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19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0年第9號〕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抽取糧食加工品、食用農產品、乳制品、飲料、食鹽、食糖、茶葉及相關制品、酒類、方便食品、速凍食品、蛋制品、豆制品、水果制品、水產制品、薯類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19大類食品1014批次樣品,檢出其中19批次樣品不合格,涉及食用農產品、水果制品、酒類。主要問題是,農獸藥殘留超標16批次,質量指標與標簽標示值不符的問題2批次,食品添加劑超限量使用問題1批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92號
根據《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20年修訂)》第二百八十五條規定,現發布無菌獸藥、非無菌獸藥、獸用生物制品、原料藥、中藥制劑等5類獸藥生產質量管理的特殊要求,作為《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20年修訂)》配套文件,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農業農村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2020年第二批典型虛假違法廣告案件
為助力農業春耕生產,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立足職能,切實加強農資廣告監管,嚴厲打擊相關農資產品虛假違法廣告,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和農資廣告市場秩序。現公開曝光一批各地查辦的農資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件。(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解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重點人群營養健康指導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廣大居民居家靜態生活時間較長,運動量大幅減少,屏幕時間顯著增多,部分疫情較重地區蔬菜、水產品等新鮮食物供應受限,對居民身心健康產生影響。特別是老年人免疫功能較弱、兒童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和行為形成的關鍵期,長時間居家生活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影響較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食品安全·曝光臺
宜家宣布召回霉菌超標麥片 消費者:不能一退了之
近日,宜家家居官微發布產品召回通知,召回的產品是一款混合水果干麥片,而召回的原因是產品的霉菌含量超標。市場部工作人員表示,此次召回計劃于5月8日開始,為期一個月。而霉菌超標的原因在于生產過程中,麥片內果干的水分有所殘留。如果因為食用了麥片而造成人身傷害,宜家也會負責。(荔枝網)
點評:宜家在此次銷售中,發現麥片霉菌超標問題后進行了及時召回,雖未給消費者造成人身損害,但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有權要求宜家退一賠十。此外,根據《食品安全法》:生產經營問題食品,縣級以上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可作相應處罰。
監控顯示蘇福記廚師向鍋吐口水|被責令停業整頓 市場監管部門吊銷其經營許可證
5月10日下午2時許,市民鄭先生前往西安市城南城市立方5樓的蘇福記吃飯,因為有孩子,他們專門給孩子點了一個燴菜,菜上了后,他覺得味道比較重,就說再點一個給孩子們吃。“ 服務員說,可讓廚師重新做,過了一會兒,重新上了一份燴菜,我們在里面發現了一個煙頭,”鄭先生說,他叫來服務員,對方解釋說,可能是不小心掉進去的,可以看監控。鄭先生去查看了監控,通過監控發現,廚師在后廚沒戴口罩,還專門向炒菜鍋里吐口水,“監控里看的非常清楚,廚師專門彎腰朝向炒菜鍋吐。”(華商網-華商報)
點評:目前,已責令關停該店。根據初步掌握情況,依據食品安全法,雁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該店從嚴處理,并將作出吊銷經營許可證的處罰。下一步,市場監管部門將對轄區所有的中大型餐飲召開警示約談會,通報此次違法行為的查處情況和處罰決定,讓他們舉一反三,夯實企業主題責任,如有違法,將從嚴從重進行處罰。
4人銷售“毒豆芽”獲刑上饒市信州區檢察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近日,一起生產、銷售毒豆芽案經上饒市信州區檢察院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4名被告人被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并各處罰金1萬元,同時各承擔懲罰性賠償金1000元,且在媒體上向廣大市民賠禮道歉。(中國江西網-新法制報)
點評:王某清等4人故意在生產、銷售的豆芽中摻入國家明令禁止的含有4-氯苯氧乙酸鈉的添加劑,損害了公共利益。
疑“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 湖南永興縣依法全面調查
日前,網上一組“大頭娃娃”視頻再度引起外界的關注。視頻顯示,湖南永興縣一家愛嬰坊母嬰店將名為“倍氨敏”的產品當做特醫奶粉銷售,但該產品是蛋白固體飲料。多名孩子長期將其當奶粉飲用后,出現了顱骨突出、用手拍頭、發育遲緩等癥狀,經醫生診斷均患上了佝僂病。對此,湖南省永興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5月13日向北青報記者表示,該縣已經對此事開展調查,有結果將向媒體通報。(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點評:永興縣出面對報道中的5名孩子進行人文關懷,安排人民醫院兒科專家對其全面體檢,并在當地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兒童食品安全全面清查整頓行動。
法院終審判“小兒”固體飲料廠家十倍賠償
寧夏銀川一消費者給寶寶買了固體飲料,標簽標注“小兒”字樣,卻沒有嬰幼兒特殊膳食食品生產許可,他把廠家告上了法院,索賠“退一賠十”。(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點評:乳業專家王丁棉分析指出,生產固體飲料的門檻相對較低,技術含量及研發生產成本也低,但利潤可觀,不少廠商瞄準了這一“商機”,打著“特殊”食品的旗號高價銷售固體飲料產品。而消費者對固體飲料和“特殊”食品的相關知識了解不多,很容易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誤購。希望有關方面針對消費者進一步加強有關消費引導和教育,凝聚各方合力,消除不法固體飲料廠商坑害消費者的土壤和空間。
南昌女子在“奈雪的茶”買歐包回家打開長“白毛”
前幾天,南昌的消費者孫女士給《都市現場》打來電話說,5月5號下午,她在南昌市北京東路百盛優客城市廣場“奈雪的茶”買了一份歐包,回家打開包裝一看,發現竟然長了“白毛”。(都市現場微信號)
點評:針對記者的消費遭遇,律師繆宏韜指出,店家不給小票的行為,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向商家索要購物憑證和服務憑據的時候,商家也應該出具。
外賣商家新款套餐藏貓兒膩 一次性餐具和外賣餐食搭著賣
從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飯館餐廳將不得再主動提供包括筷子、勺子、刀叉等一次性餐具,外賣平臺則默認“不勾選=不需要”模式。新規實施已有10天時間,記者注意到,大部分飯館餐廳送出外賣時已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但也有個別餐館推出了1毛錢的付費一次性餐具包,而且與套餐“捆綁銷售”,消費者想取消都沒門兒。(北京晚報)
點評:從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按照新規的要求,從5月1日起,無論是餐飲經營者,還是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都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并應當設置醒目的提示標識。如違規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用品,將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立即改正,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再次違反規定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3、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小龍蝦銷售出現新形勢:實體店銷量下降 線上訂單大幅提升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進入5月,又到了小龍蝦集中上市的季節。受疫情影響,今年小龍蝦銷售出現新的形勢:實體店銷量下降,線上訂單大幅提升。從“路邊大排檔”到“線上大狂歡”,小龍蝦的熱度是否一如往年?(央廣網)
點評:前期受疫情影響,小龍蝦苗種銷售不出,很多養殖戶蝦苗壓塘,導致小龍蝦堆積塘口,密度較高,個頭偏小,影響了價格。以往企業從養殖戶處批量購入的小龍蝦一般是售賣到各大餐飲店,但如今餐飲業尚未完全恢復元氣,銷路也難以打開。線下銷路不暢,只能轉戰線上。通過網絡主播們直播帶貨,線上小龍蝦的訂單量大幅提升。在很多餐館,小龍蝦外賣訂單量也遠遠大于堂食銷量。
匯總|17家上市乳企2019年年報:伊利、蒙牛、飛鶴凈利潤同比增長;貝因美凈利潤虧損1.03億元
截止到4月30日,我國大多數上市乳制品企業2019年年報陸續發布,食品伙伴網匯總了17家上市乳企2019年年報情況。(食品伙伴網)
點評: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光明乳業、飛鶴、澳優乳業、健合集團等12家企業2019年凈利潤增長,三元股份、莊園牧場、貝因美、西部牧業、熊貓乳品5家乳品企業凈利潤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貝因美、西部牧業凈利潤出現虧損。
山東數千萬只螞蚱“賣不了、放不下”養殖戶渴盼出禁食昆蟲名單
山東省濟南市多個村莊的農戶把養螞蚱當成“致富經”,通過養螞蚱脫貧致富。然而,自今年2月全國“禁野令”出臺后,螞蚱養殖戶們陷入兩難境地,今后是否還能售賣和食用螞蚱,目前仍沒有明確說法。如今,今年第一茬螞蚱已過出棚時間,部分螞蚱甚至已經死亡,數千萬只螞蚱正面臨“賣不了、放不下”的窘境。(中國新聞網)
點評:螞蚱又稱蝗蟲,是農作物的天敵,一直被貼上“害蟲”的標簽。但近年來,這一“害蟲”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被逐漸發掘。螞蚱究竟還能不能食用,不僅是養殖戶的一塊“心病”,也牽動了眾多食客的心。中國食用螞蚱歷史悠久,唐代就有食用蝗蟲記錄,古代蝗區人民結合治蝗將捕到的蝗蟲作為食品,經腌制、曬干或油炸后在集市上出賣,名為“蝗米”“旱蝦”。
外交部證實將暫停接受4家澳大利亞企業肉類產品進口申報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為保障中國消費者健康和安全,中方決定即日起,暫停接受4家澳大利亞企業肉類產品的進口申報。(中國新聞網)
點評:中國海關在對進口肉類產品進行查驗時,連續發現澳大利亞個別企業多批次輸華牛肉產品存在違反雙方主管部門共同確定的檢驗檢疫要求的情況。為保障中國消費者健康和安全,中方決定即日起,暫停接受4家澳大利亞企業肉類產品的進口申報,并已通報澳方主管部門,要求澳方全面徹底調查原因并作出整改。
郴州出現“大頭娃娃”,原因為何?——不懂特醫嬰配粉常識釀成悲劇
近日,湖南郴州永興縣出現嬰兒顱骨突出變成“大頭娃娃”事件,這一事件引起廣泛關注。事情原因如何?家長們如何避免寶寶受到傷害?食品伙伴網帶您勘破真相,避免悲劇重演。 根據《食品安全法》第八十條規定,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應當經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注冊。上市后產品包裝上應標明注冊號,國食注字TY+4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大家在購買時,可以根據注冊號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網站進行查詢。(食品伙伴網)
點評:食品伙伴網提醒廣大家長,如果寶寶被醫生診斷為牛奶過敏,需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經過國家市場監管部門注冊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千萬別被市場上眼花繚亂的“假特醫”食品蒙騙了。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氨基酸類固體飲料不適合嬰幼兒食用
為幫助家長給有特殊需要的寶寶們正確選購合適寶寶體質的“口糧”,廣東省市場監管局5月13日發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提示,目前市場上有不少標識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氨基酸營養粉”“無乳糖營養配方粉”并標稱適用于“過敏寶寶”或“無法食用乳蛋白及多種食物蛋白人群”等的固體飲料,此類產品不屬于“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不能滿足特殊體質嬰幼兒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不適合嬰幼兒特別是12個月齡以下的嬰兒食用。(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點評: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必須經市場監管總局注冊批準,產品標簽應當標識產品名稱、注冊號(格式為:國食注字TY +4位年號+4位順序號)、類別、適用人群、警示說明和注意事項等。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購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時要仔細查看產品標簽,不要輕信個別推銷人員將固體飲料當成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宣傳。如消費者對所購買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存疑,或發現假冒或虛假宣傳違法行為,請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或撥打12345、12315投訴舉報電話。
收款卻不發貨 喜茶吸管杯“超售”該如何收場?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一直很擅長跨界營銷的喜茶近期牽手美國塑料杯品牌康迪克Contigo推出了一系列外形可愛的杯子,共有紅、粉、橙、紫、棕5種顏色,分別對應5款喜茶熱門單品。500ml的喜茶吸管杯官方售價148元,280ml的喜茶玻璃杯官方售價38元。雖然價格略高,但是一上線就被搶購一空。然而,近期多名消費者通過新浪黑貓投訴平臺向《天天315》節目反映,在喜茶GO小程序上搶單成功之后,卻一直不發貨。喜茶在官方微博上的一條抽獎信息下回復部分消費者稱,由于疏忽導致消費者在產品售罄后還能下單,造成了“超售”的情況,將為消費者全額退款并在7月中旬后免費贈送一個杯子。(央廣網)
點評: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胡鋼表示:“喜茶的情況是一個違約的行為,和‘超售’沒有任何關系。對于相關經營者單方提出解決糾紛的方案,消費者可以進行選擇,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然后與經營者之間進行溝通和協商。”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20年第19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20年第19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2例。(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充分了解進口國對產品的要求,注意食品中的農藥殘留以及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2020年4月中國出口韓國食品違反情況(4月匯總)
2020年4月份,我國出口韓國食品違反情況涉及百香果味果凍、辣椒粉和RIO藍莓糖果等。(食品伙伴網)
點評:出口階段違反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均作返回出口國或廢棄處理。
2020年4月美國FDA自動扣留我國食品情況(4月匯總)
4月份以來,美國FDA對我國多家企業的相關產品實施了自動扣留。(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出口企業,要嚴格控制食品生產加工工藝,保證食品的合規性和安全性,規避出口產品被扣留的風險。
日本取消對中國產菠菜中吡唑醚菌酯的強化監控檢查
2020年5月12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藥生食輸發0512第2號:取消對中國產菠菜中吡唑醚菌酯的強化監控檢查。(食品伙伴網)
點評:根據2020年度進口食品等的監控檢查計劃,按2020年3月30日發布的食安輸發0330第2號(最終修正:2020年5月8日發布的生食輸發0508第1號),對食品實施監控檢查此次,根據迄今為止的檢查結果,日本決定取消對中國產胡菠菜中吡唑醚菌酯的監控檢查。
韓國在國外網站上銷售的7種食品中檢出禁用物質,包括1種中國產消脂減肥茶
5月14日,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MFDS)發表消息稱: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購買了今年第1季度國外網站上宣稱有減肥、改善性功能等效果的274種食品,檢查結果顯示:在7種產品(2.6%)中檢出了食品中的禁用物質。(食品伙伴網)
點評:7種食品包括:4種聲稱有減肥效果的產品,3種聲稱有改善性功能的產品。其中,中國產的消脂減肥茶產品(Tummy & Body Fat Reducing Tea)中檢出了番瀉苷(Sennoside),該物質在韓國屬于醫藥品成分,不得用于食品中。
2.國際食品
真相丨倒牛奶、送土豆……疫情之下美國農民難以承受之痛
新冠疫情在美國暴發后,各州先后宣布居家令以應對疫情,社會經濟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美國農業也遭受沉重打擊:農民失去大量客戶訂單、數百萬頭豬和家禽被實施安樂死,大量土豆被扔掉,被倒掉的牛奶填滿一個小湖。(央視新聞客戶端)
點評:《華盛頓郵報》稱,近幾年,受貿易戰和極端天氣影響,美國農民的日子一直不好過。
新加坡色素的使用規定
新加坡對于食品分類及定義、食品添加劑和污染物等食品安全通用要求均在新加坡食品條例(G.N. No. S 264/1988)里進行了規定。(食品伙伴網)
點評:對于哪些產品類別可以使用色素,一些食品可以直接通過產品定義判斷,例如,冷凍甜點產品定義中明確該產品允許使用色素,蜂蜜產品定義明確禁止使用色素。
日本餐館關閉,大量新鮮金槍魚滯銷
為防止冠狀病毒大流行,日本政府要求所有餐館暫停對公眾開放,歌山縣那智勝浦町大量新鮮金槍魚滯銷。高檔的藍鰭金槍魚交易價格降至以往的一半。(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
點評:由于COVID-19大流行及政府采取的強制防護措施,餐廳都已暫時關閉。業主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餐廳是不可能采購海鮮產品的。如果一旦恢復正常活動,會繼續在那智勝浦町漁港購買金槍魚。
加征高額大麥關稅,暫停牛肉進口:中澳貿易爭端何處去?
5月11日周一晚,中國暫停了至少四家澳大利亞屠宰場的肉類出口。中國海關總署網站上,《符合評估審查要求的國家或地區輸華肉類產品名單》中,列出了澳洲四家輸華肉類企業,將暫停受理四家企業2020年5月12日起啟運的輸華肉類產品進口申報。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大麥出口量約88%來自西澳,2018-2019財年西澳出口中國的大麥為212萬噸。盡管到目前為止,由于干旱和中國反傾銷調查的不確定性,澳洲輸華大麥已降至今年的約6億澳元,但中國仍然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大麥市場。(澳華財經在線)
點評:澳洲業界已經愈發擔心,大麥和牛肉還只是一個開端,澳中貿易爭端是否會擴展到其它商品,如葡萄酒和海鮮等。澳洲一些貿易專家認為,澳大利亞和中國具有共同的經濟利益,這場爭端不太可能破壞長期關系。
加拿大再次爆出肉類加工廠工人集體感染新冠病毒
加拿大第二大肉類加工企業——嘉吉公司(Cargill)旗下位于魁北克省的一個加工廠當地時間10日宣布,由于64名員工感染新冠病毒,該廠即日起逐步關閉,將在5月13日前全面停產。(央視新聞客戶端)
點評:從4月下旬開始至今,加拿大已有多家屠宰肉類加工廠爆出疫情的消息。加拿大兩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JBS和嘉吉旗下的多家肉類加工廠先后發現數量不等的工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有的肉類加工廠甚至出現近半工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
三、食品科技
可生食雞蛋來了,你是否“好這口兒”
近日,某企業在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引進“日本38年可生食雞蛋標準”,中國首個可生食級鮮雞蛋企業標準落地。同時,中國首個“可生食雞蛋研究院”揭牌成立。發布會上,該企業負責人稱,在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6項指標上,他們均制定了高于我國現行《蛋與蛋制品的食品安全標準(GB2749)》的企業標準。目前,這種可生食雞蛋已在部分線上線下零售商超銷售。(中國科學報)
浙江大學等破解草地貪夜蛾擴散危害機制
近日,《分子生態學資源》在線發表了染色體水平的草地貪夜蛾基因組,并解析了其快速擴散成災的機制。該成果由浙江大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宜春學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為草地貪夜蛾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基因信息資源。研究團隊鑒定到草地貪夜蛾221個味覺受體基因,遠多于其他昆蟲。鱗翅目昆蟲中較為保守的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也在草地貪夜蛾基因組中明顯擴張,這可能與草地貪夜蛾驚人的寄主范圍有關。(中國科學報)
維生素D缺乏與新冠肺炎病亡率或存強相關性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日報道,在研究了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數據后,科學家發現,嚴重缺乏維生素D與新冠肺炎死亡之間存在著強烈的相關性。與那些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國家相比,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等新冠肺炎病亡率高的國家,患者維生素D水平普遍較低。巴克曼表示,分析顯示,適度的維生素D水平雖然不能防止患者感染病毒,但可以減少并發癥,防止感染者死亡。而且,這種相關性或許也有助于揭示與新冠肺炎有關的其他謎團,比如為什么兒童病亡率較低。兒童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獲得性免疫系統,這是免疫系統的第二道防線,更可能出現過度反應。(科技日報)
染色體級別基因組密碼破解茶香之謎的“前世今生”
近日,安徽農業大學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宛曉春和韋朝領研究團隊找到了答案,他們獲得了茶樹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并揭示了栽培茶樹適應性進化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分子植物》。這將大力推動茶樹生物學基礎研究。(中國科學報)
日期:2020-05-16
1、通知·公告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19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0年第9號〕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抽取糧食加工品、食用農產品、乳制品、飲料、食鹽、食糖、茶葉及相關制品、酒類、方便食品、速凍食品、蛋制品、豆制品、水果制品、水產制品、薯類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19大類食品1014批次樣品,檢出其中19批次樣品不合格,涉及食用農產品、水果制品、酒類。主要問題是,農獸藥殘留超標16批次,質量指標與標簽標示值不符的問題2批次,食品添加劑超限量使用問題1批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92號
根據《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20年修訂)》第二百八十五條規定,現發布無菌獸藥、非無菌獸藥、獸用生物制品、原料藥、中藥制劑等5類獸藥生產質量管理的特殊要求,作為《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20年修訂)》配套文件,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農業農村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2020年第二批典型虛假違法廣告案件
為助力農業春耕生產,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立足職能,切實加強農資廣告監管,嚴厲打擊相關農資產品虛假違法廣告,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和農資廣告市場秩序。現公開曝光一批各地查辦的農資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件。(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解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重點人群營養健康指導建議》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廣大居民居家靜態生活時間較長,運動量大幅減少,屏幕時間顯著增多,部分疫情較重地區蔬菜、水產品等新鮮食物供應受限,對居民身心健康產生影響。特別是老年人免疫功能較弱、兒童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和行為形成的關鍵期,長時間居家生活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影響較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食品安全·曝光臺
宜家宣布召回霉菌超標麥片 消費者:不能一退了之
近日,宜家家居官微發布產品召回通知,召回的產品是一款混合水果干麥片,而召回的原因是產品的霉菌含量超標。市場部工作人員表示,此次召回計劃于5月8日開始,為期一個月。而霉菌超標的原因在于生產過程中,麥片內果干的水分有所殘留。如果因為食用了麥片而造成人身傷害,宜家也會負責。(荔枝網)
點評:宜家在此次銷售中,發現麥片霉菌超標問題后進行了及時召回,雖未給消費者造成人身損害,但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有權要求宜家退一賠十。此外,根據《食品安全法》:生產經營問題食品,縣級以上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可作相應處罰。
監控顯示蘇福記廚師向鍋吐口水|被責令停業整頓 市場監管部門吊銷其經營許可證
5月10日下午2時許,市民鄭先生前往西安市城南城市立方5樓的蘇福記吃飯,因為有孩子,他們專門給孩子點了一個燴菜,菜上了后,他覺得味道比較重,就說再點一個給孩子們吃。“ 服務員說,可讓廚師重新做,過了一會兒,重新上了一份燴菜,我們在里面發現了一個煙頭,”鄭先生說,他叫來服務員,對方解釋說,可能是不小心掉進去的,可以看監控。鄭先生去查看了監控,通過監控發現,廚師在后廚沒戴口罩,還專門向炒菜鍋里吐口水,“監控里看的非常清楚,廚師專門彎腰朝向炒菜鍋吐。”(華商網-華商報)
點評:目前,已責令關停該店。根據初步掌握情況,依據食品安全法,雁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該店從嚴處理,并將作出吊銷經營許可證的處罰。下一步,市場監管部門將對轄區所有的中大型餐飲召開警示約談會,通報此次違法行為的查處情況和處罰決定,讓他們舉一反三,夯實企業主題責任,如有違法,將從嚴從重進行處罰。
4人銷售“毒豆芽”獲刑上饒市信州區檢察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近日,一起生產、銷售毒豆芽案經上饒市信州區檢察院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4名被告人被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并各處罰金1萬元,同時各承擔懲罰性賠償金1000元,且在媒體上向廣大市民賠禮道歉。(中國江西網-新法制報)
點評:王某清等4人故意在生產、銷售的豆芽中摻入國家明令禁止的含有4-氯苯氧乙酸鈉的添加劑,損害了公共利益。
疑“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 湖南永興縣依法全面調查
日前,網上一組“大頭娃娃”視頻再度引起外界的關注。視頻顯示,湖南永興縣一家愛嬰坊母嬰店將名為“倍氨敏”的產品當做特醫奶粉銷售,但該產品是蛋白固體飲料。多名孩子長期將其當奶粉飲用后,出現了顱骨突出、用手拍頭、發育遲緩等癥狀,經醫生診斷均患上了佝僂病。對此,湖南省永興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5月13日向北青報記者表示,該縣已經對此事開展調查,有結果將向媒體通報。(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點評:永興縣出面對報道中的5名孩子進行人文關懷,安排人民醫院兒科專家對其全面體檢,并在當地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兒童食品安全全面清查整頓行動。
法院終審判“小兒”固體飲料廠家十倍賠償
寧夏銀川一消費者給寶寶買了固體飲料,標簽標注“小兒”字樣,卻沒有嬰幼兒特殊膳食食品生產許可,他把廠家告上了法院,索賠“退一賠十”。(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點評:乳業專家王丁棉分析指出,生產固體飲料的門檻相對較低,技術含量及研發生產成本也低,但利潤可觀,不少廠商瞄準了這一“商機”,打著“特殊”食品的旗號高價銷售固體飲料產品。而消費者對固體飲料和“特殊”食品的相關知識了解不多,很容易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誤購。希望有關方面針對消費者進一步加強有關消費引導和教育,凝聚各方合力,消除不法固體飲料廠商坑害消費者的土壤和空間。
南昌女子在“奈雪的茶”買歐包回家打開長“白毛”
前幾天,南昌的消費者孫女士給《都市現場》打來電話說,5月5號下午,她在南昌市北京東路百盛優客城市廣場“奈雪的茶”買了一份歐包,回家打開包裝一看,發現竟然長了“白毛”。(都市現場微信號)
點評:針對記者的消費遭遇,律師繆宏韜指出,店家不給小票的行為,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向商家索要購物憑證和服務憑據的時候,商家也應該出具。
外賣商家新款套餐藏貓兒膩 一次性餐具和外賣餐食搭著賣
從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飯館餐廳將不得再主動提供包括筷子、勺子、刀叉等一次性餐具,外賣平臺則默認“不勾選=不需要”模式。新規實施已有10天時間,記者注意到,大部分飯館餐廳送出外賣時已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但也有個別餐館推出了1毛錢的付費一次性餐具包,而且與套餐“捆綁銷售”,消費者想取消都沒門兒。(北京晚報)
點評:從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按照新規的要求,從5月1日起,無論是餐飲經營者,還是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都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并應當設置醒目的提示標識。如違規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用品,將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立即改正,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再次違反規定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3、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小龍蝦銷售出現新形勢:實體店銷量下降 線上訂單大幅提升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進入5月,又到了小龍蝦集中上市的季節。受疫情影響,今年小龍蝦銷售出現新的形勢:實體店銷量下降,線上訂單大幅提升。從“路邊大排檔”到“線上大狂歡”,小龍蝦的熱度是否一如往年?(央廣網)
點評:前期受疫情影響,小龍蝦苗種銷售不出,很多養殖戶蝦苗壓塘,導致小龍蝦堆積塘口,密度較高,個頭偏小,影響了價格。以往企業從養殖戶處批量購入的小龍蝦一般是售賣到各大餐飲店,但如今餐飲業尚未完全恢復元氣,銷路也難以打開。線下銷路不暢,只能轉戰線上。通過網絡主播們直播帶貨,線上小龍蝦的訂單量大幅提升。在很多餐館,小龍蝦外賣訂單量也遠遠大于堂食銷量。
匯總|17家上市乳企2019年年報:伊利、蒙牛、飛鶴凈利潤同比增長;貝因美凈利潤虧損1.03億元
截止到4月30日,我國大多數上市乳制品企業2019年年報陸續發布,食品伙伴網匯總了17家上市乳企2019年年報情況。(食品伙伴網)
點評: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光明乳業、飛鶴、澳優乳業、健合集團等12家企業2019年凈利潤增長,三元股份、莊園牧場、貝因美、西部牧業、熊貓乳品5家乳品企業凈利潤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貝因美、西部牧業凈利潤出現虧損。
山東數千萬只螞蚱“賣不了、放不下”養殖戶渴盼出禁食昆蟲名單
山東省濟南市多個村莊的農戶把養螞蚱當成“致富經”,通過養螞蚱脫貧致富。然而,自今年2月全國“禁野令”出臺后,螞蚱養殖戶們陷入兩難境地,今后是否還能售賣和食用螞蚱,目前仍沒有明確說法。如今,今年第一茬螞蚱已過出棚時間,部分螞蚱甚至已經死亡,數千萬只螞蚱正面臨“賣不了、放不下”的窘境。(中國新聞網)
點評:螞蚱又稱蝗蟲,是農作物的天敵,一直被貼上“害蟲”的標簽。但近年來,這一“害蟲”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被逐漸發掘。螞蚱究竟還能不能食用,不僅是養殖戶的一塊“心病”,也牽動了眾多食客的心。中國食用螞蚱歷史悠久,唐代就有食用蝗蟲記錄,古代蝗區人民結合治蝗將捕到的蝗蟲作為食品,經腌制、曬干或油炸后在集市上出賣,名為“蝗米”“旱蝦”。
外交部證實將暫停接受4家澳大利亞企業肉類產品進口申報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為保障中國消費者健康和安全,中方決定即日起,暫停接受4家澳大利亞企業肉類產品的進口申報。(中國新聞網)
點評:中國海關在對進口肉類產品進行查驗時,連續發現澳大利亞個別企業多批次輸華牛肉產品存在違反雙方主管部門共同確定的檢驗檢疫要求的情況。為保障中國消費者健康和安全,中方決定即日起,暫停接受4家澳大利亞企業肉類產品的進口申報,并已通報澳方主管部門,要求澳方全面徹底調查原因并作出整改。
郴州出現“大頭娃娃”,原因為何?——不懂特醫嬰配粉常識釀成悲劇
近日,湖南郴州永興縣出現嬰兒顱骨突出變成“大頭娃娃”事件,這一事件引起廣泛關注。事情原因如何?家長們如何避免寶寶受到傷害?食品伙伴網帶您勘破真相,避免悲劇重演。 根據《食品安全法》第八十條規定,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應當經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注冊。上市后產品包裝上應標明注冊號,國食注字TY+4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大家在購買時,可以根據注冊號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網站進行查詢。(食品伙伴網)
點評:食品伙伴網提醒廣大家長,如果寶寶被醫生診斷為牛奶過敏,需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經過國家市場監管部門注冊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千萬別被市場上眼花繚亂的“假特醫”食品蒙騙了。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氨基酸類固體飲料不適合嬰幼兒食用
為幫助家長給有特殊需要的寶寶們正確選購合適寶寶體質的“口糧”,廣東省市場監管局5月13日發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提示,目前市場上有不少標識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氨基酸營養粉”“無乳糖營養配方粉”并標稱適用于“過敏寶寶”或“無法食用乳蛋白及多種食物蛋白人群”等的固體飲料,此類產品不屬于“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不能滿足特殊體質嬰幼兒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不適合嬰幼兒特別是12個月齡以下的嬰兒食用。(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點評: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必須經市場監管總局注冊批準,產品標簽應當標識產品名稱、注冊號(格式為:國食注字TY +4位年號+4位順序號)、類別、適用人群、警示說明和注意事項等。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購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時要仔細查看產品標簽,不要輕信個別推銷人員將固體飲料當成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宣傳。如消費者對所購買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存疑,或發現假冒或虛假宣傳違法行為,請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或撥打12345、12315投訴舉報電話。
收款卻不發貨 喜茶吸管杯“超售”該如何收場?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一直很擅長跨界營銷的喜茶近期牽手美國塑料杯品牌康迪克Contigo推出了一系列外形可愛的杯子,共有紅、粉、橙、紫、棕5種顏色,分別對應5款喜茶熱門單品。500ml的喜茶吸管杯官方售價148元,280ml的喜茶玻璃杯官方售價38元。雖然價格略高,但是一上線就被搶購一空。然而,近期多名消費者通過新浪黑貓投訴平臺向《天天315》節目反映,在喜茶GO小程序上搶單成功之后,卻一直不發貨。喜茶在官方微博上的一條抽獎信息下回復部分消費者稱,由于疏忽導致消費者在產品售罄后還能下單,造成了“超售”的情況,將為消費者全額退款并在7月中旬后免費贈送一個杯子。(央廣網)
點評: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胡鋼表示:“喜茶的情況是一個違約的行為,和‘超售’沒有任何關系。對于相關經營者單方提出解決糾紛的方案,消費者可以進行選擇,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然后與經營者之間進行溝通和協商。”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20年第19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20年第19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2例。(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充分了解進口國對產品的要求,注意食品中的農藥殘留以及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2020年4月中國出口韓國食品違反情況(4月匯總)
2020年4月份,我國出口韓國食品違反情況涉及百香果味果凍、辣椒粉和RIO藍莓糖果等。(食品伙伴網)
點評:出口階段違反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均作返回出口國或廢棄處理。
2020年4月美國FDA自動扣留我國食品情況(4月匯總)
4月份以來,美國FDA對我國多家企業的相關產品實施了自動扣留。(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出口企業,要嚴格控制食品生產加工工藝,保證食品的合規性和安全性,規避出口產品被扣留的風險。
日本取消對中國產菠菜中吡唑醚菌酯的強化監控檢查
2020年5月12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藥生食輸發0512第2號:取消對中國產菠菜中吡唑醚菌酯的強化監控檢查。(食品伙伴網)
點評:根據2020年度進口食品等的監控檢查計劃,按2020年3月30日發布的食安輸發0330第2號(最終修正:2020年5月8日發布的生食輸發0508第1號),對食品實施監控檢查此次,根據迄今為止的檢查結果,日本決定取消對中國產胡菠菜中吡唑醚菌酯的監控檢查。
韓國在國外網站上銷售的7種食品中檢出禁用物質,包括1種中國產消脂減肥茶
5月14日,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MFDS)發表消息稱: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購買了今年第1季度國外網站上宣稱有減肥、改善性功能等效果的274種食品,檢查結果顯示:在7種產品(2.6%)中檢出了食品中的禁用物質。(食品伙伴網)
點評:7種食品包括:4種聲稱有減肥效果的產品,3種聲稱有改善性功能的產品。其中,中國產的消脂減肥茶產品(Tummy & Body Fat Reducing Tea)中檢出了番瀉苷(Sennoside),該物質在韓國屬于醫藥品成分,不得用于食品中。
2.國際食品
真相丨倒牛奶、送土豆……疫情之下美國農民難以承受之痛
新冠疫情在美國暴發后,各州先后宣布居家令以應對疫情,社會經濟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美國農業也遭受沉重打擊:農民失去大量客戶訂單、數百萬頭豬和家禽被實施安樂死,大量土豆被扔掉,被倒掉的牛奶填滿一個小湖。(央視新聞客戶端)
點評:《華盛頓郵報》稱,近幾年,受貿易戰和極端天氣影響,美國農民的日子一直不好過。
新加坡色素的使用規定
新加坡對于食品分類及定義、食品添加劑和污染物等食品安全通用要求均在新加坡食品條例(G.N. No. S 264/1988)里進行了規定。(食品伙伴網)
點評:對于哪些產品類別可以使用色素,一些食品可以直接通過產品定義判斷,例如,冷凍甜點產品定義中明確該產品允許使用色素,蜂蜜產品定義明確禁止使用色素。
日本餐館關閉,大量新鮮金槍魚滯銷
為防止冠狀病毒大流行,日本政府要求所有餐館暫停對公眾開放,歌山縣那智勝浦町大量新鮮金槍魚滯銷。高檔的藍鰭金槍魚交易價格降至以往的一半。(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
點評:由于COVID-19大流行及政府采取的強制防護措施,餐廳都已暫時關閉。業主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餐廳是不可能采購海鮮產品的。如果一旦恢復正常活動,會繼續在那智勝浦町漁港購買金槍魚。
加征高額大麥關稅,暫停牛肉進口:中澳貿易爭端何處去?
5月11日周一晚,中國暫停了至少四家澳大利亞屠宰場的肉類出口。中國海關總署網站上,《符合評估審查要求的國家或地區輸華肉類產品名單》中,列出了澳洲四家輸華肉類企業,將暫停受理四家企業2020年5月12日起啟運的輸華肉類產品進口申報。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大麥出口量約88%來自西澳,2018-2019財年西澳出口中國的大麥為212萬噸。盡管到目前為止,由于干旱和中國反傾銷調查的不確定性,澳洲輸華大麥已降至今年的約6億澳元,但中國仍然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大麥市場。(澳華財經在線)
點評:澳洲業界已經愈發擔心,大麥和牛肉還只是一個開端,澳中貿易爭端是否會擴展到其它商品,如葡萄酒和海鮮等。澳洲一些貿易專家認為,澳大利亞和中國具有共同的經濟利益,這場爭端不太可能破壞長期關系。
加拿大再次爆出肉類加工廠工人集體感染新冠病毒
加拿大第二大肉類加工企業——嘉吉公司(Cargill)旗下位于魁北克省的一個加工廠當地時間10日宣布,由于64名員工感染新冠病毒,該廠即日起逐步關閉,將在5月13日前全面停產。(央視新聞客戶端)
點評:從4月下旬開始至今,加拿大已有多家屠宰肉類加工廠爆出疫情的消息。加拿大兩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JBS和嘉吉旗下的多家肉類加工廠先后發現數量不等的工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有的肉類加工廠甚至出現近半工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
三、食品科技
可生食雞蛋來了,你是否“好這口兒”
近日,某企業在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引進“日本38年可生食雞蛋標準”,中國首個可生食級鮮雞蛋企業標準落地。同時,中國首個“可生食雞蛋研究院”揭牌成立。發布會上,該企業負責人稱,在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6項指標上,他們均制定了高于我國現行《蛋與蛋制品的食品安全標準(GB2749)》的企業標準。目前,這種可生食雞蛋已在部分線上線下零售商超銷售。(中國科學報)
浙江大學等破解草地貪夜蛾擴散危害機制
近日,《分子生態學資源》在線發表了染色體水平的草地貪夜蛾基因組,并解析了其快速擴散成災的機制。該成果由浙江大學、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宜春學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為草地貪夜蛾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基因信息資源。研究團隊鑒定到草地貪夜蛾221個味覺受體基因,遠多于其他昆蟲。鱗翅目昆蟲中較為保守的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也在草地貪夜蛾基因組中明顯擴張,這可能與草地貪夜蛾驚人的寄主范圍有關。(中國科學報)
維生素D缺乏與新冠肺炎病亡率或存強相關性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日報道,在研究了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數據后,科學家發現,嚴重缺乏維生素D與新冠肺炎死亡之間存在著強烈的相關性。與那些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國家相比,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等新冠肺炎病亡率高的國家,患者維生素D水平普遍較低。巴克曼表示,分析顯示,適度的維生素D水平雖然不能防止患者感染病毒,但可以減少并發癥,防止感染者死亡。而且,這種相關性或許也有助于揭示與新冠肺炎有關的其他謎團,比如為什么兒童病亡率較低。兒童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獲得性免疫系統,這是免疫系統的第二道防線,更可能出現過度反應。(科技日報)
染色體級別基因組密碼破解茶香之謎的“前世今生”
近日,安徽農業大學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宛曉春和韋朝領研究團隊找到了答案,他們獲得了茶樹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并揭示了栽培茶樹適應性進化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分子植物》。這將大力推動茶樹生物學基礎研究。(中國科學報)
日期:20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