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食品安全監督建議的答復
對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第B426號建議的回復
尊敬的呂林坡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的意見”收悉,經過認真調查研究,現答復如下:
食品添加劑作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其使用提升了產品品質,豐富了食品種類,滿足了消費者對食品多元化的需求。可以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然而食品行業中不乏一些企業,為了追求私利,超劑量、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或是使用不合法的非食用物質。這種濫用給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威脅,也很大程度上敗壞了行業口碑。食品添加劑使用問題成了社會熱點話題,也成了引起社會焦慮的原因之一,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鄭州市市場監管局始終高度重視食品添加劑的監管和治理,近年來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監管理念,持續推進食品添加劑在食品生產、經營中的規范使用,嚴厲打擊“兩超一非”等違法違規問題,全面提升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近年來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2023年我市成功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市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近年來始終保持高位,食品安全整體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一、關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完善食品添加劑使用規范問題
我國建立了一系列的食品添加劑管理制度,制定了多部法律法規來規范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涵蓋上市前、生產中、使用時等各個環節,明確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使用原則以及相關監管措施。
(一)食品添加劑標準修訂情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允許使用的品種,使用范圍、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其在規定的范圍內使用,并不會造成攝入過量問題,亦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我國還對使用中的食品添加劑實行持續動態性跟蹤評價,根據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對食品添加劑重新進行再評估,不斷調整使用范圍和使用量,并保持隨時對部分物質的禁止使用。近年來隨著食品生產加工工藝、生產技術的不斷改進提升,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2024年2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市場監管總局修訂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24)正式發布,并于今年2月8日起正式實施。相比2014版添加劑使用標準,新標準調整了部分防腐劑、食品用香料、加工助劑的使用范圍和限量。如進一步修訂了食品添加劑的定義,將營養強化劑列入食品添加劑的定義中,從而在法規上更加明確營養強化劑的歸屬;考慮到面包、糕點需求量日益增加,作為人民群眾日常主食,取消了防腐劑脫氫乙酸鈉在其中的應用;落葵紅、密蒙黃、酸棗色、2,4-二氯苯氧乙酸、海蘿膠、偶氮甲酰胺由于缺乏工藝必要性,在新版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被刪除,不得在各類食品中使用;此外,增加了甜味劑阿斯巴甜、安賽蜜與天門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在相同食品類別中共同使用時的總量要求,規定罐頭產品中不得再使用防腐劑等。新國標的修訂及時回應了公眾關切,用更嚴謹的標準進一步為食品生產經營者劃清了底線,推動食品企業行業向更加規范、透明、健康的方向發展,也有助于增強消費者對食品市場的信心。在具體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我們將及時發現跟蹤并反饋新標準在執行過程中的有關問題,不斷推動完善食品添加劑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度修訂,及時提升標準的科學性、適用性和操作性。
(二)國內外食品添加劑標準情況。據了解,全球批準的食品添加劑數量約15000種,目前美國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4000多種,日本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3556種(指定添加劑的列表中列出的物質有454種,統一標識的香料有3102種),歐盟允許合法添加的食品添加劑有約1529種(不包括營養強化劑、酶制劑、食品用香料和加工助劑)。而我國目前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是2397種(其中食品用天然香料、合成香料、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食品用酶制劑總計2075種)。各國的添加劑標準指標沒有水平高低之分,我國標準的制定是運用監測數據和科學評估方法,考慮我國人群中特定危害的暴露情況,同時也參考了國際標準和部分發達國家標準,經過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評等嚴格程序制定形成的。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標準制定的前提是提高消費者健康保護水平和促進國內食品工業發展,確保不對消費者造成健康損害的前提下,避免采用過嚴、過高和不切實際的標準。有些添加劑的最大使用量是嚴于發達國家標準的,另有部分在歐盟等發達成員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我國也并未被批準使用。
二、關于加強生產源頭監管問題
(一)強化主體責任落實。2022年,市場監管總局發布60號令《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開展食品安全自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做出了明確規定。三年來,全市市場監管部門持續推動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一是督促各類食品生產企業完善食品安全治理架構,配齊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健全原輔料進貨查驗、生產過程控制、產品出廠檢驗在內的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二是指導企業參照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兩批次風險管控清單,全面開展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建立完善符合企業實際的《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并根據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動態調整,在“最小工作單元”科學識別、精準防控風險。三是通過實地調研,研究分析企業在落實主體責任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督促企業將質量管理體系與風險管控有機結合,把“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融入企業日常管理,不斷提升企業生產管理水平和化解風險隱患能力,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在產1078家食品生產企業,配備食品安全總監296個,食品安全員2463個。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應設全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配備率100%。
(二)開展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治理工作。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一直把治理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作為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工作重點,采取日常監督檢查、體系檢查、飛行檢查、交叉互查、專項整治等形式,持續開展食品添加劑“兩超一非”問題專項治理等工作。一是開展日常監督檢查。根據《食品生產企業風險分級管理辦法》,每年初市場監管部門依據上年度日常監督檢查、監督抽檢、行政立案等情況,對全市食品生產企業開展風險等級動態調整,確定年度日常監督檢查頻次,制定并印發《全市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工作要點》《食品生產環節監督管理計劃》,開展日常監督檢查;二是實施體系檢查。委托第三方認證機構對包含食品添加劑在內的高風險品種實施體系檢查,2024年度對肉制品、桶裝水、白酒、食品添加劑等30家企業實施體系檢查,幫助企業提高風險防控能力;三是開展專項整治。聚焦小麥粉、放心主食、復配食品添加劑、桶裝水、食用植物油、糕點、肉制品等品種,聚焦多發易發食品安全風險區域,聚焦重大節假日,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對企業的生產資質、生產環境條件、進貨查驗、生產過程、產品檢驗、貯存及交付、標簽和說明等情況進行全面監督檢查。四是組織開展交叉互查。重點對食用植物油生產和使用散裝食用植物油生產食品、肉制品、食品添加劑等落實年度監督管理計劃、問題企業調查處置及專項整治推進情況進行檢查,防范系統風險。2024年,全市食品生產企業風險分級調整完成率100%,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完成食品生產企業日常監督檢查2654家次,食品加工小作坊1205家次。
2025年,市場監管部門制定印發《鄭州市復配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4月24日召開了全市復配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動員部署會。要求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以“查現場、查投料、查產品、查記錄”四查為主要措施,以治理“兩超一非”、不規范生產為重點內容,對食品添加劑行業生產許可和產品配方、原輔料進貨查驗、生產過程控制、產品出廠檢驗、標簽標識等進行逐項檢查,督促生產者切實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規范食品添加劑行業生產經營行為。全市復配添加劑生產企業均現場簽署并遞交了保障食品安全的承諾書。
三、關于提高違法處罰力度問題
(一)加強行政執法力度。在行政執法過程中,鄭州市市場監管局始終堅持“四個最嚴”工作要求,嚴格貫徹執行市場監管總局《關于規范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權的指導意見》《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權使用通則》《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基準(2023版)》,嚴格規范行政處罰行為。通過采取三書一函、督查督辦、食品安全考核等各種方式,指導、督促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嚴厲打擊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各類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保持嚴打重處的高壓態勢。符合吊銷許可證條件的,一律吊銷,并依法實施行業禁入等資格罰,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機關,依法從嚴從快從重查處,嚴禁以罰代刑。2024年全市系統共查辦食品安全類案件2162件,移送公安機關13件,有力打擊震懾了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
(二)開展信用信息聯合懲戒。構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基于信用的失信懲戒、守信激勵機制,提高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誠信經營意識。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積極推進食品領域相關信息歸集公示,歸集行政處罰、行政許可、食品抽檢、抽查檢查、榮譽信息、司法信息、聯合懲戒信息等17類信息,所有信息完整、準確、及時歸于企業信用檔案,形成企業的全景多維畫像。依據聯合懲戒機制,將存在失信信息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依法納入聯合懲戒范疇。失信者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準入、資質認定等方面依法受到信用懲戒。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對違反法律法規,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社會危害較大,受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較重行政處罰的,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其法定代表人和負責人3年內不得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負責人。真正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提高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違法成本。
四、關于強化部門協同監管問題
(一)強化機制運轉。制定印發了《鄭州市政府食安委關于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機制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鄭州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鄭州市食品安全形勢會商制度(試行)的通知》《鄭州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建立健全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食品安全統計數據定期共享機制的通知》《鄭州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鄭州市食品安全工作約談實施辦法的通知》等一系列工作文件,進一步強化和完善工作規則、專題會議、評議考核、掛牌督辦、工作約談、應急處置、形勢會商等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機制。
(二)加強協同配合。充分發揮市政府食品安全辦的協調作用,積極協調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加強溝通協調,實現信息共享。以食品安全形勢會商為抓手,及時掌握食品安全形勢變化,加強部門間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統性區域性風險隱患。
2024年8月,根據《鄭州市議事協調機構優化調整方案》,因機構數量限制,決定不再保留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但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地重視食品安全工作,迅速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鄭州市食品安全工作專班。專班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公安局、農業農村局、衛健委等單位依然是專班辦公室副主任單位。架構、運轉和之前食安委及其辦公室完全一致,原食安委及其辦公室印發的文件依然有效,確保了全市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正常運轉。2024年市食品安全年工作專班組織開展了農業農村、公安、教育、衛健等部門協同開展的肉類產品專項整治和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推磨式檢查,市級層面成立多部門組成的督導組,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對15個區縣(市)進行推磨式互查,推動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和屬地食品安全監管效能提升。全年組織成員單位召開元旦春節、“3·15”前夕、夏季食品安全、中高考期間、春季秋季開學前、中秋國慶等食品安全形勢分析研判會,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統性區域性風險隱患。
五、關于增強全民食品安全意識問題
(一)加強標準宣貫培訓工作。2024年初,《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修訂出臺后,市場監管部門就開展了新標準的宣貫工作。先后采取印發提示函、現場檢查、督導調研等多種形式,對全市食品生產者作出提醒,要求其按照新國標規定,主動開展產品配方、生產工藝以及包裝標識等方面的對照自查,對不符合新國標要求的情形及時調整規范,確保合規生產經營。同時鼓勵引導企業通過優化加工工藝減少添加劑使用,推行“減鹽、減油、減糖”行動,倡導以天然甜味物質替代人工添加劑?。要求復配添加劑生產企業明確單一成分含量,合并計算原輔料帶入的添加劑總量,防止超標風險?。指導鄭州市食品安全協會邀請行業專家采取理論、案例和交流等多種授課方式,對140余名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利用“食安學堂”微信小程序、“豫食考核”APP進行線上培訓并通過線上考核把控培訓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9.9萬食品經營從業人員參加線上培訓。
(二)積極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活動。依托“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食品安全宣傳周”等宣傳活動,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報紙等多種平臺,廣泛宣傳食品安全知識、消費警示等,向群眾普及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及知識,詳細講解如何識別假冒偽劣食品、食品選購、儲存、科學飲食以及食品保存的正確方法等內容,引導群眾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食品,切實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向群眾宣傳《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00號)和2025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有關規定,自覺抵制標注“不添加”“不使用”及同義語詞匯的食品,防止對食品添加劑的污名化、妖魔化,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同時,還倡導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理念,鼓勵大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三)開展企業公開承諾。印制食品安全公開承諾書,進一步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分別與食品生產企業、食品銷售單位、餐飲服務單位、食品“三小”單位簽訂公開承諾書,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將承諾事項逐一落實到具體經營活動中。并將公開承諾公示在經營場所明顯位置。通過公開承諾,進一步筑牢食品安全防線,強化經營者的主體責任意識,遵守食品安全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六、關于構建全方位監督體系問題
(一)加強監督抽檢。堅持問題導向,發揮抽檢“雷達”作用,聚焦“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聚焦農村、校園等重點地區,聚焦直播帶貨等新興業態,聚焦較高風險食品類別,依法開展監督抽檢,并對檢出不合格的食品尤其是食品添加劑“兩超一非”問題,對問題企業依法查處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通過行政處罰、責令整改、警示約談等方式形成高壓震懾,開展跟蹤抽檢,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二)鼓勵公眾參與監督。健全完善公眾參與的食品安全問題發現機制,鄭州市12315平臺24小時受理消費者訴求,2024年共接到食品類投訴舉報73085件,其中投訴49906件、舉報23179件,均得到及時、有效處置。
(三)發揮社會共治作用。鄭州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財政局發布《關于對舉報農村地區重大食品違法行為實施獎勵的公告》《關于對舉報“校園餐”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實施獎勵的公告》,鼓勵社會公眾積極舉報監督。同時鼓勵“校園餐”生產經營單位建立食品質量安全風險內部化解機制和獎勵制度,對內部人員主動發現、積極反映的食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校園餐”生產經營單位應及時予以整改,并可視情對反映食品質量安全風險問題的內部人員按照“小隱患小獎、大隱患大獎”的原則給予一定獎勵。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人民群眾對食品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期待。近日,國務院食安辦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綜合治理方案》,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綜合治理行動。此次行動聚焦超范圍、超限量濫用食品添加劑等問題,要求全面加強食用農產品生產、食品和食品添加劑進口檢驗等源頭治理,強化食品添加劑生產、銷售以及在食品生產加工、餐飲服務環節使用監管,嚴厲打擊化工產品冒充食品添加劑違法行為,開展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綜合治理。
下一步,我局將按照總局、省局安排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緊盯重點品種、重點環節、重點業態、重點地區,加強全面風險排查和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強化協調聯動,健全部門間、區域間協同機制,風險排查切實覆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線上線下全主體,案件查處深挖細查,向上查清源頭、向下追查去向,切實強化跨區域、跨業態監管合力;多措并舉,切實加強日常監督檢查、監督抽檢,強化風險排查和分析研判,加大重大案件查辦、典型案例曝光力度,督促廣大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標準使用食品添加劑,嚴厲查處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及非法添加等違法行為,全面提高食品安全監管保障水平,堅決守牢食品安全底線,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日期:2025-07-08
對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第B426號建議的回復
尊敬的呂林坡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的意見”收悉,經過認真調查研究,現答復如下:
食品添加劑作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其使用提升了產品品質,豐富了食品種類,滿足了消費者對食品多元化的需求。可以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然而食品行業中不乏一些企業,為了追求私利,超劑量、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或是使用不合法的非食用物質。這種濫用給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威脅,也很大程度上敗壞了行業口碑。食品添加劑使用問題成了社會熱點話題,也成了引起社會焦慮的原因之一,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鄭州市市場監管局始終高度重視食品添加劑的監管和治理,近年來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監管理念,持續推進食品添加劑在食品生產、經營中的規范使用,嚴厲打擊“兩超一非”等違法違規問題,全面提升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近年來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2023年我市成功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市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近年來始終保持高位,食品安全整體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一、關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完善食品添加劑使用規范問題
我國建立了一系列的食品添加劑管理制度,制定了多部法律法規來規范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涵蓋上市前、生產中、使用時等各個環節,明確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使用原則以及相關監管措施。
(一)食品添加劑標準修訂情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允許使用的品種,使用范圍、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其在規定的范圍內使用,并不會造成攝入過量問題,亦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我國還對使用中的食品添加劑實行持續動態性跟蹤評價,根據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對食品添加劑重新進行再評估,不斷調整使用范圍和使用量,并保持隨時對部分物質的禁止使用。近年來隨著食品生產加工工藝、生產技術的不斷改進提升,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2024年2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市場監管總局修訂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24)正式發布,并于今年2月8日起正式實施。相比2014版添加劑使用標準,新標準調整了部分防腐劑、食品用香料、加工助劑的使用范圍和限量。如進一步修訂了食品添加劑的定義,將營養強化劑列入食品添加劑的定義中,從而在法規上更加明確營養強化劑的歸屬;考慮到面包、糕點需求量日益增加,作為人民群眾日常主食,取消了防腐劑脫氫乙酸鈉在其中的應用;落葵紅、密蒙黃、酸棗色、2,4-二氯苯氧乙酸、海蘿膠、偶氮甲酰胺由于缺乏工藝必要性,在新版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被刪除,不得在各類食品中使用;此外,增加了甜味劑阿斯巴甜、安賽蜜與天門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在相同食品類別中共同使用時的總量要求,規定罐頭產品中不得再使用防腐劑等。新國標的修訂及時回應了公眾關切,用更嚴謹的標準進一步為食品生產經營者劃清了底線,推動食品企業行業向更加規范、透明、健康的方向發展,也有助于增強消費者對食品市場的信心。在具體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我們將及時發現跟蹤并反饋新標準在執行過程中的有關問題,不斷推動完善食品添加劑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度修訂,及時提升標準的科學性、適用性和操作性。
(二)國內外食品添加劑標準情況。據了解,全球批準的食品添加劑數量約15000種,目前美國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4000多種,日本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3556種(指定添加劑的列表中列出的物質有454種,統一標識的香料有3102種),歐盟允許合法添加的食品添加劑有約1529種(不包括營養強化劑、酶制劑、食品用香料和加工助劑)。而我國目前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是2397種(其中食品用天然香料、合成香料、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食品用酶制劑總計2075種)。各國的添加劑標準指標沒有水平高低之分,我國標準的制定是運用監測數據和科學評估方法,考慮我國人群中特定危害的暴露情況,同時也參考了國際標準和部分發達國家標準,經過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評等嚴格程序制定形成的。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標準制定的前提是提高消費者健康保護水平和促進國內食品工業發展,確保不對消費者造成健康損害的前提下,避免采用過嚴、過高和不切實際的標準。有些添加劑的最大使用量是嚴于發達國家標準的,另有部分在歐盟等發達成員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我國也并未被批準使用。
二、關于加強生產源頭監管問題
(一)強化主體責任落實。2022年,市場監管總局發布60號令《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開展食品安全自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做出了明確規定。三年來,全市市場監管部門持續推動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一是督促各類食品生產企業完善食品安全治理架構,配齊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健全原輔料進貨查驗、生產過程控制、產品出廠檢驗在內的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二是指導企業參照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兩批次風險管控清單,全面開展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建立完善符合企業實際的《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并根據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動態調整,在“最小工作單元”科學識別、精準防控風險。三是通過實地調研,研究分析企業在落實主體責任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督促企業將質量管理體系與風險管控有機結合,把“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融入企業日常管理,不斷提升企業生產管理水平和化解風險隱患能力,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在產1078家食品生產企業,配備食品安全總監296個,食品安全員2463個。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應設全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配備率100%。
(二)開展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治理工作。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一直把治理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作為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工作重點,采取日常監督檢查、體系檢查、飛行檢查、交叉互查、專項整治等形式,持續開展食品添加劑“兩超一非”問題專項治理等工作。一是開展日常監督檢查。根據《食品生產企業風險分級管理辦法》,每年初市場監管部門依據上年度日常監督檢查、監督抽檢、行政立案等情況,對全市食品生產企業開展風險等級動態調整,確定年度日常監督檢查頻次,制定并印發《全市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工作要點》《食品生產環節監督管理計劃》,開展日常監督檢查;二是實施體系檢查。委托第三方認證機構對包含食品添加劑在內的高風險品種實施體系檢查,2024年度對肉制品、桶裝水、白酒、食品添加劑等30家企業實施體系檢查,幫助企業提高風險防控能力;三是開展專項整治。聚焦小麥粉、放心主食、復配食品添加劑、桶裝水、食用植物油、糕點、肉制品等品種,聚焦多發易發食品安全風險區域,聚焦重大節假日,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對企業的生產資質、生產環境條件、進貨查驗、生產過程、產品檢驗、貯存及交付、標簽和說明等情況進行全面監督檢查。四是組織開展交叉互查。重點對食用植物油生產和使用散裝食用植物油生產食品、肉制品、食品添加劑等落實年度監督管理計劃、問題企業調查處置及專項整治推進情況進行檢查,防范系統風險。2024年,全市食品生產企業風險分級調整完成率100%,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完成食品生產企業日常監督檢查2654家次,食品加工小作坊1205家次。
2025年,市場監管部門制定印發《鄭州市復配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4月24日召開了全市復配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動員部署會。要求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以“查現場、查投料、查產品、查記錄”四查為主要措施,以治理“兩超一非”、不規范生產為重點內容,對食品添加劑行業生產許可和產品配方、原輔料進貨查驗、生產過程控制、產品出廠檢驗、標簽標識等進行逐項檢查,督促生產者切實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規范食品添加劑行業生產經營行為。全市復配添加劑生產企業均現場簽署并遞交了保障食品安全的承諾書。
三、關于提高違法處罰力度問題
(一)加強行政執法力度。在行政執法過程中,鄭州市市場監管局始終堅持“四個最嚴”工作要求,嚴格貫徹執行市場監管總局《關于規范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權的指導意見》《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權使用通則》《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基準(2023版)》,嚴格規范行政處罰行為。通過采取三書一函、督查督辦、食品安全考核等各種方式,指導、督促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嚴厲打擊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各類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保持嚴打重處的高壓態勢。符合吊銷許可證條件的,一律吊銷,并依法實施行業禁入等資格罰,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機關,依法從嚴從快從重查處,嚴禁以罰代刑。2024年全市系統共查辦食品安全類案件2162件,移送公安機關13件,有力打擊震懾了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
(二)開展信用信息聯合懲戒。構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基于信用的失信懲戒、守信激勵機制,提高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誠信經營意識。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積極推進食品領域相關信息歸集公示,歸集行政處罰、行政許可、食品抽檢、抽查檢查、榮譽信息、司法信息、聯合懲戒信息等17類信息,所有信息完整、準確、及時歸于企業信用檔案,形成企業的全景多維畫像。依據聯合懲戒機制,將存在失信信息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依法納入聯合懲戒范疇。失信者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準入、資質認定等方面依法受到信用懲戒。根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對違反法律法規,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社會危害較大,受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較重行政處罰的,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其法定代表人和負責人3年內不得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負責人。真正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提高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違法成本。
四、關于強化部門協同監管問題
(一)強化機制運轉。制定印發了《鄭州市政府食安委關于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機制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鄭州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鄭州市食品安全形勢會商制度(試行)的通知》《鄭州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建立健全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食品安全統計數據定期共享機制的通知》《鄭州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鄭州市食品安全工作約談實施辦法的通知》等一系列工作文件,進一步強化和完善工作規則、專題會議、評議考核、掛牌督辦、工作約談、應急處置、形勢會商等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機制。
(二)加強協同配合。充分發揮市政府食品安全辦的協調作用,積極協調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加強溝通協調,實現信息共享。以食品安全形勢會商為抓手,及時掌握食品安全形勢變化,加強部門間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統性區域性風險隱患。
2024年8月,根據《鄭州市議事協調機構優化調整方案》,因機構數量限制,決定不再保留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但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地重視食品安全工作,迅速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鄭州市食品安全工作專班。專班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公安局、農業農村局、衛健委等單位依然是專班辦公室副主任單位。架構、運轉和之前食安委及其辦公室完全一致,原食安委及其辦公室印發的文件依然有效,確保了全市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正常運轉。2024年市食品安全年工作專班組織開展了農業農村、公安、教育、衛健等部門協同開展的肉類產品專項整治和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推磨式檢查,市級層面成立多部門組成的督導組,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對15個區縣(市)進行推磨式互查,推動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和屬地食品安全監管效能提升。全年組織成員單位召開元旦春節、“3·15”前夕、夏季食品安全、中高考期間、春季秋季開學前、中秋國慶等食品安全形勢分析研判會,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統性區域性風險隱患。
五、關于增強全民食品安全意識問題
(一)加強標準宣貫培訓工作。2024年初,《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修訂出臺后,市場監管部門就開展了新標準的宣貫工作。先后采取印發提示函、現場檢查、督導調研等多種形式,對全市食品生產者作出提醒,要求其按照新國標規定,主動開展產品配方、生產工藝以及包裝標識等方面的對照自查,對不符合新國標要求的情形及時調整規范,確保合規生產經營。同時鼓勵引導企業通過優化加工工藝減少添加劑使用,推行“減鹽、減油、減糖”行動,倡導以天然甜味物質替代人工添加劑?。要求復配添加劑生產企業明確單一成分含量,合并計算原輔料帶入的添加劑總量,防止超標風險?。指導鄭州市食品安全協會邀請行業專家采取理論、案例和交流等多種授課方式,對140余名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利用“食安學堂”微信小程序、“豫食考核”APP進行線上培訓并通過線上考核把控培訓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9.9萬食品經營從業人員參加線上培訓。
(二)積極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活動。依托“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食品安全宣傳周”等宣傳活動,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報紙等多種平臺,廣泛宣傳食品安全知識、消費警示等,向群眾普及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及知識,詳細講解如何識別假冒偽劣食品、食品選購、儲存、科學飲食以及食品保存的正確方法等內容,引導群眾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食品,切實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向群眾宣傳《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00號)和2025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有關規定,自覺抵制標注“不添加”“不使用”及同義語詞匯的食品,防止對食品添加劑的污名化、妖魔化,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同時,還倡導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理念,鼓勵大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三)開展企業公開承諾。印制食品安全公開承諾書,進一步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分別與食品生產企業、食品銷售單位、餐飲服務單位、食品“三小”單位簽訂公開承諾書,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將承諾事項逐一落實到具體經營活動中。并將公開承諾公示在經營場所明顯位置。通過公開承諾,進一步筑牢食品安全防線,強化經營者的主體責任意識,遵守食品安全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六、關于構建全方位監督體系問題
(一)加強監督抽檢。堅持問題導向,發揮抽檢“雷達”作用,聚焦“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聚焦農村、校園等重點地區,聚焦直播帶貨等新興業態,聚焦較高風險食品類別,依法開展監督抽檢,并對檢出不合格的食品尤其是食品添加劑“兩超一非”問題,對問題企業依法查處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通過行政處罰、責令整改、警示約談等方式形成高壓震懾,開展跟蹤抽檢,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二)鼓勵公眾參與監督。健全完善公眾參與的食品安全問題發現機制,鄭州市12315平臺24小時受理消費者訴求,2024年共接到食品類投訴舉報73085件,其中投訴49906件、舉報23179件,均得到及時、有效處置。
(三)發揮社會共治作用。鄭州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財政局發布《關于對舉報農村地區重大食品違法行為實施獎勵的公告》《關于對舉報“校園餐”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實施獎勵的公告》,鼓勵社會公眾積極舉報監督。同時鼓勵“校園餐”生產經營單位建立食品質量安全風險內部化解機制和獎勵制度,對內部人員主動發現、積極反映的食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校園餐”生產經營單位應及時予以整改,并可視情對反映食品質量安全風險問題的內部人員按照“小隱患小獎、大隱患大獎”的原則給予一定獎勵。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人民群眾對食品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期待。近日,國務院食安辦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綜合治理方案》,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綜合治理行動。此次行動聚焦超范圍、超限量濫用食品添加劑等問題,要求全面加強食用農產品生產、食品和食品添加劑進口檢驗等源頭治理,強化食品添加劑生產、銷售以及在食品生產加工、餐飲服務環節使用監管,嚴厲打擊化工產品冒充食品添加劑違法行為,開展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添加劑濫用問題綜合治理。
下一步,我局將按照總局、省局安排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緊盯重點品種、重點環節、重點業態、重點地區,加強全面風險排查和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強化協調聯動,健全部門間、區域間協同機制,風險排查切實覆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線上線下全主體,案件查處深挖細查,向上查清源頭、向下追查去向,切實強化跨區域、跨業態監管合力;多措并舉,切實加強日常監督檢查、監督抽檢,強化風險排查和分析研判,加大重大案件查辦、典型案例曝光力度,督促廣大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標準使用食品添加劑,嚴厲查處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及非法添加等違法行為,全面提高食品安全監管保障水平,堅決守牢食品安全底線,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日期: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