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2020年追溯重點工作部署,扎實推進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發揮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作用,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疫情防控阻擊戰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各地要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重點工作不松懈,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要統籌兼顧、精心謀劃、認真部署,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當前能立即推動的要迅速行動,當前不具備條件的,待疫情結束后,立即組織實施。戰疫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和密切接觸,要轉變監管工作方式,加快適應信息化工作方式, 充分發揮質量追溯在保安全保供給方面的作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社會全局穩定作出貢獻。
二、推動平臺互聯互通。中央1號文件、農業農村部1號文件將推進部省平臺對接和農產品追溯體系互聯互通作為2020年重點任務,質量追溯要堅持全國“一盤棋”,上下聯動。今年要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國家標準,對省級平臺數據格式、接口規范、網絡安全等進行進一步改造提升,加快完成山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信息平臺和國家追溯平臺的對接,進一步完善業務功能及操作流程,確保平臺功能日趨完善、操作簡便易用。各地已建有追溯平臺的,要加快與省級平臺的對接和融合;未建有本級追溯平臺的,不再支持市縣新建追溯平臺,統一使用國家和省級追溯平臺。
三、推進平臺全面應用。在“三品一標”納入追溯管理的基礎上,推動所有生產主體逐步納入追溯平臺。各地要加強追溯工作指導和績效管理,加快推進國家追溯平臺和山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信息平臺全面推廣應用,大幅提高企業主體注冊率和標志使用率。充分依托國家追溯平臺和山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信息平臺線上功能,開展主體注冊、質量追溯、基地巡查、檢驗檢測、日常執法,推進網格化監管。通過線上數據分析,精準定位薄弱環節和薄弱地區,實施定向指導和服務。今年追溯推廣應用工作要列入食品安全考核、質量工作考核,重點推進,全面落實。
四、建立主體信用檔案。國家追溯平臺賬號尚未組織發放到位的地區,應盡快行動,做到機構類賬號(監管賬號、執法賬號、檢測賬號)應發盡發,企業類賬號應審盡審。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應安排專職人員盡快登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進行注冊,實現監管名錄電子化管理,同時納入追溯范圍。各市要督促縣級追溯平臺管理人員,每日登陸國家追溯平臺,對本地注冊企業進行審核,主體信息審核工作原則上不能超過3個工作日。同時,要督促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完整記錄農業投入品使用情況;動物疫病、植物病蟲草害發生和防治情況;動植物屠宰、捕撈、收獲日期等,把行政處罰、行政許可和監管情況作為信用檔案的重要內容。
五、加快追溯點建設。繼續擴大追溯覆蓋面,解決追溯“最后一公里”難題。省廳繼續推進第三批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追溯點建設。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爭取財政支持,推動本級追溯點建設,為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配備追溯設備和合格證打印設備,鼓勵企業自行配備相關設備,開展追溯工作。已建設完成的第一、二批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追溯點和長治市追溯點以及有條件的“三品一標”企業要率先開展追溯工作,后續開展創建的安全縣也要迅速部署開展追溯,為全面試行合格證制度夯實基礎。
六、建立合格證與追溯銜接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山西省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在調度總結地方經驗基礎上,完善山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信息平臺合格證打印模塊。堅持“以認證農產品為基礎,以追溯體系為抓手,實施證碼結合”的推廣模式,建立合格證與質量追溯銜接機制,減少企業重復操作,實現質量合格承諾與全程追溯一體化運行。各地要督促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利用追溯平臺合格證模塊,生成并打印合格證。要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快建立健全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機制。
七、全面落實追溯掛鉤意見。各地要加強組織協調,推進追溯“四掛鉤”的實施,拿出具體辦法。加強組織協調,認真調研各方反映,適時調度工作進展,組織開展檢查。各地和廳屬有關單位要按照國家和省廳的要求,積極引導和指導相關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申請開展相關創建、驗收或認定(認證)工作時,將應用追溯平臺等實施追溯管理作為必要條件,嚴格把關,切實做好各層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證、農業展會等“四掛鉤”工作。
八、廣泛開展業務培訓。省廳適時采取傳統培訓與遠程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對各地進行培訓。各地要配備業務人員,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機構賬號分配,加強對縣鄉各類用戶操作培訓,指導熟練掌握農產品追溯平臺操作要求。縣鄉級要重點抓好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培訓,組織和指導主體開展各項業務,推動追溯業務廣泛開展。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
2020年3月20日
日期:2020-03-26
一、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各地要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重點工作不松懈,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要統籌兼顧、精心謀劃、認真部署,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當前能立即推動的要迅速行動,當前不具備條件的,待疫情結束后,立即組織實施。戰疫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和密切接觸,要轉變監管工作方式,加快適應信息化工作方式, 充分發揮質量追溯在保安全保供給方面的作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社會全局穩定作出貢獻。
二、推動平臺互聯互通。中央1號文件、農業農村部1號文件將推進部省平臺對接和農產品追溯體系互聯互通作為2020年重點任務,質量追溯要堅持全國“一盤棋”,上下聯動。今年要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國家標準,對省級平臺數據格式、接口規范、網絡安全等進行進一步改造提升,加快完成山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信息平臺和國家追溯平臺的對接,進一步完善業務功能及操作流程,確保平臺功能日趨完善、操作簡便易用。各地已建有追溯平臺的,要加快與省級平臺的對接和融合;未建有本級追溯平臺的,不再支持市縣新建追溯平臺,統一使用國家和省級追溯平臺。
三、推進平臺全面應用。在“三品一標”納入追溯管理的基礎上,推動所有生產主體逐步納入追溯平臺。各地要加強追溯工作指導和績效管理,加快推進國家追溯平臺和山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信息平臺全面推廣應用,大幅提高企業主體注冊率和標志使用率。充分依托國家追溯平臺和山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信息平臺線上功能,開展主體注冊、質量追溯、基地巡查、檢驗檢測、日常執法,推進網格化監管。通過線上數據分析,精準定位薄弱環節和薄弱地區,實施定向指導和服務。今年追溯推廣應用工作要列入食品安全考核、質量工作考核,重點推進,全面落實。
四、建立主體信用檔案。國家追溯平臺賬號尚未組織發放到位的地區,應盡快行動,做到機構類賬號(監管賬號、執法賬號、檢測賬號)應發盡發,企業類賬號應審盡審。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應安排專職人員盡快登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進行注冊,實現監管名錄電子化管理,同時納入追溯范圍。各市要督促縣級追溯平臺管理人員,每日登陸國家追溯平臺,對本地注冊企業進行審核,主體信息審核工作原則上不能超過3個工作日。同時,要督促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完整記錄農業投入品使用情況;動物疫病、植物病蟲草害發生和防治情況;動植物屠宰、捕撈、收獲日期等,把行政處罰、行政許可和監管情況作為信用檔案的重要內容。
五、加快追溯點建設。繼續擴大追溯覆蓋面,解決追溯“最后一公里”難題。省廳繼續推進第三批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追溯點建設。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爭取財政支持,推動本級追溯點建設,為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配備追溯設備和合格證打印設備,鼓勵企業自行配備相關設備,開展追溯工作。已建設完成的第一、二批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追溯點和長治市追溯點以及有條件的“三品一標”企業要率先開展追溯工作,后續開展創建的安全縣也要迅速部署開展追溯,為全面試行合格證制度夯實基礎。
六、建立合格證與追溯銜接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山西省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在調度總結地方經驗基礎上,完善山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信息平臺合格證打印模塊。堅持“以認證農產品為基礎,以追溯體系為抓手,實施證碼結合”的推廣模式,建立合格證與質量追溯銜接機制,減少企業重復操作,實現質量合格承諾與全程追溯一體化運行。各地要督促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利用追溯平臺合格證模塊,生成并打印合格證。要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快建立健全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機制。
七、全面落實追溯掛鉤意見。各地要加強組織協調,推進追溯“四掛鉤”的實施,拿出具體辦法。加強組織協調,認真調研各方反映,適時調度工作進展,組織開展檢查。各地和廳屬有關單位要按照國家和省廳的要求,積極引導和指導相關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申請開展相關創建、驗收或認定(認證)工作時,將應用追溯平臺等實施追溯管理作為必要條件,嚴格把關,切實做好各層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證、農業展會等“四掛鉤”工作。
八、廣泛開展業務培訓。省廳適時采取傳統培訓與遠程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對各地進行培訓。各地要配備業務人員,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機構賬號分配,加強對縣鄉各類用戶操作培訓,指導熟練掌握農產品追溯平臺操作要求。縣鄉級要重點抓好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培訓,組織和指導主體開展各項業務,推動追溯業務廣泛開展。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
2020年3月20日
日期:202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