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本稿件來自食品伙伴網食品論壇網友“民富食安”
看了很多關于"雙匯瘦肉精"的深度報道,有點驚訝,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認知,錯誤的認知比無知還可怕。選幾個很有代表意義的片段:
1.政府的解釋:
赴河南督導調查的農業部官員表示,只要是抽檢自然會有漏洞,"瘦肉精"事件暴露出整個監管鏈條上的缺陷。全國每年出欄生豬6億頭。應對這樣龐大的生豬生產和供應量,實行全部檢測或者高比例檢測難度很大。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3/21/c_121210092.htm
2.企業的理解:
"企業自檢是通過化驗生豬尿樣定性分析。公司執行集團4.5%的標準比例抽檢。"濟源雙匯公司原總經理曹連友稱,"由于實行以銷定產,每天加工生豬在2000頭至6000頭,如果提高抽檢比例勢必耗時耗力,難以保證生產進度。"
http://roll.sohu.com/20110321/n304632570.shtml
3.專家的意見: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何計國接受媒體采訪時則解釋,明確豬肉檢測主要使用的破壞性檢驗手段,檢了后食品就不能被加工和食用了,所以只能抽樣,不能每個都查。他建議采用多種檢測方法,比如可以在生豬屠宰前進行每一頭的尿檢。這樣就可以一頭頭地去檢。
http://money.163.com/11/0319/11/6VGML82T00253B0H.html
我最害怕專家和官員在關鍵時刻,出來混淆是非!不管是出了什么事情,我們國民都有權利知道事實以及事實的全部,我們有知情權,我們也有問責權!
1.抽檢的基本原理
農業部每年要保證6億頭豬的安全,確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還要管好上千萬頭奶牛)。但由"只要是抽檢自然會有漏洞"引出"整個監管鏈存在缺陷",我覺得說得不夠科學。很簡單的反問一句,你在市場買橘子的時候,嘗一個是酸的,你還會再嘗第二個然后再決定是否購買嗎?
抽檢自然會有漏洞,這句話沒有問題,但是不夠全面,有點誤導讀者。抽檢的基本原理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樣中就發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記住,是"小概率事件"!根據央視的報道,如果80%的豬都是"瘦肉精"豬,這就不是小概率事件了,是大概率事件,就跟品嘗橘子一樣,抽一個就可以。如果你覺得不放心,再抽一個,你就有96%概率發現瘦肉精。【1-(1-80%)2=96%,很容易計算吧,關于抽樣比例是有國家標準的GB2828,和國際標準是接軌的。】。所以農業部官員的那些話,要么就是無知,要么就是為自己找監管失控的借口,博取國民的同情,反正沒說真話。至于濟源雙匯總經理的話,更是讓我無法原諒,你都知道使用瘦肉精,還去檢測它,那不是更加"耗時耗力",脫褲子放屁?
2.質量不是檢測出來的
食品質量和安全不是靠檢測出來的!不是抽檢5%就只能保證5%的質量,抽檢100%就可以保證100%的質量!看看教授的意見,我真的汗啊!破壞性檢測做不到100%,就找別的方法去100%檢測?6億頭豬啊,6億個豬尿樣品送到農業部相關部門,這一招夠狠的!
把質量安全押寶在檢測上,質檢部門壓力會很大的,這也是很不公平!大家應該都聽說過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它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全員參與",從研發到采購到制造到銷售,每個環節都要保證質量!這也就是雙匯所聲稱的"十八道檢測",只是說了沒做!言而不行,才是真正的問題!出了問題,我們就懶檢測不夠!真的很痛心!
3."斬草除根"
中國有句話叫做"斬草除根"!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就是問題的實質!所有的借口都是經不起追問的。比如農業部的"抽檢漏洞"借口,我們就要責問他們為什么抽檢不夠?抽檢多少才夠?如果農業部承認了根本就沒有檢測,我們還要問為什么不檢測?如果農業部說預算不夠,那么我們就要問2010年253億的農業部預算有幾個百分點用于監控?你有需要多少?如果農業部說是監控計劃有問題嗎?我們也要問為什么有問題?監控依據是什么?能把每個月的監控報告公布一下嗎?
當我們追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事實的真相就會慢慢呈現在我們面前,而解決問題才能夠有的放矢。食品安全管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透明"!"八大部門,管不好一頭豬",就是因為不透明,管理職責即使很亂,也沒有人質疑。在透明度管理上,我覺得要學習歐洲,成立食品安全局,依據2009年《食品安全法》成立的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其實可以承擔類似歐洲食品安全局的責任,比如提供獨立的科學建議作為風險管理決策的基礎;促進與食品鏈相關的政策和法規的制定;對有關食品的數據及其與任何潛在危害相關的必要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對緊急危害進行識別和早期報警;向公眾征求意見等等……
總結一下:政府部門和企業本身,對食品質量和安全的管理都存在嚴重的失職,他們為失職找到了共同的借口,就是"豬太多,抽檢難免有漏洞";教授沒有看到問題的實質,建議對豬尿進行100%檢測。我呼吁國民不要丟掉我們的知情權和問責權,刨根問底求真相!一心想為國家支招,看看現實又很無奈,突然覺得我們的記者很可愛,冒著巨大的生命風險,沖在食品安全監督的第一線上!同仁們,向記者致敬,我們一起頂!
參與討論請見:
“瘦肉精”門——是抽檢漏洞嗎?
日期:201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