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鰻魚資源日益枯竭、國際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日本在鰻魚苗人工孵化(閉環繁育)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日本水產研究與教育機構(FRA)聯合山洋控股(Yanmar Holdings)和非營利研究組織Marino Forum 21,近日宣布已獲得三項關鍵專利,實現了玻璃鰻(juvenile eel)大規模孵化的低成本化,單尾孵化成本下降至1800日元(約合人民幣11.2元),為鰻魚產業邁向可持續發展打開新局。
專利技術聚焦“苗種繁育”
育苗成本降至5%
此次發布的三項專利覆蓋:
· 新型高密度育苗水槽,可將孵化后的幼鰻飼養密度提升10倍;
· 低成本高成長性飼料配方;
· 一整套適用于閉環孵化的模塊化量產系統。
通過這些技術,日本團隊將人工孵化一尾玻璃鰻的成本從2017年的約3.6萬日元大幅降至1800日元,成本削減約95%,創造歷史最低紀錄。
該系統采用U型橫置的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水槽,底部排水、易于維護,并且放大至50厘米以上也未影響成活率與生長速度,適合大規模部署。
從親魚繁育到玻璃鰻
真正實現“全人工閉環”
與傳統“從野外捕苗再養殖”的方式不同,日本此項技術代表了從親魚→受精卵→孵化→前期幼體→玻璃鰻的全人工生命周期控制。FRA自2010年全球首次實現日本鰻人工閉環養殖以來,持續推進實用化進程。
育苗量產負責人須藤龍介表示,團隊還在推進自動化投喂、優質親魚選育、育成周期壓縮等改進工作,已有顯著成效。
商業化仍在起步
但“未來已來”
盡管閉環孵化系統已進入量產試點階段,但要完全替代目前依賴野生苗源的鰻魚產業模式,仍面臨挑戰。日本每年對鰻魚苗的需求量接近1億尾。FRA理事長中山一郎表示:“如今越來越多業內人士認為,真正的全人工鰻魚苗供應已近在眼前。”
隨著CITES等國際組織對野生鰻魚貿易管控趨嚴,日本此次技術突破不僅具備國內產業戰略意義,也為全球鰻魚產業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新范式。
日期:2025-07-15
專利技術聚焦“苗種繁育”
育苗成本降至5%
此次發布的三項專利覆蓋:
· 新型高密度育苗水槽,可將孵化后的幼鰻飼養密度提升10倍;
· 低成本高成長性飼料配方;
· 一整套適用于閉環孵化的模塊化量產系統。
通過這些技術,日本團隊將人工孵化一尾玻璃鰻的成本從2017年的約3.6萬日元大幅降至1800日元,成本削減約95%,創造歷史最低紀錄。
該系統采用U型橫置的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水槽,底部排水、易于維護,并且放大至50厘米以上也未影響成活率與生長速度,適合大規模部署。
從親魚繁育到玻璃鰻
真正實現“全人工閉環”
與傳統“從野外捕苗再養殖”的方式不同,日本此項技術代表了從親魚→受精卵→孵化→前期幼體→玻璃鰻的全人工生命周期控制。FRA自2010年全球首次實現日本鰻人工閉環養殖以來,持續推進實用化進程。
育苗量產負責人須藤龍介表示,團隊還在推進自動化投喂、優質親魚選育、育成周期壓縮等改進工作,已有顯著成效。
商業化仍在起步
但“未來已來”
盡管閉環孵化系統已進入量產試點階段,但要完全替代目前依賴野生苗源的鰻魚產業模式,仍面臨挑戰。日本每年對鰻魚苗的需求量接近1億尾。FRA理事長中山一郎表示:“如今越來越多業內人士認為,真正的全人工鰻魚苗供應已近在眼前。”
隨著CITES等國際組織對野生鰻魚貿易管控趨嚴,日本此次技術突破不僅具備國內產業戰略意義,也為全球鰻魚產業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新范式。
日期: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