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食品資訊一周熱聞(9.23—9.30)

   2018-09-30 食品伙伴網沐夕604
核心提示:一、國內熱聞1、通知公告關于防范保健食品功能聲稱虛假宣傳的消費提示為幫助廣大消費者理性選購保健食品,防范欺詐和虛假宣傳等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關于防范保健食品功能聲稱虛假宣傳的消費提示
為幫助廣大消費者理性選購保健食品,防范欺詐和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誤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別發布關于防范保健食品功能聲稱虛假宣傳的消費提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4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8年第32號〕 
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水果制品、糧食加工品和食用農產品等3類食品324批次樣品。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和判定,其中合格樣品320批次、不合格樣品4批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加強國慶期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市監食經〔2018〕66號)
2018年國慶節將至,為認真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切實做好節日期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保障廣大人民群眾飲食安全,營造良好節日氛圍,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國慶期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關于L-γ-谷氨酰-L-纈氨酰-甘氨酸等6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公開征求意見
根據《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辦法》和《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申報與受理規定》的規定,L-γ-谷氨酰-L-纈氨酰-甘氨酸等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申請已通過專家評審委員會技術審查,現公開征求意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
 
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檢查的通知(市監食經〔2018〕63號) 
為進一步加強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市場監管總局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食品安全·曝光臺
 
假陽澄湖大閘蟹:外地蟹貼標價翻十倍
“不是陽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蘇州。”中秋食蟹,以蘇州陽澄湖大閘蟹最負盛名。盛名之下,制作假的防偽標簽,外地蟹冒充陽澄湖大閘蟹等制假售假行為,在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已是公開的秘密。據公開數據,2017年,陽澄湖大閘蟹真實產量為1600噸左右,市值約3億元。但2017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總營銷額約為300億元。由此推算,市場上99%的陽澄湖大閘蟹是冒牌貨。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產量更有進一步減少的趨勢。9月21日,陽澄湖開湖捕蟹,據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預測,今年總產量約1300噸。(新京報網)
點評:用非陽澄湖的螃蟹冒用陽澄湖大閘蟹,屬于虛構事實對消費者進行欺詐,損害了消費者權益。此外,這種假冒行為也損害了陽澄湖大閘蟹地理標志所有人的權益,假冒的陽澄湖大閘蟹流入市場,肯定會影響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的銷售及聲譽,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
 
這種食用油,超市為啥不敢再賣了?原因是“賠”慘了
前幾年,在超市里,這種商家宣稱“性價比高、營養健康”的食用油曾經非常流行: 瓶身是綠色的,名叫“橄欖××油”,包裝上綠色的橄欖非常醒目,價格比純橄欖油便宜不少,但比純××油要貴不少。不過,如今在超市,已經很難再找到它們的蹤跡,原因是:各地職業“打假人”盯上了它們。(中國消費者報微信號)
點評:該類食品標簽強調了橄欖油,卻沒有標明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職業“打假人”依據《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要求商家“退一賠十”。不賠就起訴,結果多是商家敗訴,單起訴訟賠償金額少則數千元,多則幾十萬元。
 
蕪湖三家幼兒園連曝食品安全問題 8人被立案調查【檢測結果公布】 
9月25日,安徽蕪湖弋江區一家幼兒園被曝光存在食品過期等問題。此時,距離9月19日、20日有家長反映蕪湖鳩江區兩所幼兒園食堂存在食品安全問題還不到一周。長蟲的大米、發臭的雞腿……一時間,孩子在幼兒園到底吃得安不安全成為不少當地家長關心的焦點。26日蕪湖市、區兩級紀監部門分別對幼兒園食品安全問題8名相關責任人啟動了問責立案調查。(北京青年報)
點評:短時間內3家幼兒園如此密集地被曝光存在食品安全問題,說明幼兒園食堂的食品安全監管做的不到位,需引起高度關注。
 
匯總| 9月27批次食品上市場總局抽檢不合格名單月餅占了四成 
9月份即將結束,這個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食品抽檢情況怎么樣呢?據食品伙伴網統計,9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4期食品抽檢信息公告和1期月餅專項抽檢公告,共抽檢2856批次樣品,有27批次樣品檢出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總局已通報相關省份依法予以查處,同時要求相關省份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自通告發布之日起7日內向社會公布風險防控措施,3個月內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報告核查處置情況并向社會公布。
 
江西九江:“網紅”月餅吃出頭發,真假存疑!相關部門介入調查
中秋節期間,是月餅銷售最為火爆的時期,相較于前些年“天價月餅”而言,近年來的月餅更傾向走品牌、創意路線。在一眾月餅中,“美心月餅”可謂其中的網紅,近日,市民張女士在九方購物中心內一家名為環球淘寶的代購店里購買了一盒美心牌月餅,回家后竟然在月餅中吃出了頭發,這讓她對于該款月餅的真假存疑。(九江新聞網)
點評:網紅產品近些年確實比較流行,同樣,這種產品的質量也頻頻被曝出問題,消費者在購買這類產品時還是需要注意的。
 
匯總|全國各地共通報41批次不合格月餅,微生物污染是重災區 
中秋節已過,在此期間,全國各地陸續發布關于月餅產品的食品安全抽檢信息,食品伙伴網根據全國29個省市食藥監局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信息,不完全統計發現各地共通報41批次不合格月餅。(食品伙伴網)
點評:食品伙伴網提醒消費者,購買月餅首先看標識,標簽信息要齊全,“9+”要素不可缺。其次看配料,配料順序有講究,致敏信息勿漏讀。保質期限需要注意,選購月餅時,要注意查看禮盒及單件食品包裝上的標示。
 
油條鋁殘留量不合格海口瓊山陳大貴新海府餐廳盈利5元被罰5萬元
油條鋁殘留量不合格,這樣的油條你敢吃嗎?近日,海口瓊山陳大貴新海府餐廳就因為經營的油條被檢測出鋁殘留量不合格,不僅其銷售油條的5元盈利被沒收,還被處以50000元罰款。(南國都市報)
點評:海口瓊山陳大貴新海府餐廳經營鋁殘留量不合格的油條,其行為已經違反了《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理應受到行政處罰。
 
火鍋里加“地溝油”,檢驗報告說合格老板仍被判刑,還要支付10倍懲罰性賠償金!
火鍋店老板因為“地溝油”被抓,蹊蹺的是,對油料檢驗報告卻顯示符合安全標準……9月18日,這樣一起案件在簡陽法院開庭。經審理,被告人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到五年不等。這也是成都全市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老板還被判令支付銷售額十倍的賠償金17萬余元。(成都商報)
點評:使用過的食用油被確定為非食品,屬于“餐廚廢棄油脂”,按照法律規定,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對其的檢驗標準也不能按照一般的食品標準來檢驗。
 
3、國內食品資訊熱聞
 
中秋節后月餅哪兒去了
中秋節剛過,你吃月餅了嗎?作為一種節令性食品,市面上出售的月餅,也不可能在中秋節后,一夜之間完全被市場消化。因此,一定有不少人會疑惑,那些賣不完的月餅都去哪兒了?9月25日,中秋節后的第一天,記者來到合肥市場上探訪,大多數月餅都已下架,只有少數散稱月餅還在打折促銷。據合肥一家知名糕點專賣店相關負責人稱,下架后的月餅將會送去做豬、魚等飼料使用。(江淮晨報)
點評:消費者在節后如需購買月餅等產品,一定要注意查看保質期,正規渠道銷售的月餅,包裝上會清晰標示出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選購月餅時,不要購買已過保質期的產品,還要注意查看禮盒及單件食品包裝上的標示。
 
9月走親訪友別做謠言“搬運工”
秋意濃,天微涼。剛剛過去的中秋佳節,你我忙著走親訪友,而通過各種渠道散播的謠言也沒閑著。點開“微信紅包”手機會中毒,“木耳打藥”不能吃,面條加“膠”沒法吃……這些陳年老梗披上“科學求證”的外衣卷土重來,想要對它們科學判斷還真不容易。為此,科技日報記者走訪了有關專家,逐一為您解答,以免您一不小心成為謠言的“搬運工”。(科技日報)
點評:就是因為披著科學的外衣,這些謠言愈傳愈烈,因此要仔細辨別,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要成為這些謠言的推手。
 
月餅經濟冷思考:“老問題”的三個“新現象”
佳節將過,一年一度的“月餅熱”也將面臨“退燒”。月餅之于中秋的“不可替代性”,造就了月餅經濟的火熱。但月餅“節前備受歡迎、節后無人問津”的特點,也使得商家為了短期快速牟利,催生出了月餅重禮品輕食用、包裝過度售價高企、餡料以舊充新等“老問題”。(新華網)
點評:冷觀今年的月餅市場,盡管簡裝月餅、風味月餅的出現讓月餅的本“味”足了一些,但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之下,“老問題”似乎又以“新現象”卷土重來。
 
市場監管總局:保健食品應按注冊或備案的功能宣傳 
市場監管總局27日發布《關于防范保健食品功能聲稱虛假宣傳的消費提示》,提示稱,保健食品不是藥品,須經過注冊或備案;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嚴格按照注冊或備案的保健功能進行標簽標識和宣傳表述。(中國新聞網)
點評:凡有這些虛假宣傳表述的產品,無論是在商超等線下實體店銷售,還是通過網絡、會議、電視、廣播、電話和報刊等方式銷售,消費者都不要購買,同時可以撥打熱線電話12331、12315進行投訴舉報。
 
注意!10月1日后去超市買東西,一定要看清這個標識!
新《食品安全法》早在2015年10月1日開始施行,作為新《食品安全法》的配套規章,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制定的《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也同步實施。《辦法》實施后,新獲證食品生產者應當在食品包裝或者標簽上標注新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不再標注“QS”標志。為了能既盡快全面實施新的生產許可制度,又盡量避免生產者包裝材料和食品標簽浪費,《辦法》給予了生產者最長不超過三年過渡期,即2018年10月1日及以后生產的食品一律不得繼續使用原包裝和標簽以及“QS”標志。(工人日報微信號)
點評:取消食品“QS”一是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的要求,因為新的《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食品包裝上應當標注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沒有要求標注食品生產許可證標志。二是新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完全可以達到識別、查詢的目的。新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是字母“SC”加上14位阿拉伯數字組成。三是取消“QS”標志有利于增強食品生產者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意識。
 
花1200元三無外賣店可上線美團執照落款20187年 【美團回應】
近日,記者在網上發現,有不少外賣代辦業務,根本用不著營業執照和食品安全許可,更不需要有實體店,只要花錢就能接入外賣平臺。中國之聲記者就親身體驗了一番,僅提供了身份證、銀行卡信息和1200塊錢,就在美團平臺順利上線了一家可以正常營業的外賣店。子虛烏有的外賣店是如何上線的?外賣平臺的審核與監管又為何形同虛設?(中國之聲)
點評:雖然《食品安全法》早已規定,第三方平臺未能履行相關審核登記義務的,由食品安全部門責令改正,并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之前也有過處罰的案例,這個處罰實際上對于外賣平臺來講算是比較輕的,違法成本相對比較低,對它影響并不是很大,不能形成有效的、足夠的震懾。所以對于外賣平臺上商家無證經營或者偽造資質的必須要嚴查,外賣平臺也應當切實履行自己的義務,嚴把準入關。
 
他購買4瓶拉菲以無中文背標為由索賠433600元,反要承擔8454元二審受理費
不久前,一起因為購買沒有中文背標的拉菲葡萄酒官司在武漢市中級法院終審判決,索賠者不但沒有撈到半毛錢好處,反而要承擔8454元二審受理費。(WBO葡萄酒商業觀察)
點評:目前司法機關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從過去一段時間鼓勵消費者維權、打假,到如今規范維權、打假行為,保護消費者和商家雙方的合法權益,這個案例對于酒類市場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國際熱聞
 
1、國際預警
 
美國對我國出口蘆筍和蜂蜜產品實施自動扣留
2018年9月25日,美國FDA網站更新了進口預警措施(import alert),其中,美國對我國出口蘆筍和蜂蜜產品實施了自動扣留。(食品伙伴網)
點評:食品伙伴網提醒出口企業,對于出口產品要嚴格按照出口國的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不使用農殘獸殘的食品原料,保證食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產品被扣留的風險。
 
加拿大擬修訂炔草酯在部分食品中的最大殘留限量
據加拿大衛生部消息,近日,加拿大衛生部擬修訂炔草酯(clodinafop-propargyl)在蛋,牛、山羊、豬、馬、家禽和綿羊的脂肪以及肉和肉類副產品,牛奶中的最大殘留限量,擬修訂的最大限量為0.01ppm。(食品伙伴網)
點評:文件評議期為發布之日起75天內。
 
歐盟審查環磺酮的現有最大殘留限量
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 近日,歐盟食品安全局就審查環磺酮(tembotrione)的最大殘留限量發布意見。(食品伙伴網)
點評:在現有數據基礎之上,EFSA得出最大殘留限量提案并開展了消費者風險評估。經過評估,歐盟食品安全局認為,由于部分數據的缺少,消費者可能面臨的風險也不確定,所以EFSA提出的某些最大殘留限量需要進一步的評估。
 
美國CDC:與新鮮蟹肉相關的多州副溶血弧菌感染爆發的最新情況
2018年9月27日,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發布了與從委內瑞拉進口的新鮮蟹肉相關的多州爆發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最新情況。此次疫情共報道了來自科羅拉多州,特拉華州,哥倫比亞特區,路易斯安那州,馬里蘭州,紐約市,賓夕法尼亞州,弗吉尼亞州的26例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病例。其中9人住院治療,沒有人死亡。(食品伙伴網)
點評: 美國CDC建議,為了防止感染副溶血弧菌,不要吃生吃或未煮熟的貝類,如牡蠣和螃蟹。當購買新鮮蟹肉時,特別是不需要進一步烹飪的冷菜,如蟹肉沙拉,要查看標簽上是否有“巴氏殺菌”這個詞。
 
西班牙通報我國出口食品鉗不合格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近日,西班牙通報我國出口食品鉗不合格。(食品伙伴網)
點評:食品伙伴網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出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注意食品接觸性材料中各物質的遷移量,規避出口風險。
 
2、國際食品
 
世界各國的營養午餐這樣吃
日前,微博一網友曝光河南某小學營養餐僅半碗面條,與墻上規定菜單嚴重不符。那么,各國提供的中小學生營養午餐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在世界范圍內來講,日本和美國已經擁有較為完整的營養餐體系和規則,擁有成熟的措施和悠久的歷史。而印度和澳大利亞也在“讓孩子們都能吃上免費午餐”和“讓孩子們吃得更健康”這兩方面努力著。(北京青年報)
點評: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學校供應的午餐則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之一。許多營養專家認為,好吃美味的午餐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快樂是健康的基礎,因此,營養午餐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意義重大。
 
橄欖油抽檢法國近半產品不合格
法國消費競爭打擊舞弊總局(DGCCRF)指出,2016年法國市面上出售的將近一半的橄欖油不符合法律規定,違規情事主要與產品標簽有關。(歐洲時報)
點評:最常見的不合規定的情況是不遵守標簽規定和在涉及感官質量的等級描述中錯誤使用更高級的產品等級。
 
少女機場買面包登機后過敏 到目的地才送醫慘死
據英國《每日郵報》23日報道,近日,英國著名玩具公司“驚奇玩具”老板的女兒娜塔莎在搭乘英國航空公司的航班從倫敦飛往尼斯途中因過敏而死亡,在她當天所食用的面包中并未標注含有會令她過敏的芝麻。(來源:看看新聞)
點評:由于芝麻是14種常見的過敏原之一,英國食品安全局規定,必須將其列在食品的成分表內。但其中有一個漏洞就是,如果食品是在現場廚房生產的,則不需要標注加入了什么原材料。另外,英國航空公司也被要求出席審訊,討論安全程序和員工培訓存在的問題。
 
澳“水果藏針”風波愈演愈烈 新西蘭也“中招”
據外媒報道,澳大利亞“草莓藏針”風波愈演愈烈,并蔓延至鄰國新西蘭。奧克蘭日前也出現“草莓藏針”報告,已有超市宣布停售從澳大利亞進口的草莓。(來源:中國新聞網)
點評:在澳大利亞,該國農業部已要求農場購置金屬探測器或X光機探測水果,否則不會對農場發出出口許可。新法令發布后,多家超級市場紛紛要求農場安裝金屬探測器,以防水果藏針,否則不會將水果上架。有農場因未能及時安裝探測器,被迫將逾百萬顆草莓丟棄。
 
馬來西亞超標“毒酒”已致37人死亡
馬來西亞衛生部官員25日證實,近期在馬來西亞發生的系列“毒酒”致人死亡案件歸因于酒中甲醇含量超過標準值的30至50倍,已致37人死亡,多人還在醫院接受治療。(央視新聞客戶端)
點評:馬來西亞是對酒征收重稅的國家,這也導致私釀酒現象屢禁不止。
 
三、食品科技 
 
研究:某些蔬菜可防御非洲豬瘟
中國科學家表示,用卷心菜、花椰菜和菜籽等植物喂豬可使農場免受非洲豬瘟的侵襲(ASF)(國際畜牧網)
 
長期研究:酗酒增加患老年癡呆癥風險
據英國路透社9月27日報道,一項長期研究表明,中年開始戒酒和每周喝七大杯以上的酗酒者,年老以后都比輕度飲酒者更容易患上癡呆癥。(環球網)
 
西班牙研究表明番茄熟吃更有益健康
番茄是非常健康的食物,其富含抗氧化劑番茄紅素,常吃可以減少胃癌、前列腺癌等多種癌癥發生的風險。近日,西班牙一項新研究證明,食用經過烹飪的番茄比生吃更有益腸道健康。(中國食品報)
 
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7.5% 農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
記者日前從2018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上獲悉: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取得了超級稻、轉基因抗蟲棉、禽流感疫苗等一批突破性成果。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達95%,畜禽水產供種能力不斷提升。(中國證券網) 


日期:2018-09-30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