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申祝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分銷終端票證無紙化的建議》(第0419號)收悉,衷心感謝您對市場監管工作的關注和建議。經與市大數據發展局、市商務委、市農業農村委等協辦單位共同研究辦理,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已開展工作情況
近年來,市大數據發展局、市商務委、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等相關部門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數字化發展和綠色發展的號召,持續號召企業落實綠色、無紙化舉措。
(一)持續幫扶企業數字化轉型
一是持續推進數字商務建設。積極引導重百、新世紀、永輝等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進行數字化升級與改造,號召永輝等企業積極采用無紙化結算。2023年全市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896.74億元,同比增長24.1%。試點推進數字商超建設,依托企業進銷貨管理系統,建立追溯和流通管理體系。市場監管人員可通過平臺實時查驗產品流轉信息,及時發現問題和隱患,提高監管的精準性和效率。消費者可通過超市信息查詢屏掃描、或通過微信小程序掃描商品條碼查詢食品的來源及安全信息等。目前試點的兩家連鎖食品經營企業共6個門店已實現171個食品經營類別、100萬余條單品信息通過掃碼實現電子化追溯,門店所銷售食品品種電子追溯覆蓋率平均在80%以上。
二是推動專業市場數字化轉型。引導商品交易市場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加快交易場景數字化重構,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等10余家專業市場率先實現統一收銀。強化農批市場質量安全監管,市市場監管局開發建設了全市“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信息監管系統”,首批對我市江津雙福、大渡口萬噸、高新區明品福、沙坪壩樂邦等11個重點農批市場和監管部門開展了數據歸集,將市場開辦者、場內經營戶在線建檔和屬地監管部門監督檢查情況納入線上管理,實現入場銷售者建檔率、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協議簽署率和實施入場查驗率三個100%的目標,并與總局系統實現實時數據對接。
(二)持續完善重要產品追溯體系
一是構建全市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系統。疫情防控期間,市市場監管局建立了“渝溯源”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通過平臺賦予“渝溯源”源碼,實現進口冷鏈食品全鏈條信息追溯管理。平臺上線以來,已有454家相關企業在“渝溯源”微信小程序中注冊,錄入產品流動信息777條,流入我市進口冷鏈食品3186.36噸,流出我市進口冷鏈食品303.76噸。
二是開發建設了全市食用農產品“一品一碼”追溯管理平臺。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委聯合印發《重慶市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和一品一碼追溯管理銜接機制建設實施方案》,統籌推進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與一品一碼追溯管理銜接融合。率先將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企業納入“一品一碼”追溯管理。截至目前,“一品一碼”平臺追溯信息共計1.6萬條,注冊企業信息7783家,涉及17區縣,覆蓋了37個品類。
三是建立豬肉產品電子化查驗通道。按照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無紙化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B證)試點工作的通知》(農牧辦〔2021〕48號)文件要求,為銜接全市動物檢疫無紙化出證試點工作市場流通端需要,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農業農村委、市大數據發展局開發了“陽光碼”追溯平臺,推進豬肉市場銷售數字化監管,助力全市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使用對象通過“陽光碼”進行肉品的分銷流轉,銜接豬肉從屠宰進入流通環節的數據交互,真正實現豬肉從養殖到餐桌的全鏈條追溯。通過交易信息和檢疫證明數字化流轉,杜絕復印檢疫證明、“隔山開票”等情況,為豬肉銷售者和使用者建立電子臺賬,促進管理規范化。
二、存在的問題
(一)我市食品電子化追溯體系尚不健全。傳統紙質追溯憑證不易保存,發現問題食品后追查效率不高。少數食品銷售相關主體進貨查驗義務履行不到位,進(銷)貨記錄不規范,致使部分食品、食用農產品、食品添加劑來源不清、去向不明。
(二)豬肉市場銷售數字化監管仍需進一步完善。目前,在試點運行的區縣中生鮮豬肉“兩證一報告”中的肉品品質合格證明暫未上線“陽光碼”追溯平臺,仍通過紙質票流轉,豬肉商戶面臨既使用“陽光碼”又流轉紙質票的復雜情況。
(三)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系統亟需迭代升級。“渝溯源”進口冷鏈食品管理平臺是疫情防控期間落實防控政策而建設,隨著我國疫情防控政策的變化,目前部分功能已不適應食品安全監管需要,亟需迭代升級。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市市場監管局將會同相關單位,著力探索和創新無紙化查驗、歸檔、存儲、溯源等新模式,推動商貿企業開展分銷終端票證無紙化探索,大力開展數字化改革,以數字化賦能商貿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進“重點食品溯源”應用建設。按照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數字化建設要求,開發建設我市重點食品溯源平臺,以本地消費量較大、安全風險較高的凍品、毛肚、豬肉、火鍋底料、食鹽等重點食品作為第一批電子化追溯品種,實現重點食品從田間地頭到使用、貯存、消費的全環節全鏈條追溯,通過重點食品入網上鏈,實現食品全流程關鍵節點的精準追溯和全供應鏈防偽、防串貨保障,全面推行無紙化查驗,為企業降低交易成本,積極推動食品經營智管建設。
(二)推進農批市場三年質量提升行動。持續推進全市重點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智慧化、數字化提檔升級工作,指導市場開辦者通過配備智能化設施設備、應用信息化技術等措施,實現主體信息、食品安全溯源、檢測結果信息等重點內容的信息化管理。
(三)推進連鎖食品超市數字化建設。在2023年試點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數字商超建設范圍,今年將在主城區建設22家數字商超,逐步實現進貨查驗、進銷貨臺賬電子化記錄及合格證電子化公示,切實解決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多部門融跨共享,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精準性、及時性、便捷性,降低經營主體交易成本。
(四)加快豬肉產品無紙化查驗推廣運用。在試點運行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陽光碼”追溯平臺功能,待成熟后在全市推廣運用。進一步優化簡化掃碼流轉機制,同時加強對商戶掃碼流轉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豬肉批發商、終端銷售主體、肉品加工企業以及肉類使用單位批批查驗“陽光碼”流轉記錄并主動公示,率先實現生豬產品流通環節無紙化查驗,逐步擴展到其他產品類別。
此答復函已經唐英瑜局長審簽。對以上答復您有什么意見,請及時通過人大代表全渝通應用“代表議案建議功能模塊”進行評價。再次感謝您對市場監管工作的關心和理解,也懇請繼續對我們的工作給予幫助和支持。
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4年4月2日
聯系人:高友發
聯系電話:63711581,17723668880
郵政編碼:4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