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工廠質量變異的六要素:人、機、料、法、環、測

   2022-08-02 食品供應鏈管理公眾號1022
核心提示:工廠質量變異的六要素:人、機、料、法、環、測……(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1、產品質量特性波動 
  某個員工,用同一批原材料在同一臺設備機器上所生產出來的同一種產品,其質量特性值不會完全一樣,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產品質量特性值有波動現象。這種現象反映了產品質量具有“波動性”特點。那人員不同、材料批次不同、設備不同呢?質量波動會不會更大?
 
  造成產品質量的波動的原因主要有六個因素:人、機器、材料、方法、環境、測量。由于這六個因素的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是M和E,所以常簡稱為5M1E。六要素只要有一個發生改變就必須重新計算。現場管理中,這六個方面需要現場的管理者、班組長、關鍵崗位員工特別注意,也是工業制造企業管理中所講的六要素。
 
  人、機、料、法、環、測的六項分析不是獨立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5M1E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1)人(Man)的分析
 
  操作者對質量的認識、技術熟練程度、身體狀況等;凡是操作人員起主導作用的工序所生產的缺陷,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員控制造成操作誤差的主要原因有:
 
  ①質量意識差;
 
  ②操作時粗心大意;
 
  ③不遵守操作規程;
 
  ④操作技能低、技術不熟練;
 
  ⑤由于工作簡單重復而產生厭煩情緒等。
 
  人是生產管理中最大的難點,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論中討論的重點,圍繞著“人”的因素,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點不盡相同,其工作效率,工作態度,以及對產品質量的理解就不一樣。有的人溫和,做事慢,仔細,對待事情認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講效率,缺乏質量意識,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內向,有了困難不講給組長聽,對新知識,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積極主動,但是好動,喜歡在工作場所講閑話。那么,作為他們的領導者,你就不能用同樣的態度或方法去領導所有人。應當區別對待(公平的前提下),對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們能“人盡其才”。發掘性格特點的優勢,削弱性格特點的劣勢,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
 
  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就首先從現有的人員中去發掘,盡可能的發揮他們的特點,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人力資源課程就是專門研究如何提高員工在單位時間內工效、如何激發員工工作熱情的一門科學。簡單的說,人員管理是生產管理中最為復雜、最難理解和運用的一種形式。
 
  可采取的控制措施:
 
  ①加強“質量第一、用戶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戶”的質量意識教育,建立健全質量責任制;
 
  ②編寫明確詳細的操作流程,加強工序專業培訓,頒發操作合格證;
 
  ③加強檢驗工作,適當增加檢驗的頻次;
 
  ④通過工種間的人員調整、工作經驗豐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員的厭煩情緒;
 
  ⑤廣泛開展QCC品管圈活動,促進自我提高和自我改進能力。
 
  (2)機的分析
 
  ①選型對嗎?
 
  ②保養問題嗎?
 
  ③給機器的配套對應嗎?
 
  ④制作機器的人對嗎?機器的操作方法對嗎?機器放的環境適應嗎?
 
  指生產中所使用的設備、工具等輔助生產用具。生產中,設備的是否正常運作,工具的好壞都是影響生產進度、產品質量的又一要素。一個企業在發展,除了人的素質有所提高,企業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內部的設備也在更新,為什么呢?好的設備能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
 
  如:家具行業的開料,改變過去的手鋸為現在的電子鋸,效率提升了幾十倍。原來速度慢、人的體力還要經受考驗;現在,人也輕松,效率也提高了。所以說,工業化生產,設備是提升生產效率的另一有利途徑。
 
  主要控制措施有:
 
  ①加強設備維護和保養,定期檢測機器設備的關鍵精度和性能項目,并建立設備關鍵部位日點檢制度,對工序質量控制點的設備進行重點控制;
 
  ②采用首件檢驗,核實定位或定量裝置的調整量;
 
  ③盡可能培植定位數據的自動顯示和自動記錄裝置,減少對工人調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賴。
 
  (3)料的分析
 
  ①是真貨嗎
 
  ②型號對嗎
 
  ③有保質期嗎
 
  ④入廠檢驗了
 
  ⑤用的符合規范嗎
 
  ⑥料適應環境嗎,料與機器配合的了嗎,料和其它料會不互相影響?
 
  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產品用料。現在的工業化生產,分工細化,一般都有幾種幾十種配件或部件是幾個部門同時運作。當某一部件未完成時,整個產品都不能組裝,造成裝配工序停工待料。不論你在哪一個部門,你工作的結果都會影響到其他部門的生產運作。當然,你不能只顧自己部門的生產而忽略其后工序或其他相關工序的運作;因為企業的運作的是否良好是整體能否平衡運作的結果。
 
  因此,你在生產管理的工作里面,必須密切注意前工序送來的半成品,倉庫的配件,自己工序的生產半成品或成品的進度情況。一個好的管理者,是一個能縱觀全局的人;能夠為大家著想的人。
 
  主要控制措施有
 
  ①在原材料采購合同中明確規定質量要求;
 
  ②加強原材料的進廠檢驗和廠內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檢驗;
 
  ③合理選擇供應商(包括“外協廠”);
 
  ④搞好協作廠間的協作關系,督促、幫助供應商做好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工作。
 
  (4)法的分析
 
  ①是按正確的方法做的嗎
 
  ②看的明白嗎
 
  ③寫的明白嗎
 
  ④方法適合嗎
 
  ⑤有明確的法規嗎
 
  ⑥方法是給對應的人嗎?方法在這個環境下行嗎?
 
  顧名思義,法則。指生產過程中所需遵循的規章制度。它包括:工藝指導書,標準流程指引,生產圖紙,生產計劃表,產品作業標準,檢驗標準,各種操作規程等。他們在這里的作用是規范產品的生產流程和及時準確的反映產品質量的要求。嚴格按照規程作業,是保證產品質量和生產進度的一個條件。
 
  工藝方法的防誤和控制措施:
 
  ①保證定位裝置的準確性,嚴格首件檢驗,并保證定位中心準確,防止加工特性值數據分布中心偏離規格中心;
 
  ②加強技術業務培訓,使操作人員熟悉定位裝置的安裝和調整方法,盡可能配置顯示定位數據的裝置;
 
  ③加強定型刀具或刃具的刃磨和管理,實行強制更換制度;
 
  ④積極推行控制圖管理,以便及時采取措施調整;
 
  ⑤嚴肅工藝紀律,對貫徹執行操作規程進行檢查和監督。
 
  ⑥加強工具工裝和計量器具管理,切實做好工裝模具的周期檢查和計量器具的周期校準工作。
 
  (5)環的分析
 
  ①在時間軸上環境變了嗎
 
  ②6光線、溫度、濕度、海拔、污染度考慮了嗎
 
  ③環境是安全的嗎
 
  ④環境是人為的嗎?小環境與大環境能并容嗎?
 
  環,指環境。對于某些產品(電腦、高科技產品)對環境的要求很高(ISO9001:20006.4工作環境:組織應確定和管理為達到產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環境)。環境也會影響產品的質量。比如:音響的調試時,周圍環境要求應當很靜。食品行業對環境也有專門的規定,否則,產品的衛生不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現在對工業制造企業也有了ISO14000環境體系的標準要求。
 
  所謂環境,一般指生產現場的溫度、濕度、噪音干擾、振動、照明、室內凈化和現場污染程度等。
 
  在確保產品對環境條件的特殊要求外,還要做好現場的整理、整頓和清掃工作,大力搞好文明生產,為持久地生產優質產品創造條件。
 
  (6)測的分析
 
  ①是否指定了責任人
 
  ②采用規定的測量工具
 
  ③在指定的測量點
 
  ④運用正確的測量方法
 
  ⑤按照一定的頻次進行了測量
 
  ⑥并有記錄
 
  測,主要指測量工具、測量方法、以及經過培訓和授權的測量人。使用指定的并經過定期檢驗的測量工具,統一規范的測量方法,保證同一測量點、同一測量工具、不同測量人所測出的數據誤差最小化。生產過程要對測量的數據進行記錄。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①確定測量任務及所要求的準確度,選擇使用的、具有所需準確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測試設備。
 
  ②定期對所有測量和試驗設備進行確認、校準和調整。
 
  ③規定必要的校準規程。其內容包括設備類型、編號、地點、校驗周期、校驗方法、驗收方法、驗收標準,以及發生問題時應采取的措施。
 
  ④保存校準記錄。
 
  ⑤發現測量和試驗設備未處于校準狀態時,立即評定以前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的有效性,并記入有關文件。

 
標簽: 工廠 質量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sc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