精噴灑消毒。 | 清洗每天生產后1次,消毒每次進車間前1次。 | |
工作鞋 | 清水刷洗干凈→200ppm次氯酸鈉浸泡1分鐘→清水沖洗干凈→紫外燈照射30分鐘以上。 | 每天生產前或生產結束后1次 | 無污漬,無異味。 |
200ppm次氯酸鈉浸泡1分鐘 | 每次入車間前 | ||
包裝間工作臺、門把手 | 生產前用沸水擦洗后用50ppm次氯酸鈉消毒的毛巾擦干,再用75%酒精噴灑消毒。 | 每次生產前與生產結束各一次。 | 無污垢、無異物,表面符合公司關于食品接觸面的微生物指標要求 |
生產中每4小時一次。 |
4.2.10車間輔助設施的清掃:
名稱 | 清洗消毒方法 | 頻率和時間 | 標準 |
更衣室、辦公室 | 洗潔精刷洗鞋架、墻壁、地面 | 每天生產結束后 | 清潔衛生、無雜物、異物 |
50ppm次氯酸鈉噴灑空氣消毒 | |||
洗手消毒槽和水鞋消毒槽 | 放水刷洗(必要時先用洗潔精)后配制150ppm次氯酸鈉消毒置于水鞋消毒槽(腳踏池)內 | 每次生產前一次,生產中每4小時一次。 | 清潔,無異物、油污,表面符合公司關于食品接觸面的微生物指標要求,消毒水濃度達標 |
防蠅簾 | 洗潔精擦洗→清水擦洗→50ppm次氯酸鈉擦洗 | 每天一次 | 清潔,無灰塵、異物 |
滅蠅燈 | 清除飛蟲、異物、灰塵 | 每三天一次 | 無飛蟲、灰塵,如有飛蟲,要分析來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治。 |
5、監控與檢查
由車間班長對當班的地面、墻面、操作臺面、食品機械、操作工具和容器具進行日常感官檢查。
每次衛生打掃完畢,需告知現場品控進行檢查和驗收,針對現場衛生實際情況可做相應獎懲。
由品控部對操作臺面、工作服、帽、手套和車間空氣的衛生狀況進行每周1次的抽樣生物檢測。車間衛生抽樣結果計入每月績效考核中。
6、糾正和糾正措施
當檢測發現不符合衛生條件的情況時,生產部和品控部負責實施相應糾正,并制定和實施糾正措施,如加強人員培訓、調整消毒劑濃度、延長消毒時間等。
7、記錄
生產車間清洗消毒人員填寫相應的《生產車間清洗消毒記錄》。生產部需將所采取的糾正和糾正措施記入《糾正措施單》中。
8、培訓
培訓對象:生產車間全體人員。
培訓時間:一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