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重慶市市場監管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構建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監管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現就相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優化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是穩定市場預期、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具體舉措,是構建統一大市場和疫情常態化助企紓困的關鍵環節。重慶市作為全國6個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之一,聚焦市場主體和群眾關切,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創新和完善監管等方面先行先試、有所突破。為進一步加強對市場主體從“出生”到“消亡”的全生命周期監管,實現提高監管效能、彌補監管空白、完善協同共治等目標,根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國務院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市場監管現代化“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實施方案的通知》《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關于印發推進“山城有信”三碼建設提升市場監管效能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立足市場監管職責,結合重慶實際情況,重慶市市場監管局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構建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監管鏈的指導意見》。
二、制定的基本思路
以構建準入準營退出全生命周期、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機制為目標,立足放管結合、無縫監管、多元共治,堅持問題導向,從更全面掌握市場主體相關情況、更深入推進部門密切協作、更有力完善各環節監管措施入手,細化工作舉措,形成《指導意見》,力爭為市場主體打造更優營商環境,更好市場環境。
三、具體內容
《指導意見》分為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工作要求三部分。重點任務主要有三項,一是通過“山城有信”平臺,建設市場主體“一企一碼”,重點商品“一品一碼”,重點人員“一人一碼”,構建市場主體“健康碼”“周期圖”,實現多維度信息歸集,打造市場主體全景畫像;二是圍繞“四個誰”原則,進一步落實“六個雙”制度、出臺市場主體監管計劃、探索行業主管部門認定規則、構建多元共治模式,實現各領域通力合作,打造多方聯動監管機制;三是統籌準入準營退出各個環節,打造事前信用承諾+風險預判,事中分級分類監管+重點監管+智能監管,事后信用懲戒+行政處罰+主體退市的監管模式,實現全流程無縫銜接,形成精準高效監管體系。
在“多維度歸集信息,打造市場主體全景畫像”方面,加快建設完善“山城有信”平臺,以市場主體的生命周期為軸線,全量歸集其基礎信息、信用信息、監管信息,將市場主體所涉及的進口冷鏈食品、大米等重點商品的源頭信息、環節信息,電梯、鍋爐等特種設備使用信息、維保信息進行加載,還將市場主體相關的禁業人員、任職資格限制人員、重點崗位作業人員、違規操作作業人員也進行記載,在市場主體基本畫像的基礎上,拓展了重點商品和重點人員畫像,使市場主體畫像更豐富精準。此后,會根據群眾需求和關注,逐步拓展重點商品、重點人員的信息。同時,通過運用市場主體信用風險分類指標,對市場主體自動評分劃級,引入色度管理概念,為市場主體標注為紅碼、黃碼、綠碼,作為差異化監管的標準,為“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提供依據,對綠碼市場主體實行“無事不擾”,對黃碼市場主體采取必要的監管措施,對紅碼市場主體納入重點監管,增加檢查頻次。
在“各領域通力合作,打造多方聯動監管機制”方面,旨在推動“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原則落地,捋順部門監管職責,針對部分領域行業主管部門模糊、部門職責邊界不清,以及新經濟頻現等問題,探索推動區縣人民政府制定行業主管部門認定規則,力促監管不留白。嚴格執行“雙告知、雙跟蹤、雙反饋,雙隨機、雙評估、雙公示”監管機制,針對“先照后證”“先照后備案”市場主體,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城市大數據資源中心和政務數據共享系統將登記信息告知行業主管部門后,要配合行業主管部門跟進監管,遏制搶跑行為。利用“山城有信”平臺,消費者、市場主體、第三方、監管人員共同使用,消費者通過掃碼了解市場主體情況,對市場主體進行客觀評價,也可進行“一碼投訴”;市場主體對外公示自主承諾,接受社會監督;商場管理方、行業協會等第三方,實施對入駐市場主體、會員的監督;監管人員針對主體資格、登記事項、廣告等顯見違法行為進行現場核查,實施年報提醒、風險提示等遠程監管,構建社會共治格局。
在“全環節無縫銜接,打造精準高效監管體系”方面,就事前、事中、事后如何監管提出具體要求。事前針對信用承諾制度的實施,健全后續監管規則,做到“放得開、管得住”;提高事前風險預判能力,通過大數據監測,及早發現市場主體、行業領域存在的問題隱患,提前介入處置,避免風險擴大。事中實施重點監管,特別是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等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重點行業、領域,守住安全底線,全覆蓋重點監管;運用各類智慧監管平臺,實現監管效能的提高,比如啟用“互聯網+監管”“聯合監管”模塊,就相關部門協查事項、專項整治等發起任務、共同執行、反饋結果,積極建設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重慶)“協同監管”模塊,完成“一照多址”“經營場所承諾制”“歇業”等“審管銜接”任務。事后著重彰顯信用懲戒效力,既提出通過各類公示系統、信用平臺依法對外公示市場主體有關信息,形成權威統一的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又明確對守信市場主體的支持措施和失信市場主體的懲戒范圍,還健全完善信用修復機制,鼓勵失信市場主體主動糾錯、重塑信用,推動信用監管進程;此外,全面清理“長期停業未從事經營活動”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施批量吊銷和強制注銷常態化工作,試行市場主體除名、特殊標注和強制退出改革,積極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四、工作要求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強調相關單位和機構要提高思想認識、明確工作任務、安排專人負責、推動落地落實。二是強化責任到位,相關單位和機構要立足職責、積極配合,共同開展實踐和探索,彰顯改革領跑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