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 第22場“食品安全新動向系列講座”通過線上舉辦,這也是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場講座。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風險監測與評估研究室主任邱靜研究員作為主講嘉賓,從農產品質量安全背景、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現狀,以及風險評估進展三個方面進行了分享與解讀。
農產品質量安全背景
作為食品供應鏈條的第一環,約80%的食品都來自于農產品,農產品安全對于食品安全的支撐作用無需贅言。
邱靜介紹到,從污染物來看,之前農產品質量安全更多關注的是農藥、獸藥,各種違禁添加物。但從長期看,我們更要關注的是農產品在生產過程當中產生的微生物,以及天然產生的生物毒素、環境中帶來的重金屬,以及環境污染物等這些持久性、持續性存在的危害因素。
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風險現在呈多元化趨勢。以往果蔬的問題基本和農藥殘留及重金屬有關,而畜禽往往都和獸藥抗生素有關,但現在因為多渠道暴露環境,天然微生物的影響,產生了很多不同來源的危害因素。
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現狀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明確了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對可能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潛在危害進行風險分析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9月2日,《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剛剛通過第三次審定,即將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實施,新法對風險評估也做了進一步強化。
邱靜介紹,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主要由四方面構成:
頂層:中國農科院質標所,即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機構;
中層:75家專業評估實驗室和33家區域評估實驗室;
基層:149個風險評估實驗站作為農產品風險評估的前哨戰位于各個主產區;
外層: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提供決策和戰略咨詢。
從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發展歷程來看,2014年,財政部和農村部將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作為國家重大財政專項,當時經費最高接近了一個億。2011年,風險評估專項啟動,2016年逐漸固定成了15大專項的評估模式,2019年開始以逐一解決重點問題的思路,針對重點產品中典型危害因子開展風險評估,持續至今。
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進展
最后,邱靜通過六個典型案例為與會者生動詳實講解了近年來風險評估所取得的進展:
1)韭菜中腐霉利風險評估
2)柑橘中丙溴磷殘留風險評估
3)禽蛋中恩諾沙星風險評估
4)禽蛋中氟苯尼考風險評估
5)烏雞中恩諾沙星風險評估
6)水產品中麻醉劑丁香酚風險評估
分享結束后,線上聽眾就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諸如柑橘的農藥殘留超標,農產品風險評估數據庫,零售商如何減少生鮮產品安全合規風險,生姜類風險評估等問題都一一做出了詳細的解答和建議。
欲回看本期講座完整視頻,請關注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官方微信賬號,獲取登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