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食品伙伴網匯總的食品資訊一周熱聞(6.7—6.13),轉載請注明食品伙伴網。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四個最嚴”重要要求,進一步提升進出口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海關總署擬對現行進出口食品管理制度進行優化完善,修訂形成了《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海關總署)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1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0年 第13號〕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抽取糧食加工品、食用農產品、飲料、糕點、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餅干、方便食品、蜂產品、罐頭、蔬菜制品、水果制品、嬰幼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15大類食品828批次樣品,檢出其中食用農產品、糕點、餅干、水果制品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5大類食品12批次樣品不合格。發現的主要問題是,農獸藥殘留超標、重金屬污染、食品添加劑超限量使用、質量指標不達標等。(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關于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促進生鮮農產品流通的實施意見(發改經貿〔2020〕809號)
近年來,各類市場主體在生鮮農產品流通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民營企業已成為我國生鮮農產品流通的主要力量。為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解決生鮮農產品流通領域制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促進生鮮農產品流通業健康發展,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促進生鮮農產品流通的實施意見。(國家發改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69號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精神, 促進農藥出口貿易,優化營商環境,根據《農藥管理條例》《農藥登記管理辦法》,現就不在我國境內使用的出口農藥(簡稱“僅限出口農藥”)產品登記有關事項公告。(農業農村部)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關于印發《上海市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精神和《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農質發〔2019〕6號)部署要求,推進生產者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開展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工作,加強地產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現制定了《上海市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
2、食品安全·曝光臺
一團伙“以次充好”制售假酒案值逾8000萬?松江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30名
2020年5月28日,松江警方全環節徹查、全鏈條打擊,在滬、川、蘇、贛等三省一市同時收網,成功搗毀一個制售假冒名牌白酒的犯罪團伙,抓獲30名犯罪嫌疑人。該團伙長期從事收購真酒瓶再灌裝低檔白酒“以次充好”的勾當,涉案總金額逾8000萬元。(新民晚報)
點評:市民在選購酒水時,一定要到正規商超、授權店購買,切勿貪圖一時便宜,購入所謂的低價酒、內部酒。警方也將繼續以搗窩點、打團伙、摧網絡為重點,嚴厲打擊民生領域犯罪。
江蘇海門法院對種植小青菜使用農藥一案被告人判刑
被告人王某某于2019年2月至3月期間,在明知毒死蜱農藥屬國家明令禁止在蔬菜種植過程中使用的情況下,在海門市某村承包大棚種植小青菜時予以使用,后將種出的小青菜銷往市場。海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至海門市某市場進行抽檢,檢出被告人王某某銷往市場的小青菜中毒死蜱含量為5mg/kg。后經鑒定,被告人王某某在生產的小青菜及其大棚土壤中檢出毒死蜱成分。(海門市人民法院)
點評:海門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王某某在種植小青菜過程中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毒死蜱農藥,其行為已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遂根據被告人王某某的認罪認罰等情節,法庭當庭宣判:被告人王某某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四千元。
不良商篡改食品日期 瑞昌市監局立案查處
九江瑞昌市市監局近日查處一起擅自篡改方便面生產日期案。有群眾舉報,瑞昌市花園鄉百姓批發部銷售的今麥郎袋裝方便面生產日期被涂改,要求執法人員盡快調查處理。(央廣網)
點評:惜晨公司篡改方便面生產日期的行為已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十項之規定。案件立案查處,作案工具已被查扣,責令召回被篡改生產日期的方便面,并進一步調查處理。
無名生蠔變品牌產品 改頭換面身價倍漲
近日,上海市寶山區檢察院對一起以低價生蠔刻印包裝假冒知名品牌高價售出的案件提起公訴。2018年4月,雷某和董某成立了一家專門經營生蠔的公司,正當兩人為經營狀況不佳犯愁時,發現市場上某國際品牌的生蠔銷量很好,售價也高,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他們動起了歪腦筋,想到了用雜牌生蠔冒充品牌生蠔出售的賺錢“妙計”。(正義網)
點評:經審查,寶山區檢察院認為,雷某、董某、孫某、張某、王某結伙,未經商標所有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特別嚴重,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均以假冒注冊商標罪提起公訴;宋某未經商標所有人許可,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并予以銷售,情節嚴重,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以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對其提起公訴。目前,法院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對雷某、董某、孫某、張某、王某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零三個月至一年零六個月不等,并處罰金;以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判處宋某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處罰金。
獨家調查|真假難辨的“特醫配方粉”
繼5月中旬在出現兒童長期誤食冒充“特醫配方粉”的固體飲料而懷疑導致營養不良的“大頭娃娃”事件后,月底在廣州又出現了類似原因的家長集體維權事件。2018年以來,在醫生推薦下,這些家長開始長期購買并給孩子服用“貝兒呔”和“敏兒舒”這兩種品牌的固體飲料。與5月發生的案件不同,廣州家長們維權的要點在于,醫院和醫生成了過敏孩子服用固體飲料的關鍵因素。該事件由媒體曝光發酵兩周以來,廣州市當地包括工商、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及衛健委等多個政府監督部門,已分別介入針對生產企業、商品流通渠道和醫院的調查,但進展緩慢,涉事機構至今無一家獲得明確查處和公示。(第一財經)
點評:發生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至今仍在深刻影響著中國乳業。面對食品安全這根紅線,國內頭部的乳品企業都變得小心謹慎,唯恐再度傷及品牌。但市場仍在給予“固體飲料充當特醫配方粉”這樣的不法銷售以空間。時隔十二年,中國嬰幼兒奶粉的消費者依舊站在信息不對稱的“弱者”一端。
男子吃河豚中毒成植物人!廚師被判刑一年
日前,崇明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因私自烹飪河豚魚過失致人重傷案。該案的被告季某某,常年在漁船上工作。2019年12月23日,受被害人高某某的請求,季某某將河豚魚在自家廚房加工烹飪后,給高某某等人食用。被害人高某某食用河豚魚后約1小時,便出現四肢及面部麻木、神志模糊等癥狀,隨即被送往附近醫院就醫。在120轉診途中,高某某突發心跳、呼吸停止,經藥物搶救、心臟復蘇、輔助人工呼吸等治療措施,才脫離生命危險。經鑒定,被害人高某某因河豚毒素中毒,損傷程度已達休克(中度)以上,構成重傷二級。(看看新聞)
點評:法院經庭審后認為,被告人季某某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以過失致人重傷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被告人季某某犯過失致人重傷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
保質期內的豆奶變了味,市場監管部門提醒——食品必須嚴格按要求保存
趙先生因為平時上班時間比較早,所以每天的早餐都是在早餐店購買解決。那天,趙先生也和往常一樣,在位于當地石淙鎮的一家早餐店購買早餐,花了5元買了兩個包子和1袋豆奶。當趙先生打開豆奶喝的時候卻發現味道和往常的不一樣,有點發酸。趙先生馬上和店家理論了起來,表示該豆奶已經變質過期,要求店家退換并作出相應的賠償。但早餐店老板堅稱這個豆奶是近日進的貨,外觀看上去也不存在“脹包”的現象,而且確認了豆奶外包裝標識也都是在有效期內,不可能存在質量問題,堅持不退換并賠償,雙方因此發生了口角。(中國質量報)
點評: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廣大經營者,應自覺做好銷售商品的索證工作,并及時查看銷售商品的保質期限,嚴禁出售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也應當嚴格按照食品的相關儲存條件進行保存。廣大消費者在購買食品過程中,應仔細查看商品生產日期、保質期等相關標示,如發生自身權益受損的情況,可向當地市場監管等部門進行投訴舉報。
央視重磅曝光!心驚!黑心商販竟用工業稀硫酸浸泡這種水果!
紅毛丹是一種熱帶水果,在常溫條件下只能存放兩三天左右,時間再長它的果殼就會變黑。為了延長紅毛丹的“保鮮”期,一些黑心商販就動起了歪心思。不久前,杭州市相關部門聯合行動,抓獲了一個非法生產、銷售“毒紅毛丹”的犯罪團伙。(央視財經微信號)
點評:警方提醒消費者,在市場上買水果要仔細甄別,看水果是否經過不正常手法處理。第一是特別艷的紅,不自然的紅;第二是它浸泡了之后,上面水分比較多;第三是它聞起來有刺鼻味道。紅毛丹買回去了之后,如果能夠放兩天以上的,那很有可能就是有問題。
網頁宣傳和實物不符鮮美牛肚嚴重“縮水”
圖片上看似鮮美豐碩的毛肚,送到家卻嚴重“縮水”,這是日前市民網購時遇到的尷尬事。消費者王先生在京東超市購買了單價50.9元的“海底撈”千層毛肚為225克。令王先生萬萬沒想到的是,送到自己家的兩盒“海底撈”千層毛肚化凍打開后,包裝里都有大量的水。王先生再次打開該產品銷售頁面仔細觀察發現,包裝上雖然標注“凈含量225克”,但同時也標注有“解凍后固形物含量大于53%”兩行字樣。隨后,王先生打開手機購買鏈接發現,在購買頁面上根本沒有該產品固形物多少的提示。產品上原先印刷有該字樣的地方,都被商家設計的圖片遮擋了起來。(每日新報)
點評:既然國家強制性安全標準中,對于這一類產品固形物含量標注做出了明確規定,那么,生產廠家除了在產品包裝上嚴格按照標準標注,在網絡平臺銷售頁面上也應該標注清楚。與傳統的面對面銷售不同,消費者無法通過對產品的直接觀察來判斷產品的真實情況,只能依靠網絡平臺提供的信息。如果網絡平臺不僅未將產品的重要信息公布,而且還使用其他圖片,通過拼圖方式,故意遮擋住重要信息,顯然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損害。如果商家故意進行信息遮擋,就是為了隱瞞真實信息,最終誘使消費者做出錯誤選擇,還涉嫌對消費者進行欺詐。
高安:購買“瘦肉精”喂養肉水牛被判刑
近日,高安市人民法院對一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進行了公開宣判,一審以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被告人劉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60000元。(中國江西網)
點評:被告人劉某某明知是具有催肥作用的“瘦肉精”而予以購買,并將其喂食給出售供人食用的肉牛,將對人體產生侵害作用,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清楚,罪名成立。被告人劉某某將喂食了“瘦肉精”的兩頭肉牛進行了無害化處理,并未出售,沒有造成任何后果,可以酌情從輕處罰;被告人劉某某主動投案,并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依法應從輕或減輕處罰;被告人劉某某自愿認罪認罰,可從輕處罰,遂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超市發、物美、家樂福等北京主要商超已連夜全部下架三文魚
北京連續兩天出現新增新冠確診病例,新發地市場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記者獲悉,北京的主要商超企業超市發、物美、家樂福都已連夜下架全部三文魚。(北京日報客戶端)
點評:連鎖超市企業主要依賴于原產地直采,因此可以保障超市蔬菜、水果、肉類、米面糧油等民生商品貨源穩定。
3、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市場監管總局就2019年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答記者問
6月7日是世界食品安全日,市場監管總局食品抽檢司有關負責人就2019年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點評: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農產品和食品交易場所依法抽取并購買食品樣本,完成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24.4萬批次,覆蓋33大類食品,檢驗微生物、農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生物毒素、重金屬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指標558項,檢出合格產品23.8萬批次,不合格產品5773批次;監督抽檢的總體合格率為97.6%,與上年持平,較2014年上升2.9個百分點;監督抽檢的總體不合格率為2.4%。
西貝一門店強收茶位費 深圳市場監管局要求公司整改
針對西貝一門店收取茶位費一事,6月8日,深圳市場監管局發布微博稱,執法人員要求該公司全面自查整改,不得強制收取茶位費,加強教育培訓并提升服務質量。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日前有網友稱被西貝一門店強收5元茶位費,并稱店方表示“喝不喝都收費,服務員說賈總規定的。”(北京青年報-北青網)
點評:針對強制收取茶位費的做法,帶有區域性消費特征。早在2017年廣州市消委會就曾公開質疑“不喝茶也要收費”已形成一種霸王條款。大部分消費者到餐飲店消費時被迫收取“茶位費”,卻并不知道自己的消費權益受到侵害。
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審批情況匯總
隨著2014年GB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發布,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標準發布之前衛生行政部門關于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公告內容已納入了此標準中。食品伙伴網注冊部整理了2014年至今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申報受理情況,以及GB2760-2014發布之后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批準及不予許可的情況等,供大家參考。(食品伙伴網)
點評:自2014年起,截止至2020年5月31日,國家衛生行政部門(衛健委、原衛計委)共發布226次食品添加劑受理公告,受理食品添加劑新品種373種。
進入地方立法的“公筷公勺”離消費者還有多遠?
6月1日起,“公筷公勺”地方立法在甘肅正式施行。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許多餐館酒店,公筷公勺仍然處于走在“路上”、停在“嘴上”、難以落實到“餐桌上”的尷尬境地。(工人日報)
點評:推廣“分餐夾”“公筷公勺”“分餐制”等餐飲新風,不僅要立法,也需要“市場”與“公益”的多方加持。同時,餐飲企業應該建立“文明餐桌志愿者”制度,像“控煙志愿者”一樣及時勸導和鼓勵消費者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夾”。作為行業監管部門,也應該考慮到餐飲企業購置公筷公勺以及相應設備的成本問題,幫助降低企業購置成本;對于主動積極落實公筷公勺的餐飲企業,也可實行獎勵政策。
檢出金剛烷胺,禁用藥為何陰魂不散?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布《市場監管總局關于17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0年第12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抽取443批次樣品,檢出17批次樣品不合格。其中,湖南省長沙初蓮超市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湖南牧勝飛農副產品貿易有限公司生產的農家雞蛋,金剛烷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中國科學報)
點評:金剛烷胺屢禁不止的原因,除高致病力禽流感外,還有溫和性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病毒存在。“這些傳染病需要有藥物來治療,而金剛烷胺性價比較高,老百姓比較認可”。一方面沒有完美替代藥物。另一方面,對散養戶和部分小型養殖企業來說,仍然缺乏必要的技術指導和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規培訓。
食源性疾病是我國最大食品安全問題 應遵循食品安全五大要點
剛剛過去的2020年“世界食品安全日”,呼吁社會各界和公眾采取行動,共同守護食品安全。日前,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主任韓宏偉通過科普視頻對公眾關心的食源性疾病進行了解讀。他說,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食源性疾病都在時刻威脅著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我國最大的食品安全問題仍然是食源性疾病。(中國質量報)
點評:要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食品安全“五要點”:保持清潔、生熟分開、做熟、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食品安全“五要點”覆蓋了從人到物的食物加工關鍵環節,精煉地總結了預防食源性疾病的有效經驗,適用于食品加工、餐飲單位,特別是家庭廚房。
四機構聯合發布:科學認識益生菌 澄清益生菌十大認知誤區
近年來,益生菌(probiotics)的作用越發受到人們的重視,但不少消費者對益生菌仍存在諸多認知誤區。6月11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CFIC)聯合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華預防醫學會食品衛生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四家專業機構發布了《科學認識益生菌——澄清益生菌的10個常見認知誤區》,幫助消費者更全面了解益生菌相關科學知識。(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點評:《科學認識益生菌》指出,益生菌應當是活菌,死菌不屬于益生菌。大多數研究表明,益生菌活菌的效果優于相應的死菌。但死菌的代謝產物和細胞成分可能有一定健康益處,比如多糖、短鏈脂肪酸等物質都是對健康有益的。《科學認識益生菌》指出,不同菌株之間可能產生協同增效作用,但并不是所有菌株組合都具有這種效果。因此益生菌產品中含有的菌株種類多少與其效果并沒有必然聯系,多種菌株優化搭配方式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除此之外,《科學認識益生菌》還對益生元、益生菌安全性、益生菌健康作用等誤區也進行了解讀和澄清。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20年第23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20年第23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5例。(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控制花生產品中的黃曲霉毒素,避免出現超標的情況。同時應注意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2020年5月份美國FDA拒絕進口我國食品情況(5月匯總)
2020年5月份,美國FDA拒絕進口我國多批次食品,產品不合格主要原因包括全部或部分含有污穢的、腐爛的、分解的物質或其它不適合食用的物質和疑含三聚氰胺和/或三聚氰胺類似物等。(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控制產品質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2020年4月我國食品違反澳大利亞進口食品控制法情況
近日,澳大利亞農業、水和環境部更新4月份進口食品違規情況,通報我國出口腐乳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控制花生產品中的黃曲霉毒素,避免出現超標的情況。同時應注意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2020年6月輸日食品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情況(6月10日更新)
近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更新輸日食品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情況,通報多批次食品及相關產品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控制產品質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受二氧化硫污染 我國一款出口竹笙在澳被召回
2020年6月9日,澳新食品標準局(FSANZ)發布召回通告,TransAsian Food Centre Pty Ltd正在召回一款竹笙,因為產品受到了化學/污染物(二氧化硫)污染。(食品伙伴網)
點評:受召回產品的原產國為中國,保質期為2021年5月30日。在西澳大利亞州的亞洲雜貨店銷售。澳新食品標準局建議消費者不要食用上述產品,可以將產品退回購買地點獲取全額退款。
我國臺灣地區出口果凍不合格 已銷至多國
2020年6月9日,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發布2020.2338號通報,丹麥通過歐盟預警系統通報原產于我國臺灣地區的果凍不合格。據通報,此次產品不合格原因為產品中含有未授權的卡拉膠且食用時存在窒息風險。目前產品已經退出市場。(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相關產品出口商,要充分了解貿易國對產品的進口要求,避免出口產品被通報。
美國解除對我國出口蝦產品的自動扣留
2020年6月5日,美國FDA網站更新了進口預警措施(importalert),其中,對我國1家企業的相關產品解除了自動扣留。(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控制產品質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2.國際食品
泰國繼續延緩從中國進口豬及豬胴體
泰國政府憲報6月5日消息:由于泰國畜牧發展司在2020年1月15日發布延緩從中國進口豬及豬胴體、野豬及野豬胴體的通知,已經在5月13日失效,并且中國爆發了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 ,國際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 : (OIE))說明這種動物疫病會廣泛傳播。(食品伙伴網)
點評:為了防止該疫病蔓延到泰國,泰國繼續延緩從中國進口豬及豬胴體。在5月26日,泰國畜牧發展司發布延緩從中國進口豬、野豬、豬胴體、野豬胴體的通知。該通知在6月5日刊登泰國政府憲報。該通知有效日期為:刊登政府憲報起第2天至第90天。
我國禁止進口俄羅斯不合格雞爪
俄羅斯聯邦獸醫和植物衛生監督局6月5日官網報道:因俄羅斯聯邦C級雞爪不符合我國相關產品感官指標要求(產品帶有淤血、溢血、黑斑、黃皮及其他非正常現象)。(食品伙伴網)
點評:官網稱我國將禁止先前獲準出口上述產品的俄羅斯企業的出口行為,其出口許可證或將被海關總署注銷。目前俄聯邦獸植局已將相關信息通報至地方分局及聯邦權力執行機構獸醫部門。
俄大型乳企EkoNiva(艾克尼娃)與我國簽署乳制品供應合同
俄大型乳企EkoNiva網站6月6日消息:兩周前,該企業與我國簽署一份具有較長保質期乳制品的供應合同,產品預計將于一個月內發貨:通過海運發往大連港。(食品伙伴網)
點評:當前俄羅斯乳制品可通過鐵路(費用較高,但實效快)及海運方式出口中國,其主要競爭對手-新西蘭及歐洲乳品生產商僅能采用海運方式。目前,位于沃羅涅日地區的EkoNiva集團的Anninsky工廠的產品已獲準出口到中國。
越南某企業因違法生產飲料被罰款
越南某媒體2020年6月1日報道:越南Kon Tum省工商部下屬機構市場監管局,經檢查發現某飲料企業有違法生產行為。(食品伙伴網)
點評:針對上述不合格產品,檢查隊給予相應的罰款處理。ARICO飲料產品被處以5260400越南盾(折合人民幣1500元)的罰款。
三、食品科技
中國農科院發布2017—2020年十項重大科研進展
6月1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2017—2020年十項重大科研進展,涵蓋農業生物技術、重大動植物品種選育和推廣應用、農業重大疫病防控、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等多個學科領域。其中“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的進展3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進展4項,“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的進展3項。(央視新聞客戶端)
華中農業大學等發現影響玉米粒重基因
一個由華中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密蘇里大學等單位科研人員組成的中美聯合團隊,報告發現了影響玉米粒重的基因,該基因優化了光合作用,使玉米產量得以提升。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植物生理學》。(中國科學報)
中國農科院研發成功一項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
中國農業科學院一個科研團隊日前在農業污染物快速檢測技術上獲得新突破。科研人員研發成功一套快速檢測系統,5分鐘左右即可檢出農產品中的多種農藥殘留。(新華網)
非洲豬瘟疫苗臨床試驗進展順利
6月10日,《中國科學報》從中國農業科學院2017-2020年重大科研進展發布會上獲悉,由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非洲豬瘟疫苗環境釋放和臨床試驗進展順利。(中國科學報)
日期:2020-06-13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四個最嚴”重要要求,進一步提升進出口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海關總署擬對現行進出口食品管理制度進行優化完善,修訂形成了《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海關總署)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1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0年 第13號〕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抽取糧食加工品、食用農產品、飲料、糕點、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餅干、方便食品、蜂產品、罐頭、蔬菜制品、水果制品、嬰幼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15大類食品828批次樣品,檢出其中食用農產品、糕點、餅干、水果制品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5大類食品12批次樣品不合格。發現的主要問題是,農獸藥殘留超標、重金屬污染、食品添加劑超限量使用、質量指標不達標等。(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關于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促進生鮮農產品流通的實施意見(發改經貿〔2020〕809號)
近年來,各類市場主體在生鮮農產品流通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民營企業已成為我國生鮮農產品流通的主要力量。為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解決生鮮農產品流通領域制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促進生鮮農產品流通業健康發展,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促進生鮮農產品流通的實施意見。(國家發改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69號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精神, 促進農藥出口貿易,優化營商環境,根據《農藥管理條例》《農藥登記管理辦法》,現就不在我國境內使用的出口農藥(簡稱“僅限出口農藥”)產品登記有關事項公告。(農業農村部)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關于印發《上海市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精神和《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農質發〔2019〕6號)部署要求,推進生產者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開展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工作,加強地產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現制定了《上海市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
2、食品安全·曝光臺
一團伙“以次充好”制售假酒案值逾8000萬?松江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30名
2020年5月28日,松江警方全環節徹查、全鏈條打擊,在滬、川、蘇、贛等三省一市同時收網,成功搗毀一個制售假冒名牌白酒的犯罪團伙,抓獲30名犯罪嫌疑人。該團伙長期從事收購真酒瓶再灌裝低檔白酒“以次充好”的勾當,涉案總金額逾8000萬元。(新民晚報)
點評:市民在選購酒水時,一定要到正規商超、授權店購買,切勿貪圖一時便宜,購入所謂的低價酒、內部酒。警方也將繼續以搗窩點、打團伙、摧網絡為重點,嚴厲打擊民生領域犯罪。
江蘇海門法院對種植小青菜使用農藥一案被告人判刑
被告人王某某于2019年2月至3月期間,在明知毒死蜱農藥屬國家明令禁止在蔬菜種植過程中使用的情況下,在海門市某村承包大棚種植小青菜時予以使用,后將種出的小青菜銷往市場。海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至海門市某市場進行抽檢,檢出被告人王某某銷往市場的小青菜中毒死蜱含量為5mg/kg。后經鑒定,被告人王某某在生產的小青菜及其大棚土壤中檢出毒死蜱成分。(海門市人民法院)
點評:海門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王某某在種植小青菜過程中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毒死蜱農藥,其行為已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遂根據被告人王某某的認罪認罰等情節,法庭當庭宣判:被告人王某某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四千元。
不良商篡改食品日期 瑞昌市監局立案查處
九江瑞昌市市監局近日查處一起擅自篡改方便面生產日期案。有群眾舉報,瑞昌市花園鄉百姓批發部銷售的今麥郎袋裝方便面生產日期被涂改,要求執法人員盡快調查處理。(央廣網)
點評:惜晨公司篡改方便面生產日期的行為已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十項之規定。案件立案查處,作案工具已被查扣,責令召回被篡改生產日期的方便面,并進一步調查處理。
無名生蠔變品牌產品 改頭換面身價倍漲
近日,上海市寶山區檢察院對一起以低價生蠔刻印包裝假冒知名品牌高價售出的案件提起公訴。2018年4月,雷某和董某成立了一家專門經營生蠔的公司,正當兩人為經營狀況不佳犯愁時,發現市場上某國際品牌的生蠔銷量很好,售價也高,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他們動起了歪腦筋,想到了用雜牌生蠔冒充品牌生蠔出售的賺錢“妙計”。(正義網)
點評:經審查,寶山區檢察院認為,雷某、董某、孫某、張某、王某結伙,未經商標所有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特別嚴重,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均以假冒注冊商標罪提起公訴;宋某未經商標所有人許可,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并予以銷售,情節嚴重,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以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對其提起公訴。目前,法院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對雷某、董某、孫某、張某、王某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零三個月至一年零六個月不等,并處罰金;以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判處宋某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處罰金。
獨家調查|真假難辨的“特醫配方粉”
繼5月中旬在出現兒童長期誤食冒充“特醫配方粉”的固體飲料而懷疑導致營養不良的“大頭娃娃”事件后,月底在廣州又出現了類似原因的家長集體維權事件。2018年以來,在醫生推薦下,這些家長開始長期購買并給孩子服用“貝兒呔”和“敏兒舒”這兩種品牌的固體飲料。與5月發生的案件不同,廣州家長們維權的要點在于,醫院和醫生成了過敏孩子服用固體飲料的關鍵因素。該事件由媒體曝光發酵兩周以來,廣州市當地包括工商、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及衛健委等多個政府監督部門,已分別介入針對生產企業、商品流通渠道和醫院的調查,但進展緩慢,涉事機構至今無一家獲得明確查處和公示。(第一財經)
點評:發生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至今仍在深刻影響著中國乳業。面對食品安全這根紅線,國內頭部的乳品企業都變得小心謹慎,唯恐再度傷及品牌。但市場仍在給予“固體飲料充當特醫配方粉”這樣的不法銷售以空間。時隔十二年,中國嬰幼兒奶粉的消費者依舊站在信息不對稱的“弱者”一端。
男子吃河豚中毒成植物人!廚師被判刑一年
日前,崇明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因私自烹飪河豚魚過失致人重傷案。該案的被告季某某,常年在漁船上工作。2019年12月23日,受被害人高某某的請求,季某某將河豚魚在自家廚房加工烹飪后,給高某某等人食用。被害人高某某食用河豚魚后約1小時,便出現四肢及面部麻木、神志模糊等癥狀,隨即被送往附近醫院就醫。在120轉診途中,高某某突發心跳、呼吸停止,經藥物搶救、心臟復蘇、輔助人工呼吸等治療措施,才脫離生命危險。經鑒定,被害人高某某因河豚毒素中毒,損傷程度已達休克(中度)以上,構成重傷二級。(看看新聞)
點評:法院經庭審后認為,被告人季某某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以過失致人重傷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被告人季某某犯過失致人重傷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
保質期內的豆奶變了味,市場監管部門提醒——食品必須嚴格按要求保存
趙先生因為平時上班時間比較早,所以每天的早餐都是在早餐店購買解決。那天,趙先生也和往常一樣,在位于當地石淙鎮的一家早餐店購買早餐,花了5元買了兩個包子和1袋豆奶。當趙先生打開豆奶喝的時候卻發現味道和往常的不一樣,有點發酸。趙先生馬上和店家理論了起來,表示該豆奶已經變質過期,要求店家退換并作出相應的賠償。但早餐店老板堅稱這個豆奶是近日進的貨,外觀看上去也不存在“脹包”的現象,而且確認了豆奶外包裝標識也都是在有效期內,不可能存在質量問題,堅持不退換并賠償,雙方因此發生了口角。(中國質量報)
點評: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廣大經營者,應自覺做好銷售商品的索證工作,并及時查看銷售商品的保質期限,嚴禁出售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也應當嚴格按照食品的相關儲存條件進行保存。廣大消費者在購買食品過程中,應仔細查看商品生產日期、保質期等相關標示,如發生自身權益受損的情況,可向當地市場監管等部門進行投訴舉報。
央視重磅曝光!心驚!黑心商販竟用工業稀硫酸浸泡這種水果!
紅毛丹是一種熱帶水果,在常溫條件下只能存放兩三天左右,時間再長它的果殼就會變黑。為了延長紅毛丹的“保鮮”期,一些黑心商販就動起了歪心思。不久前,杭州市相關部門聯合行動,抓獲了一個非法生產、銷售“毒紅毛丹”的犯罪團伙。(央視財經微信號)
點評:警方提醒消費者,在市場上買水果要仔細甄別,看水果是否經過不正常手法處理。第一是特別艷的紅,不自然的紅;第二是它浸泡了之后,上面水分比較多;第三是它聞起來有刺鼻味道。紅毛丹買回去了之后,如果能夠放兩天以上的,那很有可能就是有問題。
網頁宣傳和實物不符鮮美牛肚嚴重“縮水”
圖片上看似鮮美豐碩的毛肚,送到家卻嚴重“縮水”,這是日前市民網購時遇到的尷尬事。消費者王先生在京東超市購買了單價50.9元的“海底撈”千層毛肚為225克。令王先生萬萬沒想到的是,送到自己家的兩盒“海底撈”千層毛肚化凍打開后,包裝里都有大量的水。王先生再次打開該產品銷售頁面仔細觀察發現,包裝上雖然標注“凈含量225克”,但同時也標注有“解凍后固形物含量大于53%”兩行字樣。隨后,王先生打開手機購買鏈接發現,在購買頁面上根本沒有該產品固形物多少的提示。產品上原先印刷有該字樣的地方,都被商家設計的圖片遮擋了起來。(每日新報)
點評:既然國家強制性安全標準中,對于這一類產品固形物含量標注做出了明確規定,那么,生產廠家除了在產品包裝上嚴格按照標準標注,在網絡平臺銷售頁面上也應該標注清楚。與傳統的面對面銷售不同,消費者無法通過對產品的直接觀察來判斷產品的真實情況,只能依靠網絡平臺提供的信息。如果網絡平臺不僅未將產品的重要信息公布,而且還使用其他圖片,通過拼圖方式,故意遮擋住重要信息,顯然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損害。如果商家故意進行信息遮擋,就是為了隱瞞真實信息,最終誘使消費者做出錯誤選擇,還涉嫌對消費者進行欺詐。
高安:購買“瘦肉精”喂養肉水牛被判刑
近日,高安市人民法院對一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進行了公開宣判,一審以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被告人劉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60000元。(中國江西網)
點評:被告人劉某某明知是具有催肥作用的“瘦肉精”而予以購買,并將其喂食給出售供人食用的肉牛,將對人體產生侵害作用,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清楚,罪名成立。被告人劉某某將喂食了“瘦肉精”的兩頭肉牛進行了無害化處理,并未出售,沒有造成任何后果,可以酌情從輕處罰;被告人劉某某主動投案,并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依法應從輕或減輕處罰;被告人劉某某自愿認罪認罰,可從輕處罰,遂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超市發、物美、家樂福等北京主要商超已連夜全部下架三文魚
北京連續兩天出現新增新冠確診病例,新發地市場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記者獲悉,北京的主要商超企業超市發、物美、家樂福都已連夜下架全部三文魚。(北京日報客戶端)
點評:連鎖超市企業主要依賴于原產地直采,因此可以保障超市蔬菜、水果、肉類、米面糧油等民生商品貨源穩定。
3、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市場監管總局就2019年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答記者問
6月7日是世界食品安全日,市場監管總局食品抽檢司有關負責人就2019年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點評: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農產品和食品交易場所依法抽取并購買食品樣本,完成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24.4萬批次,覆蓋33大類食品,檢驗微生物、農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生物毒素、重金屬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指標558項,檢出合格產品23.8萬批次,不合格產品5773批次;監督抽檢的總體合格率為97.6%,與上年持平,較2014年上升2.9個百分點;監督抽檢的總體不合格率為2.4%。
西貝一門店強收茶位費 深圳市場監管局要求公司整改
針對西貝一門店收取茶位費一事,6月8日,深圳市場監管局發布微博稱,執法人員要求該公司全面自查整改,不得強制收取茶位費,加強教育培訓并提升服務質量。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日前有網友稱被西貝一門店強收5元茶位費,并稱店方表示“喝不喝都收費,服務員說賈總規定的。”(北京青年報-北青網)
點評:針對強制收取茶位費的做法,帶有區域性消費特征。早在2017年廣州市消委會就曾公開質疑“不喝茶也要收費”已形成一種霸王條款。大部分消費者到餐飲店消費時被迫收取“茶位費”,卻并不知道自己的消費權益受到侵害。
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審批情況匯總
隨著2014年GB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發布,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標準發布之前衛生行政部門關于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公告內容已納入了此標準中。食品伙伴網注冊部整理了2014年至今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申報受理情況,以及GB2760-2014發布之后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批準及不予許可的情況等,供大家參考。(食品伙伴網)
點評:自2014年起,截止至2020年5月31日,國家衛生行政部門(衛健委、原衛計委)共發布226次食品添加劑受理公告,受理食品添加劑新品種373種。
進入地方立法的“公筷公勺”離消費者還有多遠?
6月1日起,“公筷公勺”地方立法在甘肅正式施行。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許多餐館酒店,公筷公勺仍然處于走在“路上”、停在“嘴上”、難以落實到“餐桌上”的尷尬境地。(工人日報)
點評:推廣“分餐夾”“公筷公勺”“分餐制”等餐飲新風,不僅要立法,也需要“市場”與“公益”的多方加持。同時,餐飲企業應該建立“文明餐桌志愿者”制度,像“控煙志愿者”一樣及時勸導和鼓勵消費者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夾”。作為行業監管部門,也應該考慮到餐飲企業購置公筷公勺以及相應設備的成本問題,幫助降低企業購置成本;對于主動積極落實公筷公勺的餐飲企業,也可實行獎勵政策。
檢出金剛烷胺,禁用藥為何陰魂不散?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布《市場監管總局關于17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0年第12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抽取443批次樣品,檢出17批次樣品不合格。其中,湖南省長沙初蓮超市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湖南牧勝飛農副產品貿易有限公司生產的農家雞蛋,金剛烷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中國科學報)
點評:金剛烷胺屢禁不止的原因,除高致病力禽流感外,還有溫和性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病毒存在。“這些傳染病需要有藥物來治療,而金剛烷胺性價比較高,老百姓比較認可”。一方面沒有完美替代藥物。另一方面,對散養戶和部分小型養殖企業來說,仍然缺乏必要的技術指導和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規培訓。
食源性疾病是我國最大食品安全問題 應遵循食品安全五大要點
剛剛過去的2020年“世界食品安全日”,呼吁社會各界和公眾采取行動,共同守護食品安全。日前,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主任韓宏偉通過科普視頻對公眾關心的食源性疾病進行了解讀。他說,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食源性疾病都在時刻威脅著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我國最大的食品安全問題仍然是食源性疾病。(中國質量報)
點評:要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食品安全“五要點”:保持清潔、生熟分開、做熟、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食品安全“五要點”覆蓋了從人到物的食物加工關鍵環節,精煉地總結了預防食源性疾病的有效經驗,適用于食品加工、餐飲單位,特別是家庭廚房。
四機構聯合發布:科學認識益生菌 澄清益生菌十大認知誤區
近年來,益生菌(probiotics)的作用越發受到人們的重視,但不少消費者對益生菌仍存在諸多認知誤區。6月11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CFIC)聯合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華預防醫學會食品衛生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四家專業機構發布了《科學認識益生菌——澄清益生菌的10個常見認知誤區》,幫助消費者更全面了解益生菌相關科學知識。(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點評:《科學認識益生菌》指出,益生菌應當是活菌,死菌不屬于益生菌。大多數研究表明,益生菌活菌的效果優于相應的死菌。但死菌的代謝產物和細胞成分可能有一定健康益處,比如多糖、短鏈脂肪酸等物質都是對健康有益的。《科學認識益生菌》指出,不同菌株之間可能產生協同增效作用,但并不是所有菌株組合都具有這種效果。因此益生菌產品中含有的菌株種類多少與其效果并沒有必然聯系,多種菌株優化搭配方式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除此之外,《科學認識益生菌》還對益生元、益生菌安全性、益生菌健康作用等誤區也進行了解讀和澄清。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20年第23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20年第23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5例。(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控制花生產品中的黃曲霉毒素,避免出現超標的情況。同時應注意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2020年5月份美國FDA拒絕進口我國食品情況(5月匯總)
2020年5月份,美國FDA拒絕進口我國多批次食品,產品不合格主要原因包括全部或部分含有污穢的、腐爛的、分解的物質或其它不適合食用的物質和疑含三聚氰胺和/或三聚氰胺類似物等。(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控制產品質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2020年4月我國食品違反澳大利亞進口食品控制法情況
近日,澳大利亞農業、水和環境部更新4月份進口食品違規情況,通報我國出口腐乳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控制花生產品中的黃曲霉毒素,避免出現超標的情況。同時應注意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2020年6月輸日食品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情況(6月10日更新)
近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更新輸日食品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情況,通報多批次食品及相關產品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控制產品質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受二氧化硫污染 我國一款出口竹笙在澳被召回
2020年6月9日,澳新食品標準局(FSANZ)發布召回通告,TransAsian Food Centre Pty Ltd正在召回一款竹笙,因為產品受到了化學/污染物(二氧化硫)污染。(食品伙伴網)
點評:受召回產品的原產國為中國,保質期為2021年5月30日。在西澳大利亞州的亞洲雜貨店銷售。澳新食品標準局建議消費者不要食用上述產品,可以將產品退回購買地點獲取全額退款。
我國臺灣地區出口果凍不合格 已銷至多國
2020年6月9日,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發布2020.2338號通報,丹麥通過歐盟預警系統通報原產于我國臺灣地區的果凍不合格。據通報,此次產品不合格原因為產品中含有未授權的卡拉膠且食用時存在窒息風險。目前產品已經退出市場。(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相關產品出口商,要充分了解貿易國對產品的進口要求,避免出口產品被通報。
美國解除對我國出口蝦產品的自動扣留
2020年6月5日,美國FDA網站更新了進口預警措施(importalert),其中,對我國1家企業的相關產品解除了自動扣留。(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控制產品質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2.國際食品
泰國繼續延緩從中國進口豬及豬胴體
泰國政府憲報6月5日消息:由于泰國畜牧發展司在2020年1月15日發布延緩從中國進口豬及豬胴體、野豬及野豬胴體的通知,已經在5月13日失效,并且中國爆發了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 ,國際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 : (OIE))說明這種動物疫病會廣泛傳播。(食品伙伴網)
點評:為了防止該疫病蔓延到泰國,泰國繼續延緩從中國進口豬及豬胴體。在5月26日,泰國畜牧發展司發布延緩從中國進口豬、野豬、豬胴體、野豬胴體的通知。該通知在6月5日刊登泰國政府憲報。該通知有效日期為:刊登政府憲報起第2天至第90天。
我國禁止進口俄羅斯不合格雞爪
俄羅斯聯邦獸醫和植物衛生監督局6月5日官網報道:因俄羅斯聯邦C級雞爪不符合我國相關產品感官指標要求(產品帶有淤血、溢血、黑斑、黃皮及其他非正常現象)。(食品伙伴網)
點評:官網稱我國將禁止先前獲準出口上述產品的俄羅斯企業的出口行為,其出口許可證或將被海關總署注銷。目前俄聯邦獸植局已將相關信息通報至地方分局及聯邦權力執行機構獸醫部門。
俄大型乳企EkoNiva(艾克尼娃)與我國簽署乳制品供應合同
俄大型乳企EkoNiva網站6月6日消息:兩周前,該企業與我國簽署一份具有較長保質期乳制品的供應合同,產品預計將于一個月內發貨:通過海運發往大連港。(食品伙伴網)
點評:當前俄羅斯乳制品可通過鐵路(費用較高,但實效快)及海運方式出口中國,其主要競爭對手-新西蘭及歐洲乳品生產商僅能采用海運方式。目前,位于沃羅涅日地區的EkoNiva集團的Anninsky工廠的產品已獲準出口到中國。
越南某企業因違法生產飲料被罰款
越南某媒體2020年6月1日報道:越南Kon Tum省工商部下屬機構市場監管局,經檢查發現某飲料企業有違法生產行為。(食品伙伴網)
點評:針對上述不合格產品,檢查隊給予相應的罰款處理。ARICO飲料產品被處以5260400越南盾(折合人民幣1500元)的罰款。
三、食品科技
中國農科院發布2017—2020年十項重大科研進展
6月1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2017—2020年十項重大科研進展,涵蓋農業生物技術、重大動植物品種選育和推廣應用、農業重大疫病防控、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等多個學科領域。其中“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的進展3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進展4項,“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的進展3項。(央視新聞客戶端)
華中農業大學等發現影響玉米粒重基因
一個由華中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密蘇里大學等單位科研人員組成的中美聯合團隊,報告發現了影響玉米粒重的基因,該基因優化了光合作用,使玉米產量得以提升。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植物生理學》。(中國科學報)
中國農科院研發成功一項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
中國農業科學院一個科研團隊日前在農業污染物快速檢測技術上獲得新突破。科研人員研發成功一套快速檢測系統,5分鐘左右即可檢出農產品中的多種農藥殘留。(新華網)
非洲豬瘟疫苗臨床試驗進展順利
6月10日,《中國科學報》從中國農業科學院2017-2020年重大科研進展發布會上獲悉,由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非洲豬瘟疫苗環境釋放和臨床試驗進展順利。(中國科學報)
日期:20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