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很多人問有關天水幼兒園小朋友血鉛超標的問題。大家比較不理解的是:園方用顏料來做小點心給小朋友吃,是圖什么?為了省錢牟利嗎?
從邏輯推理來說,這個可能性是很小的。
因為,染色用的東西,無論是合法的#色素,還是現在使用的非食用顏料,都是一個用量比較小的配料。就算它便宜到十分之一,一年也省不了幾個錢。
按公開報道
留樣小點心中的鉛含量超過 1000 毫克/公斤,最高是 1340 毫克/公斤。這個含量是令人震驚的,也就是說,僅僅純鉛的含量,就超過了 1.3 克/公斤。
顏料不可能是純的#鉛 元素,而是鉛化合物。比如說,氧化鉛是一種黃紅色的粉末,很可能用在顏料當中。而且顏料是混合物,也并不是純的氧化鉛。那么,在小朋友吃的點心中,顏料的實際添加量就需要超過 1.3 克/公斤。
按照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檸檬黃、日落黃、新紅、莧菜紅、靛藍等合成色素,在糕點餡料或表面裝飾中的最大使用量,僅有 0.05~0.25 克/公斤。
也就是說,從鉛含量來推測,幼兒園所用的顏料,用量要比合法色素的許可量大出十幾倍、幾十倍。就算顏料的單價是食用色素的十分之一,因為用量大得多,和合法使用色素相比,也基本上不能牟利。
從公布的信息來看,幼兒園方表示是希望吸引更多的小朋友來園里。網上也有家長的說法,表示該幼兒園做的小點心,顏色特別鮮艷。
所以,省錢可能并不是幼兒園的主要動機,把小點心做得特別鮮艷漂亮,可能正是他們吸引小朋友和家長的一個方式。
但是,他們也許并未料到,這會給小朋友們的健康帶來巨大的災難。
也許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說法:你是不是想給園方開脫?
真不是。
如果園方具有相關知識,知道他們做法的后果,那就是良心泯滅,故意投毒,死有余辜。
如果他們不知道后果有這樣嚴重,那就更加可悲了!因為這說明他們沒有經過相關的學習和培訓,完全沒有食品安全意識。
可能又會有人問:
都 2025 年了,怎能不知道把顏料放在食品里給孩子吃有多么可怕?明明顏料的包裝上寫著非食用,他們怎么還能往食品里面放?
雖然已經科普十幾年了,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缺乏這個最基本的知識:
「非食用物質」和「食品添加劑」完全不是一回事,不可混為一談。「非食用物質」是絕對不能加入食品中的!!!
(順便跑個題。就像有很多人至今還不知道,食物腐敗和細菌性食物中毒是微生物造成的。很多叔叔阿姨在夏天都不肯把剩下的飯菜及時放進冰箱,一定要蓋個紗罩放在桌上。甚至認為,造成上吐下瀉腹痛如絞的原因,不是在食品里污染和增殖的那些#致病菌,而是冰箱的「涼」……這么荒唐的想法,一點都不罕見。)
所有加入食品中的物質,包括食品添加劑,都需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目前我國已經有了幾千個食品安全相關標準。而「非食用物質」不受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其中可能存在已知或未知的有毒有害成分,會引來不可預測的健康風險。
在古代,人們沒有這種健康意識,更沒有#食品安全 標準。只要當時吃不死,什么都可能加入到食品當中。
就拿含鉛物質來說吧。「古法」制作#皮蛋(松花蛋),就是添加氧化鉛做出來的。氧化鉛也叫黃丹粉,加了它之后,皮蛋顏色碧綠,質地細膩,用較短的腌制時間就能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和口感效果。
但是,上世紀 90 年代,食品科學研究發現,這樣的皮蛋,每天吃一個就會造成鉛超標。由于人體排除鉛的速度很慢,吃的多排得少,鉛就會慢慢積累在人體內,長期而言,會造成慢性鉛中毒。
于是,加鉛工藝被后來研發的無鉛工藝所取代。近 30 年來,市場上對皮蛋的抽查檢測,一定不會忘記測定鉛含量這一項。所以,我對超市出售的皮蛋是比較放心的。
不要以為「古法」制作食物就比現代食品加工更安全。事實恰好相反。那時因為沒有科學的管理和檢測,隨意性極大,不知發生過多少食品安全悲劇,只是受害者懵懂無知不明原因罷了。
這起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提示我們,在一些地區,食品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嚴重不足,食品安全基本常識缺失,更不用說營養健康知識了。民辦幼兒園也好,街邊餐飲小攤販也好,涉及到食物的批量制作和銷售的所有機構,都不能失去培訓和監管,否則就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悲劇。
順便在這里科普一下:要染出特別鮮艷的顏色,用天然色素是很難實現的。
#天然色素 的特點就是:不穩定、易變色、染色能力弱。
花青素就像一個變色龍,不同酸堿度下會變色,遇到金屬離子也會變色,加水之后容易掉色,加熱之后容易褪色。
葉綠素一點都不省心,它在酸性條件下會變成發暗發黃的難看顏色,加熱久了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把菠菜汁放在面團里,染出來的顏色也是那種又舊又暗的綠色。
胡蘿卜素和番茄紅素是脂溶性的,穩定性稍微好點,但它們容易氧化褪色。
法規許可使用的合成色素,都是經過反復篩選的,要符合很多苛刻的要求。
——化學性質要穩定,不怕蒸煮加熱,不怕金屬離子,在偏酸偏堿的食品環境中不會變色、褪色。
——染色效果要好,顏色正,容易染均勻,牢固性好,適應各種食品基質。
——安全性要高,經過急性、亞急性、慢性毒性實驗,蓄積毒性實驗,致癌致畸實驗,在合理使用劑量下都沒有發現明顯危害。
一定要認識到,「非食用物質」和法規許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根本不是一回事。
即便如此,人們還是對合成色素有所嫌棄。畢竟它們不是營養成分,吃多了增加人體的肝臟處理負擔,甚至可能影響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還是少用點好。
特別是對于幼兒來說,除了生日蛋糕上可以加點顏色之外,日常最好不要用色素來給食物染色。
讓孩子接受天然食物的正常顏色,了解食物顏色和食物營養價值、食物新鮮度之間的關系。這是食育教育,也是健康原則。
網上信息說到,出事幼兒園孩子的父母發現園方制作小點心顏色過于鮮艷,但也沒有去質疑園方,更沒有去當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食品衛生等部門去投訴。
如果家長是我,那就一定會去質疑。因為就算是合法的食用色素,對幼兒來說也不可以常用。因為幼兒的解毒機能尚未發育成熟,應當盡量少用非必要的食品添加劑。
幼兒園用把小點心染得五顏六色的方式來取悅幼兒,從根子上就想錯了。家長經常買那種用合成色素染得鮮艷誘人的糖果、零食和甜飲料,來博取孩子的開心,也是極不明智的做法。
日期:2025-07-10
從邏輯推理來說,這個可能性是很小的。
因為,染色用的東西,無論是合法的#色素,還是現在使用的非食用顏料,都是一個用量比較小的配料。就算它便宜到十分之一,一年也省不了幾個錢。
按公開報道
留樣小點心中的鉛含量超過 1000 毫克/公斤,最高是 1340 毫克/公斤。這個含量是令人震驚的,也就是說,僅僅純鉛的含量,就超過了 1.3 克/公斤。
顏料不可能是純的#鉛 元素,而是鉛化合物。比如說,氧化鉛是一種黃紅色的粉末,很可能用在顏料當中。而且顏料是混合物,也并不是純的氧化鉛。那么,在小朋友吃的點心中,顏料的實際添加量就需要超過 1.3 克/公斤。
按照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檸檬黃、日落黃、新紅、莧菜紅、靛藍等合成色素,在糕點餡料或表面裝飾中的最大使用量,僅有 0.05~0.25 克/公斤。
也就是說,從鉛含量來推測,幼兒園所用的顏料,用量要比合法色素的許可量大出十幾倍、幾十倍。就算顏料的單價是食用色素的十分之一,因為用量大得多,和合法使用色素相比,也基本上不能牟利。
從公布的信息來看,幼兒園方表示是希望吸引更多的小朋友來園里。網上也有家長的說法,表示該幼兒園做的小點心,顏色特別鮮艷。
所以,省錢可能并不是幼兒園的主要動機,把小點心做得特別鮮艷漂亮,可能正是他們吸引小朋友和家長的一個方式。
但是,他們也許并未料到,這會給小朋友們的健康帶來巨大的災難。
也許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說法:你是不是想給園方開脫?
真不是。
如果園方具有相關知識,知道他們做法的后果,那就是良心泯滅,故意投毒,死有余辜。
如果他們不知道后果有這樣嚴重,那就更加可悲了!因為這說明他們沒有經過相關的學習和培訓,完全沒有食品安全意識。
可能又會有人問:
都 2025 年了,怎能不知道把顏料放在食品里給孩子吃有多么可怕?明明顏料的包裝上寫著非食用,他們怎么還能往食品里面放?
雖然已經科普十幾年了,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缺乏這個最基本的知識:
「非食用物質」和「食品添加劑」完全不是一回事,不可混為一談。「非食用物質」是絕對不能加入食品中的!!!
(順便跑個題。就像有很多人至今還不知道,食物腐敗和細菌性食物中毒是微生物造成的。很多叔叔阿姨在夏天都不肯把剩下的飯菜及時放進冰箱,一定要蓋個紗罩放在桌上。甚至認為,造成上吐下瀉腹痛如絞的原因,不是在食品里污染和增殖的那些#致病菌,而是冰箱的「涼」……這么荒唐的想法,一點都不罕見。)
所有加入食品中的物質,包括食品添加劑,都需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目前我國已經有了幾千個食品安全相關標準。而「非食用物質」不受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其中可能存在已知或未知的有毒有害成分,會引來不可預測的健康風險。
在古代,人們沒有這種健康意識,更沒有#食品安全 標準。只要當時吃不死,什么都可能加入到食品當中。
就拿含鉛物質來說吧。「古法」制作#皮蛋(松花蛋),就是添加氧化鉛做出來的。氧化鉛也叫黃丹粉,加了它之后,皮蛋顏色碧綠,質地細膩,用較短的腌制時間就能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和口感效果。
但是,上世紀 90 年代,食品科學研究發現,這樣的皮蛋,每天吃一個就會造成鉛超標。由于人體排除鉛的速度很慢,吃的多排得少,鉛就會慢慢積累在人體內,長期而言,會造成慢性鉛中毒。
于是,加鉛工藝被后來研發的無鉛工藝所取代。近 30 年來,市場上對皮蛋的抽查檢測,一定不會忘記測定鉛含量這一項。所以,我對超市出售的皮蛋是比較放心的。
不要以為「古法」制作食物就比現代食品加工更安全。事實恰好相反。那時因為沒有科學的管理和檢測,隨意性極大,不知發生過多少食品安全悲劇,只是受害者懵懂無知不明原因罷了。
這起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提示我們,在一些地區,食品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嚴重不足,食品安全基本常識缺失,更不用說營養健康知識了。民辦幼兒園也好,街邊餐飲小攤販也好,涉及到食物的批量制作和銷售的所有機構,都不能失去培訓和監管,否則就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悲劇。
順便在這里科普一下:要染出特別鮮艷的顏色,用天然色素是很難實現的。
#天然色素 的特點就是:不穩定、易變色、染色能力弱。
花青素就像一個變色龍,不同酸堿度下會變色,遇到金屬離子也會變色,加水之后容易掉色,加熱之后容易褪色。
葉綠素一點都不省心,它在酸性條件下會變成發暗發黃的難看顏色,加熱久了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把菠菜汁放在面團里,染出來的顏色也是那種又舊又暗的綠色。
胡蘿卜素和番茄紅素是脂溶性的,穩定性稍微好點,但它們容易氧化褪色。
法規許可使用的合成色素,都是經過反復篩選的,要符合很多苛刻的要求。
——化學性質要穩定,不怕蒸煮加熱,不怕金屬離子,在偏酸偏堿的食品環境中不會變色、褪色。
——染色效果要好,顏色正,容易染均勻,牢固性好,適應各種食品基質。
——安全性要高,經過急性、亞急性、慢性毒性實驗,蓄積毒性實驗,致癌致畸實驗,在合理使用劑量下都沒有發現明顯危害。
一定要認識到,「非食用物質」和法規許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根本不是一回事。
即便如此,人們還是對合成色素有所嫌棄。畢竟它們不是營養成分,吃多了增加人體的肝臟處理負擔,甚至可能影響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還是少用點好。
特別是對于幼兒來說,除了生日蛋糕上可以加點顏色之外,日常最好不要用色素來給食物染色。
讓孩子接受天然食物的正常顏色,了解食物顏色和食物營養價值、食物新鮮度之間的關系。這是食育教育,也是健康原則。
網上信息說到,出事幼兒園孩子的父母發現園方制作小點心顏色過于鮮艷,但也沒有去質疑園方,更沒有去當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食品衛生等部門去投訴。
如果家長是我,那就一定會去質疑。因為就算是合法的食用色素,對幼兒來說也不可以常用。因為幼兒的解毒機能尚未發育成熟,應當盡量少用非必要的食品添加劑。
幼兒園用把小點心染得五顏六色的方式來取悅幼兒,從根子上就想錯了。家長經常買那種用合成色素染得鮮艷誘人的糖果、零食和甜飲料,來博取孩子的開心,也是極不明智的做法。
日期: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