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評價與選擇供應商時不同的采購組織有著各自不同的特別要求,所選取的評估要素和評價指標體系也有所不同,會采用適合自己組織的和產品特點的評價指標體系。
所以每個組織有著各自不同的供應商評估與選擇體系,沒有一個固定的指標體系模式可以廣泛運用于所有的供應商評估和選擇中,因而對每個公司來說,有針對性地為自己選取和建立適合自己組織的供應商評估與選擇指標體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供應商評估與選擇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為了有針對性地設定供應商評估與選擇指標,須遵循一定的供應商評估與選擇指標的設置原則。主要有以下一些基本原則。
?。ㄒ唬┫到y全面性原則
供應商評估指標體系必須要全面和系統反映供應商目前的整體水平,包括供應商的現狀和歷史業績,而且還應體現供應商的未來發展潛力及合作能力。
為了能夠全面、重點突出的將供應商目前的整體綜合水平呈現出來,需要把其中可能影響供應商經營業績及真實情況的因素提煉出來,盡可能納入評價范圍,然后充分借鑒行業標桿組織的經驗,結合組織面臨的經營目標及實際問題,設計出科學合理的供應商評估指標體系及具體指標內容。
?。ǘ┛茖W實用
供應商評估的指標體系必須符合組織所處的行業,適合采購方的發展狀況、組織規模的現狀,即指標體系的設置應有一定的科學性。
如果指標體系過小、指標過粗、指標層次過少,評價的結果就可能偏移了供應商的真實水平,導致錯誤的評判,沒有挑選到適合的供應商;
而如果指標體系過大,指標過細,指標層次過多,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未必符合采購方目前的現狀,而且將評價的注意力引導在細小的問題上,干擾了獲取關鍵指標,也會造成評判的誤差。所以設置的供應商評估指標必須簡明科學。
?。ㄈ┛陀^公正
供應商評估體系指標的選用必須做到客觀公正,不能帶入某些利益相關者的不合理需求,不能帶有明顯的誤導性、傾向性,或事先指明賣家和產品,再帶著套用的模式去選擇供應商。
(四)可操作性強
為了使評價操作簡單高效,工作效率提高,讓決策者更方便和更容易得出決策,可操作性強,同時也應具有足夠的靈活性是對評價和選擇供應商的指標體系的又一要求,以便熟練地運用這些指標來評價與選擇供應商??刹僮餍缘牧硪粋€要求是設置的指標要能充分反映組織的戰略意圖。
(五)定量與定性結合
采購方在進行指標評價的時候,追求指標的客觀性,但客觀不等同于量化,有些指標無法量化,例如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需要將定性和定量兩種方法結合。
?。┻m應性強
當考慮將供應商評估的指標體系標準化、統一模式時,供應商評估方法、內容、體系等應能適用于任何供應商。
但通常情況下,不同的供應市場和競爭環境、不同的產品、不同的顧客需求,建立的指標體系需要與之相適應,采用的折中辦法是,為每一類型的產品制定相應的指標體系,例如,安捷倫公司的測量儀器事業部將其采購物料分為13大類,128個小類,相同一級指標體系、二級指標體系每一個大類制定一套,而三級指標則隨小類的不同細化分解。
(七)可重構和可擴充性
使用者可以根據不同的要求對指標體系中的指標數量和指標具體內容進行修改、刪除和增加,并根據具體情況將評價指標進一步具體化,例如,在質量指標中具體規定到精度的誤差要求。
?。ò耍┆毩⑿?br>
即非相關性。各同級評價指標之間不應該存在互相的關聯、因果和包含關系。對隱含的相關關系在處理方法上應盡可能地將之弱化及消除,以避免指標的重復及導致評判的誤差。
(九)穩定可比性原則
所建立的各項評價指標,在供應商之間具有可比性,這樣才能用同一個指標體系在多個潛在的供應商之間擇優比較,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還應考慮到易與行業或組織內其他指標體系相比較。
(十)動態性
評價指標體系要能夠反映供應商動態變化及面向未來的競爭力,采購方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斷的發展,必然會對供應商提出新的或更高的要求。指標要能夠體現供應商對未來發展的適應能力。
二、供應商選擇評估和供應商績效考核的比較
供應商選擇與績效考核是兩個不同的過程,供應商選擇是在供應市場中找到滿足采購方需求的供應商,供應商績效考核是對供應商執行合同后的結果的評價。
供應商選擇對象是供應市場的潛在供應商。從諸多候選供應商中挑選符合要求的最適合者,有可能為未來創建長期合作的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選擇供應商時更多地關注供應商資質、技術、產品成熟、財務等及風險;對于一些敏感、特殊的材料,供應商的地理位置、國別也是考慮因素。
供應商績效考核對象為正在供貨的供應商。考核的目的是評價供應商績效表現是否符合需求;再有就是發現供應商績效表現的薄弱環節,幫助供應商改善,提升績效。對于導入前的供應商評估,聚焦于供應能力和合作意愿,而績效考核則更專注于輸出結果和執行的行為及過程。
三、Dickson供應商評估與選擇準則
供應商評估與選擇的要素涉及非常廣泛,所以在實施供應商評估與選擇時,必須對各個候選供應商在各個方面的表現做綜合考慮。具體采納哪些指標則需要根據采購方所處行業、所采購產品等的不同進行設置。
迪克森(Dickson,1996)在調查研究273位典型采購代表和管理人員后,系統地提出了供應商選擇與評價的23條準則,并就各個準則逐個分析其重要性。同時根據調查得到的結果,對評價供應商的這23條準則的重要性進行了排序,根據其得到的均值將這些影響供應商選擇與評價的準則劃為4個層次:“非常重要”“相當重要”“重要”“不太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前三位是質量、交期和歷史效益。
還有一位學者Weber(韋伯,1991)統計了有關于供應商選擇與評價的74篇研究文獻,依據參考文獻的數量多少,重新進行排序了23條準則的重要性。在Weber的排序表中,供應商評估與選擇中最為重要的三個準則因素是價格、質量、交期。
隨著社會對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以人為本”管理思想的逐漸深入、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供應鏈管理理念的擴展,供應商選擇評估指標體系所考慮的傳統因素已不足以完全覆蓋現實的新目標,而將社會責任、環保、信息化水平、電子商務和人力資源等因素納入評價指標體系之中并占有重要的地位。采購方及利益相關方越來越重視社會責任,特別是其中供應商的勞工保護、環境保護、清潔生產、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等都是被關注和審核的項目,電子商務為供應商的選擇及未來的供貨提升了更暢通的渠道并降低了交易成本。指標體系的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改變是歷史的必然,Dickson的 23條準則及重要性排序,及下面介紹的指標體系對采購方根據自己的戰略和目標制定適合自己的指標架構有著借鑒作用。
四、供應商評估指標體系的確定
建立供應商的評估指標體系是評價工作的基礎。評價選擇供應商的流程確定了之后,對供應商的篩選需要有一個完整有效的供應商評估體系作為依據,通過詳細認真的評價流程,找到滿足要求的供應商。
供應商評估指標體系的建設直接影響到組織供應商選取工作的優劣。這個指標體系既要能夠很好區分各個供應商的差異,又要能夠準確地反映各個供應商的實力,還不會造成操作的困難,對于組織這樣的評估體系才是可行的。上升一個層面,一個好的評估體系還應該為所評估的供應商提供方向性的指導以提升的運營效率,提升質量,降低成本,滿足顧客需要,獲得更多的業務。
五、主要指標的具體含義
?。ㄒ唬┵|量認證情況
質量認證完成率是指供應商已經通過認證的數目和需要通過認證的數目的比率,例如ISO 9000質量體系。該指標的衡量可以通過考察質量認證的完成率。供應商通過貫徹這一標準,實施質量體系認證,證實其技術能力滿足顧客的要求,提供合適的產品。認證證書的有效取得,在一定層面上反映了組織的技術能力。各行業還有一些針對性的質量認證,例如汽車制造業的TS 16949。還有一個可用的指標是質量管理的成熟度。
?。ǘ┊a品合格率
產品合格率反映產品的質量狀況,它是指一定期間內合格產品的數量與交付產品總數量的比率。產品合格率是采購至關重要的考核指標之一,供應商的質量合格率越高,說明供應商提供的產品質量越高或者越加穩定。只有在供應鏈的上游供應商提供有質量保證的產品,最終產品才能得到質量保證。另一個產品質量指標是直通率,是對產品從第一道工序開始一次性合格到最后一道工序的參數,能夠了解產品生產過程中在所有工序下產品直達到成品的能力。
?。ㄈ┊a品價格
相對價格水平可以表達為其產品的價格與同行業該種產品的平均價格之比率。供應商的產品的價格競爭力還可以用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價格或成本與采購方的期望目標成本的差距來呈現。
?。ㄋ模┙回浧?br>
供應商的平均交貨期為各次交貨期的天數之和除以總交貨次數。交貨期是指供應商從接受訂單到成功交貨所經歷的時間。它可以通過一定時期內供應商的平均交貨期加以表示。交貨期越短,說明供應商對顧客需求的響應能力越快,生產組織能力和管理水平越高,則采購方的產品訂貨提前期就越短,所設置的庫存就越少,雙方的運行成本和風險也就越低。
?。ㄎ澹┌春贤瑴蕰r交貨的能力
準時交貨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供應商準時交貨的次數與總交貨次數的比率。準時交貨率來衡量供應商遵照合同按時交貨的能力。準時交貨率能夠反映供應商生產過程的組織管理是否符合供應鏈運行的要求。供應商準時交貨率與生產能力和管理水平密切相關,同樣也關聯到的安全庫存及成本費用和風險。有助于采購方兌現對顧客的承諾。
(六)時間柔性
對顧客需求時間改變的反應能力可以通過時間柔性來表達,它反映了供應商對顧客需求的響應速度。采購方在發出訂單后,時常由于其顧客的需求變動,或由于自身運營計劃的改變,會提出縮短或延時交貨時間的請求,為了滿足這種要求,供應商必須擁有足夠的時間柔性,即通過調整生產計劃、瓶頸管理、并行工程等方法,以調整交貨速度。因此時間柔性可以通過能夠減少交貨時間占原定交貨時間的比例表示。
?。ㄆ撸盗咳嵝?br>
在正常運行情況下,能夠生產產品的數量范圍稱為數量柔性。它反映供應商對采購方數量需求變化的適應能力,如果數量柔性低、供應商的響應能力差,例如,不能滿足采購方超常溢出訂單的需求,或是生產批量變動能力小,最小訂貨量超出采購方的需求,都會造成采購方無法滿足其顧客的需求,或庫存的增加。顧客需求是一個隨機變量,數量柔性量化公式可以由考察的周期內供應商的歷史銷售數據庫統計計算獲得。
(八)品種柔性
產品品種柔性反映了供應商在一定時間內開發新產品的能力,可通過新產品種類數占產品種類總數的比例來表示。這里的新產品范圍可以包括全新型新產品、換代型新產品、仿制型新產品、改進型新產品。品種柔性為供應商提供的產品中新產品種類數與全部產品的種類數之比。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品種柔性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對具有高快速響應要求類型的供應鏈,其重要性更加凸顯。
?。ň牛┬庐a品研發能力
新產品的研發能力是通過研究開發活動,努力不斷向市場推出新產品的能力。它集中反映了供應商的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和創新能力,新產品研發能力可以表達為一定時期內供應商的銷售收入中新產品銷售收入數額與所經營全部產品的銷售收入總額之比。
(十)R&D經費投入水平
R&D經費投入水平也就是在一定時期內R&D經費投入的強度。由于R&D經費投入是供應商創新能力提高的基礎,因此,該指標的高低也間接地反映和決定了供應商的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和創新能力。它可以用一定時期內供應商的R&D經費投入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來表示。
?。ㄊ唬┙M織規模
供應商組織規模的相對大小表示為組織規模與其所在行業組織的平均規模之比。在一定意義上供應商組織的規??梢泽w現其生存和發展的現有資源基礎,它可以通過其資產和銷售收入的合計額占同行業組織資產和銷售收入的平均合計額的比率來加以表示。
?。ㄊ┓粘兄Z的履行情況
作為供應鏈下游組織,采購方通常會在合同條款中明確規定要求供應商售后服務的項目及內容,在完成產品供應之后,供應商在合同規定有效服務期限內對服務承諾的履行情況是其服務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服務承諾兌現比率可以表達為供應商兌現的售后服務項目數與在采購合同條款中承諾的服務項目總數之比。
?。ㄊ﹩栴}解決的及時性
產品購買使用之后,使用過程中產品出現質量和性能等方面的問題時,采購方會要求供應商提供及時的技術支持和維護,并希望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及時有效解決出現的問題和故障。服務水平高低的另一重要標志之一是供應商對采購方提出的產品問題的解決速度。實際評價中,采購方期望或者在合同中事先與供應商協商確定一個解決問題的基準時間,然后該指標通過實際花費的解決問題時間小于基準解決問題時間的次數來衡量。
在合同規定時間內及時解決問題的比率可以表達為供應商解決問題時間小于合同規定的問題解決基準時間次數與顧客總共發出解決產品問題的請求次數之比。
(十四)技術服務水平
購買的產品出現質量和性能等方面的問題時,采購方不但要求供應商提供快捷及時的服務,而且還有特定的對服務質量的要求。因此,供應商要獲得采購方對售后服務的滿意,需要在時間和質量兩方面都滿足顧客要求??梢?,供應商的技術服務水平可以通過采購方問題的滿意處理比率來表示。
實際應用中,采購方可以對每次要求解決產品問題的請求及供應商滿意處理的情況做出記錄,以衡量供應商的售后服務水平的高低。供應商技術服務水平的顧客問題滿意處理比率可以表達為問題得到供應商滿意處理的次數與采購方向供應商發出解決產品出現問題請求的總次數之比。
(十五)信息系統的使用與維護水平
信息系統水平高低的性能指標可以體現在許多方面。其中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系統的穩定運行狀況,表現在信息系統的使用與維護水平。例如,可以通過信息系統安全運行天數占全年總天數的比率來表示信息系統安全運行比率。
隨著信息網絡平臺構建不斷的興起及互聯網的發展,供應鏈下游組織在選擇供應商時,更為關注其信息平臺和資源,其中還包括信息技術專業技術人員的擁有情況,因此,可以作為考核供應商信息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的是信息技術及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之比。
(十六)專業人員比例
從上面的指標中,還需要考慮整個技術人員的擁有程度,技術人員是生產、研發、工藝等工作的核心資源,供應商的技術、質量、成本、交付水平也與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緊密聯系。專業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比率為供應商擁有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數占同期組織的人員總數之比。
使用指標體系方法進行評測時,如何定量這些指標是最大的難題之一,指標的測量值都是參照事先制定的標準體系進行的,所以在建立指標層時就必須重點考慮到在實施時是能夠方便、合理無歧義的測量。數據和量化的指標只有通過過濾、分析才能夠進行比較,未經過處理的指標無法簡單地直接使用,例如誤差2微米與3天的到貨期相比較是沒有意義的,達不到預期的評估目的。
所以每個組織有著各自不同的供應商評估與選擇體系,沒有一個固定的指標體系模式可以廣泛運用于所有的供應商評估和選擇中,因而對每個公司來說,有針對性地為自己選取和建立適合自己組織的供應商評估與選擇指標體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供應商評估與選擇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為了有針對性地設定供應商評估與選擇指標,須遵循一定的供應商評估與選擇指標的設置原則。主要有以下一些基本原則。
?。ㄒ唬┫到y全面性原則
供應商評估指標體系必須要全面和系統反映供應商目前的整體水平,包括供應商的現狀和歷史業績,而且還應體現供應商的未來發展潛力及合作能力。
為了能夠全面、重點突出的將供應商目前的整體綜合水平呈現出來,需要把其中可能影響供應商經營業績及真實情況的因素提煉出來,盡可能納入評價范圍,然后充分借鑒行業標桿組織的經驗,結合組織面臨的經營目標及實際問題,設計出科學合理的供應商評估指標體系及具體指標內容。
?。ǘ┛茖W實用
供應商評估的指標體系必須符合組織所處的行業,適合采購方的發展狀況、組織規模的現狀,即指標體系的設置應有一定的科學性。
如果指標體系過小、指標過粗、指標層次過少,評價的結果就可能偏移了供應商的真實水平,導致錯誤的評判,沒有挑選到適合的供應商;
而如果指標體系過大,指標過細,指標層次過多,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未必符合采購方目前的現狀,而且將評價的注意力引導在細小的問題上,干擾了獲取關鍵指標,也會造成評判的誤差。所以設置的供應商評估指標必須簡明科學。
?。ㄈ┛陀^公正
供應商評估體系指標的選用必須做到客觀公正,不能帶入某些利益相關者的不合理需求,不能帶有明顯的誤導性、傾向性,或事先指明賣家和產品,再帶著套用的模式去選擇供應商。
(四)可操作性強
為了使評價操作簡單高效,工作效率提高,讓決策者更方便和更容易得出決策,可操作性強,同時也應具有足夠的靈活性是對評價和選擇供應商的指標體系的又一要求,以便熟練地運用這些指標來評價與選擇供應商??刹僮餍缘牧硪粋€要求是設置的指標要能充分反映組織的戰略意圖。
(五)定量與定性結合
采購方在進行指標評價的時候,追求指標的客觀性,但客觀不等同于量化,有些指標無法量化,例如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需要將定性和定量兩種方法結合。
?。┻m應性強
當考慮將供應商評估的指標體系標準化、統一模式時,供應商評估方法、內容、體系等應能適用于任何供應商。
但通常情況下,不同的供應市場和競爭環境、不同的產品、不同的顧客需求,建立的指標體系需要與之相適應,采用的折中辦法是,為每一類型的產品制定相應的指標體系,例如,安捷倫公司的測量儀器事業部將其采購物料分為13大類,128個小類,相同一級指標體系、二級指標體系每一個大類制定一套,而三級指標則隨小類的不同細化分解。
(七)可重構和可擴充性
使用者可以根據不同的要求對指標體系中的指標數量和指標具體內容進行修改、刪除和增加,并根據具體情況將評價指標進一步具體化,例如,在質量指標中具體規定到精度的誤差要求。
?。ò耍┆毩⑿?br>
即非相關性。各同級評價指標之間不應該存在互相的關聯、因果和包含關系。對隱含的相關關系在處理方法上應盡可能地將之弱化及消除,以避免指標的重復及導致評判的誤差。
(九)穩定可比性原則
所建立的各項評價指標,在供應商之間具有可比性,這樣才能用同一個指標體系在多個潛在的供應商之間擇優比較,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還應考慮到易與行業或組織內其他指標體系相比較。
(十)動態性
評價指標體系要能夠反映供應商動態變化及面向未來的競爭力,采購方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斷的發展,必然會對供應商提出新的或更高的要求。指標要能夠體現供應商對未來發展的適應能力。
二、供應商選擇評估和供應商績效考核的比較
供應商選擇與績效考核是兩個不同的過程,供應商選擇是在供應市場中找到滿足采購方需求的供應商,供應商績效考核是對供應商執行合同后的結果的評價。
供應商選擇對象是供應市場的潛在供應商。從諸多候選供應商中挑選符合要求的最適合者,有可能為未來創建長期合作的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選擇供應商時更多地關注供應商資質、技術、產品成熟、財務等及風險;對于一些敏感、特殊的材料,供應商的地理位置、國別也是考慮因素。
供應商績效考核對象為正在供貨的供應商。考核的目的是評價供應商績效表現是否符合需求;再有就是發現供應商績效表現的薄弱環節,幫助供應商改善,提升績效。對于導入前的供應商評估,聚焦于供應能力和合作意愿,而績效考核則更專注于輸出結果和執行的行為及過程。
三、Dickson供應商評估與選擇準則
供應商評估與選擇的要素涉及非常廣泛,所以在實施供應商評估與選擇時,必須對各個候選供應商在各個方面的表現做綜合考慮。具體采納哪些指標則需要根據采購方所處行業、所采購產品等的不同進行設置。
迪克森(Dickson,1996)在調查研究273位典型采購代表和管理人員后,系統地提出了供應商選擇與評價的23條準則,并就各個準則逐個分析其重要性。同時根據調查得到的結果,對評價供應商的這23條準則的重要性進行了排序,根據其得到的均值將這些影響供應商選擇與評價的準則劃為4個層次:“非常重要”“相當重要”“重要”“不太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前三位是質量、交期和歷史效益。
還有一位學者Weber(韋伯,1991)統計了有關于供應商選擇與評價的74篇研究文獻,依據參考文獻的數量多少,重新進行排序了23條準則的重要性。在Weber的排序表中,供應商評估與選擇中最為重要的三個準則因素是價格、質量、交期。
隨著社會對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以人為本”管理思想的逐漸深入、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供應鏈管理理念的擴展,供應商選擇評估指標體系所考慮的傳統因素已不足以完全覆蓋現實的新目標,而將社會責任、環保、信息化水平、電子商務和人力資源等因素納入評價指標體系之中并占有重要的地位。采購方及利益相關方越來越重視社會責任,特別是其中供應商的勞工保護、環境保護、清潔生產、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等都是被關注和審核的項目,電子商務為供應商的選擇及未來的供貨提升了更暢通的渠道并降低了交易成本。指標體系的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改變是歷史的必然,Dickson的 23條準則及重要性排序,及下面介紹的指標體系對采購方根據自己的戰略和目標制定適合自己的指標架構有著借鑒作用。
四、供應商評估指標體系的確定
建立供應商的評估指標體系是評價工作的基礎。評價選擇供應商的流程確定了之后,對供應商的篩選需要有一個完整有效的供應商評估體系作為依據,通過詳細認真的評價流程,找到滿足要求的供應商。
供應商評估指標體系的建設直接影響到組織供應商選取工作的優劣。這個指標體系既要能夠很好區分各個供應商的差異,又要能夠準確地反映各個供應商的實力,還不會造成操作的困難,對于組織這樣的評估體系才是可行的。上升一個層面,一個好的評估體系還應該為所評估的供應商提供方向性的指導以提升的運營效率,提升質量,降低成本,滿足顧客需要,獲得更多的業務。
五、主要指標的具體含義
?。ㄒ唬┵|量認證情況
質量認證完成率是指供應商已經通過認證的數目和需要通過認證的數目的比率,例如ISO 9000質量體系。該指標的衡量可以通過考察質量認證的完成率。供應商通過貫徹這一標準,實施質量體系認證,證實其技術能力滿足顧客的要求,提供合適的產品。認證證書的有效取得,在一定層面上反映了組織的技術能力。各行業還有一些針對性的質量認證,例如汽車制造業的TS 16949。還有一個可用的指標是質量管理的成熟度。
?。ǘ┊a品合格率
產品合格率反映產品的質量狀況,它是指一定期間內合格產品的數量與交付產品總數量的比率。產品合格率是采購至關重要的考核指標之一,供應商的質量合格率越高,說明供應商提供的產品質量越高或者越加穩定。只有在供應鏈的上游供應商提供有質量保證的產品,最終產品才能得到質量保證。另一個產品質量指標是直通率,是對產品從第一道工序開始一次性合格到最后一道工序的參數,能夠了解產品生產過程中在所有工序下產品直達到成品的能力。
?。ㄈ┊a品價格
相對價格水平可以表達為其產品的價格與同行業該種產品的平均價格之比率。供應商的產品的價格競爭力還可以用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價格或成本與采購方的期望目標成本的差距來呈現。
?。ㄋ模┙回浧?br>
供應商的平均交貨期為各次交貨期的天數之和除以總交貨次數。交貨期是指供應商從接受訂單到成功交貨所經歷的時間。它可以通過一定時期內供應商的平均交貨期加以表示。交貨期越短,說明供應商對顧客需求的響應能力越快,生產組織能力和管理水平越高,則采購方的產品訂貨提前期就越短,所設置的庫存就越少,雙方的運行成本和風險也就越低。
?。ㄎ澹┌春贤瑴蕰r交貨的能力
準時交貨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供應商準時交貨的次數與總交貨次數的比率。準時交貨率來衡量供應商遵照合同按時交貨的能力。準時交貨率能夠反映供應商生產過程的組織管理是否符合供應鏈運行的要求。供應商準時交貨率與生產能力和管理水平密切相關,同樣也關聯到的安全庫存及成本費用和風險。有助于采購方兌現對顧客的承諾。
(六)時間柔性
對顧客需求時間改變的反應能力可以通過時間柔性來表達,它反映了供應商對顧客需求的響應速度。采購方在發出訂單后,時常由于其顧客的需求變動,或由于自身運營計劃的改變,會提出縮短或延時交貨時間的請求,為了滿足這種要求,供應商必須擁有足夠的時間柔性,即通過調整生產計劃、瓶頸管理、并行工程等方法,以調整交貨速度。因此時間柔性可以通過能夠減少交貨時間占原定交貨時間的比例表示。
?。ㄆ撸盗咳嵝?br>
在正常運行情況下,能夠生產產品的數量范圍稱為數量柔性。它反映供應商對采購方數量需求變化的適應能力,如果數量柔性低、供應商的響應能力差,例如,不能滿足采購方超常溢出訂單的需求,或是生產批量變動能力小,最小訂貨量超出采購方的需求,都會造成采購方無法滿足其顧客的需求,或庫存的增加。顧客需求是一個隨機變量,數量柔性量化公式可以由考察的周期內供應商的歷史銷售數據庫統計計算獲得。
(八)品種柔性
產品品種柔性反映了供應商在一定時間內開發新產品的能力,可通過新產品種類數占產品種類總數的比例來表示。這里的新產品范圍可以包括全新型新產品、換代型新產品、仿制型新產品、改進型新產品。品種柔性為供應商提供的產品中新產品種類數與全部產品的種類數之比。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品種柔性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對具有高快速響應要求類型的供應鏈,其重要性更加凸顯。
?。ň牛┬庐a品研發能力
新產品的研發能力是通過研究開發活動,努力不斷向市場推出新產品的能力。它集中反映了供應商的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和創新能力,新產品研發能力可以表達為一定時期內供應商的銷售收入中新產品銷售收入數額與所經營全部產品的銷售收入總額之比。
(十)R&D經費投入水平
R&D經費投入水平也就是在一定時期內R&D經費投入的強度。由于R&D經費投入是供應商創新能力提高的基礎,因此,該指標的高低也間接地反映和決定了供應商的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和創新能力。它可以用一定時期內供應商的R&D經費投入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來表示。
?。ㄊ唬┙M織規模
供應商組織規模的相對大小表示為組織規模與其所在行業組織的平均規模之比。在一定意義上供應商組織的規??梢泽w現其生存和發展的現有資源基礎,它可以通過其資產和銷售收入的合計額占同行業組織資產和銷售收入的平均合計額的比率來加以表示。
?。ㄊ┓粘兄Z的履行情況
作為供應鏈下游組織,采購方通常會在合同條款中明確規定要求供應商售后服務的項目及內容,在完成產品供應之后,供應商在合同規定有效服務期限內對服務承諾的履行情況是其服務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服務承諾兌現比率可以表達為供應商兌現的售后服務項目數與在采購合同條款中承諾的服務項目總數之比。
?。ㄊ﹩栴}解決的及時性
產品購買使用之后,使用過程中產品出現質量和性能等方面的問題時,采購方會要求供應商提供及時的技術支持和維護,并希望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及時有效解決出現的問題和故障。服務水平高低的另一重要標志之一是供應商對采購方提出的產品問題的解決速度。實際評價中,采購方期望或者在合同中事先與供應商協商確定一個解決問題的基準時間,然后該指標通過實際花費的解決問題時間小于基準解決問題時間的次數來衡量。
在合同規定時間內及時解決問題的比率可以表達為供應商解決問題時間小于合同規定的問題解決基準時間次數與顧客總共發出解決產品問題的請求次數之比。
(十四)技術服務水平
購買的產品出現質量和性能等方面的問題時,采購方不但要求供應商提供快捷及時的服務,而且還有特定的對服務質量的要求。因此,供應商要獲得采購方對售后服務的滿意,需要在時間和質量兩方面都滿足顧客要求??梢?,供應商的技術服務水平可以通過采購方問題的滿意處理比率來表示。
實際應用中,采購方可以對每次要求解決產品問題的請求及供應商滿意處理的情況做出記錄,以衡量供應商的售后服務水平的高低。供應商技術服務水平的顧客問題滿意處理比率可以表達為問題得到供應商滿意處理的次數與采購方向供應商發出解決產品出現問題請求的總次數之比。
(十五)信息系統的使用與維護水平
信息系統水平高低的性能指標可以體現在許多方面。其中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系統的穩定運行狀況,表現在信息系統的使用與維護水平。例如,可以通過信息系統安全運行天數占全年總天數的比率來表示信息系統安全運行比率。
隨著信息網絡平臺構建不斷的興起及互聯網的發展,供應鏈下游組織在選擇供應商時,更為關注其信息平臺和資源,其中還包括信息技術專業技術人員的擁有情況,因此,可以作為考核供應商信息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的是信息技術及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之比。
(十六)專業人員比例
從上面的指標中,還需要考慮整個技術人員的擁有程度,技術人員是生產、研發、工藝等工作的核心資源,供應商的技術、質量、成本、交付水平也與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緊密聯系。專業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比率為供應商擁有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數占同期組織的人員總數之比。
使用指標體系方法進行評測時,如何定量這些指標是最大的難題之一,指標的測量值都是參照事先制定的標準體系進行的,所以在建立指標層時就必須重點考慮到在實施時是能夠方便、合理無歧義的測量。數據和量化的指標只有通過過濾、分析才能夠進行比較,未經過處理的指標無法簡單地直接使用,例如誤差2微米與3天的到貨期相比較是沒有意義的,達不到預期的評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