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敢于擔當,不可優柔寡斷
IPQC要樹立好產線品管形象,首先就要對產品知識,制程狀況,判定標準及相關“法律條文”如SOP等了如指掌,如此講出的話有憑有據,落地有聲,才有說服力。
其次,品質判定時語氣要肯定。
如產線人員拿一臺產品問你“這個缺點可不可以”你卻猶豫說“應該可以”,“或許可以過吧”,沒有一點自信,人家又怎么會相信你呢?
此時,我們的回答應是信心十足,干脆利落“可以”或“不可以”。
即使遇到沒判過的不良一時不敢自己下結論或需要QC班長與QE的肯定,而此時產線長又睜大雙眼等著你的回答,心里確實有點慌,也要面不改色,鎮定自如,先隔離不良,然后迅速地尋求正確的判定。
當然,我們在不斷地學習中,也要總結經驗,培養自己獨當一面能力,學會站在客戶的立場與考慮公司成本的前提下合理判定不良。
在工作中多發現問題,以“質量第一”的原則要求自己,并將其潛移默化地滲透產線人員的觀念中去,樹立好形象,利于以后工作順利開展。
2、扮警察角色,不隨便開綠燈
作為一個IPQC,決不能與現場“上下一氣”。
品管是執法單位,現場IPQC通常扮演著警察的角色,與產線處于一種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當產線出現產品異常,應鐵面無私,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
決不能考慮到“嗯,我開了她的異常單,她會恨我,以后不給我好臉色看或不再這么配合我的工作怎么辦”或“她是我朋友,記她的問題點,她會被罰,關系說不會鬧僵”等因素。
還有人會可憐兮兮或嬉皮笑臉說好話跟你磨,這時決不能為情面心慈手軟或被一時的虛榮心左右該如何就如何。
我們的出發點是堅定的,因為開一次綠燈,便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
在質量把關這一段,我們代表的是一個公平的形象,否則不僅損害客戶的利益,自己以后的工作也會難以開展。
雖然這樣會招至現場的怨言,但我們還是要求產線必須對自己的質量負責任,因為它關系著公司的質量形象。
3、精明、敏感、果斷、使問題消于無形
這是IPQC工作的重點,也是通過巡線體現出來的,在巡線過程中,不能走馬觀花,無事閑逛,而是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觀察、確認。
因為人、機、物、法、環境隨時都在變,我們的產線這一秒與上一秒都可能存在極大的差異,時刻都可能會有新的異常出現,而所有狀況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如此稽核時便要抓住重點,層次分明。
那么,巡視是否就這么簡單,循規蹈矩呢?
非也,我們還要把握幾個要點,才能夠有效地發現問題、處理異常、處理異常、預防問題的發生,那就是“精明、敏感、果斷”。
IPQC的精明主要體現在設計工作方法的現場稽核上。
我們可以想到,產能壓力越來越大,作業人員是否有擅自減少作業步驟的動機呢?
例如,不按SOP進行一些安規確認動作,或對一些動作“偷工減料”。
這時候,若你站在她的后觀察,往往得不到答案。
因為每個人都是聰明的,你要遠遠地在他看不到的地方看,再抓他個措手不及,才能達到目的,讓他不敢再做什么小動作。
IPQC的精明還體現有抓住現在質量的變異時機,想一想,通常在什么情況下,作業員會分心,做錯事?
比方說,快休息時、飯前、下班前、放假前兩天人最易分心,而上夜班剛吃夜宵或早餐那段時間人精神較松懈,此時IPQC便要特別警戒,關注質量,避免人為異常發生或敏感的觀察出不良。
IPQC的敏感主要是針對于預防異常狀況的發生。
例如,在產線切換不同版本生產時,要事先考慮到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物料更換了,要及時確認是否混料;方法有變化,作業員會不會出錯,怎樣防止他出錯?
一些標識及SOP也要及時更換,線長有沒有做到?
還有就是對產線自己發現的異常要能敏感地體察。
有了疑問,馬上去了解,往往是有異常,產線卻想隱藏,害怕被品管發現。
如果IPQC不能發現,產線草草解決掉,便可能使不良流出。
另一點,要密切關注不良品箱,有沒有不良,什么原因,來料不良具傾向性應督促產線開單知會前工段改善,制程不良則提醒前工站注意,協助線長理順產線。
最后一點的“果斷”,便是針對于異常處理,確認出現異常。
首先便是界定不良及層別范圍,隔離標示維持正常的生產流程,然后提供詳細數據,協助主管分析原因,找出對策,確認改善效果,及預防再發,最后做好質量記錄。
4、輕輕松松做IPQC
做IPQC存在相當大的壓力,那幾條線的質量便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想法子發現問題,預防不良的發生,迅速處理異常,將不良品“扼殺”在制程中,絕不能讓流到客戶手中。
而經常想到自己責任重大,會有種緊迫感與危機感,便能轉壓力為動力不覺間就讓自己“忙”起來了,這樣工作也非常充實,有勁兒。
因為堅持原則,難免會得罪產線人,有時甚至面臨一些令人難堪的話語或場面,心中甚是委屈,這時候,我們也要學會給自己找個出口,想想“這一切總會過去的”,心情自然輕松起來,但無論如何,原則照樣堅持。
講了如何做好IPQC,想想自己,卻并不能算是個合格的IPQC,檢討一下。
首先是以往的工作方法一板一眼墨守陳規,不能隨時總結更新,以致存在較多盲點。
其次,我的執行力度不夠,在窗體填寫及一些細節上不能用“貫”精神要求自己。
再次,在工作中不夠細心有心浮氣躁之傾向。
最后,掌握的產品知識與品管知識還遠遠不夠,有許多東西學了但又沒能及時加以鞏固,也未能靈活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還有一些平日工作遇到的小疑問,當時沒找到答案,也沒能追根究底去弄清楚,時間久了,連最起碼的工作中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并改善的要項,以盡力完善自我。
IPQC要樹立好產線品管形象,首先就要對產品知識,制程狀況,判定標準及相關“法律條文”如SOP等了如指掌,如此講出的話有憑有據,落地有聲,才有說服力。
其次,品質判定時語氣要肯定。
如產線人員拿一臺產品問你“這個缺點可不可以”你卻猶豫說“應該可以”,“或許可以過吧”,沒有一點自信,人家又怎么會相信你呢?
此時,我們的回答應是信心十足,干脆利落“可以”或“不可以”。
即使遇到沒判過的不良一時不敢自己下結論或需要QC班長與QE的肯定,而此時產線長又睜大雙眼等著你的回答,心里確實有點慌,也要面不改色,鎮定自如,先隔離不良,然后迅速地尋求正確的判定。
當然,我們在不斷地學習中,也要總結經驗,培養自己獨當一面能力,學會站在客戶的立場與考慮公司成本的前提下合理判定不良。
在工作中多發現問題,以“質量第一”的原則要求自己,并將其潛移默化地滲透產線人員的觀念中去,樹立好形象,利于以后工作順利開展。
2、扮警察角色,不隨便開綠燈
作為一個IPQC,決不能與現場“上下一氣”。
品管是執法單位,現場IPQC通常扮演著警察的角色,與產線處于一種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當產線出現產品異常,應鐵面無私,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
決不能考慮到“嗯,我開了她的異常單,她會恨我,以后不給我好臉色看或不再這么配合我的工作怎么辦”或“她是我朋友,記她的問題點,她會被罰,關系說不會鬧僵”等因素。
還有人會可憐兮兮或嬉皮笑臉說好話跟你磨,這時決不能為情面心慈手軟或被一時的虛榮心左右該如何就如何。
我們的出發點是堅定的,因為開一次綠燈,便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
在質量把關這一段,我們代表的是一個公平的形象,否則不僅損害客戶的利益,自己以后的工作也會難以開展。
雖然這樣會招至現場的怨言,但我們還是要求產線必須對自己的質量負責任,因為它關系著公司的質量形象。
3、精明、敏感、果斷、使問題消于無形
這是IPQC工作的重點,也是通過巡線體現出來的,在巡線過程中,不能走馬觀花,無事閑逛,而是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觀察、確認。
因為人、機、物、法、環境隨時都在變,我們的產線這一秒與上一秒都可能存在極大的差異,時刻都可能會有新的異常出現,而所有狀況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如此稽核時便要抓住重點,層次分明。
那么,巡視是否就這么簡單,循規蹈矩呢?
非也,我們還要把握幾個要點,才能夠有效地發現問題、處理異常、處理異常、預防問題的發生,那就是“精明、敏感、果斷”。
IPQC的精明主要體現在設計工作方法的現場稽核上。
我們可以想到,產能壓力越來越大,作業人員是否有擅自減少作業步驟的動機呢?
例如,不按SOP進行一些安規確認動作,或對一些動作“偷工減料”。
這時候,若你站在她的后觀察,往往得不到答案。
因為每個人都是聰明的,你要遠遠地在他看不到的地方看,再抓他個措手不及,才能達到目的,讓他不敢再做什么小動作。
IPQC的精明還體現有抓住現在質量的變異時機,想一想,通常在什么情況下,作業員會分心,做錯事?
比方說,快休息時、飯前、下班前、放假前兩天人最易分心,而上夜班剛吃夜宵或早餐那段時間人精神較松懈,此時IPQC便要特別警戒,關注質量,避免人為異常發生或敏感的觀察出不良。
IPQC的敏感主要是針對于預防異常狀況的發生。
例如,在產線切換不同版本生產時,要事先考慮到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物料更換了,要及時確認是否混料;方法有變化,作業員會不會出錯,怎樣防止他出錯?
一些標識及SOP也要及時更換,線長有沒有做到?
還有就是對產線自己發現的異常要能敏感地體察。
有了疑問,馬上去了解,往往是有異常,產線卻想隱藏,害怕被品管發現。
如果IPQC不能發現,產線草草解決掉,便可能使不良流出。
另一點,要密切關注不良品箱,有沒有不良,什么原因,來料不良具傾向性應督促產線開單知會前工段改善,制程不良則提醒前工站注意,協助線長理順產線。
最后一點的“果斷”,便是針對于異常處理,確認出現異常。
首先便是界定不良及層別范圍,隔離標示維持正常的生產流程,然后提供詳細數據,協助主管分析原因,找出對策,確認改善效果,及預防再發,最后做好質量記錄。
4、輕輕松松做IPQC
做IPQC存在相當大的壓力,那幾條線的質量便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想法子發現問題,預防不良的發生,迅速處理異常,將不良品“扼殺”在制程中,絕不能讓流到客戶手中。
而經常想到自己責任重大,會有種緊迫感與危機感,便能轉壓力為動力不覺間就讓自己“忙”起來了,這樣工作也非常充實,有勁兒。
因為堅持原則,難免會得罪產線人,有時甚至面臨一些令人難堪的話語或場面,心中甚是委屈,這時候,我們也要學會給自己找個出口,想想“這一切總會過去的”,心情自然輕松起來,但無論如何,原則照樣堅持。
講了如何做好IPQC,想想自己,卻并不能算是個合格的IPQC,檢討一下。
首先是以往的工作方法一板一眼墨守陳規,不能隨時總結更新,以致存在較多盲點。
其次,我的執行力度不夠,在窗體填寫及一些細節上不能用“貫”精神要求自己。
再次,在工作中不夠細心有心浮氣躁之傾向。
最后,掌握的產品知識與品管知識還遠遠不夠,有許多東西學了但又沒能及時加以鞏固,也未能靈活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還有一些平日工作遇到的小疑問,當時沒找到答案,也沒能追根究底去弄清楚,時間久了,連最起碼的工作中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并改善的要項,以盡力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