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幣國際化動作頻頻:7月,中國分別與阿根廷和瑞士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不久前,人民幣對英鎊、人民幣對韓元開啟直接交易;與此同時,人民幣境外清算行亦不斷落地,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全球化布局范圍正從亞洲向歐洲、北美以及南美洲等地區拓展;而全球一些能源出口大國正逐漸同意接受人民幣結算等等。人民幣國際化的全面加速,正引起全球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人民幣已超歐元成為第二全球貿易貨幣;全球22%的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有觀點認為,人民幣已經成為重要的國際貨幣,對美元的霸主地位發出了挑戰。
那么,人民幣離全面國際化還有多遠?尚需哪些關鍵動作?是否會撼動美元霸主地位?
人民幣國際化全面加速
人民幣國際化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躍進勢頭。
7月21日,中國與阿根廷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同時,央行與瑞士國家銀行簽署了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210億瑞士法郎)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事實上,自2009年以來,中國央行先后與20多個境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境外人民幣清算行也全面加速。 僅今年6月以來,中國就已建立三個清算中心,分別是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法蘭克福人民幣清算行和韓國人民幣清算行。截至目前,人民幣境外清算安排已經“花開10朵”,全面覆蓋中國的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東北亞的韓國和歐洲時區的英國、德國、法國、盧森堡。
隨著人民幣清算行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確定,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獲得了進一步推動。今年以來,德國、英國、盧森堡、法國相繼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而這一全球化布局范圍正從亞洲向歐洲、北美等地區拓展。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在積極推動用人民幣支付進口的所有石油和天然氣,全球一些最大的能源出口國,包括俄羅斯、伊朗、阿聯酋,已經同意接受人民幣結算。
近期亦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已有跡象顯示,沙特正與中國尋求更多的合作,這種親密關系或將導致沙特最終不再支持石油美元,轉而用其他貨幣出口石油,尤其是人民幣。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在區域貿易和雙邊貿易替代多邊談判成為主流發展趨勢以后,來自主要國際貨幣傳統支配地位的阻力明顯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尚難撼動美元 但或成其潛在對手
不過,有專家指出,盡管人民幣國際化力度空前,但其距離成為國際核心貨幣的道路依然很遠,其儲備貨幣職能顯然無法同美元相提并論。
“近期人民幣的離岸市場發展迅速,結算額增長很快,但總體來說還只是處于結算貨幣發展階段,距離人民幣真正成為像美元一樣的國際儲備貨幣,還有相當長的時間。人民幣在短期內還難言真正挑戰美元的霸主地位。”潘向東表示。
但潘向東同時認為,未來隨著中國自身經濟實力的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人民幣將有望承擔更多的國際貨幣職能,或成為美元一個潛在競爭對手。
據了解,美元之所以是世界儲備貨幣,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在全球石油貿易中占主導地位。石油美元體系確保了全球各國對美元及美國國債的強烈需求,因為進口石油的國家需要大量美元來購買石油,這些美元必須在公開市場上購買,這就造成了市場對美元的需求。
有推測稱,如果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國同意跟中國用人民幣展開石油交易,將進一步削弱石油美元體系。
資本賬戶的放開:關鍵一步
專家表示,人民幣全面國際化的關鍵一步在于人民幣尚未實現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
“資本賬戶開放是中國下一步金融改革非常重要的抓手,這一步不邁出去,人民幣國際化很難有重大突破。” 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表示。
向松祚表示,人民幣和外幣雙向流動的順利進行需要資本賬戶開放。“要加速開放資本賬戶,否則海外持有大量人民幣的投資者到中國來,或者國內資金到海外去投資,都是非常不方便的。”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人民幣已超歐元成為第二全球貿易貨幣;全球22%的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有觀點認為,人民幣已經成為重要的國際貨幣,對美元的霸主地位發出了挑戰。
那么,人民幣離全面國際化還有多遠?尚需哪些關鍵動作?是否會撼動美元霸主地位?
人民幣國際化全面加速
人民幣國際化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躍進勢頭。
7月21日,中國與阿根廷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同時,央行與瑞士國家銀行簽署了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210億瑞士法郎)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事實上,自2009年以來,中國央行先后與20多個境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境外人民幣清算行也全面加速。 僅今年6月以來,中國就已建立三個清算中心,分別是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法蘭克福人民幣清算行和韓國人民幣清算行。截至目前,人民幣境外清算安排已經“花開10朵”,全面覆蓋中國的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東北亞的韓國和歐洲時區的英國、德國、法國、盧森堡。
隨著人民幣清算行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確定,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獲得了進一步推動。今年以來,德國、英國、盧森堡、法國相繼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而這一全球化布局范圍正從亞洲向歐洲、北美等地區拓展。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在積極推動用人民幣支付進口的所有石油和天然氣,全球一些最大的能源出口國,包括俄羅斯、伊朗、阿聯酋,已經同意接受人民幣結算。
近期亦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已有跡象顯示,沙特正與中國尋求更多的合作,這種親密關系或將導致沙特最終不再支持石油美元,轉而用其他貨幣出口石油,尤其是人民幣。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在區域貿易和雙邊貿易替代多邊談判成為主流發展趨勢以后,來自主要國際貨幣傳統支配地位的阻力明顯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尚難撼動美元 但或成其潛在對手
不過,有專家指出,盡管人民幣國際化力度空前,但其距離成為國際核心貨幣的道路依然很遠,其儲備貨幣職能顯然無法同美元相提并論。
“近期人民幣的離岸市場發展迅速,結算額增長很快,但總體來說還只是處于結算貨幣發展階段,距離人民幣真正成為像美元一樣的國際儲備貨幣,還有相當長的時間。人民幣在短期內還難言真正挑戰美元的霸主地位。”潘向東表示。
但潘向東同時認為,未來隨著中國自身經濟實力的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人民幣將有望承擔更多的國際貨幣職能,或成為美元一個潛在競爭對手。
據了解,美元之所以是世界儲備貨幣,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在全球石油貿易中占主導地位。石油美元體系確保了全球各國對美元及美國國債的強烈需求,因為進口石油的國家需要大量美元來購買石油,這些美元必須在公開市場上購買,這就造成了市場對美元的需求。
有推測稱,如果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國同意跟中國用人民幣展開石油交易,將進一步削弱石油美元體系。
資本賬戶的放開:關鍵一步
專家表示,人民幣全面國際化的關鍵一步在于人民幣尚未實現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
“資本賬戶開放是中國下一步金融改革非常重要的抓手,這一步不邁出去,人民幣國際化很難有重大突破。” 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表示。
向松祚表示,人民幣和外幣雙向流動的順利進行需要資本賬戶開放。“要加速開放資本賬戶,否則海外持有大量人民幣的投資者到中國來,或者國內資金到海外去投資,都是非常不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