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深圳海關統計,2018年,經深圳口岸進出的貿易總量達到6.78萬億元人民幣;深圳市進出口總值為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增長7%,僅次于上海繼續居內地大中城市第2位。
其中,出口值為1.63萬億元人民幣,其規模連續26年居內地大中城市第1位,地位十分穩固。
深圳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力拓海外市場的“生力軍”,是深圳外貿出口的主要增長動力。2018年,進入全國外貿百強的深圳民營企業12家,比2017年多3家。
同時,深圳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產業,外貿產品技術含量相對穩定,形成了以手機、集成電路等高新技術產品為支柱的先進制造產業。
憑借雄厚的產業基礎、發達的對外出口貿易,深圳成為了全國供應鏈服務企業的發源地和聚集地,聚集了全國80%以上的供應鏈公司,在行業中擁有重要地位。
高質量的“深圳出品”
據去年年中發布的2017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行榜顯示,深圳市以81.9分位列榜首;上海市則以80.1分排名第二;東莞市位列第三,得分為79.5。
表格來自中商情大數據
2017年,海關信息網發布的“2016年我國一般貿易出口企業百強榜”中,深圳供應鏈企業有16家企業上榜。
表格由中國供應鏈金融網(華貿融供應鏈金融智庫)整理
作為深圳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的物流業,其產業規模、運營效率和發展質量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供應鏈管理企業4000多家,深圳已成為全國供應鏈管理企業集聚最多的城市。
深圳本土企業加大自主創新,以更多高質量的“深圳出品”拓展國際市場,正成為深圳外貿出口的一大亮點。
據海關統計,去年深圳一般貿易、加工貿易、保稅物流等傳統貿易方式進出口均保持增長。
其中,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5.9%,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46.3%;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長16%,拉動全市進出口增長5.3個百分點;保稅物流進出口增長11%。
同期,跨境電商、租賃貿易等新業態進出口成倍增長,發展勢頭強勁,深圳跨境電商進出口67.7億元,增長1.3倍;租賃貿易進出口5.4億元,增長3.7倍。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力拓海外市場的“生力軍”,以及深圳外貿出口的主要增長動力。
深圳海關統計顯示,去年深圳民營企業全年進出口增長12.9%,占全市外貿總值的53.8%,比重提升2.8個百分點;對全市外貿增長的貢獻度達94%。
2018年,進入全國外貿百強的深圳民營企業12家,比2017年多3家。
同時,深圳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產業,外貿產品技術含量相對穩定,形成了以手機、集成電路等高新技術產品為支柱的先進制造產業。
“深圳外貿的發展結構已出現重大轉變。” 深圳海關統計分析處林素娜認為,跨境電商、租賃貿易等新業態進出口成倍增長,發展勢頭強勁;
民營企業成為深圳外貿發展的主要增長動力,市場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
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在外貿產品結構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高新技術產品及民生消費品進口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好成績的秘訣
“主要是深圳市的口岸營商環境好。”經營供應鏈12年的朗華集團負責人坦言,供應鏈屬于新業態,連接的龍頭企業非常多,進出口體量大,涉稅項目多,沒有海關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不可能發展壯大。
2018年,深圳海關聚焦口岸營商環境問題,相繼出臺了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33條措施、提效降費20項舉措。
隨著措施的逐步落實,口岸在便捷通關、提效降費方面成效顯著。
據深圳海關統計,2018年12月,深圳海關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13.74小時和6.11小時,在2017年已經壓縮三分之一的基礎上,又分別壓縮了47.2%和48.7%,均超額完成全年壓縮三分之一的目標。
外貿企業對深圳口岸良好的營商環境如數家珍。
通關快捷
深圳海關推廣提前申報、匯總征稅、證照分離等改革項目,從申報到查驗放行的時間相較以往大幅縮減一半以上;要求企業提交的口岸監管證件由86種精簡至46種,較2017年減少三分之一,附單證精減率達64%。
通關便利
海關與檢驗檢疫業務深度融合后,從辦理流程看,原本的申報手續辦理歸屬多個部門,深度融合后企業只需跑一次,手續簡化至少50%;從物流看,多次拖吊柜簡化為只拖吊一次,時間和經濟成本得到直接縮減。
提效降費
深圳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上線貨物申報、海陸空艙單及運輸工具、原產地證、企業資質、許可證、稅費支付、通關時效評估系統等中央及地方應用功能。
主要申報業務應用率達100%,42種可以上網聯網的監管證件全部依托“單一窗口”實現聯網核查,注冊企業超過18850家;開展關區口岸收費情況專項檢查,設立收費監督投訴渠道,主動接受社會監督;2018年檢疫處理費同比下降64.5%,深圳市單個集裝箱合規成本降低約104.85美元。
深圳海關堅持技術性貿易措施“破壁”,率先在旅檢現場啟用的互動機器人“小海”具備業務咨詢、紅外高低溫探測、翻譯、導航等功能。
2018年10月,一則“會飛的照相機”報道引發網友熱議、紛紛點贊,認為海關為我國創新企業發展真心在努力,無人機生產企業深圳大疆公司也向深圳海關發來了感謝信。
深圳海關關稅處張鳴亞表示,這是深圳海關又一次運用歸類技術手段與國際規則,參與世界海關組織協調制度委員會的中國議題,使得中國優勢產品在國際范圍擁有統一的歸類屬性,為我國創新企業“走出去”鋪平道路。
靈活的民營企業機制,能快速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深圳海關大力支持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發展,堅持技術性貿易措施“破壁”,為深圳民營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護航,大大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據悉, 2018年深圳海關先后組織了9項國外技貿措施通報評議,成功應對了法國無人機新規、加拿大實驗室新規等貿易爭端,惠及深圳企業65億美元產品出口;積極協助企業應對歐盟“產品合規與監管條例”,所提意見納入世貿組織TBT委員會例會議題,并獲歐盟重視回應。
同時,深圳海關用足用好幫扶政策,解決6家香港高校在深研究機構等免稅資格問題;成功運用歸類技術手段,幫助“會飛的照相機”更好地走出國門;并制發全國海關首份《原產地預裁定決定書》。
深圳海關關員手持移動終端開展查驗作業,開展保護知識產權“龍騰”行動成效顯著。
2018年,對2443萬件涉嫌侵權貨物采取保護措施,同比增長74%,為深圳民企的自主創新“走出去”保駕護航。
不同于2017年“龍騰”行動,2018年,深圳海關“龍騰”行動將保護的重點聚焦到中小微民營企業上。
深圳海關法規處知識產權科王愷介紹,深圳海關從139家初選企業中確定18家民營企業作為重點保護對象,這18家重點企業共掌握自主知識產權285項,都有很高含金量,其中74%為專利權。
深圳海關逐一進行“個性化會診”,為每個企業定制知識產權保護綜合策略,提出完善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建議70余條,經過重點扶持引導,關區新增知識產權備案296項。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海關加大對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侵權貨物的打擊力度,同時對信用良好的民營企業,加大AEO企業認證培育力度,加強企業認證規范管理,推動誠信企業享受更多的AEO通關便利優惠措施。
深圳海關關長陳小穎表示,深圳海關將全力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創建強國城市范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結合實際出臺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新一輪措施,著力壓縮整體通關時間、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
同時,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開展“減證便民”行動,規范海關企業信用管理工作程序,推動聯合懲戒、聯合激勵機制更有效落實,進一步支持深圳實體經濟、民營經濟和高科技經濟發展。
來源:中國供應鏈金融網(華貿融供應鏈金融智庫)整理自深圳特區報、海關信息網、深圳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百家號、中商情大數據百家號
其中,出口值為1.63萬億元人民幣,其規模連續26年居內地大中城市第1位,地位十分穩固。
深圳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力拓海外市場的“生力軍”,是深圳外貿出口的主要增長動力。2018年,進入全國外貿百強的深圳民營企業12家,比2017年多3家。
同時,深圳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產業,外貿產品技術含量相對穩定,形成了以手機、集成電路等高新技術產品為支柱的先進制造產業。
憑借雄厚的產業基礎、發達的對外出口貿易,深圳成為了全國供應鏈服務企業的發源地和聚集地,聚集了全國80%以上的供應鏈公司,在行業中擁有重要地位。
高質量的“深圳出品”
據去年年中發布的2017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行榜顯示,深圳市以81.9分位列榜首;上海市則以80.1分排名第二;東莞市位列第三,得分為79.5。
表格來自中商情大數據
2017年,海關信息網發布的“2016年我國一般貿易出口企業百強榜”中,深圳供應鏈企業有16家企業上榜。
表格由中國供應鏈金融網(華貿融供應鏈金融智庫)整理
作為深圳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的物流業,其產業規模、運營效率和發展質量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供應鏈管理企業4000多家,深圳已成為全國供應鏈管理企業集聚最多的城市。
深圳本土企業加大自主創新,以更多高質量的“深圳出品”拓展國際市場,正成為深圳外貿出口的一大亮點。
據海關統計,去年深圳一般貿易、加工貿易、保稅物流等傳統貿易方式進出口均保持增長。
其中,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5.9%,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46.3%;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長16%,拉動全市進出口增長5.3個百分點;保稅物流進出口增長11%。
同期,跨境電商、租賃貿易等新業態進出口成倍增長,發展勢頭強勁,深圳跨境電商進出口67.7億元,增長1.3倍;租賃貿易進出口5.4億元,增長3.7倍。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力拓海外市場的“生力軍”,以及深圳外貿出口的主要增長動力。
深圳海關統計顯示,去年深圳民營企業全年進出口增長12.9%,占全市外貿總值的53.8%,比重提升2.8個百分點;對全市外貿增長的貢獻度達94%。
2018年,進入全國外貿百強的深圳民營企業12家,比2017年多3家。
同時,深圳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產業,外貿產品技術含量相對穩定,形成了以手機、集成電路等高新技術產品為支柱的先進制造產業。
“深圳外貿的發展結構已出現重大轉變。” 深圳海關統計分析處林素娜認為,跨境電商、租賃貿易等新業態進出口成倍增長,發展勢頭強勁;
民營企業成為深圳外貿發展的主要增長動力,市場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
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在外貿產品結構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高新技術產品及民生消費品進口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好成績的秘訣
“主要是深圳市的口岸營商環境好。”經營供應鏈12年的朗華集團負責人坦言,供應鏈屬于新業態,連接的龍頭企業非常多,進出口體量大,涉稅項目多,沒有海關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不可能發展壯大。
2018年,深圳海關聚焦口岸營商環境問題,相繼出臺了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33條措施、提效降費20項舉措。
隨著措施的逐步落實,口岸在便捷通關、提效降費方面成效顯著。
據深圳海關統計,2018年12月,深圳海關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13.74小時和6.11小時,在2017年已經壓縮三分之一的基礎上,又分別壓縮了47.2%和48.7%,均超額完成全年壓縮三分之一的目標。
外貿企業對深圳口岸良好的營商環境如數家珍。
通關快捷
深圳海關推廣提前申報、匯總征稅、證照分離等改革項目,從申報到查驗放行的時間相較以往大幅縮減一半以上;要求企業提交的口岸監管證件由86種精簡至46種,較2017年減少三分之一,附單證精減率達64%。
通關便利
海關與檢驗檢疫業務深度融合后,從辦理流程看,原本的申報手續辦理歸屬多個部門,深度融合后企業只需跑一次,手續簡化至少50%;從物流看,多次拖吊柜簡化為只拖吊一次,時間和經濟成本得到直接縮減。
提效降費
深圳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上線貨物申報、海陸空艙單及運輸工具、原產地證、企業資質、許可證、稅費支付、通關時效評估系統等中央及地方應用功能。
主要申報業務應用率達100%,42種可以上網聯網的監管證件全部依托“單一窗口”實現聯網核查,注冊企業超過18850家;開展關區口岸收費情況專項檢查,設立收費監督投訴渠道,主動接受社會監督;2018年檢疫處理費同比下降64.5%,深圳市單個集裝箱合規成本降低約104.85美元。
深圳海關堅持技術性貿易措施“破壁”,率先在旅檢現場啟用的互動機器人“小海”具備業務咨詢、紅外高低溫探測、翻譯、導航等功能。
2018年10月,一則“會飛的照相機”報道引發網友熱議、紛紛點贊,認為海關為我國創新企業發展真心在努力,無人機生產企業深圳大疆公司也向深圳海關發來了感謝信。
深圳海關關稅處張鳴亞表示,這是深圳海關又一次運用歸類技術手段與國際規則,參與世界海關組織協調制度委員會的中國議題,使得中國優勢產品在國際范圍擁有統一的歸類屬性,為我國創新企業“走出去”鋪平道路。
靈活的民營企業機制,能快速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深圳海關大力支持實體經濟、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發展,堅持技術性貿易措施“破壁”,為深圳民營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護航,大大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據悉, 2018年深圳海關先后組織了9項國外技貿措施通報評議,成功應對了法國無人機新規、加拿大實驗室新規等貿易爭端,惠及深圳企業65億美元產品出口;積極協助企業應對歐盟“產品合規與監管條例”,所提意見納入世貿組織TBT委員會例會議題,并獲歐盟重視回應。
同時,深圳海關用足用好幫扶政策,解決6家香港高校在深研究機構等免稅資格問題;成功運用歸類技術手段,幫助“會飛的照相機”更好地走出國門;并制發全國海關首份《原產地預裁定決定書》。
深圳海關關員手持移動終端開展查驗作業,開展保護知識產權“龍騰”行動成效顯著。
2018年,對2443萬件涉嫌侵權貨物采取保護措施,同比增長74%,為深圳民企的自主創新“走出去”保駕護航。
不同于2017年“龍騰”行動,2018年,深圳海關“龍騰”行動將保護的重點聚焦到中小微民營企業上。
深圳海關法規處知識產權科王愷介紹,深圳海關從139家初選企業中確定18家民營企業作為重點保護對象,這18家重點企業共掌握自主知識產權285項,都有很高含金量,其中74%為專利權。
深圳海關逐一進行“個性化會診”,為每個企業定制知識產權保護綜合策略,提出完善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建議70余條,經過重點扶持引導,關區新增知識產權備案296項。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海關加大對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侵權貨物的打擊力度,同時對信用良好的民營企業,加大AEO企業認證培育力度,加強企業認證規范管理,推動誠信企業享受更多的AEO通關便利優惠措施。
深圳海關關長陳小穎表示,深圳海關將全力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創建強國城市范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結合實際出臺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新一輪措施,著力壓縮整體通關時間、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
同時,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開展“減證便民”行動,規范海關企業信用管理工作程序,推動聯合懲戒、聯合激勵機制更有效落實,進一步支持深圳實體經濟、民營經濟和高科技經濟發展。
來源:中國供應鏈金融網(華貿融供應鏈金融智庫)整理自深圳特區報、海關信息網、深圳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百家號、中商情大數據百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