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等7名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推動我國有機農業有序發展的提案收悉。經我部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正如你們所建議,有機農業是維護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而發展的生產體系。發展有機農業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是不斷豐富公眾消費需求的時代要求。2016年我部印發了《關于推進“三品一標”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為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優質特色農產品提供政策保障。我部根據中辦、國辦要求,按照“因地制宜、注重生態”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有機農業發展。截至2018年底,我國有機產品認證證書18955張,有機生產企業12226家,有機生產面積759.5萬公頃,有機產品總產量2338.2萬噸。
一、關于改變傳統種養殖模式,建立科學生產方式
近年來,我部積極開展了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奶牛生豬健康養殖、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技術的研究和示范推廣工作。積極推廣豬-沼-茶、豬-沼-果、稻魚(蟹、鴨)共育等種養結合的生產模式,推進農作物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有機地塊禁止使用聚氯類農膜、提高農膜回收率等措施。在全國建成30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總面積16.9萬公頃,基地內建立較為完善的生產管理、質量管理、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化經營體系,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下一步,我部將積極協調有關部門,進一步整合相關政策,推動建立科學的生產方式,開展生態環境整治、土壤質量改良提升、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等工作,鼓勵輪作、套作、間作和種養結合,推行有機肥、生物肥料等多種營養復合供給,進一步解決有機生產產量低、產品品質不高的問題,從而提高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關于加強有機產品生產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廣
在有機肥推廣方面,2017年起我部選擇了100個重點縣(市、區)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推廣示范。通過試點,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初顯,化肥用量明顯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有所減輕,資源利用水平和耕地質量顯著提升。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方面,采取實施財政補貼、強化示范帶動、加強技術培訓等多種措施,加快研發和推廣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等綠色高效病蟲害防控技術模式,已在150個重點縣(市、區)開展了果菜茶全程綠色防控試點,打造了600個農作物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基地,建立蜜蜂授粉與綠色防控技術集成基地,強化農企合作共建,培育壯大綠色防控技術使用骨干群體,提高理念普及率和技術到位率,帶動農藥減量。據統計,糧食、蔬菜、果樹、茶葉等主要作物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超過5.5億畝,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27.2%。在良種培育方面,強化綠色優質品種審定,選育發布了一批包括優質抗病蟲水稻、節水抗旱抗赤霉病小麥在內的綠色新品種,推動種業由產量數量型向綠色效益型轉變。在有機生產技術規范制定方面,已發布有機茶、有機茄果類蔬菜、有機水稻、有機蘋果四項有機農業生產行業標準。
下一步,我部將進一步組織科研力量,攻克種子種苗、土壤培肥、病蟲害草害防治等技術性難題,通過科技創新,提高良種、高效肥數量,降低生產過程中病蟲害發生率,推動有機農業高效高質量發展。
三、關于有機認證標準和證后監管制度
體制方面,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認監委)負責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的統一管理、監督和綜合協調工作。2011年以來,國家認監委先后對《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有機產品》(GB/T 19630)等法規、規章與標準進行修訂,提高了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準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了有機產品認證制度,規范了有機產品認證活動。
監管方面,國家認監委每年組織地方質檢部門開展包括有機產品認證在內的食品農產品認證專項監督檢查、監督抽檢和日常監督管理。針對專項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組織相關部門對問題企業和機構采取限期整改、行政告誡等措施。我部積極配合國家認監委開展農業系統認證機構及產品監管工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所屬認證機構認證的產品進行監督抽檢,嚴格執行不合格產品認證退出機制并對外公告。地方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將有機產品納入監督檢查范圍,加強認證標志使用監督管理,重點檢查不規范使用標志及假冒行為。
正如你們所說,市場上仍然存在一些企業未按標準從事有機生產、虛假標稱“有機產品”等行為。下一步,我部將繼續配合國家認監委,加強對有機農產品的日常監管和專項監管,加大執法和監督抽檢力度,提高消費者對有機農產品的認可度。
四、關于成立有機農業研究機構
我部所屬的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已專門成立了中國綠色食品協會有機農業專業委員會(簡稱“專委會”)和華夏有機農業研究院(簡稱“研究院”),旨在依托農業系統專家隊伍,著力推動有機農業基礎理論研究、技術培訓、投入品評估、行業交流等工作,更好地為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提供專業技術服務。專委會和研究院成立以來,已組織專家起草了《有機食用菌生產與管理》《有機水稻生產與管理》《有機茶葉生產與管理》《有機果品生產與管理》和《有機乳制品生產與管理》《不同地區有機稻關鍵生產技術匯編》等有機農產品系列叢書,指導有機產品科學生產。多次組織有機生產技術培訓、有機認證標準和規則培訓,培養有機行業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下一步,我部將加大對有機農業研究機構建設的支持力度,支持培養有機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充分發揮有機農業研究機構的技術優勢,加快有機農產品生產標準的研制步伐。結合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工作,進一步完善有機農產品信息系統平臺功能,更好地服務企業和消費者。
感謝你們對有機農業的關注,希望今后繼續支持我部工作。
農業農村部
2019年8月30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010-59193156
附件:
農辦案192ceb.CEB
你們提出的關于推動我國有機農業有序發展的提案收悉。經我部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正如你們所建議,有機農業是維護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而發展的生產體系。發展有機農業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是不斷豐富公眾消費需求的時代要求。2016年我部印發了《關于推進“三品一標”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為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優質特色農產品提供政策保障。我部根據中辦、國辦要求,按照“因地制宜、注重生態”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有機農業發展。截至2018年底,我國有機產品認證證書18955張,有機生產企業12226家,有機生產面積759.5萬公頃,有機產品總產量2338.2萬噸。
一、關于改變傳統種養殖模式,建立科學生產方式
近年來,我部積極開展了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奶牛生豬健康養殖、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技術的研究和示范推廣工作。積極推廣豬-沼-茶、豬-沼-果、稻魚(蟹、鴨)共育等種養結合的生產模式,推進農作物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有機地塊禁止使用聚氯類農膜、提高農膜回收率等措施。在全國建成30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總面積16.9萬公頃,基地內建立較為完善的生產管理、質量管理、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化經營體系,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下一步,我部將積極協調有關部門,進一步整合相關政策,推動建立科學的生產方式,開展生態環境整治、土壤質量改良提升、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等工作,鼓勵輪作、套作、間作和種養結合,推行有機肥、生物肥料等多種營養復合供給,進一步解決有機生產產量低、產品品質不高的問題,從而提高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關于加強有機產品生產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廣
在有機肥推廣方面,2017年起我部選擇了100個重點縣(市、區)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推廣示范。通過試點,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初顯,化肥用量明顯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有所減輕,資源利用水平和耕地質量顯著提升。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方面,采取實施財政補貼、強化示范帶動、加強技術培訓等多種措施,加快研發和推廣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等綠色高效病蟲害防控技術模式,已在150個重點縣(市、區)開展了果菜茶全程綠色防控試點,打造了600個農作物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基地,建立蜜蜂授粉與綠色防控技術集成基地,強化農企合作共建,培育壯大綠色防控技術使用骨干群體,提高理念普及率和技術到位率,帶動農藥減量。據統計,糧食、蔬菜、果樹、茶葉等主要作物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超過5.5億畝,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27.2%。在良種培育方面,強化綠色優質品種審定,選育發布了一批包括優質抗病蟲水稻、節水抗旱抗赤霉病小麥在內的綠色新品種,推動種業由產量數量型向綠色效益型轉變。在有機生產技術規范制定方面,已發布有機茶、有機茄果類蔬菜、有機水稻、有機蘋果四項有機農業生產行業標準。
下一步,我部將進一步組織科研力量,攻克種子種苗、土壤培肥、病蟲害草害防治等技術性難題,通過科技創新,提高良種、高效肥數量,降低生產過程中病蟲害發生率,推動有機農業高效高質量發展。
三、關于有機認證標準和證后監管制度
體制方面,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認監委)負責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的統一管理、監督和綜合協調工作。2011年以來,國家認監委先后對《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有機產品》(GB/T 19630)等法規、規章與標準進行修訂,提高了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準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了有機產品認證制度,規范了有機產品認證活動。
監管方面,國家認監委每年組織地方質檢部門開展包括有機產品認證在內的食品農產品認證專項監督檢查、監督抽檢和日常監督管理。針對專項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組織相關部門對問題企業和機構采取限期整改、行政告誡等措施。我部積極配合國家認監委開展農業系統認證機構及產品監管工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所屬認證機構認證的產品進行監督抽檢,嚴格執行不合格產品認證退出機制并對外公告。地方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將有機產品納入監督檢查范圍,加強認證標志使用監督管理,重點檢查不規范使用標志及假冒行為。
正如你們所說,市場上仍然存在一些企業未按標準從事有機生產、虛假標稱“有機產品”等行為。下一步,我部將繼續配合國家認監委,加強對有機農產品的日常監管和專項監管,加大執法和監督抽檢力度,提高消費者對有機農產品的認可度。
四、關于成立有機農業研究機構
我部所屬的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已專門成立了中國綠色食品協會有機農業專業委員會(簡稱“專委會”)和華夏有機農業研究院(簡稱“研究院”),旨在依托農業系統專家隊伍,著力推動有機農業基礎理論研究、技術培訓、投入品評估、行業交流等工作,更好地為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提供專業技術服務。專委會和研究院成立以來,已組織專家起草了《有機食用菌生產與管理》《有機水稻生產與管理》《有機茶葉生產與管理》《有機果品生產與管理》和《有機乳制品生產與管理》《不同地區有機稻關鍵生產技術匯編》等有機農產品系列叢書,指導有機產品科學生產。多次組織有機生產技術培訓、有機認證標準和規則培訓,培養有機行業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下一步,我部將加大對有機農業研究機構建設的支持力度,支持培養有機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充分發揮有機農業研究機構的技術優勢,加快有機農產品生產標準的研制步伐。結合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工作,進一步完善有機農產品信息系統平臺功能,更好地服務企業和消費者。
感謝你們對有機農業的關注,希望今后繼續支持我部工作。
農業農村部
2019年8月30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010-59193156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