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陜西省食藥監局關于2018年6月份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分析情況的通告(2018年第31號)

   2018-06-29 陜西省食藥監局456
核心提示:2018年6月(5月21日- 6月20日)陜西省共抽檢各類食品樣品1043批次,其中檢驗項目合格的樣品1022批次,不合格樣品21批次,樣品合
2018年6月(5月21日- 6月20日)陜西省共抽檢各類食品樣品1043批次,其中檢驗項目合格的樣品1022批次,不合格樣品21批次,樣品合格率為97.99%。
 
  抽檢的1022批次食品樣品共涉及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乳制品等21大類,其中13大類258批次樣品全部合格,分別是糧食加工品131批次,調味品42批次,乳制品2批次,方便食品9批次,冷凍飲品1批次,速凍食品4批次,薯類和膨化食品4批次,茶葉及相關制品1批次,蔬菜制品13批次,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14批次,蛋制品3批次,水產制品2批次,豆制品32批次。
 
  抽檢的8大類涉及不合格,分別是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25批次,不合格4批次;肉制品92批次,不合格1批次;飲料19批次,不合格1批次;酒類32批次,不合格1批次;淀粉及淀粉制品5批次,不合格2批次;糕點95批次,不合格4批次;餐飲食品124批次,不合格2批次;食用農產品393批次,不合格6批次。
 
  在抽檢發現問題的21批次不合格樣品中,一是檢出禁用農藥1批次。芹菜中檢出毒死蜱。毒死蜱自2016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蔬菜中使用。二是檢出農藥殘留1批次。芹菜中檢出氧樂果超標。氧樂果是葉菜類蔬菜及部分水果種植過程中較為常用的農藥,也是比較容易濫用的農藥,檢出超標可能是種植過程中存在濫用現象。三是檢出非食用物質2批次。魷魚中檢出甲醛。鹵豬肚中檢出萊克多巴胺。甲醛為國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非食用物質,檢出系生產銷售者為達到保鮮而非法添加所致。萊克多巴胺是“瘦肉精”的一種,為國家明令制止在動物養殖環節(飼料中)添加的一種獸藥,檢出系不法分子違法使用所致,或者加工使用了含有萊克多巴胺的境外肉品。四是檢出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12批次。包括糕點、酸梅湯中檢出糖精鈉,白酒中檢出甜蜜素,豆沙粽中檢出脫氫乙酸,生姜中檢出二氧化硫,堅果中檢出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粉條、手搟粉中檢出鋁的殘留量超標。糖精鈉、甜蜜素是被廣泛使用的甜味劑,國家對其在部分食品中的使用限量有嚴格的規定,不能超范圍或者超限量添加。脫氫乙酸、二氧化硫都是常見的防腐劑,二氧化硫同時還具有漂白作用,在不允許添加的食品中檢出或者在允許添加的食品中超標均系生產者為了延長產品保質期超范圍、超限量添加所致。鋁的殘留量超標,系生產者違法或者過量添加含鋁食品添加劑(明礬)所致,明礬可用于部分食品作為膨化劑,國家對其添加有嚴格的限量控制。五是檢出其他污染物4批次。餐飲具中檢出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國家規定餐飲具中不得檢出。食用油中檢出苯并[a]芘超標,苯并[a]芘是一種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畸風險。原料晾曬、烘干、炒籽是溫度過高、接觸污染物等原因都有可能產生苯并[a]芘。六是檢出質量指標不達標2批次。食用油中檢出過氧化值超標,質量不達標系生產加工過程工藝控制不當或者貯存運輸過程未按規定進行所致,也有可能是原材料以次充好、摻雜使假所致。
 
  針對以上監督抽檢中發現的問題,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已經采取措施依法查處,督促生產經營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產品,及時查找問題原因、化解風險。加強對生產經營企業的日常監管,加大跟蹤抽檢力度,防控食品安全風險。
 
  特此通告。
 
  陜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8年6月26日




日期:2018-06-29
 
地區: 陜西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