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面對“三聚氰胺奶粉”和“地溝油”的一點思考

   2010-03-21 食品伙伴網康橋夕陽734
核心提示:三聚氰胺重出江湖事件才平,地溝油沸沸揚揚再起。這自然是個別生產者無德,也有個別經營者貪婪所致。作為食品安全的監管部門是

    三聚氰胺重出江湖事件才平,“地溝油”沸沸揚揚再起。這自然是個別生產者無德,也有個別經營者貪婪所致。作為食品安全的監管部門是不是也該在這接二連三的大范圍食品安全事件中,反思一下自己的方式方法呢?食品伙伴網網友康橋夕陽認為:承擔食品安全職責的職能部門應該合理組織、正確引導與行業監管齊抓,疏堵并舉,才能更加有效,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本文僅代表網友個人觀點,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食品伙伴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三聚氰胺最初被查出并證實其危害性,全國上下一致高呼:銷毀!誠然,對于有害食品銷毀是最徹底也是最簡單的方法,也最能順應民意。但結果呢?銷毀、銷毀,銷毀了快2年,據說還有多少萬噸!這把頭懸的利劍2年來一直威脅著乳品及下游產品的安全。

    三聚氰胺從不法分子使用到被發現,經歷的時間長,涉及的企業多,污染的產品價值超過百億。而且,當時的乳品企業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市場急劇萎縮,虧損巨大。也許大家覺得是個托詞,但我個人是這么認為的,一些乳品企業很可能因為難以支付這一成本而無法做到完全銷毀。一味要求企業去做其無法承受的事情,往往適得其反。

    銷毀的過程還需要付出代價的。污染環境的代價,運輸、掩埋、焚燒的代價等等。何況即使到今年,還有領導和專家說當時在技術上也存在問題。一句銷毀簡單,沒有程序,沒有方法那就難啦。

    我看過一些當時銷毀奶粉的圖片,連同包裝袋、金屬罐一起掩埋,那些包材不回收也罷也罷,不知道哪年能降解完,痛心!

    更有那些被化學污染物污染的奶粉就真的沒有一點利用價值了嗎?

    以我淺薄的知識,不認為三聚氰胺是有毒物質,只是加入奶粉后對人體有害無益的。何況那些奶粉本身還是有營養價值的。是否可以利用三聚氰胺與奶粉里其它成分的物理特性不同,比如溶解度差異,通過離心、過濾等手段進行分離,留取精華去其糟粕?再退一步,利用其營養價值作為培養基,獲取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是否可行呢?

    竊以為,這樣的一反一正上百億的大課題,還由于關乎產品保質期,是個急課題,應該由國家出面組織研究。何況,各個乳品企業不可能配置處理三聚氰胺的設備,國家統一收儲,調配到適當的企業處理,最后無害化利用。既減少了浪費又在嚴格的監管范圍內,是不是比銷毀更好呢?

    三聚氰胺走了,地溝油來了。從三聚氰胺得到的教訓我們能否變成處理地溝油的經驗?

    我認為,“地溝油”的回收是資源的再生利用,是循環經濟的體現。關鍵在于是否合理使用。威脅公眾健康安全是絕對不能容許的,但如果單純靠管靠堵,世界上沒有突不破的防線。如果組織研究,提高“地溝油”的使用價值,變廢為寶,管理的壓力會減輕很多,公眾的食品安全也就更有保障。

    當然我也知道,“地溝油”的妥善處理和三聚氰胺奶粉一樣,不是一個科學發明也不是一項研究成果就能解決的。從采集到運輸、處理以及最終應用,期間的規范、管理和監管都需要完善,才能合理,才能對公眾對環境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是一項系統工程。也就是如此,才更需要政府部門的組織協調。

    大范圍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同與孤立的食品安全事故,輻射范圍廣、受害人員多、社會危害大。三聚氰胺奶粉留給我們的思考遠不止上面所說的那么多。記得當初美國人在動物飼料里發現有異物,但不知道是什么。后來知道是三聚氰胺,又不明白為什么。三聚氰胺奶粉不能因此說是中國特色但也留給我們太多思考:原料的質量、中間環節、檢測的方法和項目等等因素哪里有問題?只解決一個環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能否徹底改善?有沒有更深層次的根源?“地溝油”問題是否也是中國特色?我們的餐飲浪費現象,我們飲食結構里的油脂攝取量,是否需要改變?

    食品安全這個問題上,我們已經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學費了,真心希望過去那些高昂的代價沒有白付,我們的食品安全職能部門能從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為中國的食品安全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參與論壇討論:http://bbs.foodmate.net/thread-349035-1-1.html

    相關專題:三聚氰胺重出江湖事件

                     “地溝油”之亂象




日期:2010-03-21
 
行業: 乳業 餐飲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