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25年6月食品行業輿情盤點

   2025-06-30 食品伙伴網文雯433
核心提示:2025年6月食品行業輿情信息如下: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事件引關注;商標上玩“文字游戲” 白象就“多半”商標一事致歉;海底撈“早產”麻醬引關注;央視曝光直播間魚油虛假宣傳問題、貴州仁懷白酒問題;網紅被指固體飲料當藥賣 市監局立案調查;3人吃燒烤花780元 重慶通報:欺詐消費者,10倍罰款;蜜雪冰城甜點被檢出大腸菌群超標,香港一門店被通報;食品中吃出異物事件;實測13家飲品店的冰塊11家菌落總數超標;北京來伊份食品連鎖公司被行政約談。……(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2025年6月食品行業輿情信息如下: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事件引關注;商標上玩“文字游戲” 白象就“多半”商標一事致歉;海底撈“早產”麻醬引關注;央視曝光直播間魚油虛假宣傳問題、貴州仁懷白酒問題;網紅被指固體飲料當藥賣 市監局立案調查;3人吃燒烤花780元 重慶通報:欺詐消費者,10倍罰款;蜜雪冰城甜點被檢出大腸菌群超標,香港一門店被通報;食品中吃出異物事件;實測13家飲品店的冰塊11家菌落總數超標;北京來伊份食品連鎖公司被行政約談。
 
  1、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事件引關注
 
  6月,有2起校園食品安全事件引發輿情關注。
 
  事件一:四川自貢一學校食堂被曝使用發臭豬肉事件
 
  近日,四川自貢一學校被舉報使用發臭豬肉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6月23日,有消息稱四川自貢富順縣華英實驗小學多名家長反映學校食堂使用發臭豬肉。現場視頻顯示,大量家長在校門口聚集討要說法。對此,富順縣教育體育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縣市場監管局、派出所等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最終以調查結果為準。富順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稱,已經對涉事的食材進行了封存、抽樣并送檢。如果確實存在問題,一定會進行嚴肅處理。
 
  6月23日,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教育體育局發布情況通報稱,6月23日早上,富順縣華英實驗學校食堂食材配送時,有家長質疑食材質量。縣教育體育局高度重視,已聯合市場監管等部門將家長質疑的原輔料就地封存,目前自貢檢驗檢測院正在檢驗檢測。教體局正會同相關部門開展調查,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后續情況及時向社會公布。
 
  6月23日,針對上述問題,縣委、縣政府已成立由紀委監委和教育體育、市場監管、公安、農業農村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開展調查。
 
  6月24日,自貢市富順縣聯合調查組發布情況通報,公布了富順縣華英實驗學校食材問題調查情況與處置措施。
 
  經調查,學校自2024年8月起與富順縣鯤鵬商運公司簽訂食材配送合同,鯤鵬商運公司肉類供應由四川順康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和富順古氏鮮肉配送中心負責。此次涉事的151斤豬肉、260斤精排均由這兩家供應商提供。其中,問題關鍵出在古氏配送中心的采購與運輸環節。
 
  古氏配送中心于6月22日18時向無照經營戶趙某訂購150斤精排,趙某于23日凌晨4時在農貿市場購得宰殺時間為22日21時左右的精排。23日凌晨5時許,趙某使用不具有冷藏功能的倉欄式貨車,交給古氏配送中心送至學校。
 
  6月23日凌晨1時許,古氏配送中心向順康食品公司采購白條豬肉。2時30分左右,古氏配送中心使用不具有冷藏功能的普通廂式貨車,將白條豬肉送至古氏配送中心進行分割。4時50分,古氏配送中心又使用不具有冷藏功能的普通廂式貨車,將上述分割好的豬肉、精排送往鯤鵬商運公司。7時05分,鯤鵬商運公司使用冷藏車將151斤豬肉、110斤精排送達學校。
 
  調查發現,古氏配送中心向無照經營戶趙某采購了宰殺后擱置時間較長的精排,且在采購運輸過程中未采用冷鏈運輸,導致部分精排出現不新鮮特征。購買的豬肉、精排均具有有效檢驗檢疫證明。鯤鵬商運公司供應其他單位的食材未發現異常。執法人員將學生家長反映有問題的精排、豬瘦肉、帶皮肥肉分別取樣,送至四川省食品檢驗研究院和自貢檢驗檢測院檢測,揮發性鹽基氮指標(食材新鮮度評價指標)兩次檢驗結果均未超出國家規定標準。
 
  針對此次事件,相關部門迅速采取嚴厲措施。已暫停鯤鵬商運公司所有合同學校食堂供應資格,封存古氏配送中心現存食材,并對兩家企業及無照經營戶趙某立案調查,涉嫌犯罪的將移交司法機關從嚴處置。同時,成立學校食堂食材供應工作專班,保障食材安全正常供應。此外,富順縣華英實驗學校、縣教育體育局、縣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因涉嫌履職不到位被停職檢查,紀檢監察機關將深入調查相關單位和干部履職情況,對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絕不姑息。
 
  事件二:為學校提供食材的周轉筐有蛆?官方通報
 
  6月17日,有網友發視頻反映江蘇盱眙一家食品企業倉庫內的食品轉運筐生蛆,引發關注。
 
  據視頻發布者稱該批產品由涉事食品企業供貨至無錫市蘇南學校食材配送有限公司。記者了解到該食材配送有限公司為無錫市部分學校配送食材。
 
  盱眙縣動物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17日稱,初步調查蛆蟲系食品筐回收過程中出現,對涉事食品企業是否存在管理疏漏,目前多部門仍在進一步調查。
 
  6月17日,盱眙縣農業農村局發布情況通報稱,2025年6月16日晚,網民反映該縣某企業食品周轉筐發現蛆蟲。該局第一時間現場突擊檢查、調取監控視頻,經初步核查,該批周轉筐16日上午從外市空筐運回,筐內無食品,10時許運至企業周轉筐暫存間,待完成高溫清洗消毒,檢驗合格后使用,視頻拍攝時尚未清洗消殺。另經調取記錄,該企業肉品為檢疫檢驗合格后用食品級包裝袋密封包裝冷鏈出廠。該局局正會同相關部門對企業產品生產、包裝、運輸等全流程食品安全情況進行全面核查,如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依規給予嚴厲處罰。
 
  事件三:學生奶“純奶變酸奶”?廣西賀州通報
 
  6月22日,一位廣西網友反映,其孩子帶回家的一瓶“新希望‘希望星’中國學生飲用奶”在保質期內出現凝固結塊現象,引發關注。
 
  據報道,該網友發布的視頻中顯示,剪開包裝紙盒后,倒出的牛奶已經凝固結塊成類似豆腐腦的狀態,并配文稱“純奶變酸奶”。該盒裝牛奶生產日期為2025年2月27日,包裝盒另一側載明保質期為“常溫密閉條件下6個月”,因此該奶仍在保質期內。
 
  6月23日,牛奶的生產商云南新希望鄧川蝶泉乳業有限公司客服回應稱,從云南運輸到廣西,在運輸過程中如有碰撞,可能擠壓導致盒內無菌層撕裂破損,肉眼可能看不到,但是將導致微生物侵入。對于是否系產品生產中不合格導致,該客服表示否認,“像供學校的產品,是整批次的,如果是整批產品有問題,應該會有很多學生反饋。”
 
  6月25日,廣西賀州市平桂區教育局發布情況通報稱,針對6月23日網傳學生飲用奶“純奶變酸奶”有關問題,教育局聯合市場監管等部門進行了深入調查,經調查,該學生飲用奶產品批號為E20250227,生產日期為2025年2月27日,保質期為6個月(常溫密閉條件)。該批次學生飲用奶《產品質量通知單》檢驗合格,學校發放記錄齊全,學生在飲用后未出現異常情況。經檢驗,同批次留樣的學生奶未發現異常。
 
  經核實,視頻中的學生奶系學生4月18日發放時未飲用,將其帶回家,家屬于6月16日飲用時發現牛奶凝塊,原因為保存不當,儲存環境溫度過高造成。經說明后,學生家屬表示認可。
 
  2、商標上玩“文字游戲” 白象就“多半”商標一事致歉
 
  6月4日,“白象多半桶方便面的多半是商標”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引發廣泛關注。
 
  據悉,近日,多位網友反映稱,白象“多半袋面”、“多半桶面”系列產品包裝上顯示“多半”為注冊商標,并質疑企業“在宣傳上玩文字游戲”。對此,白象食品官方客服人員表示,“多半”確實是商標,產品具體克重以包裝上顯示的為準。
 
  6月4日晚間,白象食品發布聲明稱,目前公司在售的“多半”產品,是基于原70克面餅基礎上推出的110-120克面餅的大份量產品。“多一半”是基于原60克面餅推出的100克面餅的產品。“多半”商標申請注冊的初心是為了與常規份量產品做區分,便于消費者選購。如因此給消費者造成誤解,公司誠摯地表示歉意。后續公司將盡快調整“多半”產品包裝,避免引發消費者的誤解。
 
  6月6日晚間,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開信稱,決定即日起,原“多半”系列產品更名為“面餅 120克”、原“多一半”系列產品更名為“面餅 110克”,并將在本月內停止生產原包裝產品,后續終止使用“多半”、“多一半”產品名。
 
  繼白象“多半袋/桶面”商標引發爭議、相關話題沖上熱搜后,另一家企業今麥郎的“1桶半”的商標又被網友質疑“玩文字游戲”。
 
  據悉,熱銷的今麥郎“1 桶半”桶裝方便面面餅標注的克數為110g,其包裝上“1桶半”右側標注“TM”,產品外包裝上的宣傳語為:“不是兩桶買不起,而是1桶半更有性價比:與今麥郎彈面小桶產品對比”。但今麥郎“彈面小桶產品”面餅為85克,按照“1.5 倍小桶重量”的字面意思計算,其一桶半的克數應為127.5 克,也就是從重量上來說,今麥郎的“1 桶半”并未達到宣稱的分量。
 
  對此,天貓平臺“今麥郎旗艦店”客服表示 “1桶半”產品的面餅確實是110克,“彈面”小桶的面餅是85克。“1桶半”和“彈面”的面餅材質一致,均為油炸方便面,二者存在的差異為克數不同。
 
  此外,據媒體報道,從天眼查了解到,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曾申請注冊“多半”“多半袋”“多半桶”等商標。此外,康師傅關聯頂益(開曼島)控股有限公司曾申請注冊多枚“一倍半”“1碗半”“1倍袋半”“康師傅一倍半”等商標,當前商標多處于無效狀態;今麥郎實業有限公司曾申請注冊“一桶半”“1袋半”商標,目前均處于無效狀態。
 
  近年來,一些企業在商標上“玩文字游戲”誤導消費者的事件頻有發生:千禾味業“千禾0”醬油中的“千禾0”為商標名;德子土雞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土雞,“德子土”是商標;一品牛肉干主要成分是豬肉,“一品牛”是商標;廣東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壹號土豬肉”,其中,“壹號土”是該公司申請的商標;深圳市晨光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供港壹號”盒裝牛奶,“供港”也只是注冊商標。此外還有,樸誠乳業的簡愛酸奶包裝上的“其他沒了”、浙江雪海梅鄉食品有限公司申請的“零添加西”梅商標、江西康怡食品有限公司申請的“零蔗糖”冰激凌商標等。
 
  3、海底撈“早產”麻醬引關注
 
  近日,消費者王女士買到海底撈生產的“早產”食品一事引發關注。
 
  據報道,消費者王女士投訴稱,6月9日購買的海底撈“撈派豆花干拌麻辣燙套餐”食用之后出現腹瀉癥狀,其后發現購買的花生芝麻醬生產日期為6月15日,疑似買到“未來日期”食品。
 
  發現問題后,王女士遂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反映。對此,市監部門經調查認為,商家行為屬于“標簽瑕疵”,決定不予處罰。涉事海底撈商家一名工作人員稱,涉及“未來日期”的麻醬共有10盒,均已售出。
 
  隨后,海底撈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經屬地監管部門實地調查,花生芝麻調味醬實際為6月9日當日分裝,產品資質、儲存及保質期均符合要求。分裝盒標簽上日期失誤系員工操作時誤觸鍵盤所致,共影響7筆外賣訂單。對該失誤給顧客帶來困擾,海底撈稱深表歉意,已安排專人聯合外送平臺對受影響的顧客進行回訪溝通。同時,海底撈已啟動標簽系統升級,通過技術與流程的優化杜絕類似失誤,并提升員工操作的便捷性。
 
  4、央視曝光直播間魚油虛假宣傳問題、貴州仁懷白酒問題
 
  6月,央視曝光了部分直播間魚油存在虛假宣傳問題和貴州仁懷白酒問題,引發廣泛關注。
 
  事件一:央視曝光部分直播間魚油存在虛假宣傳問題
 
  6月15日,總臺《每周質量報告》欄目播發“魚油里的貓膩 戳穿‘功效食品’謊言”報道部分直播間銷售魚油產品存在虛假宣傳問題。
 
  據報道,魚油,因具有心血管保健功效,成為消費者青睞的熱門保健品,在電商平臺持續熱銷。在不少網絡直播間,主播都宣稱自家魚油核心有效成分的純度或者含量高達95%。記者在視頻直播平臺購買了幾種宣稱為魚油的產品,送往權威機構進行檢測。結果顯示,白云好心情生物企業店銷售的這款宣稱EPA含量85%,DHA含量10%的雨生紅球藻深海魚油,實際未檢出這兩種特征性成分。
 
  包裝信息顯示,一款主播銷售過程中再三強調由“正規藥企”生產的魚油,實際生產企業是安徽谷素元制藥有限公司,而不是包裝上突出顯示的世界500強廣藥集團下屬的花城藥業。廣州白云山花城藥業有限公司健康科技分公司僅是其總經銷。
 
  專家認為,商家以普通食品冒充保健品魚油,是典型的虛假宣傳,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針對魚油行業存在的問題,專業人士提醒,普通消費者在購買時,可優先選擇正規藥店或電商平臺官方旗艦店等可靠渠道,并認準帶有“藍帽子”保健食品標識的產品,降低消費風險。
 
  此外,直播間功效食品專項調查結果顯示,在監測的100個直播間的100件食品中,有69件存在對消費者信息誤導的行為。
 
  6月20日,據報道,從市場監管總局了解到,針對上述報道,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組織安徽、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執法檢查,嚴厲查處相關違法行為。
 
  針對央視曝光的3種不合格魚油產品——“花城·雨生紅球藻深海魚油凝膠糖果”“花城·深海多烯魚油凝膠糖果”和“深海多稀魚油(無糖型)凝膠糖果(北京同仁堂(四川)健康藥業有限公司經銷)”,安徽省市場監管部門連夜組織執法力量對涉事生產企業開展執法檢查,涉事企業安徽谷素元制藥有限公司、安徽潤楓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已被立案調查,相關產品已被封存并送檢。對企業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違法行為堅決予以打擊。屬地市場監管部門約談相關平臺負責人,非法產品信息已清理,相關直播間虛假宣傳等案件線索已移交有關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查處。
 
  事件二:央視曝光貴州仁懷白酒問題 當地通報
 
  6月22日晚,總臺央視財經頻道播出報道《“年份酒”,豈能憑空造》,反映了仁懷市個別商家涉嫌存在醬香型白酒生產中添加食用酒精、以假充真、虛假標注生產日期等問題。
 
  據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地方,部分商家為了謀取利益,用食用酒精勾兌,冒充純糧釀造酒售賣,還有個別商家虛構白酒的窖藏歷史,以次充好,用“陳釀”“老酒”等模糊概念誤導消費者。
 
  其中,有一款宣稱“12年至18年坤沙”的洞藏酒,最大的宣傳賣點就是其“數十米深山洞陳釀”。然而記者來到生產廠家茅淵酒廠卻發現,市場上售賣的這款所謂“高端醬香酒”,只是用碎沙酒摻了串酒的酒精勾兌酒,成本低廉。在仁懷市的白酒產業中,坤沙酒是用完整糧食經“九蒸八酵七取酒”傳統工藝釀造的醬香型白酒,碎沙酒是將高粱等糧食適度破碎后,經一到三次發酵、蒸餾取酒所得的純糧白酒,串酒的核心成分則是酒精。在當地,部分酒廠將低價的碎沙酒甚至酒精酒冒充坤沙酒售賣,已成為行業內的潛規則。
 
  6月23日, 仁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稱,報道播出后,貴州省、遵義市及仁懷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作出安排部署,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導核查處置工作。初步調查核實,媒體報道涉及12家主體,目前,已對涉事企業抽檢46樣次、成品酒抽檢66樣次,后期將依據檢驗結果和調查情況依法處置。
 
  5、網紅被指固體飲料當藥賣 市監局立案調查
 
  近日,網紅“啊寶”被舉報在銷售固體飲料“阿寶胃舒”過程中宣稱可治胃病,涉嫌虛假宣傳。
 
  據悉,網紅“啊寶”從2024年開始,就在微信上兜售一款名為“阿寶胃舒”的“固體飲料”,卻宣稱這是“胃藥”,可以根治胃酸胃脹等多種胃部不適,還能治療痛風、關節炎,售價不菲。根據“阿寶胃舒”產品此前包裝盒上成分標稱為“黨參、甘草、大棗、山楂、陳皮、雞內金、麥芽”,產品類型為“固體飲料”。
 
  6月18日晚,廈門市市場監管局宣傳教育處負責人回復稱,針對媒體報道的有關違法線索,廈門市海滄區市場監管局立即組織執法人員,對當事人(網紅“啊寶”)有關場所開展現場檢查。經查,現場未發現輿情所述“阿寶胃舒”產品,發現未張貼標簽的帶包裝產品及相關包裝設備、包裝材料等。海滄區市場監管局已依法對上述物品采取扣押的行政強制措施,并對當事人涉嫌違法行為立案,作進一步調查。
 
  據悉,“阿寶胃舒”原包裝盒上的生產廠商為“河南恒盛源藥業有限公司”,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啊寶”曾將其“家族秘方”轉給該公司,該公司通過河南省衛健委備案獲得企業執行標準,并經過5位專家審核后才投入生產,同時“阿寶胃舒”用“啊寶”頭像作為商標,經過國家版權局備案。其表示,2024年10月至11月,“阿寶胃舒”原包裝盒設計及“啊寶”在銷售過程中存在夸大宣傳,當時廈門市場監管部門將投訴移送至河南市場監管部門,“我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隊從我們公司里把所有盒子都拉走銷毀了,公司也受到了處罰。”自去年被處罰后,該公司已經沒有再生產相關的產品。
 
  隨后,該負責人出具了食品經營許可證并表示,該公司是食品經營企業,沒有生產車間,需要委托有資質的企業生產,委托生產商為“河南邦鼎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6月19日,“河南恒盛源藥業有限公司”注冊地的禹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隊工作人員稱,2024年11月,該局收到相關投訴并介入后,河南恒盛源藥業有限公司向委托生產商“河南邦鼎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出具了不再生產的保證書。由于河南恒盛源藥業有限公司比較積極配合,所以初次處置是以批評教育為主。
 
  6、3人吃燒烤花780元 重慶通報:欺詐消費者,10倍罰款
 
  6月3日,一游客稱在重慶北濱路遭遇“燒烤刺客”,3人消費780元并且份量不足。該游客稱該燒烤攤沒有門牌,點菜均是手寫記錄并可以隨意更改,結賬時發現消費780元,質疑店家收費不合理,并稱與商家理論時還遭遇對方持刀威脅。
 
  6月8日,重慶市江北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發布通報稱,6月4日,獲悉游客張某某反映一燒烤攤收費不合理的情況后,立即會同相關部門組成聯合工作組開展調查處置。
 
  江北區市場監管局對照消費者提供的消費清單,逐項比對周邊燒烤門店同類食品分量和價格。查明涉事商家的結算價格高于周邊市場均價 50%左右,并有通過修改結算單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江北區公安分局通過實地走訪、調取排查監控視頻、詢問雙方當事人和目擊證人等,證實無持刀威脅付款情況發生。
 
  目前,江北區市場監管局已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之規定,責令該商家停止經營,對其處以違法所得十倍的罰款。同時,要求該商家將消費金額全額退還消費者并致歉。
 
  7、蜜雪冰城甜點被檢出大腸菌群超標,香港一門店被通報
 
  6月9日,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公布,一個冰凍甜點樣本的大腸菌群含量和總含菌量超出法例上限。據悉,涉事店鋪為沙田好運中心的蜜雪冰城。
 
  中心發言人表示,中心從沙田一零售店鋪抽取上述樣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該樣本的大腸菌群含量為每克170個,總含菌量為每克75000個,超出香港法例上限。
 
  中心已知會有關商戶上述違規事項。有關商戶已按中心指示停售及棄置相關食品。中心也已向有關商戶負責人和員工作出食物安全和衛生教育,并要求有關商戶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如有足夠證據,中心會提出檢控。
 
  根據香港《冰凍甜點規例》,任何供出售的冰凍甜點,每克不可含有多于100個大腸菌群或多于50000個細菌。中心表示,大腸菌群含量和總含菌量超出法例標準,顯示產品的衛生情況欠理想,但并不表示會引起食物中毒。
 
  中心會繼續跟進事件和采取適當行動,以保障食物安全和市民健康。
 
  8、食品中吃出異物事件
 
  6月,發生多起食品中吃出異物事件引發輿情關注。
 
  事件一:市監局對星巴克疑喝出蟑螂不予立案
 
  據報道,近日,有網友發帖稱,自己的朋友在星巴克(南京金融城店)購買的咖啡中喝出大蟑螂,向門店反映時遭到店員否認。店員表示,查看監控后發現操作沒問題。
 
  6月5日,星巴克傳播部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星巴克在獲悉該情況后立即通過監控視頻核查,確認當日門店嚴格按照流程規范制作了飲品,顧客購買飲品后在門店飲用并停留了約50分鐘,未見異常,隨后攜帶未飲用完的飲品離店。門店也請第三方蟲害公司進行了檢查,未發現顧客反饋的相關問題。建鄴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已于6月3日到門店進行了調查取證。
 
  6月5日,南京市建鄴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沙洲分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在現場檢查中,沒有發現不符合食品安全規范的行為。現場檢查還調取了顧客當時進行消費時的監控錄像。“在監控中能看出顧客在店內飲用時,沒有發現里面有異物。在離開前飲品還剩下不到一半的樣子,顧客好像還有檢查液體的情況。后續顧客回到車上出現的問題,在監控中沒有辦法進行識別。”該工作人員表示,就現場檢查及商家提供的材料綜合來看,未發現顧客展示的問題。按照舉報工單的回復流程,將告知顧客不予立案。顧客如有其他證明材料提供,市場監管部門也會跟商家進一步取證。
 
  事件二:知名茶飲品牌被曝喝出青蛙 市監回應
 
  近日,有網友曝光“奈雪的茶”小盒茶內喝出整只青蛙,引發廣泛關注。
 
  據當事人介紹,她買的是奈雪小盒茶中的茉莉花茶,里面會有些曬干的茉莉花。“那個干蛙的尸體,和這個白的(花)很像,所以你泡的時候,根本沒有辦法發現那只蛙。”這盒花茶是去年生產的,當時是湊單購買的。該網友后續發布的視頻顯示,她將這次涉及的產品以及異物提供給了奈雪。在奈雪的一家門店里,工作人員將茶里的異物挑了出來,放在了紙巾上。奈雪方面表示,將根據《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賠償。該網友表示,目前,市場監督管理局已開始介入。
 
  6月23日,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市監局相關人員回應稱,經查,2024年消費者為湊單購買了6包“奈雪的茶”小盒茶,前5包飲用時未發現異樣。但6月21日飲用最后一包時,發現茶內有疑似青蛙的物體。經市監部門調解,涉事的“奈雪的茶”門店依據《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向消費者賠付1000元人民幣。
 
  據了解,涉事產品系“奈雪的茶”委托加工的預包裝食品,該產品已于2024年底售罄,后續未再生產。相關部門正在對消費者送回的問題產品進行溯源分析,“具體是生產、包裝還是運輸環節出現的問題,還需要調查。如果確認是相關企業存在違規生產行為,將依法予以處罰。”
 
  9、實測13家飲品店的冰塊11家菌落總數超標
 
  近日,知名測評博主“老爸評測”對13家市面常見快餐冷飲店(包括8家奶茶店、3家咖啡店、2家快餐店)食用冰塊檢測,結果顯示:11家菌落總數超標,最高達19000CFU/ML、超標190倍;4家大腸菌群超標,最高超標38倍。而自來水檢測結果更優,未檢出相關問題。
 
  該博主在測評中表示,冰塊受污染主要是因為制冰機清潔不到位、濾芯未及時更換、操作人員手部污染等原因造成。
 
  結論一出,輿論嘩然,相關話題迅速沖上熱搜榜。
 
  隨后,多家品牌對食用冰衛生情況作出回應:
 
  瑞幸咖啡客服:瑞幸咖啡所有門店嚴格執行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門店會按照規定清洗制冰機,每周四進行清洗,一周清洗一次。
 
  星巴克客服:星巴克秉承著為客戶處理,食品至上,可放心食用。關于制冰機清洗頻次,客服表示涉及內部信息,暫無法告知。
 
  一點點門店:制冰機會定期清洗,還有專人會定期檢查。
 
  蜜雪冰城門店:食用冰是制冰機用飲用水制作的,門店每周會消毒清理一次,每天也會檢查清潔。
 
  麥當勞門店:門店售出產品都是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會定期清洗制冰機。如果顧客對冰塊不是很放心,建議去冰。
 
  10、北京來伊份食品連鎖公司被行政約談
 
  6月4日,北京市懷柔區市場監管局對北京來伊份食品連鎖有限公司負責人進行了行政約談。
 
  約談會上,懷柔區市場監管局結合近期消費者投訴舉報情況,要求企業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切實加強食品安全質量管控,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結合近期輿情熱點問題,對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業務培訓并提出要求。
 
  該局要求企業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自查力度,重點加強對食品儲存條件、保質期管理的巡查力度,嚴禁銷售過期食品;對加盟店實施統一管理標準,確保門店銷售規范,實現食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

  此前事件回顧:
 
  今年5月,有江蘇的消費者發視頻投訴稱,在來伊份的粽子中吃出疑似帶血創可貼的異物,引發廣泛關注。
 
  5月12日凌晨,來伊份回應稱,已成立專項小組展開調查,承諾消費者因食用存有異物的蜜棗粽而出現的身體問題,由此產生的檢查、治療費用,公司全額承擔。目前,來伊份已對本批次(2025年04月02日)蜜棗粽產品進行了下架處理,消費者也可選擇就近門店進行退換貨,并可得到相同金額的額外補償。
 
  5月13日,來伊份在官網再次回應表示,事情發生后,公司對相關批次產品進行了下架封存處理,并全力配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調查工作。目前,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沒有檢查到任何不合格產品。來伊份稱,公司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積極協調下,先行與消費者達成和解,力求快速消除更多消費者及公眾媒體對公司產品的質疑。
 

 
地區: 北京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