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食品伙伴網匯總的食品資訊一周熱聞(3.29—4.4),轉載請注明食品伙伴網。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相關問題咨詢向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回函
2020年1月,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收到保健食品會員企業關于“衛食健字”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相關問題的咨詢,并就技術指標及企業標準號等問題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司去函咨詢。3月26日,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收到總局特食司回函。(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25號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已經2020年3月17日國務院第86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國務院)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2019年畜禽及蜂產品獸藥殘留監控結果的通報
2019年共完成畜禽及蜂產品獸藥殘留檢測9740批,包括豬肝、豬肉、牛奶、牛肉、羊肉、雞肝、雞肉、雞蛋、蜂產品等9類產品。9190批畜禽產品樣品中,合格9163批,合格率99.71%。550批蜂產品樣品中,合格547批,合格率99.45%。(農業農村部)
農業農村部關于集中開展違法違規調運生豬行為專項整治的通知
當前,正值生豬補欄增養的關鍵時節,種豬、仔豬調運頻繁,違法違規調運行為時有發生,3月份發生的5起家豬非洲豬瘟疫情均由違法違規調運引發。為有效控制非洲豬瘟疫情跨區域傳播風險,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保障生豬規范有序調運,促進生豬生產加快恢復,農業農村部決定自4月1日起至6月1日,集中開展為期60天左右的違法違規調運生豬行為專項整治。(農業農村部)
2、食品安全·曝光臺
售賣無批文保健品 泰木谷的“時間投資”究竟是啥?
“我父親在泰木谷APP上購買各類高價產品超8000多元,維權QQ群里還有人稱在平臺上已經花了三四萬元,結果發現很多都是‘三無’產品,所謂區塊鏈技術支持的‘時間資產’也難以提現。”廣東省廉江市的黃女士對中新經緯記者稱。近日,多位消費者反映在泰木谷商城購買了大量無批文的保健品,人參、白酒等。(中新經緯)
點評:針對泰木谷平臺上產品的來源,“時間資產”如何提現等問題,中新經緯記者致電泰木谷官網電話,對方語音提示為空號;泰木谷總部招商負責人的手機聯系方式,對方語音提示同樣為空號。3月26日,中新經緯致函泰木谷官方郵箱,截止發稿前,對方尚未回復。目前,泰木谷平臺微信公眾號因涉嫌違規已無法顯示。
假茅臺案值近2000萬元被告因詐騙罪獲刑15年
從制售假冒飛天茅臺到誘騙受害人前往酒廠參觀考察,再到組織假鑒定師鑒定酒品為正品……近日,提供如此一條龍“服務”的被告人李某因詐騙罪被溫州樂清市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5年。(新華網)
點評:執法機關查獲,這些假冒的飛天系列茅臺酒,共有929箱、5574瓶。經鑒定,查獲的所有茅臺酒均屬于假冒貴州茅臺酒,所有證書及工作證都是假的。
春茶上市 真假“西湖龍井”誰能分得清?地理標志保護難解品牌亂象
購買不熟悉的地方特色農產品應該如何選擇?據了解,包括龍井茶在內的眾多特色農產品都已被國家知識產權部門認定為地理標志產品,市民選購時可首先認準官方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已累計批準地理標志產品2385個,核準專用標志使用企業8484家。不過,從市場現狀看,地理標志保護并未解決特色農產品的品牌亂象問題。(北京日報)
點評:地理標志保護并不能解決消費者的選擇困惑。因為買到了沒有地理標志的西湖龍井,也不一定是假冒偽劣商品。北京市北斗鼎銘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祝偉表示,如果該產品確實出產于規定的地域范圍,即使沒有獲得許可使用地理標志名稱,也屬于正當使用,不涉及侵權。此外,一位茶商表示,從整個產業鏈來說,今后的發展方向應該是走向品牌化發展,讓知名品牌成為茶葉的品質保證。
打算賣給食堂,一男子囤積32萬元假調料被判一年半
雞精、酵母、醬油、老干媽……執法人員在一處倉庫內,查獲了26種假冒名牌調味料,價值32萬余元,而該倉庫的實際管理人張某稱,這些調料他是對外銷售給食堂、工地等買家的。記者從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獲悉,張某因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被豐臺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北京日報客戶端)
點評: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為獲取非法利益,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鑒于已起獲的商品尚未銷售,系犯罪未遂,綜合全案證據,法院一審以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張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17萬元。
為求口感在卷粉中添加硼砂銷售 夫妻雙雙獲刑
福建省明溪縣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一起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案,被告人邱某和張某均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1000元。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被告人邱某伙同張某在明溪縣雪峰鎮經營小吃店期間,為了便于制作,使口感更佳,遂購買硼砂添加到米漿中,制成卷粉銷售給不特定對象,違法所得人民幣1000元。2019年2月1日,明溪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縣公安局對二被告人所經營的“放心小吃店”進行抽樣檢測,經三明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綜合技術服務中心檢驗,邱某、張某所銷售的卷粉檢測出硼砂的含量為525mg/kg。(中國法院網)
點評: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邱某、張某在其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其行為已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公訴機關指控的事實和罪名均成立。二被告人共同故意犯罪,是共同犯罪。二被告人到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認罪認罰,自愿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積極退贓,依法可以從輕處罰。根據邱某、張某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危害程度、悔罪表現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遂作出上述判決。
山東巨強生物公司因對板栗飲品進行虛假宣傳被罰5.6萬元
中國裁判文書網近日發布的行政裁定書顯示,山東巨強生物食品有限公司因違法廣告宣傳行政處罰,被莒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停止發布違法廣告消除影響,并罰款人民幣5.6萬元”。因該公司在規定的期限內未提出復議申請,亦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且逾期未履行上述處罰,莒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獲得法院的支持。(中國網)
點評:裁判文書披露,山東巨強生物食品有限公司2006年開始利用官方網站對其產品板栗飲品功能進行虛假宣傳,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
3、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標準|2020年4月143項食品及相關標準正式實施,新增標準占九成多
據食品伙伴網不完全統計,2020年4月143項食品及相關標準正式實施,其中新增標準135項,代替標準8項,新增標準占標準總數的94.4%。(食品伙伴網)
點評:4月起實施的標準中,國家標準12項,地方標準44項,行業標準39項,團體標準29項,國家計量技術規范19項。這些標準涉及產品或原料的標準、規程規范標準、檢測方法標準等,其中,行業標準涉及輕工標準、農業標準、林業行業標準、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等。
嚴格執行“十不得” 確保非洲豬瘟疫情不反彈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第285號公告,圍繞生豬全產業鏈非洲豬瘟防控,重申了防控工作“十不得”。公告出臺的背景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內容?下一步,將采取哪些措施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就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農民日報)
點評:“十不得”主要重申了防疫主體和各級畜牧獸醫部門應當遵守的規定。生豬養殖、販運、交易、屠宰等各環節生產經營者,都要切實落實防疫主體責任。而地方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要切實負起監管責任,執行相關規定。此外,執業獸醫等從事生豬診療和其他技術服務的人員,也要嚴格遵守,如在工作中發現疑似非洲豬瘟疫情,應當立即報告當地畜牧獸醫部門。普通群眾發現疑似疫情和相關違法違規情況的,也要及時報告或舉報。
部分糧食出口國限制出口,我國老百姓米袋子會有影響嗎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糧食出口國傳出限制出口的信息,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28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表示,我國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供求總體寬松,完全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新華社客戶端)
點評: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出口國采取限制出口措施,可能會加劇國際市場糧食價格的波動,但對目前我國糧食市場的影響不大,有利于消化不合理糧食庫存,減輕國內部分糧食品種庫存壓力。
最高檢:以非碘鹽充當碘鹽將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等追責
記者今天從最高人民檢察院了解到,《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廢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非法經營食鹽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已于2020年2月19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三屆檢察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0年4月1日起施行。(人民網)
點評:該解釋廢止后,對以非碘鹽充當碘鹽或者以工業用鹽等非食鹽充當食鹽等危害食鹽安全的行為,人民檢察院可以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0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3〕12號)的規定,分別不同情況,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或者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或者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責任。
《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表決通過 將于5月1日起施行
《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3月31日在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表決通過,將于5月1日起施行。(央廣網)
點評:《條例》增加了“防范重大公共衛生風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立法目的,確立了“普遍保護、限制利用、嚴格監督”的基本原則。《條例》擴大了野生動物保護管理范圍。“《條例》根據《決定》,將保護的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陸生野生動物納入《條例》的調整范圍,明確禁止獵捕、禁止交易、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范圍,筑牢公共衛生安全的閘門。” 此外,《條例》還嚴格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的相關制度;完善禁止非法獵捕野生動物規定;嚴格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落實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規定。
疫情期間農產品收貯運及產地初加工環節風險分析與防控建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地方的農產品存在銷售不暢、初加工放緩等問題,如果收貯不當,不僅會造成更大損失,還可能帶來質量安全風險。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發布疫情期間農產品收貯運及產地初加工環節重點風險與防控措施,供農業生產經營、加工銷售等主體參考。(農民日報)
點評: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在部監管司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項的支持下,根據近年來對10大類94種共計228個品種的農產品在收貯運環節風險開展的篩查與評估,總結形成了疫情期間農產品收貯運及產地初加工環節重點風險與防控措施,為質量安全監管和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對如何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意見與建議
食品安全問題始終是關系到群眾健康和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食用農產品是食品生產的主要原料,其質量安全最終決定了食品安全。由此可見,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是當前影響食品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食品安全的基礎環節,也是關鍵點。確保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對解決食品安全“源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質量報)
點評: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要堅持“產”“管”并舉,綜合施策,堅持“四個最嚴”,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產地環境治理和生產源頭管控,切實加強執法監管和專項治理,不斷探索新機制和有效做法。
公安部推出十項措施 打擊食藥環和知識產權領域犯罪保障復工復產
為全力以赴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工作,公安部日前推出公安機關依法打擊食藥環和知識產權領域犯罪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十項措施。(央視新聞客戶端)
點評:依法嚴厲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重點打擊假借防控疫情名義,以在食品中非法添加藥品等方式制售有毒有害食品、保健食品,制售病死肉、過期食品,制售不合格餐具包材,危害校園食品安全等犯罪活動,保障復工復產復學餐桌安全。
保健食品產品技術要求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
產品技術要求是保障保健食品質量可控的重要技術資料,也是保健食品注冊證書附件的重要組成部分。《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規定了保健食品產品技術要求的主要內容,《保健食品注冊審評審批工作細則(2016年版)》《保健食品注冊申請服務指南(2016年版)》等規范性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各項內容的具體要求。但是,在審評過程中,我們發現申請人提交的產品技術要求材料質量不高,問題較多,極大地影響了審評工作效率。為進一步提高申請材料質量,提升工作效率,我們將產品技術要求常見問題和注意事項進行了匯總,供注冊申請人借鑒。(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審評中心)
點評: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一)注冊信息系統填報的產品技術要求與紙版資料不一致。請按照最終確定版本,認真、逐項填寫產品技術要求內容。產品技術要求電子版應為文本格式,請勿提交PDF、圖片、鏈接等格式文件。(二)延續、變更、轉讓等注冊申請,提交的產品技術要求內容與原注冊內容不一致。請根據原批準證書及附件、注冊申請材料,按照新的規定,完善產品技術要求。(三)擅自修改產品技術要求未發補內容。補充資料中需提交產品技術要求的,不要擅自修改審評意見未涉及內容,同時產品技術要求電子版與紙版內容保持一致。(四)其他常見問題等。
別讓胃中“幽靈”幽門螺旋桿菌橫行——“餐桌革命”迫在眉睫
疫情當前,分餐制再度成為熱詞。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社會就曾興起分餐熱。伴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分餐制再度進入社會視野,而與共餐密切相關的幽門螺旋桿菌也再度引起人們關注。(新華網)
點評:鑒于幽門螺旋桿菌與多種癌癥、炎癥發生密切相關,因此一旦出現泛酸不適、飽脹等消化道癥狀,要及時就診。而幽門螺旋桿菌的預防尤其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實行餐具的消毒,推行公筷制、分餐制。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2020年3月輸日食品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情況(3月30日更新)
近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更新輸日食品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情況,通報多批次食品及相關產品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避免出口產品被通報。
美國修訂從我國進口新鮮香梨的要求
據美國聯邦公報消息,2020年3月27日,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驗局(APHIS)發布2020-06374號文件,修訂從我國進口新鮮香梨的要求,并允許從其他生產地區進口新鮮香梨。(食品伙伴網)
點評:根據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驗局已經確定,應用一種或多種植物衛生措施足以減輕從我國其他產區進口新鮮香梨引入或傳播植物害蟲或有害雜草的風險。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20年第13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20年第13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5例。(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不使用歐盟未授權物質,注意食品中致病菌的存在和農藥殘留以及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避免出口產品被通報。
韓國向中國出口的人參制品、乳制品數量大幅增加
4月1日,據韓媒報道,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和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表示:為了將新冠疫情給農產品、食品出口企業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上個月以中國為對象,共進行了60場緊急促銷活動,結果人參制品和乳制品等的出口量大幅增加。(食品伙伴網)
點評: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表示:由于新冠疫情期間韓國農產品、食品的出口條件不佳,生產農戶和出口企業正面臨困境。目前正在快速改變世界消費市場的主要渠道,開發多種網絡渠道事業,為擴大韓國農產品、食品出口做出更多努力。
含未授權農藥殘留 我國出口綠茶被通報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0年3月30日,波蘭通過RASFF通報我國出口綠茶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充分了解進口國對產品的要求,不使用歐盟未授權物質,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2.國際食品
食用烘焙食品易感染新冠病毒?謠言!世衛組織沒說過!
據今日印度消息,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社交媒體上便充斥著大量預防新冠肺炎的民間秘方和養生食譜,但其中大部分信息都有待考證。最近一張帶有世界衛生組織(WHO)標識的圖片在網上被瘋轉,圖片上說:“停止食用烘焙食品!絕對不要食用烘焙食品,因為烘焙食品不可清洗,食用容易感染新冠病毒。”這張圖片上還加了世衛組織的標識,讓人乍一眼看上去誤以為是世衛組織官方發布的。(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點評:今日印度辟謠作戰室發現,在疫情期間,世衛組織沒有發布任何與烘焙食品有關的公告,目前尚無證據表明烘焙食品容易被冠狀病毒污染。世衛組織和專家目前已經發布了一些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基本防護措施。
應對疫情 巴西農業生產保持穩定相關行業期待擴大對華農產品出口
巴西農業部部長特蕾莎·克里斯蒂娜日前表示,為抗擊新冠肺炎,在疫情大流行期全國農業生產將正常進行。她明確表示,政府為防范疫情擴散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如居家隔離、臨時暫停商業活動等)不應該是絕對的,農業生產與供應均應保持不變。她強調,巴西是一個大糧倉,是糧食生產國,民眾無需對糧食供應狀況產生憂慮。(科技日報)
點評:農業部國際關系司司長里貝羅指出,自2009年以來,中國就是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巴西期待擴大對中國的大豆、玉米、肉類等農產品出口。巴西相關行業也期待以此為契機擴大對華農產品出口份額。
全球糧食市場面臨沖擊,三大國際組織呼吁避免破壞食品供應鏈
當地時間3月31日,世貿組織(WTO)、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衛組織(WHO)三大機構發布聯合聲明,呼吁各國政府盡量減少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涉及食品貿易的邊境限制,確保全球糧食安全,避免“破壞性措施”的重現。(第一財經)
點評:聲明強調,食品供應的不確定性可能引發一波出口限制浪潮,導致全球市場短缺。三大機構指出,這種反應會改變糧食供求之間的平衡,導致價格飆升和價格波動加劇。各國必須避免上述“破壞性措施”的重現,確保貿易暢通,保障食品生產者和銷售者得到防疫保護。聯合聲明指出,同時也確保消費者,尤其是在疫情中最脆弱的消費者,能夠繼續在保證嚴格防疫措施的條件下于社區內獲得食物。
泰國限制雞蛋出口以供內銷
泰國農業和合作社部3月26日消息: 該部部長Chalermchai 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泰國國內消費雞蛋增長了3-5倍,導致一些地區出現供應短缺,雞蛋價格昂貴,為應對這一情況,該部已經采取措施,限制和減緩出口新鮮雞蛋,直至這個問題得到解決,同時蛋雞養殖場可以延長保質期,以保證泰國國內市場充足供應雞蛋。(食品伙伴網)
點評:畜牧發展部根據農業和合作社部部長命令將檢查雞蛋收集中心或銷售雞蛋處,在全泰國范圍內檢查雞蛋數量,嚴格控制產蛋雞的來源,防止產蛋不明和不安全的雞蛋銷售給消費者。
俄羅斯農業部制定國內食品市場維穩措施
俄羅斯農業部官網3月27日報道,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為維護本國及歐亞經濟聯盟相關國家食品市場的穩定性,俄羅斯農業部農業部制定了系列與谷物及其加工產品相關的措施用以確保內需供應。(食品伙伴網)
點評:相關措施包括:建立重要農作物如小麥、玉米、大麥和黑麥出口限制性機制和自3月27日起開始對商品采取干預性措施等。
三、食品科技
雞蛋吃多吃少都不好研究揭示我國成年人每周食用3~6個雞蛋為宜
日前,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研究人員發現,雞蛋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腦卒中等)及總死亡風險間的關聯呈現U型關系,吃雞蛋過多或過少均不利于心血管健康。該研究發現,每周吃3~6個雞蛋的人,心血管疾病及總死亡風險最低。相比較,每周吃雞蛋不足1個的人,心血管疾病及總死亡風險分別升高22%和29%;而每周吃10個或以上雞蛋的人,相應的風險則分別升高39%和13%。相關論文刊登于《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中國科學報)
大豆異黃酮可改善慢性睡眠障礙所致記憶損傷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食品營養與功能因子利用創新團隊以大豆異黃酮為研究對象,采用慢性睡眠干擾小鼠模型評價大豆異黃酮的益智功效并探索其作用機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植物療法研究》上。(科學網)
美媒:研究表明高鹽飲食會削弱免疫系統
美媒稱,高鹽飲食不僅不利于控制血壓,而且不利于免疫系統。這是在波恩大學醫院領導下完成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參考消息網)
北海道研究團隊:每天攝取海帶能有效改善血清膽固醇
綜合日本《北海道新聞》的報道,由日本海帶生產者及流通企業組建的北海道海帶消費擴大協會與大妻女子大學教授青江誠一郎組建的研究團隊發現,每天攝取海帶可以有效改善血清膽固醇的值以及體脂率、并能減輕體重。(人民網)
日期:2020-04-04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相關問題咨詢向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回函
2020年1月,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收到保健食品會員企業關于“衛食健字”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相關問題的咨詢,并就技術指標及企業標準號等問題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司去函咨詢。3月26日,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收到總局特食司回函。(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25號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已經2020年3月17日國務院第86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國務院)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2019年畜禽及蜂產品獸藥殘留監控結果的通報
2019年共完成畜禽及蜂產品獸藥殘留檢測9740批,包括豬肝、豬肉、牛奶、牛肉、羊肉、雞肝、雞肉、雞蛋、蜂產品等9類產品。9190批畜禽產品樣品中,合格9163批,合格率99.71%。550批蜂產品樣品中,合格547批,合格率99.45%。(農業農村部)
農業農村部關于集中開展違法違規調運生豬行為專項整治的通知
當前,正值生豬補欄增養的關鍵時節,種豬、仔豬調運頻繁,違法違規調運行為時有發生,3月份發生的5起家豬非洲豬瘟疫情均由違法違規調運引發。為有效控制非洲豬瘟疫情跨區域傳播風險,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保障生豬規范有序調運,促進生豬生產加快恢復,農業農村部決定自4月1日起至6月1日,集中開展為期60天左右的違法違規調運生豬行為專項整治。(農業農村部)
2、食品安全·曝光臺
售賣無批文保健品 泰木谷的“時間投資”究竟是啥?
“我父親在泰木谷APP上購買各類高價產品超8000多元,維權QQ群里還有人稱在平臺上已經花了三四萬元,結果發現很多都是‘三無’產品,所謂區塊鏈技術支持的‘時間資產’也難以提現。”廣東省廉江市的黃女士對中新經緯記者稱。近日,多位消費者反映在泰木谷商城購買了大量無批文的保健品,人參、白酒等。(中新經緯)
點評:針對泰木谷平臺上產品的來源,“時間資產”如何提現等問題,中新經緯記者致電泰木谷官網電話,對方語音提示為空號;泰木谷總部招商負責人的手機聯系方式,對方語音提示同樣為空號。3月26日,中新經緯致函泰木谷官方郵箱,截止發稿前,對方尚未回復。目前,泰木谷平臺微信公眾號因涉嫌違規已無法顯示。
假茅臺案值近2000萬元被告因詐騙罪獲刑15年
從制售假冒飛天茅臺到誘騙受害人前往酒廠參觀考察,再到組織假鑒定師鑒定酒品為正品……近日,提供如此一條龍“服務”的被告人李某因詐騙罪被溫州樂清市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5年。(新華網)
點評:執法機關查獲,這些假冒的飛天系列茅臺酒,共有929箱、5574瓶。經鑒定,查獲的所有茅臺酒均屬于假冒貴州茅臺酒,所有證書及工作證都是假的。
春茶上市 真假“西湖龍井”誰能分得清?地理標志保護難解品牌亂象
購買不熟悉的地方特色農產品應該如何選擇?據了解,包括龍井茶在內的眾多特色農產品都已被國家知識產權部門認定為地理標志產品,市民選購時可首先認準官方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已累計批準地理標志產品2385個,核準專用標志使用企業8484家。不過,從市場現狀看,地理標志保護并未解決特色農產品的品牌亂象問題。(北京日報)
點評:地理標志保護并不能解決消費者的選擇困惑。因為買到了沒有地理標志的西湖龍井,也不一定是假冒偽劣商品。北京市北斗鼎銘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祝偉表示,如果該產品確實出產于規定的地域范圍,即使沒有獲得許可使用地理標志名稱,也屬于正當使用,不涉及侵權。此外,一位茶商表示,從整個產業鏈來說,今后的發展方向應該是走向品牌化發展,讓知名品牌成為茶葉的品質保證。
打算賣給食堂,一男子囤積32萬元假調料被判一年半
雞精、酵母、醬油、老干媽……執法人員在一處倉庫內,查獲了26種假冒名牌調味料,價值32萬余元,而該倉庫的實際管理人張某稱,這些調料他是對外銷售給食堂、工地等買家的。記者從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獲悉,張某因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被豐臺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北京日報客戶端)
點評: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為獲取非法利益,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鑒于已起獲的商品尚未銷售,系犯罪未遂,綜合全案證據,法院一審以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張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17萬元。
為求口感在卷粉中添加硼砂銷售 夫妻雙雙獲刑
福建省明溪縣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一起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案,被告人邱某和張某均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1000元。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被告人邱某伙同張某在明溪縣雪峰鎮經營小吃店期間,為了便于制作,使口感更佳,遂購買硼砂添加到米漿中,制成卷粉銷售給不特定對象,違法所得人民幣1000元。2019年2月1日,明溪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縣公安局對二被告人所經營的“放心小吃店”進行抽樣檢測,經三明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綜合技術服務中心檢驗,邱某、張某所銷售的卷粉檢測出硼砂的含量為525mg/kg。(中國法院網)
點評: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邱某、張某在其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其行為已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公訴機關指控的事實和罪名均成立。二被告人共同故意犯罪,是共同犯罪。二被告人到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認罪認罰,自愿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積極退贓,依法可以從輕處罰。根據邱某、張某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危害程度、悔罪表現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遂作出上述判決。
山東巨強生物公司因對板栗飲品進行虛假宣傳被罰5.6萬元
中國裁判文書網近日發布的行政裁定書顯示,山東巨強生物食品有限公司因違法廣告宣傳行政處罰,被莒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停止發布違法廣告消除影響,并罰款人民幣5.6萬元”。因該公司在規定的期限內未提出復議申請,亦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且逾期未履行上述處罰,莒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獲得法院的支持。(中國網)
點評:裁判文書披露,山東巨強生物食品有限公司2006年開始利用官方網站對其產品板栗飲品功能進行虛假宣傳,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
3、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標準|2020年4月143項食品及相關標準正式實施,新增標準占九成多
據食品伙伴網不完全統計,2020年4月143項食品及相關標準正式實施,其中新增標準135項,代替標準8項,新增標準占標準總數的94.4%。(食品伙伴網)
點評:4月起實施的標準中,國家標準12項,地方標準44項,行業標準39項,團體標準29項,國家計量技術規范19項。這些標準涉及產品或原料的標準、規程規范標準、檢測方法標準等,其中,行業標準涉及輕工標準、農業標準、林業行業標準、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等。
嚴格執行“十不得” 確保非洲豬瘟疫情不反彈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第285號公告,圍繞生豬全產業鏈非洲豬瘟防控,重申了防控工作“十不得”。公告出臺的背景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內容?下一步,將采取哪些措施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就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農民日報)
點評:“十不得”主要重申了防疫主體和各級畜牧獸醫部門應當遵守的規定。生豬養殖、販運、交易、屠宰等各環節生產經營者,都要切實落實防疫主體責任。而地方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要切實負起監管責任,執行相關規定。此外,執業獸醫等從事生豬診療和其他技術服務的人員,也要嚴格遵守,如在工作中發現疑似非洲豬瘟疫情,應當立即報告當地畜牧獸醫部門。普通群眾發現疑似疫情和相關違法違規情況的,也要及時報告或舉報。
部分糧食出口國限制出口,我國老百姓米袋子會有影響嗎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糧食出口國傳出限制出口的信息,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28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表示,我國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供求總體寬松,完全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新華社客戶端)
點評: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出口國采取限制出口措施,可能會加劇國際市場糧食價格的波動,但對目前我國糧食市場的影響不大,有利于消化不合理糧食庫存,減輕國內部分糧食品種庫存壓力。
最高檢:以非碘鹽充當碘鹽將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等追責
記者今天從最高人民檢察院了解到,《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廢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非法經營食鹽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已于2020年2月19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三屆檢察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0年4月1日起施行。(人民網)
點評:該解釋廢止后,對以非碘鹽充當碘鹽或者以工業用鹽等非食鹽充當食鹽等危害食鹽安全的行為,人民檢察院可以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0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3〕12號)的規定,分別不同情況,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或者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或者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責任。
《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表決通過 將于5月1日起施行
《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3月31日在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表決通過,將于5月1日起施行。(央廣網)
點評:《條例》增加了“防范重大公共衛生風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立法目的,確立了“普遍保護、限制利用、嚴格監督”的基本原則。《條例》擴大了野生動物保護管理范圍。“《條例》根據《決定》,將保護的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陸生野生動物納入《條例》的調整范圍,明確禁止獵捕、禁止交易、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范圍,筑牢公共衛生安全的閘門。” 此外,《條例》還嚴格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的相關制度;完善禁止非法獵捕野生動物規定;嚴格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落實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規定。
疫情期間農產品收貯運及產地初加工環節風險分析與防控建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地方的農產品存在銷售不暢、初加工放緩等問題,如果收貯不當,不僅會造成更大損失,還可能帶來質量安全風險。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發布疫情期間農產品收貯運及產地初加工環節重點風險與防控措施,供農業生產經營、加工銷售等主體參考。(農民日報)
點評: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在部監管司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項的支持下,根據近年來對10大類94種共計228個品種的農產品在收貯運環節風險開展的篩查與評估,總結形成了疫情期間農產品收貯運及產地初加工環節重點風險與防控措施,為質量安全監管和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對如何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意見與建議
食品安全問題始終是關系到群眾健康和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食用農產品是食品生產的主要原料,其質量安全最終決定了食品安全。由此可見,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是當前影響食品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食品安全的基礎環節,也是關鍵點。確保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對解決食品安全“源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質量報)
點評: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要堅持“產”“管”并舉,綜合施策,堅持“四個最嚴”,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產地環境治理和生產源頭管控,切實加強執法監管和專項治理,不斷探索新機制和有效做法。
公安部推出十項措施 打擊食藥環和知識產權領域犯罪保障復工復產
為全力以赴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工作,公安部日前推出公安機關依法打擊食藥環和知識產權領域犯罪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十項措施。(央視新聞客戶端)
點評:依法嚴厲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重點打擊假借防控疫情名義,以在食品中非法添加藥品等方式制售有毒有害食品、保健食品,制售病死肉、過期食品,制售不合格餐具包材,危害校園食品安全等犯罪活動,保障復工復產復學餐桌安全。
保健食品產品技術要求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
產品技術要求是保障保健食品質量可控的重要技術資料,也是保健食品注冊證書附件的重要組成部分。《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規定了保健食品產品技術要求的主要內容,《保健食品注冊審評審批工作細則(2016年版)》《保健食品注冊申請服務指南(2016年版)》等規范性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各項內容的具體要求。但是,在審評過程中,我們發現申請人提交的產品技術要求材料質量不高,問題較多,極大地影響了審評工作效率。為進一步提高申請材料質量,提升工作效率,我們將產品技術要求常見問題和注意事項進行了匯總,供注冊申請人借鑒。(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審評中心)
點評: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一)注冊信息系統填報的產品技術要求與紙版資料不一致。請按照最終確定版本,認真、逐項填寫產品技術要求內容。產品技術要求電子版應為文本格式,請勿提交PDF、圖片、鏈接等格式文件。(二)延續、變更、轉讓等注冊申請,提交的產品技術要求內容與原注冊內容不一致。請根據原批準證書及附件、注冊申請材料,按照新的規定,完善產品技術要求。(三)擅自修改產品技術要求未發補內容。補充資料中需提交產品技術要求的,不要擅自修改審評意見未涉及內容,同時產品技術要求電子版與紙版內容保持一致。(四)其他常見問題等。
別讓胃中“幽靈”幽門螺旋桿菌橫行——“餐桌革命”迫在眉睫
疫情當前,分餐制再度成為熱詞。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社會就曾興起分餐熱。伴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分餐制再度進入社會視野,而與共餐密切相關的幽門螺旋桿菌也再度引起人們關注。(新華網)
點評:鑒于幽門螺旋桿菌與多種癌癥、炎癥發生密切相關,因此一旦出現泛酸不適、飽脹等消化道癥狀,要及時就診。而幽門螺旋桿菌的預防尤其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實行餐具的消毒,推行公筷制、分餐制。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2020年3月輸日食品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情況(3月30日更新)
近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更新輸日食品違反日本食品衛生法情況,通報多批次食品及相關產品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避免出口產品被通報。
美國修訂從我國進口新鮮香梨的要求
據美國聯邦公報消息,2020年3月27日,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驗局(APHIS)發布2020-06374號文件,修訂從我國進口新鮮香梨的要求,并允許從其他生產地區進口新鮮香梨。(食品伙伴網)
點評:根據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驗局已經確定,應用一種或多種植物衛生措施足以減輕從我國其他產區進口新鮮香梨引入或傳播植物害蟲或有害雜草的風險。
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2020年第13周)
據歐盟官方網站消息,在2020年第13周通報中,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中國食品及相關產品有5例。(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不使用歐盟未授權物質,注意食品中致病菌的存在和農藥殘留以及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避免出口產品被通報。
韓國向中國出口的人參制品、乳制品數量大幅增加
4月1日,據韓媒報道,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和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表示:為了將新冠疫情給農產品、食品出口企業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上個月以中國為對象,共進行了60場緊急促銷活動,結果人參制品和乳制品等的出口量大幅增加。(食品伙伴網)
點評: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表示:由于新冠疫情期間韓國農產品、食品的出口條件不佳,生產農戶和出口企業正面臨困境。目前正在快速改變世界消費市場的主要渠道,開發多種網絡渠道事業,為擴大韓國農產品、食品出口做出更多努力。
含未授權農藥殘留 我國出口綠茶被通報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20年3月30日,波蘭通過RASFF通報我國出口綠茶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充分了解進口國對產品的要求,不使用歐盟未授權物質,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規避出口風險。
2.國際食品
食用烘焙食品易感染新冠病毒?謠言!世衛組織沒說過!
據今日印度消息,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社交媒體上便充斥著大量預防新冠肺炎的民間秘方和養生食譜,但其中大部分信息都有待考證。最近一張帶有世界衛生組織(WHO)標識的圖片在網上被瘋轉,圖片上說:“停止食用烘焙食品!絕對不要食用烘焙食品,因為烘焙食品不可清洗,食用容易感染新冠病毒。”這張圖片上還加了世衛組織的標識,讓人乍一眼看上去誤以為是世衛組織官方發布的。(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點評:今日印度辟謠作戰室發現,在疫情期間,世衛組織沒有發布任何與烘焙食品有關的公告,目前尚無證據表明烘焙食品容易被冠狀病毒污染。世衛組織和專家目前已經發布了一些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基本防護措施。
應對疫情 巴西農業生產保持穩定相關行業期待擴大對華農產品出口
巴西農業部部長特蕾莎·克里斯蒂娜日前表示,為抗擊新冠肺炎,在疫情大流行期全國農業生產將正常進行。她明確表示,政府為防范疫情擴散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如居家隔離、臨時暫停商業活動等)不應該是絕對的,農業生產與供應均應保持不變。她強調,巴西是一個大糧倉,是糧食生產國,民眾無需對糧食供應狀況產生憂慮。(科技日報)
點評:農業部國際關系司司長里貝羅指出,自2009年以來,中國就是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巴西期待擴大對中國的大豆、玉米、肉類等農產品出口。巴西相關行業也期待以此為契機擴大對華農產品出口份額。
全球糧食市場面臨沖擊,三大國際組織呼吁避免破壞食品供應鏈
當地時間3月31日,世貿組織(WTO)、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衛組織(WHO)三大機構發布聯合聲明,呼吁各國政府盡量減少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涉及食品貿易的邊境限制,確保全球糧食安全,避免“破壞性措施”的重現。(第一財經)
點評:聲明強調,食品供應的不確定性可能引發一波出口限制浪潮,導致全球市場短缺。三大機構指出,這種反應會改變糧食供求之間的平衡,導致價格飆升和價格波動加劇。各國必須避免上述“破壞性措施”的重現,確保貿易暢通,保障食品生產者和銷售者得到防疫保護。聯合聲明指出,同時也確保消費者,尤其是在疫情中最脆弱的消費者,能夠繼續在保證嚴格防疫措施的條件下于社區內獲得食物。
泰國限制雞蛋出口以供內銷
泰國農業和合作社部3月26日消息: 該部部長Chalermchai 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泰國國內消費雞蛋增長了3-5倍,導致一些地區出現供應短缺,雞蛋價格昂貴,為應對這一情況,該部已經采取措施,限制和減緩出口新鮮雞蛋,直至這個問題得到解決,同時蛋雞養殖場可以延長保質期,以保證泰國國內市場充足供應雞蛋。(食品伙伴網)
點評:畜牧發展部根據農業和合作社部部長命令將檢查雞蛋收集中心或銷售雞蛋處,在全泰國范圍內檢查雞蛋數量,嚴格控制產蛋雞的來源,防止產蛋不明和不安全的雞蛋銷售給消費者。
俄羅斯農業部制定國內食品市場維穩措施
俄羅斯農業部官網3月27日報道,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為維護本國及歐亞經濟聯盟相關國家食品市場的穩定性,俄羅斯農業部農業部制定了系列與谷物及其加工產品相關的措施用以確保內需供應。(食品伙伴網)
點評:相關措施包括:建立重要農作物如小麥、玉米、大麥和黑麥出口限制性機制和自3月27日起開始對商品采取干預性措施等。
三、食品科技
雞蛋吃多吃少都不好研究揭示我國成年人每周食用3~6個雞蛋為宜
日前,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研究人員發現,雞蛋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腦卒中等)及總死亡風險間的關聯呈現U型關系,吃雞蛋過多或過少均不利于心血管健康。該研究發現,每周吃3~6個雞蛋的人,心血管疾病及總死亡風險最低。相比較,每周吃雞蛋不足1個的人,心血管疾病及總死亡風險分別升高22%和29%;而每周吃10個或以上雞蛋的人,相應的風險則分別升高39%和13%。相關論文刊登于《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中國科學報)
大豆異黃酮可改善慢性睡眠障礙所致記憶損傷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食品營養與功能因子利用創新團隊以大豆異黃酮為研究對象,采用慢性睡眠干擾小鼠模型評價大豆異黃酮的益智功效并探索其作用機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植物療法研究》上。(科學網)
美媒:研究表明高鹽飲食會削弱免疫系統
美媒稱,高鹽飲食不僅不利于控制血壓,而且不利于免疫系統。這是在波恩大學醫院領導下完成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參考消息網)
北海道研究團隊:每天攝取海帶能有效改善血清膽固醇
綜合日本《北海道新聞》的報道,由日本海帶生產者及流通企業組建的北海道海帶消費擴大協會與大妻女子大學教授青江誠一郎組建的研究團隊發現,每天攝取海帶可以有效改善血清膽固醇的值以及體脂率、并能減輕體重。(人民網)
日期:20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