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伙伴網教您SC知識-危害性異物的正確認知和系統性控制

   2024-04-24 食品質量管理公眾號708
核心提示:螺桿算不算異物引起的物理性危害?物理性危害異物要如何管控?……(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從事行業:調味品行業 
  從事企業主要產品:調味料、醬油、醋
 
  從事企業規模:1500-3000人
 
  我曾就職的果凍企業,收到一起投訴,果凍里有長約10公分的不銹鋼螺桿,當我們拿到投訴樣品,著實不敢相信。產品確認是公司生產,具體如何處理顧客的設訴這里不談。
 
  分享這個案例中,螺桿算不算異物引起的物理性危害?物理性危害異物要如何管控?
 
一、正確認知
 
  我們在HACCP管理體系的危害分析中,有生物性危害,化學性危害,物理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主要是指任何在食品中發現的不正常的潛在的有害異物,當消費者誤食時,可能造成窒息、外傷或其他不利的健康問題(摘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安全衛生質量管理學習讀本》)。注意關鍵詞有“不正常”、“誤食時”、“窒息”、“外傷”等,案例中的螺桿可以肯定屬于發現的“不正常”,會不會“誤食”,會不會造成“不利的健康問題”就不言而喻,因此只能定義為異物。
 
  美國FDA的合規政策指南中表述:長度為小于7mm或大于25MM的異物為豁免尺寸;長度為7mm以下的很少造成創傷或嚴重傷害;食物天然成分如魚中的魚骨頭,堅果殼等是不太可能造成傷害,消費者意識到該部分是天然存在的;標識說明書警示可以消除的。參考這部分內容,該案例中的異物是在可豁免的范圍,就不屬于物理性危害的異物,是一般異物。
 
 

 
 
  另外,經常有企業在進行HACCP計劃中分析物理性危害時,提出毛發,蟲害等異物。
 
  但食品中的危害,僅指食品中能引起人致病或損傷(割破、刺傷組織、流血、牙齒脫落、卡喉、窒息等)的狀態或污染,是不包括食品中令人不滿意的情況或污染,比如昆蟲,毛發,污物等。
 
  同時物理性危害異物也與具體產品、具體消費者群體的不同而不同,比如魚刺遵循“食物的天然成份”原則,在餐館的魚火鍋里肯定不是物理性危害異物。但如果是魚糜中,小孩食用就變成了危害性異物了。
 
  所以我們在進行相關異物分析時,首先要正確認知哪些是物理性危害的異物,全面考慮,綜合判斷。
 
二、系統性控制
 
  通過正確認知,對異物的控制就容易形成正確的系統性控制。
 
  首先,將異物分為物性危害異物和一般性異物,并有不同的控制方法;
 
  其次,搞清異物從哪里來?是源于源頭還是源于加工過程等。
 
三、系統性防治措施
 
  已發生的還涉及糾正措施。
 
  遵循PDCA質量管理環的管理,達到理想的異物控制效果。
 
  P:策劃好控制系統。
 
  一般異物,如毛發、飛蟲等,通過SSOP、GMP或PRP、OPRP來進行控制,從生產環境(綠化、蟲害設施)、車間建筑清潔、人員、物料清潔、設備清潔、工器具清潔,增加防護設備如風淋、風幕、高壓氣、紗窗、清洗池等。具體可參照GB 14881ISO22000 HACCP相關標準的條文要求參照完成。
 
  I物理性危害異物
 
  引入風險思維,根據正確認知,在一般異物受控的情況下,確定企業的危害性異物,再確定出現的風險等級,分級制定控制措施來進行管控,將具備比較好的效果。首要是識別,例如:
 

序號

區域

類別

來源

1

包裝車間

玻璃

車間門窗、叉車倒后鏡、設備儀表盤、車間時鐘面板、燈管、包裝玻璃瓶、檢測儀器、玻璃產品樣版、人員眼鏡、人員帶入。如手機屏

2

刀片、鋼針

戒刀、剪刀工具、機器刀口、員工帶入、包裝物帶入、文件裝訂

3

設備零件

各機器設備脫落、管道接駁墊圈、現場備件庫、維修人員維修遺漏

4

硬質塑料

防護罩、卡板、塑料膠桶、工器具脫落、現場記錄筆、現場記錄墊板


 
  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由生產、工程、QA、QC、倉庫等相關部門組成小組,共同確認類別及來源,根據物理性危害異物定義,盡可能全面的識別出所存在的異物類別和來源。
 
  II制定風險等級規則
 
  為方案措施及頻率提供合理依據。風險等級化分一般以二維度乘積分值劃分,例:
 

 
  紅色高風險,黃色中風險,無色低風險。具體如何劃分風險,以及維度的細分,可以根據公司及產品的特點,具體商討決定最優方案。
 
  注意:
 
  1、對第一步識別出的風險類別,要按來源一一進行風險劃分,比如“設備零件”要分機器設備脫落的可能性,可識別程度;管道接駁墊圈脫落的可能性,可識別程度分開一項項分析,不能只 “設備零件”整體分析;甚至什么設備哪個部位易脫落,能細化分析的盡可能細化,有助于提高風險的準確性;
 
  2、分析等級規則時,對可能性不能僅限于企業自身情況,也要收集各種報道、投訴、同行等信息綜合來看。如果只限于自我工廠內,容易造成可能性低分值并判為低風險,增加隱患。
 
  III完成風險分析及識別的基礎上,進行相關控措施的制定。
 
  制定措施的關鍵是有具體的行動,有具體頻率,具體的人員,切忌停留文字和形式,并按三個“具體”落實執行,一貫堅持有效控制危害性異物控制(質量管理環的D),事例:刀片的風險為高風險 
 

風險因子

風險來源

風險級別

控制措施

檢査頻率

主要責任人

刀片

車間員工使用戒刀片

包裝車間不準使用戒刀工具

每天

車間主任、QC

建立其他金屬刀具臺帳,領用回收記錄,發現破損,立即上報并查找破損件

每天

車間主任

來料檢驗查驗,發現一例即追查清楚供應鏈的異物來源,并制定控制措施

每批

QA

供應商審核,要求對危害性異物進行重點系統性管控

每個供應商管理周期

供應商管理團隊

金屬探測器正常使用,定期校準

每次使用前校驗,巡查1次/2小時

生產員工、QC

員工進入車間,工衣管理,車間設置個人物品收納箱,抽查不準有刀具類物品

每天檢査、不定期抽查

車間主任、QC

  IV對危害性異物高、中風險因子編造成冊,定期回顧
 
  對相關風險內容、措施等根據企業實施情況進行再識別再評估風險,結合執行后的監控結果數據統計分析,完善或調整等級評價體系,對發現的薄弱點進行升級,可能出現一般性異物升級為危害性異物,或危害性異物經過管控風險降級為一般性異物,更新SSOP、PRP、OPRP來管控,一般至少一年要更新一次,或在發生重大變化時(如新車間、新設備投入使用、新包材等),要即時進行評估更新;
 
  V建議建立不良異物的實物樣品展示柜,并做詳盡的案例分析同步展出,給員工一個最直觀的感受。
 
  同時,可以建立產線促動、質量改善獎勱制度、QCC活動等,營造全體員工的質量管理氛圍,質量文化的建立,逐漸形成由人管理向制度管理,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質量管理升級,減少危害性異物的出現,降低異物風險。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sc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