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準 | 指 標 | 措 施 | 檢 查 方 法 | 考核結果 |
1、有書面的母乳喂養規定,并常規地傳達到全體衛生人員。 | 1、醫院有本院制定的母乳喂養的具體規定。 2、規定張貼在母嬰所到之處(產科門診,兒科門診,產房,產科病房,高危新生兒室)。 3、醫院沒有母乳代用品銷售的廣告或資料,禁止代銷母乳代用品。 4、母乳代用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提供的健康教育及宣傳材料、資料,應經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備案后方可使用。 5、婦產、兒科的醫務人員均應掌握80%的母乳喂養規定。 | 1、醫院制定出可行的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十條標準》的措施。 2、張貼三個“十條”: 《世界衛生組織促進母乳喂養成功十條標準》 《醫院母乳喂養規定》 《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 3、有貫徹母乳喂養規定的領導小組,小組人員由業務院長、護理部、產科、兒科主任及護士長組成。 4、有母乳喂養工作計劃,有檢查記錄及改進措施。 5、把母乳喂養規定發給醫務人員。對醫務人員進行母乳喂養規定的培訓。 | 1、巡視醫院母乳喂養規定張貼情況。 2、詢問醫務人員母乳喂養規定掌握情況。 3、詢問領導小組成員有關規定的落實情況。 4、檢查領導小組的工作記錄。 |
標 準 | 指 標 | 措 施 | 檢 查 方 法 | 考核結果 |
2、對全體衛生人員進行必要的技術培訓,使其能實施有關規定。 | 1、80%的產、兒科醫務人員能夠正確回答80%以上的有關母乳喂養的問題。 2、能夠正確指導產婦進行母乳喂養。 3、把促進母乳喂養的工作寫進崗位責任制,作為工作職責。 | 1、利用崗前教育對新參加工作的人員進行母乳喂養培訓。 2、利用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對產科、兒科的醫務人員進行母乳喂養知識的復訓時間不少于3小時。 3、各級醫護人員將母乳喂養納入查房內容。 | 1、可以用筆試、口試方法以及觀摩法觀看如何指導母親母乳喂養的操作。 2、檢查課程安排、教師教案及學員筆記,查看病程記錄。 3、對母乳喂養知識、技能進行考核。 |
標 準 | 指 標 | 措 施 | 檢 查 方 法 | 考核結果 |
3、把有關母乳喂養的好處及處理方法告訴所有的孕婦 | 1、80%以上的產婦接受過母乳喂養的宣教,并能夠回答出以下七個問題中的五個。 ①母乳喂養的好處; ②早開奶的重要性; ③母嬰同室的重要性; ④喂奶的姿勢或者含接姿勢; ⑤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⑥如何保證母親有充足的乳汁; ⑦純母乳喂養的重要性; | 1、產前門診、產前病房通過講課、播放錄像及VCD對孕婦進行有關母乳喂養好處和知識技能的宣傳教育并進行示范。 2、有書面的包括七條母乳喂養指標的材料并發放給孕產婦。 3、若孕婦未受過相關培訓,應在產后病房由責任護士進行宣教。 4、有崗位責任制及宣教內容。 | 1、詢問住院、出院的孕、產婦是否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巧。 | |
4、幫助母親在產后半小時內開始母乳喂養。 | 1、至少80%的新生兒在生后半小時內(最好是立即)進行母子皮膚的接觸并進行早吸吮。進行皮膚接觸及早吸吮時間不少于半小時。最好留產房觀察期間母嬰都在一起。 2、至少50%剖宮產的母親在在手術室進行部分皮膚接觸回病房后半小時內補做母嬰皮膚接觸并進行早吸吮。 | 1、分娩后阿氏評分8-10分的新生兒,應盡早地進行母嬰皮膚接觸和早吸吮。 2、皮膚接觸時,新生兒與母親應有目光交流。 3、皮膚接觸時,應注意新生兒保暖。 4、留產房觀察期間要盡可能保證母嬰在一起。 5、剖宮產新生兒臍帶處理完畢后,應與母親進行局部皮膚接觸?;厥液笱a做母嬰的皮膚接觸和早吸吮。 | 1、問母親是否在產后進行過皮膚接觸及持續的時間。 2、可以去產房現場檢查皮膚接觸及早吸吮情況。 3、檢查剖宮產產婦及其新生兒皮膚接觸及早吸吮情況。 | |
5、指導母親如何喂奶,以及在需與其新生兒分開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泌乳。 | 1、醫務人員掌握并能指導正確的喂奶體位、含接姿勢及擠奶方法。 2、醫務人員能夠正確回答促進泌乳的方法。 3、母親掌握正確的抱奶體位及新生兒的含接姿勢。 4、母親掌握正確的擠奶方法及保證有足夠的母乳喂養知識。 | 1、通過指導和示范教會母親如何喂奶,教會母親如何擠奶。 2、開展模式化護理,由責任護士經常巡視病房。 3、應當教會母嬰分開的母親在生后6小時開始擠奶,每3小時擠一次,注意強調夜間擠奶,擠奶持續時間20~30分鐘。 | 1、觀看醫務人員示范抱奶體位及擠奶方法。 2、觀看醫務人員指導產婦喂奶體位和擠奶的實際操作。 3、檢查母親的喂奶體位及含接姿勢,檢查母親是否有乳頭皸裂。 4、檢查母嬰分開的母親是否掌握保持泌乳知識及擠奶方法。 | |
6、除母乳外,禁止給新生兒吃任何食物或飲料,除非有醫學指征。 | 1、除去有醫學指征的新生兒外,80%的新生兒生后未吃過任何母乳以外的食品及飲料,做到純母乳喂養。 2、加奶、加水的新生兒要有醫生醫囑;并且所添加奶粉要由醫院提供。 3、工作人員禁止向母親推薦母乳代用品。 | 1、加強護理工作,做到早開奶、按需哺乳,使母親擁有充足的乳汁。 2、給有醫學指征的新生兒加奶可用乳旁加奶或使用小勺小碗的方法。 3、如新生兒需要加奶、加水,要有醫生醫囑,并在病程記錄中寫明醫學指征。 4、醫院所需的奶粉通過正規途徑購買,不允許接受奶粉廠商的饋贈。 | 1、詢問母親產后是否給新生兒吃過母乳外的食品或飲料。 2、詢問母親是否有人向她推薦過母乳代用品。 3、檢查病人是否有奶瓶、奶頭及奶粉。 4、檢查母親乳房情況。 5、檢查添加奶粉的新生兒是否有醫生醫囑及病程記錄。 6、檢查醫院的小賣部是否有奶粉、奶瓶及奶頭等。 |
標 準 | 指 標 | 措 施 | 檢 查 方 法 | 考核結果 |
7、實行24小時母嬰同室。 | 1、至少80%母親和新生兒24小時在一起,每天分離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 | 1、取消嬰兒室。 2、保證新生兒洗澡及治療時間不超過一小時。 3、母嬰分離在病歷中應有醫學指征記錄。 | 1、 詢問母親和新生兒分離的時間在24小時內是否超過一小時。 2、 母嬰分離要有醫學指征。 | |
8、鼓勵按需哺乳 | 1、只要新生兒啼哭或母親奶脹就喂哺新生兒,喂奶間隔時間和持續時間沒有限制。 | 1、堅持母嬰同室。 2、做好宣教,使母親了解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3、加強對剖宮產母親術后的護理和指導。 | 1、詢問母親是否掌握了按需哺乳的含義及重要性。 2、觀察新生兒記錄,了解體重及生長發育情況,檢查新生兒大小便情況及黃疸情況。 |
標 準 | 指 標 | 措 施 | 檢 查 方 法 | 考核結果 |
9、不要給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吸人工奶頭,或使用奶頭作安慰物。 | 1、在母嬰同室內,100%母乳喂養的新生兒未使用過奶瓶奶頭。 | 1、讓母親了解使用奶瓶奶頭的危害。 2、有醫學指征需要加奶的新生兒,使用小杯小碗或乳旁加奶。 3、鼓勵乳頭條件不好的母親建立信心。 4、人工喂養的新生兒,其奶瓶、奶頭及奶粉由病房提供并管理。 | 1、詢問母親是否用過奶瓶奶頭。 2、巡視病房是否發現有奶瓶奶頭。 |
標 準 | 指 標 | 措 施 | 檢 查 方 法 | 考核結果 |
10、 促進母乳喂養支持組織的建立,并將出院的母親轉給這些組織。 | 1、有家庭訪視小組或熱線電話或地段保健系統。 | 1、婦幼保健機構應培訓地段保健系統及家庭訪視小組,使其掌握正確處理母乳喂養中出現問題的方法。 2、有經驗的人負責熱線電話,讓母親知道熱線電話號碼。 3、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通過一定方式把即將出院的母親轉給這些組織。 | 1、詢問母親是否知道一種到兩種出院后有關母乳喂養問題尋求幫助的方法。 2、撥打熱線咨詢電話,檢驗其是否真正工作。 3、對地段保健和家庭訪視人員進行考核。 4、考核熱線工作人員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