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食品安全大家談-解讀“無抗奶”

   2009-05-20 食品伙伴網287
核心提示:據衛生部網站消息,近期,少數乳品企業宣稱生產無抗奶,誤導消費者,嚴重擾亂乳品生產經營秩序。衛生部、農業部、工商總局、質檢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近期,少數乳品企業宣稱生產“無抗奶”,誤導消費者,嚴重擾亂乳品生產經營秩序。衛生部、農業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食藥監局聯合發出公告,嚴禁在乳品標簽、標識和廣告中宣傳“無抗奶”等不科學、不符合實際的內容。

    食品伙伴網食品論壇是國內最大的食品技術社區,網友們主要是食品行業的技術人員。針對六部委的這一公告,食品論壇網友展開一次專題討論,見http://bbs.foodmate.net/thread-270580-1-1.html。

    以下是網友觀點的匯總。

    一方面,有網友認為,六部委發布的這一公告,有利于凈化乳制品市場,加強產品宣傳管理,維護消費者權益。無抗是合格乳制品的基本要求,是乳制品進入市場的必需條件,因此不能作為銷售賣點和宣傳手段,六部委叫停無抗奶,具有積極意義。

    網友康橋夕陽:宣傳“無抗奶”內容是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 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第十四條 經營者不得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因為只要嚴格執行《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等法規的規定的產品在抗生素項目上都是合格的,不得通過聲明自己,誤導消費者,暗示其他產品不合格。

    網友foodmate:我覺得康橋版主說的對,“無抗”本身就是一個基本的要求,所以不能標注,否則就會有暗示。如果奶制品中允許有抗生素殘留的話,那么標注就是可以的了。就好像我們不能賣無毒面包,無敵敵畏面包、無氰化鉀面包吧。

    網友shenghua5288:“無抗”只是一個標準,并不是一項新技術。就像牛奶其他的標準一樣,比如說微生物指標,難道也要把無菌作為宣傳的手段?不標注“無菌”的牛奶就含有大量的細菌嗎?企業這樣,把產品標準作為宣傳的籌碼,就是在利用消費大眾對于專業知識不了解,說得難聽點,就是在愚弄消費大眾,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個人認為,對于這種企業,應該嚴懲!

    網友MG1001:本人理解“無抗奶”這個詞本來是不應該出現的,假如老外看到利用無抗奶作為宣傳,他們一定是很費解的!國家不讓宣傳“無抗奶”也可以,但是前提應該是能控制好奶源,能夠保證有抗生素的原料奶不能流入正常的生產環節,也就是說只要是有抗生素的原料奶企業都能夠拒收,這樣自然也就不用宣傳什么所謂的“無抗奶”了,宣傳了也沒有意義了!如果保證不了原料奶的質量,有抗生素的原料奶還是像以前一樣能夠流入生產環節,那么宣傳“無抗奶”本人認為還是很有必要的,像光明一樣,“無抗奶”可以作為一個賣點!本人認為之所以國家出了這樣的規定,證明還是沒有把握從源頭杜絕“有抗奶”,是不讓宣傳什么“無抗奶”了,但是源頭治理不了,老百姓還是能喝到含有抗生素的牛奶,國家這樣禁止宣傳“無抗奶”只會讓我們喝的更糊涂了,還不如原來可以選擇有宣傳“無抗奶”的品牌喝,至少喝的明白,喝的安心!還是從源頭抓起吧!不要凈干些“治標不治本”的事!

    網友subi79:感覺很亂。如果自己不是做藥的,我以為“無抗奶”就是無抗生素的牛奶,而原來的牛奶生產中是要含抗生素才能生產出來的,“無抗奶”是使用了先進技術或采用了更高的標準,才生產出的。這是我對“無抗奶”的最初理解,我想也是大多數國人對“無抗奶”的理解。其實只是商家的一個宣傳把戲而已。由于我們的教育缺乏了最基礎的“常識教育”,我想大多數人是不知道什么叫停藥期,也不知道抗生素是怎么進入牛奶的。只知道現在抗生素危害大,但到底是什么危害,我想一般國人也說不上所以然,大多數是人云亦云。然后那些所謂的“廣告策劃人”就看中了這點--制造概念、偷換概念--愚弄大眾。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概念制造者,相對于使用停藥期內奶源的企業,他們也是屬于遵紀守法的好企業。只是生產合格產品的公司,其利益卻沒有得到相應得維護,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在生產“毒”產品和愚弄大眾之間--選擇了愚弄大眾而已。這就是社會的現實--并不是好人就有好報--而是“你爭我搶、弱肉強食”社會的體現。而教育的急功近利、全民素質跟不上時代的變化,就像“照妖鏡”一樣照出了“群魔亂舞”的現實。

    網友瘦石:無抗本身是產品的標準之一,現在卻被企業拿出來當做賣點,悲哀。想起來一個漫畫:一只母雞聲明:本雞下的蛋,保證包括蛋殼、蛋清和蛋黃。但是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奶制品“潛規則”的嚴重,當初三聚氰胺大家都知道是不合要求的,一旦發現,各大品牌紛紛在包裝上寫上“本產品不含三聚氰胺”、“產品經檢驗合格”。你產品擺到商場超市就應該不含三聚氰胺,就應該檢驗合格。這些本該分內的事,反倒成了企業炫耀的資本。

    另一方面,有網友認為,保障乳制品的安全,并不是叫停無抗宣傳就能解決問題。國家應當盡快制定有關乳制品抗生素殘留的檢測方法和限量標準,同時加強從奶源到生產流通的產品監管體系建設,從源頭上根本保障乳制品的安全。

    網友wsz97:首先,如果嚴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應該是有乳產品可以達到無抗的要求吧。那既然達到無抗了,就可以宣傳了呀。只要不是把有抗說成無抗,不是特別夸大產品功能,應該是可以吧。那已經出現的“無抗奶”又給他一個什么樣的身份呀,又怎么去宣傳和告知給消費者呢?發現這乳制品真是復雜和麻煩。個人覺得,“無”就對應著“有”,就像無機與有機(食品)、無抗與有抗。目前,國內的乳制品可能大部分產品都達不到無抗奶的標準吧。于是,一旦有個“無抗奶”的出現和宣傳,那么其他的、多數的“有抗奶”(消費者會默認和理解為)的企業就銷售受到不利的影響了。另外,這個公告本身就很矛盾啊。國內不讓宣傳無抗,而國際上無抗已經是潮流和國際市場的門檻標準。這又怎么和國際接軌呢?

    網友taoci:抗生素殘留的標準需要盡快制定,作為安全法實施的支柱,就是需要通用的限量控制,標準出來了,有無之爭就結束了。奶牛生病,抗生素的使用無法避免,要做的是使用抗生素后的牛奶不得流入食用環節,問題是誰來監管,怎樣確保有效實施。六部委發個文,該有的問題依舊,再好的標準、再完善的法規又有什么用?什么時候看到部委頒發有效的措施來控制抗生素等有害物的辦法,并能有序的實施,才能看到食品的真正安全。起碼在目前看不到,問題由誰來解決,六部委發文,你看到了到底由誰承擔解決問題的責任了么?沒有,這才是引起大家一片質疑的根本原因。

    網友東海釣夫:食品安全惹人忙,無抗牛奶人人想,此物只應出口有,國人那得幾回嘗。

    網友 yangaijun:完全無抗是不可能的,應該是抗生素殘留執行什么標準的問題。國內還沒有國標規定,但歐盟、美國都有規定限值,所以嚴格地說,應是抗生素殘留值是多少而不是完全無抗。

    網友nirvana:我們單位對近四年對市面上流通銷售的滅菌乳、巴氏殺菌乳、酸奶等1000批乳制品進行調查性抽樣,重點檢驗常見抗生素,檢出率只有1%,但只能說明常見或者說傳統使用的抗生素殘留問題不大,并不代表乳制品中不存在其他或者說新型抗生素。除無公害、綠色、有機標準里明確抗生素限量要求以外,國家標準里并沒有說牛奶必須達到所謂的“無抗”,這一點大家可以參考農業部235號公告對原料奶的要求。我國至今還沒有無抗的標準,從上至下也僅僅從字面意思來理解來辨別所謂的是非,從這點來說政府下通知的水平和一無所知的老百姓是一樣的,“絕對不能有”的理解是科學的嗎?是理性的嗎?是符合國情的嗎?連標準都沒有,那么通知中“少數乳品企業宣稱生產‘無抗奶’,誤導消費者,嚴重擾亂乳品生產經營秩序”的依據從何而來,以何作為評判依據?不得而知。

    網友catcrowna:既然奶業出現了這么多問題,我感覺國家現在應該利用各種途徑讓消費者了解牛奶的一些基本指標,以及包裝上的一些標識!讓消費者提高了知識才能得到更多的反饋意見,這樣在事發之前得到有效控制,不僅能保護消費者,也能指導企業走合法之路,更能保護我國的乳制品行業。

    網友fjp888:其實標不標無抗不是最重要的,應該上升不到幾部委聯合發文的高度。本來無抗是基本的要求,但關鍵是很多企業做不到,這才有了標注所謂無抗奶,既然我能做到無抗,為什么不允許標注,如果大家都無抗了,都去標注無抗,那也就不存在什么不正當競爭嫌疑了,也就不需要幾部委聯合發文了,但現實是標無抗損害了有抗奶的利益,有抗奶本身就是不合格產品,他的利益被損害也是合情合理的,那就不是什么不正當競爭。另外我對無抗的認識是絕對的無抗是沒有的,可以參照無菌和商業無菌的提法,那就是只要達到抗生素殘留對人體不會產生危害的濃度就可以叫無抗。

    網友hunanmimi:正常生產的牛奶本身應是無抗的,在奶牛患有乳腺炎,使用了抗生素之后的一段時間內產生的牛奶應該廢棄處理,這是我們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企業不應該用這一點作為營銷的手段,更不得使用化學物質(解抗劑)去除、掩蓋殘留的抗生素,然后大肆的宣傳。食品行業是良心行業 ,是只有良心的人才能做的行業。我覺得國家相關部門的這個通告還是及時的,我支持。

    網友海之笑:無抗奶關鍵是奶源,大的養殖場管理規范,監督到位的話或許能做到無抗,但這也靠各自良心的,但還有眾多散戶,管理起來或者控制起來就有諸多問題,個人沒有那么大實力去檢測大概也不愿意將有抗生素的牛奶倒掉,難免使得奶源令人不放心;所以奶制品最好走產業化的路子,對于監管及消費者的健康保障都有利!而且最好研制出靈敏度高的試劑盒,價格也不要太貴,只定性就可以便于最初奶源質量的篩查!

    網友山風吹過:根據《乳品安全管理條例》要求,奶牛養殖者不得交售有獸藥殘留的牛奶。但對中國目前現狀:小散戶多,規模養殖少,特別在北方,地域遼闊,牧民很大部分生活來源就靠這幾頭奶牛。在奶牛生病時擠出的牛奶他舍得不交售?!!再說目前乳企在外設的奶站,不能現場檢測是否有抗生素殘留(快速檢測成本太高,這不是哪個企業能完全承擔的),那對這樣收進來的奶,按現在的說法就得倒掉了?可能嗎?

    網友果子小可:個人覺得,所謂有抗和無抗,只是概念上的區別。實際上奶粉供應商是不應該出售有抗奶的,賣給消費者就應該是無抗奶粉!但是這個問題很大,跟我們國家在之前沒有很好抗生素管理有關,只能說循序漸進慢慢地規范。另外,從價格上看,有抗奶粉和無抗奶粉的價錢沒有太大差異。我個人覺得,國家應該強調的是,鼓勵商家生產奶粉不含抗生素,在生病的牛身上注射藥物后7天不使用其乳汁!而不是強調不區分有抗無抗的概念!

    同時,有網友指出,叫停無抗奶宣傳,是為了防止非食品添加物β-內酰胺酶作為“解抗劑”在乳制品中的使用。

    網友jipin1223:食品行業---β-內酰胺酶(解抗劑)測試研發,這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三聚氰胺”事件。衛生部曾指出,β-內酰胺酶(解抗劑)可以用來掩蔽抗生素,冒充“無抗奶”。解抗劑的作用就是將“有抗奶”中的超標抗生素分解掉,使原奶順利通過檢測。國家六部委在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緊急叫停“無抗奶”,很大程度上是防止企業在牛奶及奶制品中使用“解抗劑”。




日期:2009-05-20
 
行業: 乳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