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抓住重點關口,切實強化農村食品安全監管,把好“田頭關、生產關、市場關、科普關”等“四關”,確保農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嚴把田頭關。欽州市各鄉鎮、街道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加強與農業部門的溝通和聯系,采取基地登記、簽訂責任狀、建立信息平臺、資源共享等方式建立有效的監管工作機制,對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蔬菜生產基地進行聯合專項整治和“飛行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問題,確保食品安全“田頭關”。
二是嚴把生產關。各鎮、街道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把“靜態監管”變為“動態監管”,利用食品安全辦工作職能,動員社會力量,協調地方黨委政府建立起轄區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的食品安全領導機制;建立基本檔案,實行動態監管,隨時掌握情況和信息。同時,建立本區域的食品安全社會監督隊伍,形成社會共治食品安全問題的良好局面。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措施,嚴厲查處違法“黑工廠”、“黑窩點”,確保食品安全“生產關”。
三是市場關。強化食品監督抽檢,深入排查風險隱患;全面推行食品經營者自律、無縫監管鏈條和食品安全可追溯“三項機制”;建立網格化食品監管機制,織牢食品監管網絡,確保食品安全“市場關”。
四是科普關。深化食品安全科普行動,采取基層監督員包干到村(街道)開展大講堂、播放宣傳科普電影、在主要場所樹立固定宣傳牌、科普服務隊進鄉村、科普示范村(街道)、發放宣傳資料等辦法,強化農村食品安全宣傳。
日期: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