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供應商質量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幾方面:
01、沒有有效的供應商產品質量控制組織機構,主要表現為:
供應商產品質量控制組織機構環節多,過程長,工作效率低,工作職能不明確。
02、沒有科學合理的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和選擇制度,主要表現為:
沒有分類、分級管理供應商,選擇的供應商不合適,沒有建立質量聯保制度。
03、沒有科學合理的采購政策,主要表現為:
與供應商質量協議不全面,質量保證條款不詳細,沒有對供應商進行重要程度分級,沒有采購質量控制獎懲制度,采購質量信息管理不善。
04、采購人員素質低,主要表現為:
采購人員沒有培訓機會,不能正確理解采購政策,不能正確執行科學合理的采購程序。
05、質量檢驗部門不能很好地執行其職能,主要表現為:
供應物資檢驗不嚴格,沒有有效的檢驗方式,沒有針對不同的供應商采用不同的檢驗方法,沒有按有關檢驗理論和標準進行檢驗,沒有充分運用各種統計技術工具。
06、外購物資管理不嚴,主要表現為:
未經檢驗便進入倉庫,不合格產品未經處理便投入使用。
07、沒有先進的供應商產品質量控制信息系統,主要表現為:
信息系統運行不暢,數據不全。
01、沒有有效的供應商產品質量控制組織機構,主要表現為:
供應商產品質量控制組織機構環節多,過程長,工作效率低,工作職能不明確。
02、沒有科學合理的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和選擇制度,主要表現為:
沒有分類、分級管理供應商,選擇的供應商不合適,沒有建立質量聯保制度。
03、沒有科學合理的采購政策,主要表現為:
與供應商質量協議不全面,質量保證條款不詳細,沒有對供應商進行重要程度分級,沒有采購質量控制獎懲制度,采購質量信息管理不善。
04、采購人員素質低,主要表現為:
采購人員沒有培訓機會,不能正確理解采購政策,不能正確執行科學合理的采購程序。
05、質量檢驗部門不能很好地執行其職能,主要表現為:
供應物資檢驗不嚴格,沒有有效的檢驗方式,沒有針對不同的供應商采用不同的檢驗方法,沒有按有關檢驗理論和標準進行檢驗,沒有充分運用各種統計技術工具。
06、外購物資管理不嚴,主要表現為:
未經檢驗便進入倉庫,不合格產品未經處理便投入使用。
07、沒有先進的供應商產品質量控制信息系統,主要表現為:
信息系統運行不暢,數據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