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國家藥監局 《關于組織開展2019年度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工作的通知》(國市監檢測〔2019〕111號)和《關于印發2019年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監督抽查工作方案》(豫市監〔2019〕220號)的要求,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省生態環境保護廳于2019年9月組織開展了全省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雙隨機”監督抽查工作。經省局同意,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 總體情況
這次檢查的重點是“未經檢驗檢測或者以篡改數據、結果等方式,出具虛假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為此,省市場監管局舉辦了由全省監管和執法人員參加的檢驗檢測機構 “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隨機抽取儀式,省局主要領導親自出席儀式并講話,省政協委員、消費者代表及20余家新聞媒體共同見證了隨機抽取儀式。現場按5%抽查比例,共抽取了18個省轄市105家機構,其中生態環境監測領域40家,機動車檢驗檢測領域40家,食品檢驗機構25家。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根據現場監督檢查情況,按照《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共撤銷2家機構的資質認定證書;注銷3家機構的資質認定證書;責令存在出具的檢驗檢測數據、結果失實,超資質認定能力范圍出具報告等問題的50家機構進行整改,共處罰款53萬余元。
二、檢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依法依規開展檢驗檢測的意識薄弱。少數檢驗檢測機構法律觀念淡薄、社會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較差,保證檢驗檢測公正性的內部約束機制不夠完善,存在非授權簽字人簽發檢驗檢測報告、缺少檢測記錄或編造檢測報告,超出資質認定證書規定的檢驗檢測能力范圍出具檢驗檢測報告、未經檢驗檢測直接出具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等問題。
(二)環境及檢測設備方面問題突出。部分檢測機構未按檢驗檢測方法要求配備相應環境設施或現有環境設施不能滿足檢驗檢測方法要求,檢測設備無合法溯源證書,未按規定要求進行檢定或校準,缺少檢測儀器設備使用記錄。檢測儀器設備檔案信息不全,部分儀器設備沒有狀態標識或狀態標識管理混亂等問題。
(三)樣品存放和檢驗檢測原始記錄嚴重違規。主要表現部分檢測機構原始記錄不完整,缺少現場檢測儀器使用記錄信息。部分檢測機構存在不按標準開展檢驗檢測工作,機動車檢驗特別是綜合性能檢測數據及報告中普遍存在缺項漏項的問題。部分機構存在檢驗檢測數據和報告無法溯源,涉嫌存在數據失實或虛假的違法行為。個別機構缺少樣品接收狀態描述,接受后的樣品無惟一性標識,樣品管理混亂等。多家檢驗檢測機構的樣品室沒有樣品冷藏保存設備且無冷藏條件記錄。個別檢測機構水質樣品超過保質期,但仍然出具檢驗檢測報告。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認真開展后續整改,落實主體責任。
各檢驗檢測機構要依法履行社會主體責任,強化法律法規和誠信意識,加強資質認定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檢驗檢測方法等內容的培訓學習,進一步規范檢驗檢測行為,提高檢驗檢測質量和服務水平。要認真結合檢查出的問題進行內部審核,真正有效運用質量控制、管理評審等措施,實現檢驗檢測報告的再現和溯源,保證檢驗檢測數據和結果真實、客觀、準確,真正成為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技術支撐。
(二)督促落實整改,嚴肅抓好后處理。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全面運用好此次檢查結果,依法依規對本轄區內發現問題的檢驗檢測機構整改情況,進行跟蹤落實。并通過綜合運用監督抽查、能力驗證、統計監測、信用監管、執法檢查以及新聞宣傳等手段,在機動車檢驗、食品檢驗、環境監測等行業和機構開展監管執法,嚴肅查處超范圍檢驗、出具虛假數據及結果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規范檢驗檢測市場。
(三)加強協同聯動,完善檢驗檢測綜合監管機制。
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要求,運用“互聯網+監管”方式,統籌推進檢驗檢測監管體系建設,加強和深化市場監督、公安、交通、生態環境、農業、衛生與健康、司法、住建、等各部門聯動,加強與信用監管、執法稽查等職能部門的配合,加強信息溝通和工作銜接,發揮市場綜合監管的整體優勢,形成檢驗檢測監管“一盤棋”格局,不斷提升我省檢驗檢測綜合監管能力。
附件:河南省2019年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雙隨機監督檢查情況表
2020年4月30日
河南省2019年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雙隨機監督檢查情況表.pdf
日期:2020-06-04
一、 總體情況
這次檢查的重點是“未經檢驗檢測或者以篡改數據、結果等方式,出具虛假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為此,省市場監管局舉辦了由全省監管和執法人員參加的檢驗檢測機構 “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隨機抽取儀式,省局主要領導親自出席儀式并講話,省政協委員、消費者代表及20余家新聞媒體共同見證了隨機抽取儀式。現場按5%抽查比例,共抽取了18個省轄市105家機構,其中生態環境監測領域40家,機動車檢驗檢測領域40家,食品檢驗機構25家。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根據現場監督檢查情況,按照《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共撤銷2家機構的資質認定證書;注銷3家機構的資質認定證書;責令存在出具的檢驗檢測數據、結果失實,超資質認定能力范圍出具報告等問題的50家機構進行整改,共處罰款53萬余元。
二、檢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依法依規開展檢驗檢測的意識薄弱。少數檢驗檢測機構法律觀念淡薄、社會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較差,保證檢驗檢測公正性的內部約束機制不夠完善,存在非授權簽字人簽發檢驗檢測報告、缺少檢測記錄或編造檢測報告,超出資質認定證書規定的檢驗檢測能力范圍出具檢驗檢測報告、未經檢驗檢測直接出具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等問題。
(二)環境及檢測設備方面問題突出。部分檢測機構未按檢驗檢測方法要求配備相應環境設施或現有環境設施不能滿足檢驗檢測方法要求,檢測設備無合法溯源證書,未按規定要求進行檢定或校準,缺少檢測儀器設備使用記錄。檢測儀器設備檔案信息不全,部分儀器設備沒有狀態標識或狀態標識管理混亂等問題。
(三)樣品存放和檢驗檢測原始記錄嚴重違規。主要表現部分檢測機構原始記錄不完整,缺少現場檢測儀器使用記錄信息。部分檢測機構存在不按標準開展檢驗檢測工作,機動車檢驗特別是綜合性能檢測數據及報告中普遍存在缺項漏項的問題。部分機構存在檢驗檢測數據和報告無法溯源,涉嫌存在數據失實或虛假的違法行為。個別機構缺少樣品接收狀態描述,接受后的樣品無惟一性標識,樣品管理混亂等。多家檢驗檢測機構的樣品室沒有樣品冷藏保存設備且無冷藏條件記錄。個別檢測機構水質樣品超過保質期,但仍然出具檢驗檢測報告。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認真開展后續整改,落實主體責任。
各檢驗檢測機構要依法履行社會主體責任,強化法律法規和誠信意識,加強資質認定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檢驗檢測方法等內容的培訓學習,進一步規范檢驗檢測行為,提高檢驗檢測質量和服務水平。要認真結合檢查出的問題進行內部審核,真正有效運用質量控制、管理評審等措施,實現檢驗檢測報告的再現和溯源,保證檢驗檢測數據和結果真實、客觀、準確,真正成為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技術支撐。
(二)督促落實整改,嚴肅抓好后處理。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全面運用好此次檢查結果,依法依規對本轄區內發現問題的檢驗檢測機構整改情況,進行跟蹤落實。并通過綜合運用監督抽查、能力驗證、統計監測、信用監管、執法檢查以及新聞宣傳等手段,在機動車檢驗、食品檢驗、環境監測等行業和機構開展監管執法,嚴肅查處超范圍檢驗、出具虛假數據及結果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規范檢驗檢測市場。
(三)加強協同聯動,完善檢驗檢測綜合監管機制。
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要求,運用“互聯網+監管”方式,統籌推進檢驗檢測監管體系建設,加強和深化市場監督、公安、交通、生態環境、農業、衛生與健康、司法、住建、等各部門聯動,加強與信用監管、執法稽查等職能部門的配合,加強信息溝通和工作銜接,發揮市場綜合監管的整體優勢,形成檢驗檢測監管“一盤棋”格局,不斷提升我省檢驗檢測綜合監管能力。
附件:河南省2019年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雙隨機監督檢查情況表
2020年4月30日
河南省2019年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雙隨機監督檢查情況表.pdf
日期:20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